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放区散文研究(学术新视野)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解放区散文”,在中国二十世纪散文史上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作者对“中国解放区散文”中的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进行整体综合、纵横比较研究。以“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起的陕北苏区、经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至大陆全面解放时的"中国解放区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本书通过详细深入的研究论述了“中国解放区散文”作家丁玲、何其芳的艺术命运,“中国解放区散文”兴衰消长的深刻历史影响,从而能够在整体上展示“中国解放区散文”的创作形态、深层价值和衍变特征,窥探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

目录

总序钱谷融/1

序姚春树/1

引言/1

第一节“解放区”与“解放区散文”/2

第二节“解放区散文”研究的现状、目的和意义/5

第三节“解放区散文”研究的任务和方法/15

第一章“解放区散文”的生存环境和散文规范的确立/17

第一节第一、二个十年的现代散文生存环境/18

第二节“解放区散文”的生存环境/3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文艺指导思想的形成/50

第四节“解放区散文”创作规范的确立/59

第二章解放区杂文的曲折演进/65

第一节解放区杂文的特质风貌与演变轮廓/66

第二节解放区“鲁迅式”杂文的两次重创/80

第三节“鲁迅式”杂文不同命运的深刻启示/124

第三章解放区报告文学的繁荣与缺失/133

第一节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基本面貌和创作倾向/137

第二节解放区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一枝独秀/154

第三节解放区报告文学存在的缺陷与失误/172

第四章“解放区散文”作家的艺术命运/177

第一节“解放区散文”作家丁玲的艺术命运/178

第二节“解放区散文”作家何其芳的艺术命运/191

第三节“解放区散文”本土作家赵树理、孙犁的艺术命运/207

结束语“中国解放区散文”兴衰消长的深刻历史影响/229

主要参考文献/251

附录不应该再错下去了/267

后记/275

试读章节

采访报道 速写农村

1945年末,成名以后的孙犁又回到了冀中解放区,他既努力实践《讲话》的精神与规约,又坚持自己的独立观察与思考。孙犁去蠡县刘村下乡,接着主编通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平原杂志》,发表了一些梆子戏、大鼓词和研究通俗文学的理论文章,同时还在河间第八中学教一个班的国文;然后又深入乡村、采访报道,写出一批速写农村新生活的散文,同时也因为跟工农干部“无所不谈”、“烟酒不分”、与老太太们打成一片,成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相结合的模范”。

孙犁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除了散文《纪念党的生日》、《新生的天津》与《人民的狂欢》,特写《坑杀抗属》、杂文《向英雄的民兵们致敬》与《祝冀中文协成立》、《谈“就地停战”》等之外,主要是速写表现冀中解放区农村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同时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与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某些建议,特别关注于对于人的人道主义的理解和尊重。

翻身、翻心后的姑娘王香菊,从不敢说话、好脸红变成敢说敢喊、说服别人和推动组织,香菊的母亲也变得勇敢、冷静、顽强和有见解,对于她与丈夫的弟弟共同生儿育女的悲剧,深刻地指出是贫穷制度造成的结果;土改翻身后的女农民出落成仪态大方、丰满健壮、大声说话、爽朗地笑的人,用立天灯的方式向远近的人们宣告穷人翻身;原先装聋作哑、吃苦受罪的“老蔫”也变得聪明活泼、勇敢可爱。他们深知翻身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果前方的革命战士不坚决勇敢地打仗自卫,那么他们在后方的父亲将会惨遭敌人的杀害;老百姓刚刚过上的自由幸福生活也将失去,因而远房嫂子给在前方的丈夫寄去自己从“良民证”上撕下来的呆板阴沉、哭丧着脸的相片,为的是让丈夫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老百姓永远过自由幸福的生活。

翻身后的农民们,极大地爆发出生产热情:虽然白洋淀的凌还没有完全解冻,但是渔民们已经开始修补船只、织结渔网;端村集日的席市上,妇女们一大早就背来席子急于卖出,再到苇市买苇、解苇、轧眉子,赶织下集的席子;进步了的富农,也在改变原先生活方式,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致富,虽然刚翻身的农民在负责村里的工作时遇到很多难题,但是他们具备无限的勇气和热心;原先好吃懒做、讲究排场的新安人,如今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也在擦抹船只;劳动换来了赵老帅全家的清洁健康、团结愉快、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儿媳美丽健壮、聪弭敏捷;女劳模刘法文熟练田间工作,日夜辛勤劳动,又是村妇联会主任,近年为了工作常耽误家里的日常工作,作者提出作为劳模主要是在劳动上提高、扩大她的影响和威信,不能把她当行政干部而从事很多工作、出席很多会议和接见很多记者,否则会耽误了她的农时,使她脱离群众。

 翻身后的人民组织起来,进行新型的生产劳动。妻子李素忍暗地里在跟当了模范的丈夫曹蜜田挑战,共同搞好各自的互助组、创造新生活;张金花的纺织组中四个人各有所长,由于研究讨论出合理的记工、顶工办法,组织起来后不仅各自获益,并且加深了感情,敏锐地发现与提出在组织互助组时,要台理考虑正确对待各个的利益问题;强忍着失去哥哥的悲痛,意志坚强、公而忘私地坚持参加互助组给抗属田里送粪的劳动。

上述散文,篇幅短小、简单朴素、主旨凸现、情真意切,白描比喻、色彩明丽,个性对话、耐人寻味,既实录了冀中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新风貌,又让读者享受到美的愉悦。

如果说在1947年6月之前,孙犁一直没有机缘亲临前线战场,因而造成此前他的散文创作“回避我没有参加过的事情,例如实地作战”。我们看到:《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侧重描写的是曲阳游击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胜利心理,即使半个月前发生的一次守翻口战斗,也由三槐的口中简略述说;《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采蒲台的苇》也都避开了正面描写敌后人民英勇战斗的壮烈场面,其中红衣少女勇敢杀死三个鬼子的故事也是通过撑船老头儿的口中简略说出的。那么1947年6月12日,孙犁终于弥补了生活体验和散文创作的双重遗憾,他以记者的身份目睹了青沧战役中攻取唐光屯的战斗,写出报道《光复唐光屯之战》,突出表现了解放军猛压狠追、英勇神速地在一个小时之中就解决了战斗,热情赞颂了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同时呈现了民兵与民夫组织严密、动作迅速地配合战斗和老者妇孺争相观看解放军、附近青年热望参加解放军的情景。

由于孙犁是冀中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对冀中解放区的生活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长期浸淫于中外名著之中,对中外文论也颇有研究;既不像丁玲、何其芳那样进入解放区后需要转型、受到延安文艺界整风与抢救运动的脱胎换骨般的铸炼,又不像赵树理那样一意孤行地坚持“民间文学”正统论、摒弃“五四文学”与轻视翻译“外国文学”。因而,孙犁能够完美地熔铸了解放区中存在的实用政治文学、知识分子文学和民间农民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文学上的学养优长;善良、爱美的天性使他在散文创作中既追求政治热情、时代精神,又追求真中求美、美中显真,语言表现上则追求平易冲淡、睿智幽默,富有抒情味和人情味。从而使得孙犁成为“解放区散文”的经典作家,其成功的经验启人深思。P.224-227

序言

今天一觉醒来,听到窗外鸟声悦耳,一定又是个好天气,心情非常舒畅。我住在华东师范大学二村,这是一个只有二百来户人家的院落,环境幽静,绿树成荫,虽近闹市,却隔离尘嚣,是一个居家的好所在。我又在五年前就已退休,没有什么非办不可的事务缠身,常以一杯茶,一本书打发光阴。真是悠哉游哉,十分逍遥自在。

忽然电话铃声响了,是郑家建君打来的。家建是我过去的博士生,毕业多年,现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领导工作,有事来上海,正住在附近的一家宾馆里,说马上过来看我。不一会他就到了,原来他是为他们学校的事来的。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非常重视学术理论的研讨和学术梯队的建设工作,成效卓著,为各兄弟院校所共知。这次家建来,就是为他们“学术新视野丛书”的出版而来求我写序的。我虽深感荣幸,但学术荒疏,且又老迈,作者们所探讨的问题,又都是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我何敢赞一辞?不过却之不恭,又因福建师大文科这几年来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不禁深为国家的学术繁荣、新人辈出而欢欣雀跃。就随便写几句吧。

这一辑“学术新视野丛书”共十四种,其中有好几种涉及传播学的问题。传播学近来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它的发展前途目新月异,无限广阔。其他如《周易禅解》、《(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道教神仙戏曲研究》等都是过去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显示出入们的研究兴趣的拓展,学术视野在不断地扩大。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另外,我统计了一下,十四位作者全都是上一世纪60年代以后生的人,其中半数以上还是70年代以后才出生的,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而且正如长江之后浪推前浪,往往是一浪高过一浪。这样生生不息,连绵无穷,发展无有尽期,前途未可限量。这是值得注意的又一个方面。

学术研究不但要善于继承和发扬前人已有的成果,尤其贵在创新。要不断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使我们的眼前能出现一片新的天地;使我们常能站在新的高峰,展望新的美好的未来。这一辑“学术新视野丛书”所起的正是这样的作用。我在此对众位作者们敬致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位作者能继续关注自己的作品,注意听取读者的意见,吸收新的营养,精益求精,使内容不断臻于完善。

后记

1999年,承蒙著名中国现代杂文史专家姚春树先生的厚爱,我与黄科安学兄有幸成为先生首次招收的博士生。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在学术界素以散文研究见长,导师姚春树先生和席扬教授建议我以中国解放区散文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说心里话,当时我对于解放区散文的了解程度仅限于俞元桂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修订本)中所涉及的内容,对于自己能否完成这一选题心里是很茫然的。

伴随着对原始材料的搜集、阅读、梳理、评判工作的展开,我遇到了许多史料难以看到,不少资料正误难辨,整体格局怎样设计,价值标准如何确立等诸多的难题。我曾几次向导师要求能否先研究延安解放区散文,以后再进一步拓展研究中国解放区散文。导师鼓励我应当知难而进、勇于拼搏。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我始终得到导师姚春树先生的具体指导和辛勤培育,师母吴美玉女士也给了我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

博士论文得到范伯群、陈思和、丁帆、刘中树、陈方竞、庄浩然、汪文顶诸位先生的评阅,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南帆、孙绍振、刘登翰、姚春树、庄浩然、陈良运、颜纯钧、汪文顶等先生组成,上述诸位学术前辈给予了热情的肯定,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根据大家的意见作了增删与修改而成为本书,本书改正了先前的错误和缺点,同时又可能产生新的错误和缺点,对此应当由我自己负责,并且敬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给我很大帮助的还有刘增杰、庄钟庆、范培松、王光明等诸位教授,朱鸿召、李玲、游小波、蔡江珍等诸位博士和李丹女士、妻子周幼华女士。原中文系、现文学院的领导齐裕昆、黄以诚、林振涛、马重奇、郭丹、陈庆元、赖瑞云、郑家建、谭学纯、李绚和老师王维桑、倪宗武、游友基、辜也平等给予了我许多真诚的关心、爱护、培养、鞭策;师兄妹黄科安、欧明俊、袁勇麟、郜积意、余岱宗、陈颍、刘泓、王肖帆、戴瑞琳、庄文泉、吕若涵、哈迎飞、朱立立、尚喜群、吴冰、张薇、迟伟红等曾给予我帮助和友情;研究生章敏、黄妍帮我核对了一些原始资料;责任编辑刘宏伟先生以他的博识与敏锐,给了我很好的建议;还有不愿在此留名的爱过我的人们。对于他们,在此一并表示我的衷心感谢!

本书从开题至定稿,历时五年整。这五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先是深爱我的二姐患了胃癌做了手术,接着父亲做白内障切除手术失败并摔坏大腿瘫痪在床,继而妻子做了腹部囊肿切除手术,然后是年仅51岁的二姐癌症复发不幸去世,紧连着是“非典”恶魔肆虐,最后是老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自我心情难言的沮丧、在职读博时间的仓促、自身学养积累的局限和学界研究状况的滞后,都使得原本计划要写的部分没能写得出来,并且使本书因述而不论、述而少论,言必有据、据必作注显得有些学究气。这些遗憾只能留待以后继续努力了。

本书凝聚着众多师友和亲属的心血与汗水,我无以回报,只有将本书献给所有爱我的人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放区散文研究(学术新视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震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1238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