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卢梭民主哲学/哲人咖啡厅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不取决其产生的年代,从某一个永恒的古典意义上来看,卢梭的作品从未由于时代久远而褪色,而是以它的魅力,影响后代无数的心灵。他的思想标志着理性时代的终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他把政治思维和伦理思维推向新的方向;他使人们睁开双眼,面对自然的绚丽多姿,他使自由成为一个几乎是人们普遍渴望的目标。卢梭的一生,坎坷有如崎岖的山路,每一段沟壑深藏着一个奥秘,每一个奥秘又幻化成一部斑谰的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目录

一、社会契约论

1.人,生而自由/2

2.原始的社会/2

3.最强者的权利/5

4.奴隶/6

5.最初的约定/11

6.社会契约/12

7.主权体/15

8.国家/17

9.财产权/18

10.主权不可转让/22

11.主权不可分割/23

12.公共的意志/25

13.主权体的权限/27

14.生死权/31

15.法律/33

16.立法者/36

17.人民/40

18.各种法制/47

19.什么是政府/51

20.良好政府的标志/57

21.政府的妄为与堕落/58

22.政治社会的灭亡/61

23.公共意志不可摧毁/62

24.票决与选举/65

25.监察制/70

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致祖国/73

2.关于人的知识/85

3.两种不平等/92

4.自然状态中的人/95

5.形而上的人/104

6.语言/110

7.道德的人/118

8.恋爱/125

9.围起自己的土地/131

10.原始事物的进步/135

11.人类的新情况/143

12.社会制度/150

13.关于父权/154

14.真正的契约/157

15.名望与权威/162

16.不平等的顶点/167

三、爱弥儿(论教育)

1.智的教育/170

 ①童年的体力与欲望/170

 ②必要的知识/173

 ③感觉的世界/176

 ④科学教授法/180

 ⑤游戏、工作与未来/194

 ⑥儿童心/203

 ⑦价值的判断/214

 ⑧社会观念/226

 ⑨真正的职业/230

 ⑩做人的修养/242

2.道德的教育/257

 ①自爱/260

 ②异性教育/264

 ③刚柔相济的男女/273

 ④欲念的节制/287

 ⑤痛苦与幸福/292

 ⑥成人教育/303

四、忏悔者的遐想

1.我在世间孑然一身/319

2.扯谎者的良知/329

3.幸福的境界/349

4.善行的视点/361

5.晚年反思/365

五、书信集

1.论真理/380

2.论宗教与信仰/383

3.生活的哲学/393

试读章节

法律

有了社会契约,便有了政治的社会及其生活,其次是要有立法,赋予它行动和意志;因为原有的社会契约——政治的社会所据以构成和结合的——未尝决定应该怎样去保卫该政治社会的自身。

凡是对的,合于秩序的事物,必然是其本身的性质便是如此,与人类的社会契约无关。一切正义都出于神,神是正义的唯一渊源。倘使我们能够直接承受神感接受正义的话,那我们自然无须有法律和政府了。无疑地,世间有种普遍的正义是来自理智的,但这种正义,欲得到大家承认,必需是相互的。从人的方面说来,正义没有自然的制裁,因此正义的法则在人世是虚幻的;当正直的人以正义待人,而他人不以正义待他时,便是恶人受惠,正直的人遭殃。所以社会契约和法律须使权利和义务相关联,并使正义应用于其对象。在自然的状态下,一切东西都是公共的,我没有允诺人什么,也没有欠人什么;只是于我没有用的,我才承认是属于他人的。但在社会的状态下,一切权利都由法律规定,情形便不相同了。

但是,“法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如果仅用玄学上的观念去解释,则继续论辩亦得不到了解。当我们知道了自然法是什么,也还是不知道国家的法律是什么。

我已经说过,公共的意志绝不涉及个别的事物。因为个别的事物或者是在国家之内,或者是在国家之外。如果是在国家之外,则与之不相隶属。也就不能为公共的意志;如果是在国家之内,则它是国家的一部分,便成了全体和部分的关系,可分为两方:一方是该部分,一方是全体减去该部分的剩余部分。但全体减去一部分,即不能再为全体;当这种关系存在时,便不能有全体,只是两个不相等的部分而已。所以,这一部分的意志,对于另一部分的意志而言,无论怎么样,也不是公共的。

如果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颁发命令,那便只是考虑其自身的事。如果构成关系的话,那便是一个整体在两方面的关系,不是整体中再有什么部分。这种命令,亦如发命令的意志一样,是公共的。它便是我所称的法律。

当我说,法律的目的永远是公共的,其意即是说法律所考虑的人民是全体人民,所考虑的行为是抽象的,却绝不考虑个别的人民或行为。法律诚然可以颁给某种特权,但不能规定颁与某人。它可以把人民定出好几种阶级,甚至定出各种阶级的资格,但它不能指定某人属于某种阶级。它可以建立君主政体,王位世袭制度,但它不能选定君主,指定王族。总之,凡关于个别事物的,都不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从这点上看,我们立即发现:立法是谁的职务这一问题可不必再问了,因为那是公共意志的法令;也不必问君主是否高于法律,因为他是国家的一分子;也不必问法律是否可以成为不公正的,因为人绝不会对自己不公正;也不必再问我们服从法律何以同时又能够自由,因为法律不过是我们的意志之记录而已。

我们更知道,法律是把意志的普遍性和事物的普遍性连接起来的,所以个人(不问他是谁)凭他自己的意志所下的命令都不成为法律。即使主权者对于某一事所下的命令,亦不是法律,只不过是长官(不是主权体)的命令或行为而已。

因此凡法制的国家,不管其行政制度怎么样,都是叫做“共和国”(Republic),因为只有凭法律管治才以公共的利益为主题,民治才能见诸事实。凡合法的政体,便是共和政体;至于政体是什么,我将在后面解释之。

确切地说来,法律不过是人民结合的条件。人民既受法律的制裁,便应为法律的制定者:社会的条件,应由组成社会的人自行制定。但是怎样制定呢?是凭共同的合意呢,还是凭一时的灵感?政治的社会有发表自己意志的机构吗?谁能使它有预见力事先对某些行为做出规定及公布呢?在必要时,又怎样去宣布这些行为呢?盲目的群众,常常不知道其意志是什么,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有利于其自身,他们怎么能担任这么重大困难的立法事业呢?人民本身总是愿望善的,好的,但人民绝不常能辨出什么是善的,好的。公共的意志是始终对的;但其判断则不是始终对的。我们须使公共的意志明察事物的实情,有时应明察事物应有的现象;须使之采取正当的途径,而不为私人的利害所引诱;须使之明察时间和空间,使之把目前的明显利益的诱力,和隐微的恶果之危险,两相比量,个人见善而不为,公众求善而不见。二者都同样需要指导。对于个人,须使其意志与理性相符合;对于公众,须使其明了其意志(所欲)是什么。必需公开的,社会里的理解和意志才能会通结合,各部分通力合作,而后才有全体的最大力量。如此可见,立法者至为重要。P.33-36

序言

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和平民阶层的代言人,卢梭从根本上否定当时贵族统治阶级的“文明”,他认为自然是美好的,出于自然的人是生来自由平等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

他宣扬天赋人权,给人以自然权利;返朴归真,赞美自然的人生。他相信“文明”的进步并不一定总是有助于人类对真理的认识,以及人的价值的提高和人的道德情操的进步,相反,文明的奢华掩盖了人类思想的贫乏和道德的卑下。卢梭在追求人类自然、平等、自由生活的时候,一方面看出私有制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指出私有制乃是社会的基础。“财产是文明社会的真正的基础,公民事业真正的保证。”“财产权的确是所有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它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自由还重要。”(《论政治经济学》)他们想着一个既保存私有制,又“不准有过于豪富的人和过于贫穷的人”的社会。于是,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倡导天赋人权;在《爱弥儿》中赞扬出于自然之手的理想人格。

他的内心深处,竭力想避开一切世俗的烦恼、世俗的欢乐、世俗的高尚,自然地、毫不掩饰、毫无虚伪地向人们敞开心怀,描述自己,不断走向澄明之境,形成他独特的“卢梭风格”。于是有了《忏悔录》及《遐想者的漫步》那样的不朽名著。卢梭正是以其对简单淳朴的自然与人生的赞颂和高度评价,开辟了启蒙时代文学的民主潮流,从而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化思想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重读卢梭,感悟他对人生、自然的态度;领略他对社会、财富、科学与艺术的理解;体味他那淳朴、澄明、追求完美的天性,不能不算是一种真正的享受。自然是永恒的,人的天性也是永恒的,在人的天性中包含着自臻完美的能力。

本书是卢梭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卢梭民主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便于读者阅读,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标题。此书译者有陈惟和、张一江、宋文等。

九州出版社

二00四年六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卢梭民主哲学/哲人咖啡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卢梭著//陈惟和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1212
开本 32开
页数 4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4-08-01
首版时间 2004-08-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6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