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突破思维的极限(像天才那样思考)
内容
编辑推荐

  俗话说,能够设想的东西,都能成为现实。今天,我们的享受的千百种发明,不都是思想的结果吗?

所以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动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发出一定的力量。可以讲,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出自于思考,而且思考得越痛苦,收益就会越大。

成功只降临在那些自觉会思考的人的身上。所以请扩展思维,浓缩思维,像天才那样——用思维去推动未来。

目录

A 像天才那样——积极思考

认识自己神奇的大脑

大脑潜能的觉醒

右脑是负责智慧的

未知的超意识能力

成亦潜意识,败亦潜意识

神秘而诱人的“直觉”

直觉是人类另一个认知系统

最像神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灵魂的加工厂

你是想象力的创造者

B 像天才那样——创新思维

创新,明天的天才

人人都能创新

人的创造力是如何丧失的

惯性思维的枷锁

善于独立思考

新的突破——独创性

以新取胜——破旧性

突破常规——探索性

破旧立新——叛逆性

你新我变——灵活性

与众不同——求异性

巧于模仿——借鉴性

C 像天才那样——逆向思维

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

观察相同,构想不同

由结果向前推——本末逆向

不利可向有利转变——正反逆向

错误亦可变成收获——作用逆向

质疑别人的结论——观点逆向

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逆向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条件逆向

逆反心理的应用——心理逆向

“最好”“最坏”——方式逆向

颠倒操作程序——过程逆向

坐在对方的椅子上——位置逆向

改变事务的意义——意念逆向

D 像天才那样——系统思维

由要素到整体的系统思维

1+1可以大于2

综合概括能力

重新排列——材料综合

取长补短——方法综合

左顾右盼——纵横综合

分后再合——分合综合

集合优点——功能综合

借名人的光环——名义综合

E 像天才那样——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的妙用

“熵”的增加原理

展开想象的翅膀

激活自己的想象力

自由式联想

相似式联想

特征式联想

伴生式联想

对比式联想

飞越式联想

减缩式联想

F 像天才那样——纵向思维

预见趋势的纵向思维

天才能一眼看穿本质

凡事问个“为什么”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价值背后的价值

“有的放矢”与“无的放矢”

G 像天才那样——辩证思维

矛盾的普遍性

对立统一的法则

在偶然中发现必然

严密的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真理就在谬误隔壁

惟有不变的是变化

人在变,物在变

没有绝对的不可能

错误是新发现的入口

实践是检验思维的标准

H 像天才那样——灵感思维

凡人也有灵感

灵感是成功的先兆

点化性灵感

顿悟性灵感

梦幻性灵感

启示性灵感

触发性灵感

遐想性灵感

灵感是长期蕴酝的暴发

放松身心诱发灵感

灵感诞生的环境

随时记录下你的想法

灵感的自我训练

I 人人都是天才

天才并非“天生”

人人都能成为天才

对天才的误解

再添加一点勇气

试读章节

人类的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之一。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人类的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有的管视觉,有的管听觉,有的管语言,有的管思考,这些区域的协调工作控制着我们的全部生命运动。

研究表明,大脑的不同区域虽然分工不同,但在实施某些功能时。它们也可能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发育较右半球好,这或许是与人们通常使用右手做事情有关,因为指挥右侧肢体的运动中枢在左侧大脑半球。为了充分挖掘大脑两个半球的潜力,必须重视开发右脑的功能。

每个人都同时使用两半边的大脑。理想的状况就是你能够同等程度地使用两半边的大脑来发挥大脑所有的潜能。那些能够同等程度地使用他们的左右半脑而不会潜意识地专注于左脑或右脑的人就被叫做“全脑者”。

(1)天才的右脑思维

《圣经》传道书中这样说: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

在历史上,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认为人的左手和右手具有不同的分工。右手与推理、秩序、逻辑、数学和法律等有关,左手则与想象、情感、美感、幽默、艺术等有关;右手代表工具、规律和成就,左手代表直觉、想象和潜意识。

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据,脑科学告诉我们。控制右手的大脑左半球,其主管的范围是:语言、听觉、参与分析推理;而控制左手的大脑右半球,其主管的范围是:综合思维、对音乐和艺术的美学鉴赏等。

并且,大部分科学家的思维活动,却并不像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纯属左脑思维。在美国学者詹姆斯·沃森所著的《双螺旋线》一书中,他认为遗传生物学家发现DNA结构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右脑思维过程,是依靠视觉和灵感的结果,而并不是逻辑推导的结果,因为当时并没有充分的实验材料来供他们推理使用。

在航天科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形,许多重大的科学决策都是依靠右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的。因为宇宙空间对于人类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和资料,可供充足的理由进行逻辑推理。科学家们只能凭借着想象和直觉进行思维,这就经常显示出人类思维不可思议的“艺术性”。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爱因斯坦。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也不是数学或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是直接来自于形象思维。据说,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爱因斯坦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眯起双眼。观察着天空的太阳。阳光像一束金钱,穿过空气和睫毛射入他的眼睛。爱因斯坦的头脑内正在进行着海阔天空的想象,“假如我沿着这道光束前进的话,结果将会怎样?”最后,他在一闪念中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创立了崭新的相对论时空观。

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有很多有趣的怪僻,当他准备听对方说话时,就会拿出一张纸来,在中间画一条线,右边画上+(加)的记号,左边画上-(减)的记号,一边听着对方的说话。如果“这一点对我比较有利”,就写在加号那边;如果“这一点对我的损失较多”,就写在减号的那边。

原本或许是一句复杂艰深的话,凭借着图形表达出来,就变得浅显易懂。这就是天才富兰克林所使用的方法。

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出版时,他寄了一封信给出版社。信上只有一个“?”。意味着销售如何?文坛的评价如何?接到信的出版社社长也很有趣,他立刻回答了“!”。雨果的这封信大概是全世界最短的一封信。雨果实在是一个标准的右脑型。连一封信都能充分发挥右脑的想像力,雨果的其他名作就更不用说了。

          P8-P11

序言

    天才源于思考(代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或概括反映的能力。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人们常说的“思考”、“判断推理”、“反省”、“深思熟虑”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都是指人们的思维活动。

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古希腊时候的事了。那时哲学家们想对人(或人类)下个定义。柏拉图的定义当时很流行,他说,人是一种没长毛的两腿动物。狄奥真尼斯,当时以言语辛辣、行为费解著称(如:他居住在城市广场一个澡盆里)。有一天,他带着一只拨了毛的公鸡去了柏拉图的“学院”。柏拉图正跟他的学生们围坐一圈讲学,狄奧真尼斯把公鸡往院子里一丢,看着这只拨了毛的公鸡满院子里跑,哈哈大笑,喊道:“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人!”

其实人区别于动物最主要的标志是人会思考。

生活中的每一天人们都离不开思维。它无处不在,比如怎样进行房间的装饰、房屋的布置,怎样回答一次询问,到底做不做某件事情,等等。惟一不需要自己动用思维做出决定的时候,或许就是自己沉睡的时候。

思维能力对人们的生活是如此重要,因此,人们给予它很高的重视。假设人类不具有思维能力,人们就无法从大量判断和选择当中解脱出来,无法做出决定,甚至无法生存。

人的大脑就好比是一部超大型的计算机,它不仅控制了思想,还掌控了感觉、情绪以及身体的各种反应,这不可思议的能量信息系统主宰着我们一生的发展。

如何正确地输入和有效地提升我们这部超大型的计算机,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得以发挥,这将会是你成功致胜的关键!

不论你是否聪明绝顶,或是习得各种工作技能,成败往往就在你的心念之间。

许多天才人物之所以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渴望和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他们具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他看见一个学生仍坐在实验桌前,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什么时候思考呢?”

此时,学生无言以对。

古今中外,凡是有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会给思考留有一定的时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10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在这6年中,他以思考为主,专门研究哲学。很多哲学史家认为,这6年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行为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对于一件事情做长时间地思索罢了。”

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而且是不短的时间——一年、两年、三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是放弃科学。”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道理:积极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所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是要成功的人必备的条件。

天才们心理所想,行为所做的都是朝向成功,因而最后就可能成为事实。

俗话说,能够设想的东西,都能成为现实。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千百种发明。不都是思想的结果吗?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动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发出一定的力量。

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动脑筋,这种习惯制约了他们摆脱困境的时机。相反,那些成功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难题。可以讲,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出自于思考,而且思考得越痛苦,收益就会越大。

成功只降临在那些自觉会思考的人的身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突破思维的极限(像天才那样思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0142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