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不必是富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书中极品,通过极富创造力的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你不必挣很多钱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本书就是一幅美妙的行车图,它所指向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更强烈的幸福感。

目录

序言

金钱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如何拥抱市场——我们迷失了方向

然后我们超越了自己

是寻找不幸答案的时候了

恢复过去的经济生活方式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一部分

第一章苏菲·塔克的错误

只有成为富人才能幸福吗?

我们明白了:金钱无法买到幸福

影响幸福的七大因素

金钱是怎样夺走你的幸福的

停止追逐钞票——好好生活

什么是经济上的幸福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一部分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二部分

第二章适可而止

幸福并不与花大钱成正比

欲望是人生的绊脚石

金钱并不代表幸福

我们为什么想要那么多的财产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在“购买身份”

人类的祸根:与人攀比

”赶上你的邻居们”

为如意生活开具的处方:三个孩子

无学生贷款

金钱与幸福关系之结果:第二部分,

沮丧时期的保护伞:情绪免疫系统。

幸福是什么?

学会减少欲望的重要性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三部分

第三章风水理财

找回对金钱的控制力

不好的感觉:你无法控制关于金钱的一切

找到你可控制的部分

现在你拥有多少控制力?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三部分

产生幸福感的两个规律

风水理财

开始风水理财行动

风水理财轻松四步曲

用纸还是用掌上电脑?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四部分

第四章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无论什么时候.不要因为情绪乱花钱

为什么设定目标不仅仅是种形式

设定目标四步曲

实现目标的六要素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四部分

量化你的目标

需要为退休准备多少钱?

将孩子送入大学.你需要多少钱?

你在住宅上能花费多少?

你能借贷多少?

需要多少钱以应付困难时期?

关于计算结果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五部分

第五章让梦想成真

投资的风险

为什么还值得去投资,

投资是马拉松长跑.并非全速短跑。

勒住你的狂热。

投资多样化、多样化、多样化

装满你的篮子

六种投资组合示例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五部分

标定指数,有趣又有利

重组投资,卖出,获取利润

确保金钱细水长流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六部分

第六章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

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是量入为出的生活

“消费病”

找回的”自我”

目睹个人金融变革

别做无意识的消费

你的消费力

失落的储蓄艺术

生活上不要超支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六部分

如何做到量人为出

列举“快乐清单”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七部分

第七章随波逐流

对于工作,在满意和不满意之间

对工作本身感觉如何?

随波逐流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七部分

寻找合适的工作

金钱多.时间少

花时间为他人做些事

一线光明

出乎意料

战胜失业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评估:第八部分

第八章保护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有些事情不能从金钱的角度来思考

保护属于你的东西

金钱与幸福间关系之结果:第八部分

拥有安全网的生活

用保险保护自己

人人需要健康保险

人寿险:为了活着的人

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必要)的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适合你吗?

在“官司社会”中的生活成本

生活中必需的五份文件

选择监护人的五步

你能应付失业吗?

如果你面临丧失赎回权的困境……

金钱与聿福问关系之评估:第九部分

第九章不要发号施令,要交流

谈论金钱比谈论性更困难

金钱与聿福问关系之结果:第九部分

金钱与婚姻的混合

如果你正在步入婚姻的殿堂

告诉孩子正确用钱

教会他们财富策略

言传身教最重要

教会他们捐赠

第十章幸福经济生活的十诫

掌控自己经济状况最能使人幸福

幸福经济生活的十诫

给你带来好运的一条经济幸福法则

试读章节

只有成为富人才能幸福吗?

对这位“最后的热艳妈妈”,笔者在此决无任何不敬。苏菲·塔克不仅是一位非常知名的轻歌舞剧演员,她还写过一首歌,名为《我独自生活,我喜欢》,同时,她还是一名领先于她那个时代的独立女陸。但是,当她说出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时,她的“演出”状态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真实的情况是。富有并不担保你一定幸福.而贫穷也不会夺去你的幸福。  

想看看实证吗?那就让我们先见见南希和劳埃德吧。这对夫妻都是上班族,住在芝加哥城外。他们和两个漂亮的女儿,生活在风景宜人、绿茵环抱的郊区,有一幢温暖而舒适的房子,而且,同我们许多人一样,也极度追求90年代的生活方式。

南希用她20年的工作生涯谱写了她在公司的履历,当然也包括她的薪水。到90年代末,她已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和短期资本经营者,收入也相当不错,达到了6位数。作为一家重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顾问,劳埃德的表现也同样出色。一家人每年休假两次,而且每次都是去童话般的地方度假,例如波多黎各、伯利兹城。他们有一笔可观的现金和股票作为额外资金,没有信用卡债务,而且确信,当他们的女儿到了上大学的年龄时,负担她们的费用完全不是问题。

事实上,他们的生活相当舒适也相当稳定,以至于在1999年年底时,南希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开创自己的事业。她开发了一种益智类玩具,而且对该产品抱有极大的热情,渴望这个产品能够获得成功。劳埃德也非常支持,作为一个丈夫他是无可挑剔的。他们一起坐下来,分析计算一系列的数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南希的创业失败了,依靠劳埃德所挣的薪水,他们也足以应付,哪怕她损失一些钱,也没有问题,因为他们的证券投资就足够他们过日子了。

 “干吧!”劳埃德鼓励南希。

 他们的雄心壮志所瞄准的目标完全正确,但是,他们所选择的时机很糟糕。南希刚刚准备启动,市场就关闭了大门。她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来应付一些紧急或突变事件,可就是没有料到这些公司会突然大幅度削减预算,并且完全没有打算投资“未经证明”的产品,当然也包括她开发的产品。2001年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市场那曾经丰厚的投资利润早已骤减。不久,劳埃德也失业了。一年多过去了,他都无法找到一份新工作,这时,他下定决心同南希一起干。

那么现在他们的状况如何?事实上,他们现在过得相当不错,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南希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俩第一次对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感到满足。他们现在能够花更多的时间(而且是更令人满意的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他们的婚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牢固,因为他们之间的交流比以往更加坦诚。

不过,现在所有的事实并不是说,“由奢入简”的过渡就不存在一点调整。但是,南希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就砍掉了度假计划以及与劳埃德在外共进晚餐的计划。在权衡女儿们的额外开支时,那就成了艰难的选择,例如她们的爱尔兰舞蹈课,这是她们每周最富有趣味、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但这每年要花费1200美元。

这一切所带来的令人惊讶的回报是,南希和劳埃德对他们的开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支配力。物品使用的时间更长,浪费的东西则更少。南希说:“当你每两周或每三周就能得到一张大额的薪水支票时,很少有人说出他们的钱都花在哪儿了。他们认为,即使有些超支也没关系,因为马上就会有薪水支票打入账户。这也正是我们过去的生活情景。但现在,我们的每一笔交易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都是明明白白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和劳埃德可以“平和地”对待他们过去无法面对的问题,例如家庭、朋友以及工作满足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感到更加幸福了。”她说道。

这也促使她思索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定要成为富人才能感到幸福吗?”“我不这么认为,”南希耸耸肩说道,“确实,最近这两年我毫无富有之感,但是这几年里我所拥有的重大时刻却比前20年加起来还要多。或许,只有当我到了一定年纪,有了足够的经历,我才能接触到并真正把握住这一切。”我们明白了:金钱无法买到幸福

这里有一串令人感兴趣、也有些棘手的问题需要你回答:一定要成为富人才能感到幸福吗?是不是越富有就越幸福?金钱可以买到幸福吗?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可能会发自内心、理直气壮地回答:

如果我能更有钱,当然会更快乐。要是某人在街道拐角处递给我10000美元,我当然高兴。难道你会不高兴?

你还可能这样认为:这都是无稽之谈。我有我深爱的妻子/丈夫(或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和孩子们。有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让我感到乐趣无穷。我还有要好的朋友们。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不论你的回答属于上述哪种情况,它都是正确的,也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事实上,这些都不是能够简单回答是与否的问题。确切地说,这些问题相当复杂,一些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都花费了数十年的心血在研究着。他们互相争辩,反复试验、研究,聚在一起讨论,撰写出研究论文,将这些论文发表,然后消化吸收反馈回来的信息,接着,新一轮的研究又开始了。

当这些严肃的研究结束的时候,我们真正明白的道理是:金钱无法买到你和我正在寻找的幸福。P14-16

序言

金钱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纽约“9·11”事件之后,市场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那时,当你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甚至收听广播时,不可能感受不到经济局面的失控。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思索金钱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从得克萨斯州到康涅狄格州,再到密西西比州,这一大片土地上的公司执行人都在玩着各种恶作剧,让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华尔街的分析家们,这些被大家认为保持中立的团体一直都在告诉我们什么能买、什么能持有、什么能卖(不过他们更喜欢我们买,因为买是对别人负债)。现在,大家再也不能相信他们了。甚至连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严格监督各个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再可信了。

那些通常能让股票朝着正向运动的有效措施——从节约成本的裁员,到公司股回购,都已停止施展它们的神奇效力。你能相信吗?连美国总统、艾伦·格林斯潘的演讲,似乎都不能让指数回升。

而我们(包括你和我),这些个人投资者和消费者,只能坐在家中,将钱倾入401(k)退休计划(美国的退休保证计划)中,为孩子们的大学储蓄账户存钱,指望那些公司能够继续雇佣我们。可是对于所有这些事情,我们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是否有更多的公司会坦白他们造假账,也没有水晶球能告诉我们是否有更多的财务总监正在伪造他们的账本。我们所了解的只是,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可靠真理——“买进、持有”,“买跌”,现在都不起作用了。尽管我们也曾经历过市场恢复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市场在经历较长一段时期后确实能够恢复,我们却只能希望这一结论再次得到证实。可是,不论它是否能够出现,显然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我们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那时就坐在这艘摇摇欲坠的船上。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大约一亿美国人民都购买了股票,而且每一个人都明显地感到(不用说,这些感觉都是正确的),他们的世界在摇晃。

你了解这些。当时你和我一样,都在试图看清这条未知路上将要发生什么。你知道你想购买自己的第一处房屋(或者用正在居住的房屋来换购更好的)。你想将孩子们送到一所有名的大学里,而且不让他们背负难以想象的债务。你想某一天能够退休,或者至少将迈向退休的步伐放慢一点。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能为下一代至少留下一点点东西,那该多好啊。就在几年前,这些事情看上去都是那么有可能、那么可行、那么容易就能做到,可现在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我知道,在过去的两年里,你就是这种感觉。我知道你一直都难以入睡,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汗流浃背,估量你的损失,担心自己不得不放弃这处舒适的房屋,或者继续保留这处房屋意味着你永远都不能停止工作——更可怕的想法是,在你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时候,你可能最终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尽管你绝不希望这样。我知道,你的经济状况已经严重消耗了你的幸福感。

我知道,因为你们已经告诉我了。你们曾经给我写过信,发电子邮件(有时我的电子信箱慢得像蜗牛),详细地诉说了你们的经济生活现状,以及这些状况已变得多么复杂——还有,你们本应拥有的整个幸福感为什么都丧失了。

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当时正在寻找一些简单的调整方式。来自费城的弗洛伦斯这样写道:“我有75%的钱都被套在股票里。我是应该对自己的投资置之不理、静观其变,还是应该将它们卖出、保留所剩?”来自阿尔伯克基的R.C.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你能不能给我们这些购物狂患者一些基本的建议?我们都没有任何预算技能,我必须彻底脱手这些股票吗?”

不过,还有许多人,例如来自科罗拉多州的彼得,只是想抒发一下悲伤情怀:“尽管我一直只在我认为相对比较安全的股票和共同基金上储蓄、投资,还是不得不推迟退休。现在,像安然和世通这样的公司都在贬值,而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也都纷纷跳水,我的投资资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消失了。结果,我只能期望自己能再工作两年。”

如何拥抱市场——我们迷失了方向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般境地?我们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正是2003年初投资者们和范围稍小的消费者们询问自己的问题。

过去我们常常是离市场一臂之遥的旁观者,现在却已成为任何时候都在场内的参与者。为了解这种角色的转换,你必须重温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牛市行情,从1987年的市场崩溃开始。对大多数人来说,1987年所代表的含义是道琼斯指数在一个交易时段中下跌400点,损失了22%的价值。那时我正在《职业女性》杂志社担任助理商务编辑,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整日在曼哈顿下城与那些精神错乱的交易人、投资银行家交谈的情景。那颤抖的声音、眼泪和怀疑,向我表明,在他们以往的职业生涯中,从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许多人都害怕这会不会是另一次大萧条的开端。

然而,如果你比较一下反弹的速度,你会发现,1929年的崩溃与1987年的崩溃,并不完全一样。1987年,对于这一年来说,道琼斯工业指数其实获得了整体的盈利。在后来的lO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一事实在股票市场里再次得到印证。  

教训是:如果你已经利用市场崩溃的机会大肆买进,你可能早已遥遥领先了。顷刻之间,买跌成为了最明智的选择。

不仅仅是这样,这个市场还充满了乐趣!如果你将闲钱投入购买微软这种公司的股票,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人变化,你看着它翻倍,分割,翻倍,分割。当花旗集团的股票跌到13美元,或IBM的股票在1993年趺到十几美元时,如果你聪明地将它们买进,那可真是大丰收,因为这两个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到上百元。由于这种战略长期以来屡试不爽,我们都不再问自己:这家公司真的值这个股票价格吗?会不会还有什么严重的问题没有暴露,一旦出现,它就再也恢复不了元气?

整个市场成了一场游戏,你还不得不参与其中。如果选择离开,你就会将一大笔钱留在赌桌上。更糟的是,与朋友喝酒聊天时,你没有故事可说;周六晚餐聚会时,你也没有牛皮可吹。正如沃尔特.科恩2002年中期在《纽约时代周刊》上所写的那样:“大约在1997年中期这段时间,似乎全国都举起了‘出去吃午餐’的标语,只可惜我们并没有真正出去吃午餐,我们在紧闭的办公室里登录股票金融网站,静静地追踪网络信息,同时浏览我们的股票认购单。”

这可比网络游戏还要热门,还要好玩。它是那么地诱人,那么地让人痴迷,谁还需要收看《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类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只要收看C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只要在家对电子商务下赌注,就能演绎百万富翁的真实版。那时,毫不奇怪,我们都知道是谁带领市场走向极致,这些人辞去了工资不菲的工作,在每日的交易市场上施展拳脚。即使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仍然也是一个玩家。到21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当中许多人又有了一件好东西:401(k)退休计划。

401(k)退休计划改变了一切。它出现的时间仅仅是在20年前。要想夸张40 l(k)退休计划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已经造成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我这么说绝不是夸大其词。401(k)退休计划取代了养老金作为退休工具的地位,将支付我们退休生活费的重担从美国那些大大小小公司的肩上卸了下来,直接扛到了你我的肩膀上。起初,对于接受这种转变,我们显得极为勉强,可是,当市场呈现一片大好情景之时,我们马上向40l(k)退休计划张开了双臂。

为什么不呢?401(k)退休计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捕获过去想都未曾想过的、非常富裕的退休生活。在我们工作的岁月里,我们在这些账户里可以获得很多很多利润,然后,当我们放慢脚步时,这笔钱可以用来到楠塔基特岛过夏天,到泰洛利安德过冬天,把孙子们送到普林斯顿上学,然后在50岁退休,如果我们打算这样的话。我们知道这是有可能的,我们有像吉姆.克拉默(Jim Cramer)和乔.伯特帕格利亚这样的领头人,也有像《401(k)百万富翁》和《道琼斯36,000》这样的书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然后我们超越了自己

当我们纸面上的财富开始越积越快的时候,将这些钱花掉一部分似乎变成了一件不存在任何问题、很自然、甚至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作为投资者的辉煌生涯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金钱,它也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可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并不是将现有的纸面财富进行兑现,因为这会让我们失去潜在的利润(不管怎么说,我们手中亚马孙公司的股票正朝着分析师亨利.布诺吉特(Henry Blodgett)的400美元股价的目标前进)。我们借钱花。我们使用手中的维萨信用卡(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MasterCard),飘洋过海来到欧洲和加勒比海度假。在那辆新车或第二所房子上,我们没有少花钱。相反,我们还投入了更多的钱。我们借了更多的钱在股票投资组合里购买了更多的网络公司、芯片制造商和电信公司的股票。当金钱像这样自由流动的时候,借债似乎显得更有意义了。

当网络公司的炸弹爆炸时,我们仍然没有停止大手大脚地花钱。21世纪90年代,消费者债务持续上升,一直延续到了新千年里。每年,个人破产记录都再创新高。可是,我们不但没有任何收敛的表现,也没有在奢侈生活中歇息一下,相反,我们开始对自己房屋的资产采取措施,让它来负担我们崭新的生活方式。当房屋抵押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利率让我们的经济状况就要“漏底”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再融资,借上了最高额信用贷款,可这不是用来修复和为我们的房屋增加价值,而是用来巩固我们的信用卡债务,让我们的信用卡债务再次恢复新高。

2001年,在《纽约时代周刊》中,路易斯·尤奇特勒(Louise Uchitelle)的一篇报道说,虽然牛市行情造就了万亿的新财富,可是,同以往任何一代相比,我们所拥有的房屋净值也更少了。

似乎连回头路都没有了。2l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继续借钱,从而能够继续让我们的消费超出我们实际所得。2002年11月,市场已经持续下滑了3年,我们的个人收入只增长了3%,而个人消费却足足增长了5%。

是寻找不幸答案的时候了

是什么最后阻挡了我们继续追逐的脚步?是什么最后将我们带回了现实?不是股票市场连续下滑的3年,不是持续上升的失业率,也不是海外战争的威胁。仅凭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毀灭那绚烂的泡沫。直到这种种因素所集聚的风暴一起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我们才开始了担忧。

不幸的是,除了担忧,我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2002年7月,一次NBC新闻和《华尔街日报》联合公布的民意测验显示,当道琼斯工业指数在连续10个交易日内下趺1300点时,70%的个人(也就是我们当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对来自经纪行和投资银行的信息几乎或根本不相信。可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人继续依赖这些机构为我们管理金钱。之后没多久,《纽约》杂志一篇报道将焦点对准了一位“发誓”在今后两年不再打刀:401(k)结算表的妇女。其实,像她这样的人很多。

当所有这些令人痛苦的征兆袭来时,我开始寻找答案。我不太肯定自己可能会发现什么,但是我能肯定,仅仅坐在那里为自己伤心不是答案,就好像专制统治中那些可怜的奴才,只能让我们自己(连同我们的金钱)听凭市场的摆布。恢复过去的经济生活方式

我所得到的结论就是:是时候了,该恢复我们过去的生活了。为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收回我们的金钱。不仅仅要恢复我们管理金钱的方式,还要再次学习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也许我们各自的收入有多有少,不过这也没关系。如果我们感到自己失去了财务大权,我们就需要再次获得它。假如我们以前从未关注过这种权力,我们就需要掌握它。而且,我们还需要采用一种不折中、不内疚、不平庸的方式,我们应该采用优秀的、快乐的、明智的方式,还要对我们的选择充满信心。

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如果你曾经看过我的电视节目或阅读过我的专栏,你应该知道,我是非常讲究战术而且非常实际的人。我要寻找解决各种各样金钱问题的真正方案,然后,还要看到那些真实的数据,向我证实这些解决方案确实有效。

过去,一说到金钱和幸福,有用的数据都不存在。大量的研究表明,金钱的确不是人生幸福的关键(尽管它确实有一定作用)。行为和习惯是你在生活中能确实改变的事物,而且也是能给你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带来积极影响的事物。可是当我开始寻找有关这些行为和习惯的清单的时候,我们什么也没有找到。

所以,我开始自己找寻总结这些的行为和习惯。2002年年底,在《财富》杂志的帮助和支持下,罗普公司(Ropcr ASW)为本书的撰写工作开展了大量的针对个人的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要发现:第一,金钱对个人的整体幸福感有什么影响;第二,是什么样的习惯、心态、行为和学识将那些对自己经济生活感到满意的人与那些对此不满意的人区别开的;第三,这些习惯、心态、行为和学识,对一个人的生活能产生哪些有效的改变。

研究结果令人惊愕。在你阅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会明白,金钱几乎没有能力使你幸福——无论你有多少钱。可是,与许多其他能导致你生活不幸福的因素相比,金钱则是更主要的原因。请允许我再重复一次:  即使现在金钱对你有利、为你服务。它也不能让你完全幸福。更确切地说,它反而使你不幸。

我们的研究考察了九种对个人整体幸福感有作用的因素,例如婚姻:或其他重要的个人关系、挚友、孩子、工作和生活方式等等。最后发现,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金钱是给个人带来不幸福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最为担忧、最难控制的因素。

然后,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对有些人来说,金钱并没有成为他们幸福的拦路虎。我们仔细研究了这些人的生活方式。这些人都感到对自己的金钱有支配力,并且不会整宿盯着天花板为钱而发愁。而且,我们还分解出了他们的习惯、心态和行为方式。

这些人之间的共同点,正是将他们与那些不幸福的人区别开来的地方,也正是这些共同点,为你管理金钱提供了一种非同凡响的新方法。遵循这些人在生活中所依据的处方,你就会径直走到更加幸福的生活面前。你将排除掉与金钱有关的压力,你做出的金融决策,也真正开始让你感受幸福——而且这种幸福绝不是基于任何其他人关于满意的定义,它就是你的定义。

而且,最大的惊奇是,这与你有多少钱没有关系。你不必成为另一个洛克菲勒,你甚至不必成为富人。这完全没错.不论你1年挣5万美元还是507/美元,同样都能实现经济方面的幸福满意状态。

实际上,我的研究还显示,养成这些习惯就等于一年又挣了25000美元。让我们表述得更形象一些。如今,在你面前有两个美国家庭,第一个家庭一年所挣不到50000美元,不过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金钱,他们并不完美,却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这些好习惯,我马上就会在以下的篇幅中向大家展示;第二个家庭的年收入至少超过第一个家庭的一半——不低于75000美元,可是他们的控制力要差一些,他们在经济方面并不是满盘皆输,却已染上两种不太好的习惯。  哪个家庭对他们的经济状况感到更幸福呢?没有一个胜出。在与第一种家庭相似的家庭中,大约有60%的家庭说他们在经济方面感到幸福。在与第二种家庭相似的家庭中,大约有60%的家庭说他们在经济方面也感到幸福。良好的金钱管理(让自己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是至关重要的。

换句话说,养成良好的金钱管理习惯,而不是染上那些不良习惯,就好比一年又挣得25000美元。你还在等什么呢?

书评(媒体评论)

“琴恩·查兹基又一次做得不错! 《你不必是富人》是书中极品,通过极富创造力的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你不必挣很多钱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本书就是一幅美妙的行车图,它所指向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更强烈的幸福感。”

——大卫·巴赫,美国最畅销书《精明女人理财之道》和《富贵成双》的作者

“琴恩·查兹基的这本《你不必是富人》对我们这个极富挑战性的时代来说是最适合的书,因为它呈现给读者的礼物不仅仅包含财富,更包括了意味深长的真理。”

——韦恩·戴尔

“如果你每月都是胆战心惊地打开自己的账单,琴恩.查兹基为你提供的明智建议将鼓舞你的士气,让你改过自新。”

——斯蒂芬·M·波伦《破产上天堂》的作者

“虽然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苦恼和不安,但是只要遵循琴恩·查兹基的幸福经济生活的十诫,它就可以立即扑灭许多人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之火。琴恩告诉我们说,不论我们多么有钱或者多么没钱,我们都可以轻松自在、满怀希望地生活,而且还能有效支配自己的经济生活。”

——苏珊·皮维尔《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作者

“在这样一个疯狂的投资世界中传来了琴恩·查兹基理智的声音。《你不必是富人》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投资、消费和思考才能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和内心的平静——即使你认为沃伦’巴菲特就是写《玛格丽特小镇》这首歌曲的家伙,你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阿瑞安娜·休芬顿《槽边的猪》的作者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它不仅能够改变我们对于金钱的思考方式,而且还能改变我们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简化了我的生活。读了这本书,你在晚上将会睡得更好。”

——彼得·格林伯格,NBC电视台《今日》栏目的旅游编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不必是富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琴恩·查兹基
译者 李莉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41279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6.15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JEAN CHATZKY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