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探讨深度报道写作规律与方法的著作,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当前我国新闻业,尤其是报业的发展、改革实际,联系作者个人的写作体会、业界人士的写作经验,融应用性、实践性与理论性、学术性于一炉。
图书 | 深度报道写作原理(当代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探讨深度报道写作规律与方法的著作,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当前我国新闻业,尤其是报业的发展、改革实际,联系作者个人的写作体会、业界人士的写作经验,融应用性、实践性与理论性、学术性于一炉。 内容推荐 本书实际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探讨深度报道写作规律与方法的教材。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界定了深度报道写作的涵义、范围、特点,通过大量的成功与不那么成功的新闻报道写作事例,论述了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原理、方法与四种深度报道类型的写作规律、方法、要求。本书在下编集中论述记者的类型与记者如何成长、成才。 本书在写作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它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既结合当前我国新闻业,尤其是报业的发展、改革实际,又联系作者个人的写作体会、业界人士的写作经验与大量的深度报道作品,视域开阔,统领时空,用宏取精。它既有应用性、实践性,又有理论性、学术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教材,而且对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通讯员与深度报道的爱好者有强烈的实务指导性,又可供专业理论研究者参考。 本书体例新卓,积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行文中新意迭出,把我国关于深度报道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本书的第二版结合我国新闻界的最新变化更换了部分材料,内容更为完备,材料更为鲜活、完整与丰富,论述更为充分、透彻,有一定的锋芒,进一步强化了深度报道采写工作的可操作性信息。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导论:新闻背后的新闻——什么是深度报道 第二章 新闻鼻:何处觅“蜜”?——深度报道的选题 第三章 投向新闻事实的阳光——深度报道思想 第四章 积木的搭法千姿百态——深度报道方式 第五章 记者也要做精益求精的“木匠”——深度报道叙事 中编 第六章 榜样如何才能力量无穷——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 第七章 “原因”独秀竞风流——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第八章 踏铁鞋,分迷雾,觅实情——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第九章 数学王国送来的新闻——精确性报道写作 下编 第十章 且看今日幼苗,怎样成为明天的栋梁——记者的成长与成才 附文之一 附文之二 附文之三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深度报道写作原理(当代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欧阳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503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2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4-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12.2 |
丛书名 | |
印张 | 24.8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29 |
宽 | 16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