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昔日足迹(往事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昔日足迹(往事随笔)》是作者李致一生坚定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真善美,为国家民族兴盛上下求索而无怨无悔的心路展示,也为研究考察新中国艰辛历程提供了大量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所涉的记忆,时间跨度长,内容面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的种种历历可见;旧式家长、革命者、建设者、文学艺术家、底层劳动者等各色人物一一展示。

内容推荐

李致的《昔日足迹(往事随笔)》从叙事中见真情,在平常中蕴伟力,于细微传递正能量,不求技巧花哨,难见华丽辞藻,却具有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强大穿透力。他的散文,是文学作品,也是个人化的历史记录,在四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平实质朴的文字总是蕴含着浓烈的感情,爱憎分明,感慨良多,点滴日常事,呈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目录

外婆家的花园

哇——我只要小花

过年

书,戏和故事

捐寒衣

从科甲巷到祠堂街

看戏遇兵

第一次出远门

七星岗

失去自由的日子

——忆重庆“六一”大逮捕

黄启璪与李致的通信

附:启璪与马老通信摘要

胡征的《入党表》

我和女儿的小故事

蹬三轮

妻子的安慰

我大声高呼口号

谁是“母蚊子”

不能折磨自己

小屋的灯光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寻找精神支柱

一九六九年春节

“五七佬”的劳动和生活

干校三事

终于盼到这一天

我心中的洪湖水

特殊的纪念日

一寸光阴一寸金

——谈准时

学唱歌

大雪纷飞

——生日杂忆

找回名字

上当受骗以后

喜见麻雀

坚持信念

——在破晓社“六十个生日”会上的发言

不朽的精神

电影《焦裕禄》审片前后

附: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一位美国演员的心里话

川剧团访欧演出日记

轰动日本的“川剧热”

“变脸”揭秘?

新书柜引起的遐想

电脑开阔了我的眼界

大放光明

多多的日记

——写给妈妈、涂阿姨、老爷爷、老奶奶、梅梅

西柏林医生的救死扶伤

知己知彼

中岛君

一次不寻常的早餐

“黑森林”见闻

航班商店签证

第一次住在陌生的美国人家里

难忘的小事

珊珊的学校

费克斯先生

访日日记

一生追寻鲁迅

快快活活过好每一天

团徽在我胸前闪光

后记

试读章节

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腊月(阴历十二月)初六“打阳尘”,所有人家开始做大扫除。当时我人小,不给我分配任务。二十三日送灶,也就是送灶神,就与我有关了。灶神供在厨房里,用红纸写上“灶王帝君神位”几个字,贴在墙上。神位前钉上一个木板放香炉。当时的厨房光线不好,神位钉在角落里,居住条件最差。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在各家各户的“特派员”,让他“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便年终上天汇报。

为什么要住在厨房里?大概是民以食为天,穷或富总得表现在吃上面,便于观察。平时是否烧香也很难说,但送灶那天却比较隆重。先得祭,祭品主要是麻糖——后来读鲁迅的书才知道,麻糖是用来粘灶神的嘴的——既为神,难道连这种“贿赂”都不知道?可能是一年只供一次,饥饿使得灶神不得不吃,忘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训。其实也不是“失节”,他并没有乱打“小报告”,只是嘴被粘住,无法说话,失职而已。年年如此,为什么不总结经验教训?不过,这些天上的事,一万亿年以后也不会公开“档案”,凡人是弄不清楚的,用不着去钻牛角尖。

我父亲早逝,几个叔父又不在家,按照“女不敬灶,男不敬月”的原则,送灶的重大任务只有我这个男丁来承担。我觉得好玩,每到这天的晚上,便把神位取(侯宝林相声里的老太婆说应用“请”)下来,送出大门,用火烧掉,请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回到厨房立即帮助灶神把没有用完的麻糖吃光,以免浪费。到三十晚再接他老人家回来。

当然,更令我高兴的是,它预示着:很快就要过年了。

临近过年,得帮助大人把祖宗的影像挂在堂屋里。因为从没有见过这些祖宗,所以很不容易搞清楚谁是祖爷爷,谁又是祖爷爷的爷爷。堂屋的桌椅都得换上红色的桌帘和椅披、椅垫。尽管当时大家庭早已破落,但这些东西还存在。为了给祖宗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得折黄表(金叶子)和撕钱纸(小铜钱),让他们在天上不缺钱用。这些劳动并不重,但花时间。好在我和三个姐姐一边撕钱纸一边摆龙门阵,也不太难过。吃的东西主要由母亲准备,小孩帮不上忙。祖母一再打招呼,过年期间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碎东西,不要把垃圾扫出门,等等。

 母亲要给我和几个姐姐做新衣服。零用钱也比平常稍多一点。胖舅舅每年都要先带我去科甲巷,给我买些戏脸壳儿、笑头和尚和灯笼之类的玩具。自己还得准备一些火花儿和小鞭炮,这是小孩最爱玩的。点灯笼的小蜡烛、演灯影戏的大纸等也得先买好。还计划上哪些地方玩。万事皆备,只等过年。

在高兴之际,也看到另外一些景象。

街上饭店前面,不时有吃了饭没钱给,被罚跪在地上顶板凳的,叫着“善人,老爷、太太”,乞求过路的人给点钱,好让他把头上的板凳取下来。

一个穿得很破旧的老头儿,前面放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四五岁,蹲在地上用一片小瓦片画着泥玩,背上插着打有圈的谷草。这表示要把小孩儿卖掉。他本人不知道,但老头儿的脸上却显得很痛苦。

P8-9

序言

我是受五四新文学影响,踏上人生旅途的。

在众多作家中,我最喜爱鲁迅、巴金、曹禺、艾青等人的著作。这些作品启发了我,自己也提笔学习写作。一九四三年冬,我的一篇作文入选校刊,铅字印出,时年十三岁。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我写了近百篇习作,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分别发表在成都、重庆和自贡等地的报刊上。一九四八年后,我全身心投入学生运动,迎接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暂时停笔。

一九五五年,开展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我因为青少年时期的习作受到隔离审查,达半年之久。“运动”结束后,我的思想被搞乱了。我认为自己长期在共青团从事学生工作,很少接触工农兵大众,不熟悉他们火热的斗争,写作难与时代同步。按所谓的阶级分析,我把自己定位为“小资产阶级”。既然小资产阶级一定要“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动笔。只是在一九五九年,“奉命”与人合写过报告文学《刘文学》。

“文革”中,我发誓再也不写任何作品。

重新提笔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得到解放。巴金老人建议我六十岁以后再写,因为身任公职,不便畅所欲言。一九九二年,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当时,老伴生病,我以照顾她的生活为主,不敢有什么“宏伟”计划,只能有时间就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长可短。这些文章的总题目叫“往事随笔”。

回想自己人生几十年,时代几度变迁。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曾为之喜悦或痛苦。这些人和事可以说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折射,也许有一些“史料”价值;我有感情需要倾诉,也想借此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剖析自己。我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作品独立成篇:好处是写作起来比较灵活,缺点是某些内容难免重复。

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于人于己于事,务求真实,不对事实做任何加工。这是我恪守的原则,不越雷池一步。如有误差,一经发现,尽快更正。  我喜欢真诚、朴实、动隋、幽默的散文。不无病呻吟,不追求华丽,不故弄玄虚,不作秀,不煽情,不搞笑。我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向巴老学习,我力求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二〇〇一年春

后记

往事随笔这三本书,《四爸巴金》和《铭记在心》 是写巴老和铭记在我心中的众多人物。《昔日足迹》主要是写我个人的经历。

人们常说:“鸟之将死,其声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尽管已到耄耋之年,我并没 “将死”;今年还乘飞机去美国看望我的外重孙女,身体经历了长途旅行的考验。我本着巴老教我“说真话”的精神,真实地记录下自己昔日的足迹。

书中有一组国外见闻,多是从一些小事,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篇访欧、访日本的日记,是工作记录。

感谢天地出版社和主管部门,对出版往事随笔这三本书的支持。直接参与编辑这三本书的朋友,既认真又辛苦,谢谢!

李 致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追求的是_种认真的、实实在在的朴实文风,值得提倡;他的写作态度是一种严谨负责绝不草率的态度,值得称道。

——作家王火

他走过_段很长的路,这几十年里,他渐渐悟出了人生和艺?术的真谛。他把自己在这几十年里这一点、那一点的感情认真记录下来,积累起来,渐渐变成了一篇·篇的文字,这就是李致,平静的、朴实的李致。

—一评论家廖全京

李致写过一篇含泪微笑的《白发》。一文章内讴歌了许多“纯洁和崇高,,的白发,他自己的白发也渐渐增多。我从他朴实真诚的文字中,闻到了阵阵“白发的芬芳”,像素兰,平淡而持久。

——诗人沈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昔日足迹(往事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11222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201417999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