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孩子的心里--青少年心理成长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想解读孩子的心灵吗?你想体验孩子成长的韵味吗?看看本书吧,本书以案例形式,帮助家长由经验型教育向教育型教育转化,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孩子重塑智慧人生的目的。

内容推荐

本书秉持着“理解、体验、智慧”的人生理念,帮您解读孩子的心灵,实现孩子的梦想,体验孩子成长的韵味,塑造孩子智慧的人生,将家长和孩子在教育成长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以单独的案例呈现,即形成呈现问题一引发辨析一达成共识一实践应用的模式,实现家长由经验型向教育型的转化,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孩子成长的目的。

目录

第一篇 你是合格家长吗

——做孩子希望的父母/003

一、合格家长——你是吗/005

二、案例咨询/011

三、做一个孩子希望的家长/013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020

五、心理测试/022

第二篇 让你的思维转个弯

——认知的引领/031

一、认识孩子/031

二、案例咨询1037

三、健康忠告——正确对待孩子1043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048

五、心理测试/050

第三篇 沟通的引领

——架起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

一、沟通导言/060

二、案例咨询/063

三、帮你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066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069

五、心理测试1070

第四篇 体验成功

——做孩子学习的助教/075

一、透视“学习助教”/076

二、案例咨询/085

三、做一个孩子需要的助教/086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090

五、心理测试/091

第五篇 天天都过好日子

——做情绪的主人/101

一、认识情绪/102

二、案例咨询/109

三、教孩子做情绪的主人/117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119

五、心理测试/121

第六篇 学会掌握自己

——让孩子远离失控/127

一、透视“自我控制能力”/127

二、案例咨询/129

三、帮你的孩子学会掌握自己/133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135

五、心理测试/136

第七篇 让孩子顺利走过花季雨季

——做孩子青春期的导师

一、透视青春期/143

二、案例咨询/145

三、做孩子青春期的好老师/151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153

五、心理测试/157

第八篇 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塑造人格/163

一、性格解密/164

二、案例咨询/167

三、做孩子人格的美容师/173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176

五、心理测试/179

第九篇 扬起生命的航帆

——让孩子拥有自信/189

一、解读自信/189

二、案例咨询/193

三、让你的孩子也拥有自信/196

四、中外家庭教育故事/197

五、心理测试/199

试读章节

在唐朝,有一位农民叫郭橐驼,以种树为业。他栽树的技术很高超,经他栽培的果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棵棵枝繁叶茂,果子接得又早又多,谁看了都很羡慕。许多种树的人都暗暗模仿他的做法去栽树,可谁都不如他栽的那样好。人们感到很奇怪,就去请教郭橐驼。他说:“我栽树之所以长势好是因为我顺应了树木自然生长的天性。树木的天性喜欢根要舒展,土地平坦,填土要用原来的,要压实。树木栽好了,就不要老去摸它摇它,要让它自由生长。”但别人种树却不是这样。他们栽种树木时,树根攀在一起,未让它舒展开,填土时又喜欢换新的,培土时不是压得太实就是太松,很不小心谨慎,而树木栽好后,他们却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生怕树活不了,早晨起来看看,晚上又去摸摸,刚离开树木,又返回来再去看看再去摸摸。更有甚者,刚把树木栽上不久,就把树皮剥开,看看树活了没有,还用力摇晃树干,看看树是否扎根,这样做完全违背了树木生长的天性,自然难以做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了。这样做表面看好像是关心爱护树木,其实是毁了树木。

这个故事讲的是种树的技巧,但也阐述了教育子女的道理。

树木的天性喜欢根要舒展,土要平坦,孩子成长的天性也喜欢顺乎自然。在照顾孩子身体方面,有的父母怕孩子受冷,总是给孩子多穿衣服,穿厚衣服;因怕孩子饿着,又总是让孩子多吃,吃得太饱;因怕孩子生病,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结果把孩子照顾得弱不禁风,常常不是挑食就是厌食,甚至造成了营养不良的后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顺乎自然就要为子女创造宽松、自然的家庭环境,要让孩子在欢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心理学家曾经对北大、清华的学子做过调查,发现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是在童年的游戏中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据说日本的小学教育1至4年级知识传授非常浅,课堂主要以游戏为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种树要顺乎自然,教育子女必须循序渐进。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受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孩子幼小时,是进行智力开发的大好时机,他们的感受能力和可塑性都相当强,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实际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并不了解,他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神童”,就以为自己的孩子也是“神童”,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盲目地将一些抽象深奥的道理灌输给孩子,孩子在死记鞭背中学到了许多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以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容易髓成厌学情绪。同时,孩子的大脑负担过重也容易产生疲劳和惰性,直接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

《孟子》一书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宋国有个农夫看到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就一棵棵把禾苗都拔高了。当他疲倦地回到家中时,儿子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地里的禾苗都拔高了。”他儿子赶忙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经全都枯萎。植物有其自然规律,顺其自然,才能茁壮成长。人的成长也有规律性,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早期教育必须要针对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尽量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早期教育中父母要多开阔孩子的眼界,要努力提高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劳逸结合,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的同时,还要让孩子参加许多其他的课外学习,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等。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一点休息和活动的时间,他们恨不得让孩子一下子变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全才”,这种做法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违背了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有个女孩儿,从小非常聪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高。上学期间,父母不仅要求她学习成绩好,而且又帮她报了各种特长班,希望她琴、棋、书、画能够样样精通。在老师、家长心目中她一直是个好孩子,同时,也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但她自己觉得活得很累。终于有一天,她再也无法忍受,离家出走了。两个月后,父母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她。她宁愿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家。这就是父母要求过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有些孩子之所以厌学、弃学、逃学、辍学,不就是因为学校和家庭给孩子强加的学习负担过重,使他们苦不堪言,心生厌烦吗?也有的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把身体搞垮了,才不得不中途辍学。

家庭教育绝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孩子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消化,学起来才会有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学得轻松自如,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从而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欲罢而不能。如果操之过急,硬要把大量深奥的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孩子,这对身心发展水平很低的孩子来说,就如同一桶水倾注在嫩弱的幼苗上,势必会将其淹溺至死。

家庭教育不仅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前边的知识未学好,不能急于学习后边的知识,这就好像建楼房,地基不坚固是难以盖起高楼大厦的。学习只有循序渐进,方能有所成就。

P008-011

序言

对于处于一生中“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适应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尤为重要。过去在西方国家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在中国的青少年身上也在重演,如沉溺于暴力电子游戏、异性交往过度、自我控制能力差、亲子关系紧张、学习压力过大、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人格逐渐扭曲等。由此可见,中国青少年的心理正在经受着多方面的诱惑与考验,正在成长的道路上摇摆不定。

究其原因何在?从我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咨询实践中发现:孩子的问题病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毒危机于社会。可见,要想消除病象,预防病毒,必须彻底拔除病根。因此,为家长解读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历程,对家长进行教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民族素质、人才素质改变的必然。

本书秉持着“理解、体验、智慧”的人生理念,帮您解读孩子的心灵,实现孩子的梦想,体验孩子成长的韵味,塑造孩子智慧的人生,将家长和孩子在教育成长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以单独的案例呈现,即形成呈现问题一引发辨析一达成共识一实践应用的模式,实现家长由经验型向教育型的转化,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孩子成长的目的。

郝若平

后记

本书的作者都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心理辅导优秀工作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临床心理辅导经验与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高度地总结,在百忙之中笔耕不辍,为我们的家长提供可读性、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强的读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家长做好自己孩子成功的促进者、引导者,让我们的家长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郝若平教授主编,杨少宇、郝卫芳任副主编。本书共九篇。第一篇由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郝卫芳老师与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赵俊萍老师执笔。第二、四、五篇由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郝卫芳老师执笔。第三篇由太原市成成中学郭宝莲老师执笔。第六篇由太原市煤气化第一中学郭文亮老师执笔。第七、八篇由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赵俊萍老师执笔。第九篇由太原煤气化教育中心杨少宇老师执笔。

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鼎立协助,王晓霞为本书的资料整理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李俊芳、吴列荣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特向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孩子的心里--青少年心理成长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若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727389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7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6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