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缔造传奇(机器人大赛揭秘)
内容
编辑推荐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CCTV电视大赛首次举办是在2002年,时值今日已经举办第三届了。赛事的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逐渐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机器人赛事。本书以三次赛事为素材,深入挖掘参赛前后生动感人的故事,是一本提升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及自身素质的好书。

内容推荐

这本书由四部分组成,有三届比赛以来我们收集的部分珍贵照片,这是我们从每秒数百帧的电视画面中定格下来,每一幅都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有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会带您做一次感动的心灵旅行,当然,如同坐过山车,不去体会,无法言传;有把三届比赛的对阵分析展现给您,从扑朔迷离的相互博弈中您将再次体会智慧的角逐,这也是本书的精彩看点;还有主力队员的参赛手记,您既可以和这些队员敞开的心扉亲密接触,也可以从他山之石中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对于机器人的爱好者而言,在本书的附录还为您准备了机器人制作的入门知识,希望您在读完本书之后,也能“让智慧行动起来”;当然,当您打开本书的扉页,千万不要忘了阅读本书的序言,那些从大量的素材中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期待着您的共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是赤壁之战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当您循着本书的笔触,再次走过三届机器人竞赛的历程,相信您在意气风发的同时,会有更多的收获。

目录

难忘瞬间——参赛过程的经典记忆(32幅图片)

前言

序 成长并快乐着

第一部分 缔造传奇——教练和他的弟子们

第二部分 烽火战士——主力队员的参赛手记

第三部分 赛事回放——荧屏后的精彩

第四部分 附录——机器人大赛攻略

后记

试读章节

时间倒回到2001年的秋天。北京科技大学团委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央电视台的特殊的邀请函,作为全国知名大学被邀请发起并参加“CCTV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

大家意识到,这是一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展现北科大学生风貌的绝好机会。时任团委书记的章东辉当天向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王民忠老师作了详细汇报。王书记当即拍板:“组建最好的教练组,组建最好的学生参赛团队,抓住这次机会。”

团委开始筹建“北科大机器人大赛参赛小组”。参赛的学生队伍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该由哪位老师来做技术指导呢,毕竟,这是关键。团委老师犯了难。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都不乏德高望众的专家教授,但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章东辉又找到了王民忠的办公室。商量了半天仍然没有结论,两人找到了主管科研的徐金梧副校长。

徐校长陷入了沉思。机器人制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微电子工程学、控制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信息传感工程学、仿生学等十几个尖端学科,门类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要找的老师,不仅要有严谨的学术精神,还必须在机器人制作方面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统筹规划,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否则,将是事倍功半。徐校长脑子里飞快旋转着,全校相关教授、专家的名单从眼前一一闪过。忽然,一个名字停留在了脑际!

“就他了!”徐校长蛮有把握地说。

“你指的是他吗?”王书记在纸上写了一个名字。

一拍即合。

郗安民教授站在实验室高大的玻璃窗前,点燃了一根烟。尽管医生、家人一再劝说他戒烟,但心里有事的时候,抽烟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今天下午,章东辉曾匆匆忙忙找过他,说两位校领导亲自点将,要他来担任“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北京科技大学代表队的教练组组长。按理说,这件事关系学校的荣誉,何况校领导又亲自点了将,应该去。但是,他确实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放不下正在建设中的机电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器材的采购、调试,整整三年的时间,已浸透了他太多的心血,对他来说这已不仅是一项日常的工作,而是他的追求,是他毕生理想的一部分。p3-4

序言

轰轰烈烈的机器人比赛随着电视的热播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记忆中也许还会留存几个冠亚军学校的名字。这可能正是传媒时代的欣赏惯性,让我们在目不暇接的浏览中忽略了品尝的滋味。

对于一个机器人大赛的节目而言,惊心动魄几分钟的短兵相接也许已经达到了锁定观众眼球的效果,但是几分钟的播出时间对于整个机器人大赛的过程而言,可能如同水中的冰川,浮出水面的也许只有十分之三,而水下的部分更耐人寻味。我们这本书就是试图挖掘荧屏背后的故事,展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大赛给大家,当然,我们选择了三届比赛的佼佼者——从北京科技大学的视角。

是非成败转头空。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于比赛的名次太过在意。每年一届的比赛总会有冠亚军,谁也不能自信天下无敌,所以,喜欢在历史中陶醉的一定不是智者。如果说为了重温胜利的喜悦,那绝不是本书的意图。

我们希望发现一种精神——那是在无数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体现的当代青年为了集体荣誉、为了科学事业、为了自己所爱忘我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们叫奉献;

我们希望诠释一个理念——那是贯穿在三届比赛当中的一种“100—1=0”的科学态度和工程理念,这个理念我们叫严谨:

我们希望揭示一个规律——那是在校园里我们精心策划的课程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一个机器人的游戏就能让他们受益终生的现象,这个规律我们叫实践;

因为以上的考虑,这本书由四部分组成,有三届比赛以来我们收集的部分珍贵照片,这是我们从每秒数百帧的电视画面中定格下来,每一幅都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有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会带您做一次感动的心灵旅行,当然,如同坐过山车,不去体会,无法言传;有把三届比赛的对阵分析展现给您,从扑朔迷离的相互博弈中您将再次体会智慧的角逐,这也是本书的精彩看点;还有主力队员的参赛手记,您既可以和这些队员敞开的心扉亲密接触,也可以从他山之石中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对于机器人的爱好者而言,在本书的附录还为您准备了机器人制作的入门知识,希望您在读完本书之后,也能“让智慧行动起来”;当然,当您打开本书的扉页,千万不要忘了阅读本书的序言,那些从大量的素材中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期待着您的共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是赤壁之战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当您循着本书的笔触,再次走过三届机器人竞赛的历程,相信您在意气风发的同时,会有更多的收获。

编者

2004年8月

后记

“让思维沸腾起来,让智慧行动起来”,这个富有感召力的旗帜让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投身到机器人电视大赛之中,我们向中央电视台策划和组织机器人电视大赛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因为他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才上演了这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才有了本书诞生的基础。

我们也要感谢所有参加机器人比赛的学校,因为大家共同的参与,才使这个舞台更加精彩,更有青春的活力;也是因为竞赛的压力,我们的队员才表现得更团结、更勇敢,演绎出更多催人泪下的经历,也丰富了本书的素材。

这里还要感谢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他们慧眼识珠,从众多的来稿中将我们的稿件挑选出来,并且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我们一起完善其中的内容。他们严谨、奉献的工作作风同样让我们尊敬。

当然,没有本书的作者与参赛队员的紧密合作、夜以继日的工作,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本书是无法想像的。王民忠、狄涛、洪亮、王旭、尹兆华等同志进行了本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其中,王旭同志负责收集和提供所有的素材,并完成了彩图和附录部分;狄涛、洪亮、刘成,米振强,高川等同志组成的创作小组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了参赛的有关人员,完成了第一部分的撰写,用鲜活的语言再现北京科技大学三年来参加机器人比赛的过程;章东辉同志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用独特的视角完成了第二部分的创作,再现了风起云涌的赛场;尹兆华同志从选手手记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精心修收,完成了第三部分的编辑,再现了参赛队员的心路历程。石新明同志审核了全稿。

本书的编辑过程得到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学生处、科技处、机械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另外,韩立静、王海龙、邱彦、华芳、易宏宇、刘涛、何飞、陈刚华、崔淼也为本书的完成贡献了力量。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可能存在疏漏或不妥,请不吝赐教。

编者

200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缔造传奇(机器人大赛揭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民忠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143174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P24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4: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