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悟国学智慧争做优秀员工
内容
编辑推荐

《感悟国学智慧争做优秀员工》由李力名和马荣娟著,汲取千年国学精华,铸就长青职场之道。聆听国学大师的精言妙语,感悟睿智无比的职场智慧。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跨越千年的智慧,成就现代职场生涯的美好夙愿。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它不仅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见证、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当今职场人士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习国学,擢升智慧,滋养心境,互为渗透,也获心灵共鸣,铸就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感悟国学智慧争做优秀员工》由李力名和马荣娟著,从浩繁如烟的国学典籍中,甄选了与职场密切相关的部分,结合实际,并用通俗的事例加以阐述,其中不乏醍醐灌顶的顿悟、提升心智的拓展、处世之道的启迪,更有传统精华融入职业道德的精妙解读。

祈望每一位职场员工都能在国学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砥砺德行、修炼品性、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企业辉煌的完美契合,得以发展其赢。

《感悟国学智慧争做优秀员工》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务宽仁之爱:好员工的道德核心

 1.好员工要有仁爱之心

 2.孝道是一切仁爱的根源

 3.工作要以感恩为怀

 4.宽仁能纳百川

 5.工作中以德报怨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二章 懂忠义之情:好员工的动力来源

 1.好员工具有正直的人格

 2.忠诚是工作的原动力

 3.敬业才能成就职场人生

 4.义大于利,公司永远第一

 5.敢于承担责任

 6.把工作当成事业做

第三章 知礼节之数:好员工的立身之本

 1.知礼懂礼是职场立身之本

 2.工作中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3.以和为贵,正确对待职场中的竞争

 4.敏于事,慎于言,少说多做

 5.微笑和赞美是最好的礼节

 6.不可忽视的礼仪细节

第四章 做智勇之士:好员工的工作法则

 1.通权达变,好员工要敢想敢做

 2.凡事适度,执其两端,用其中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事无大小,做关注细节的好员工

 5.大智若愚,懂得察言观色

 6.忧勤惕厉,时刻保持着忧患进取的状态

第五章 秉诚信之念:好员工的职业名片

 1.诚信是一笔潜在的财富

 2.诚信是好员工的职业名片

 3.轻易允诺,必然会寡信

 4.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5.切记:言必信,行必果

 6.诚实的员工,受企业信任

第六章 持温和之态:好员工的职场心态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

 3.君子成人之美

 4.与人不争,远离嫉妒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坦然面对工作得失

 6.以舍为得,人生回报无穷

第七章 怀善良之心:好员工的人性体现

 1.人之初,性本善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4.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

 5.勿以善小而不为

 6.广结善缘,共同维护公司利益

第八章 晓恭肃之规:好员工的做人之道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恭则不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克己复礼,让自律成为习惯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好行小慧,必招灾难

 6.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才会取得进步

第九章 养节俭之性:好员工的职业操守

 1.成由勤俭败由奢

 2.勤俭节约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3.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润

 4.提高工作效率是最好的节俭方式

 5.从自我做起,争做节约型好员工

第十章 明谦让之道:好员工的成功前提

 1.职场中要善于不露锋芒

 2.小不忍,则乱大谋

 3.满招损,谦受益

 4.虚心向老板学习

 5.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

 6.持空杯之心,做一名学习型的好员工

试读章节

1.好员工要有仁爱之心

仁是儒家思想和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思想之一。在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集《论语》中,关于“仁”的言论就出现过109次。可见“仁”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那么,何谓“仁”?

这个问题,先后曾有颜回、樊迟、仲弓、司马牛、宰我等多名孔子的高徒请教过孔子,孔子也分别给出了回答。

《论语·先进》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日:‘仁者,其言也切。’”’

《论语·阳货》载:“子张问仁,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

《论语·子路》载:“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樊迟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论语·雍也》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宪问》载:“仁者必有勇。”又云:“仁者不忧。”

其中被公认为最经典也最能代表孔子对“仁”的思想的回答,是孔子和樊迟的对话:“爱人。”

仁是什么?就是爱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爱,予人以爱;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慈爱之心,就是悲悯之心,就是宽容之心,就是仁义之心;就是宁愿自己吃亏吃苦也不愿他人受委屈的善良之心。孔子以降,这种“仁”的精神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里。几千年来不仅是读书人奉行的思想圭臬,更是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各地经常闹饥荒。北海人淳于恭家有山田,也有果树,常有人去他家的田地偷摘果实和偷割稻禾。对于这些偷盗之人,淳于恭反而采取宽容善待的态度。当看到有人偷采果实时,他就去安慰、帮助他们采摘,并让偷果实的人把果子带走;当看到有人偷偷到他家田里割庄稼时,他担心小偷遇见他会感到羞愧,就趴伏在草丛中,等到割庄稼的人从容离去再站起来。淳于恭的高尚行为,使村落里的人深受感化。后来,偷盗的事情也就很少见了。

同时,在淳于恭的引导下,村民们也抛弃了在战乱中生命难保不愿意耕种的情绪。因为当时村民认为战乱不止,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所以也就放弃了耕种。淳于恭对乡人说:“纵我不得,它人何伤!”意思是:就是到时自己死了,得不到,那留给别人享用,又有什么关系呢!

淳于恭病逝后,朝廷在他的家乡刻碑,以表彰他的作为。而当地的老百姓,更是以他为模范,承袭和传扬他的这种善良,这种爱心。

淳于恭并非大儒,也算不得圣贤,但其仁爱精神的光芒却丝毫不逊于大儒和圣贤。可见仁爱之心,并非只有大圣大贤、名家大儒才具备,而是普通人也可具有的。有仁心才能有仁行,有仁行,就可被称为中国传统中的“好人”。我们很多人都做不了圣人,但却完全可以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人,或者做一个有缺点但不失善良的好人,甚至做一个有很大缺点但爱心不减的好人。只要每一个人都秉持这种仁心,这种善良,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对于现代员工而言,更需要拥有仁爱之心。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员工,才能成为一个既受同事欢迎、又受公司器重的好员工。因为有仁爱之心,才能以己度人,将心比心,善待同事,善待老板,善待客户,与大家和谐相处;因为有仁爱之心,才能换位思考,心怀慈悲,才不会用心险恶,不会伤害别人;因为有仁爱之心,才能“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爱岗敬业,忠诚负责,勤奋踏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因为有仁爱之心,才能心胸宽广,化敌为友,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对手公平竞争,才能以善良、友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才能多为别人着想;因为有仁爱之心,才能乐于助人,善于合作,收回绊人的腿,伸出助人的手,扶人危难,救人险急,甚至不顾自已的一切……

2012年5月1日13时,湖州株洲市二医院普外科15号病房,护士何遥第3次到病房巡视。

病房里住着一位80岁的患者杨大爷。杨大爷因为胃穿孔做了手术,但情绪很不稳定,害怕生人,对陪护的亲人表示:怀疑有人害他。何遥一直细心照料杨大爷。这天,杨大爷的亲人出去吃午饭,何遥特地加强了对杨大爷的巡视。何遥发现,杨大爷的氧气管已经脱落,就上前为他接上。杨大爷突然变得不认识何遥,拒绝让她接,还要去拔胃管。何遥上前阻止,不料被杨大爷踹了一脚。

何遥赶紧到办公室打电话,通知杨大爷的家属赶紧回来。当她再次返回病室,发现杨大爷已经拔掉身上所有导管,还拔出了病床的金属护栏,把纱窗打烂。

看到何遥进来,杨大爷手持金属护栏气势汹汹地站在病床上。何遥上前劝说,不料,杨大爷挥起床栏打过来,打中何遥头部。何遥想抢下床栏,杨大爷又狠狠地击中何遥后脑勺,何遥被打昏倒地。

何遥苏醒过来时,感觉头上和鼻孔里有东西流出来。这时,杨大爷再次向她攻击,她再次昏了过去。此时,门外一位陪护人看见了这一幕,大喊:“有人打人!”

何遥迷糊中再次醒来,睁开眼睛,发现杨大爷已经坐在窗户上,准备跳楼。何遥一下子就站起来,向窗户冲去。

在杨大爷跳出窗外的一瞬间,何遥脚到手到,一把抓住了杨大爷的衣服。

杨大爷身体悬空,连接他与生命的就是一双手,何遥的手。

此时,鲜血正从何遥的头部、鼻孔和肘部流出,模糊了何遥的视线,染红了她洁白的护士服。

“这是我一辈子感觉最长的时刻。”

何遥后来说:“我一边喊:来人啊,来人啊!一边想,不能松手,不能松手,我抓住的是一条命啊!”

体重只有48公斤的何遥,用尽全力死死地抓住体重65公斤的杨大爷,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这是一条生命!一条生命!绝不能放手……这一分钟,是何遥活了24岁感觉最长的时刻。

门外的陪护人听到了何遥的呼喊,赶紧冲进来,一把抓住了杨大爷的手臂。

又有陪护人和医生跑进来,大家一起把杨大爷拉了上来,杨大爷得救了。何遥却因伤住院,头上缝了4针。但她赴险救危、英勇救人的事迹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大家都称她为“最美护士”。在医院,在卫生系统,她成为了所有员工学习的榜样,是所有人都敬重的优秀护士。

P2-5

序言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的文化内涵,其中有很多妙言佳句都成为了社会大众的处世经验和生存智慧。即便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当代,国学仍然有其积极的指导意义和非凡的适用价值。一句妙言,品之使人醍醐灌顶,用之则使人生圆满。

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一部《论语》,一部《易经》,抑或是一座国学大山,又会对人生产生何等影响?毋庸置疑,这个影响将会非常深刻。

国学能影响人生,自然也会影响我们职场的发展,这种影响就像是工作时的一杯浓茶,醇香且提神,激励我们前进。可以说,用国学的智慧和思想来解决职场中的问题,化解矛盾,引导工作,是我们每一位职场人士所向往和期待的。

但是,随着近年来职场国学的升温,很多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往往急功近利,仅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从国学中寻找出升迁、管理、公关、竞争、发家致富等等有用的技巧,为此将国学简单化和庸俗化,并没有真正感受和理解国学的高深智慧。这是一种职场的浮躁现象,这种现象对我们职场工作极为不利。

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国学所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想用国学的皮毛投机钻营,而不去认真体会其中的做人道理,即便是掌握了若干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未必能成为一名好员工。不会做人,怎么做事?古人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个“德”字说的是个人修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人”。

显而易见,无论做哪一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把好做人的关,做事情就差不了。一名好员工,一定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离开做人,离开“德”,成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怎样做好人,我国的先哲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给出我们正确的方法,而这些尽在国学之中。

在我们来看,儒家根据作为人而应有的“道德”,提出了“五常”和“五德”。“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意为“仁爱、忠义、知礼、智慧、诚信”;“五德,,即“温、良、恭、俭、让”,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10个字始终贯穿于中国伦理的发展史,成为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也是职场员工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道德标准,是员工为人处世的智慧源泉。

“知道”更要“行道”。我们若能在工作中务宽仁之爱、懂忠义之情、知礼节之数、做智勇之士、秉诚信之念、持温和之态、怀善良之心、晓恭肃之规、养节俭之性、明谦让之道,那么我们的人格将会趋于完美,我们的工作将会更有意义,我们的职场之路将无比的平坦。

国学智慧浩如烟海,本书从浩繁如烟的国学典籍中,精选出了一部分与职场密切相关的内容,结合职场实际,用通俗的事例加以讲述,不仅让入耳目一新,更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国学中所蕴含的职场智慧,真正学到用到并做到一名优秀的员工。

当然了,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本书所讲述的只是沧海一粟,但管中亦能窥豹,我们还是能从中获取深刻的职场智慧。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学习国学是向孔子学做事、向老子学做人、向孙子兵法学战略、向韩非子学管理。”国学展示给每一个员工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只要认真解读,我们都能够从本书中各取所需,砥砺德行,修炼品性,实现自身发展与企业需要的完美契合,达到与企业发展共赢的境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悟国学智慧争做优秀员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力名//马荣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0416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