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精髓)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者的智慧集锦!

《在北大听讲座》书系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读者》《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思想读物,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强力推荐,深受各界读者钟爱。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约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九辑。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九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观点”,本丛书被喻为最具时代精神的“思想大餐”,且“由于其严肃的学术品格和通俗的阅读形式”而深得各界读者钟爱,其被评为“九十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思想读物”。

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目录

何怀宏 一个行动中的哲学家

——从苏格拉底之死谈起/1

张祥龙 叔本华、尼采与音乐/19

陈嘉映 科学的始祖——哲学?!/39

李景林 孔孟之道及其现代价值/71

彭 锋 另一种哲学实践/85

王 博 隐士的哲学/103

魏德东 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125

席大民 入世背景下的道德建设/143

黄 平 全球化时代社会科学遇到的挑战/159

温铁军 入世与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175

姚 洋 国家与三农问题/209

尹保云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225

张文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245

降边嘉措 中国的伟大史诗——《格萨尔》/283

摩 罗 《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297

试读章节

张祥龙 叔本华、尼采与音乐

张祥龙

1949年8月出生于香港九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1988年9月—1992年2月,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1992年7月—1993年9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1993年10月—1999年7月任副教授;1999年8月至今任教授。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等。曾获“金岳霖学术奖”(1995年10月)、北京大学第六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8年6月)、中国教育部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8年)等。

首先我要讲一讲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叔本华、尼采与音乐。我们都知道叔本华和尼采主张意愿主义,他们认为最真的东西是Wille或will,就是意愿(有时也有“意志”的意思)。他们这一思想的提出震撼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在此以前西方哲学是以唯智主义为特征的,到叔本华和尼采,就开始有了重大变化。现在中文里将“Wille”统统翻译为“意志”,在不少情况下不妥,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词应该主要译作“意愿”,首先表达一种内在的需要、渴求、愿望;当然在一些上下文中也包括人要实现自己意愿的“意志”或“决心”之意,但并不都是这样。(比如,叔本华讲的是“人要生存的意愿”,而不主要是“人要实现这个意愿的意志”。意志薄弱的人也同样有此意愿,因而同样要受人生之苦的煎熬。)这个唯意愿主义不仅是作为一个新流派出现,而且是一种看待哲学和世界的新方式、看待人生的新角度。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传统哲学的论述在这一派面前显得苍白、肤浅,而不只是不够正确。所以我认为这个唯意愿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我们知道西方唯智主义哲学传统从古希腊开始,经两千多年,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一个高潮。黑格尔之后就出现了这个唯意愿主义。这一派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尼采,一直到后来20世纪的现代西方哲学都受到他很深的影响,时隐时现,但实际上是一直不断。比如说当代的法国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这几十年来最活跃的一支,其中受尼采影响的人相当的多,比如说德里达、福柯。而且,在我看来,这个唯意愿主义和后来的一些现代西方哲学里的革命性潮流都有着关联,比如说实用主义、精神分析学,甚至广义的现象学,这些我就不多做分析了。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唯意愿论在它的形成时期,就是在叔本华时,受到了东方思想的强烈影响,主要以印度思想为主。印度的正宗经典是《吠陀》(含《奥义书》)。叔本华后来回忆时说,他读到《奥义书》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他从印度人的思想里面发现了一个真正自由、清新的思想天地,而在西方的传统哲学里面他总感到压抑。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思想的确受到了印度思想的很大影响。这也可以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次异族入侵。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叔本华和黑格尔对东方思想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黑格尔对东方看得很低,我们去读他的《哲学史演讲录》,印度和中国都处于最低级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的哲学资格;而在叔本华那里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在我们中国思想家这里对叔本华和尼采的接受就比较容易,比如说王国维先生对叔本华简直是奉若神明,王国维的很多思想都受到了叔本华的影响,像他在《人间词话》里面提到的意境说就是叔本华学说与中国思想的结合。以鲁迅为首的一批文化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尼采的影响,他们要冲决罗网,都试图在尼采哲学中寻求思想资源。

在唯意愿论这一派出现以后,搞哲学的方式发生了一个变化。以前哲学和艺术是不搭界的,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哲学家应该做王,而艺术家应该被赶出去,因为艺术家还不如工匠,工匠是按照哲学家能够看到的理念来制造东西、来make copies,而艺术家则是对copy的copy。一个画家是根据工匠所做出的桌子来画一个桌子,艺术家离真实差了两个层次,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没有艺术家的位置。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一些缓和,但毕竟哲学和艺术是两回事,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里面的分科一样,哲学系和艺术系是分开的;而在我们中国传统里面,哪有这种分法?文史哲之间是没有截然划分的。这就是我的开场白。

叔本华的生平

今天这个讲座涉及到两位重头思想家,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用一百次讲座来讲。我这里居然同时讲两者,也是在勉而为之吧。先看叔本华。首先讲一讲他的生平。他于1788年出生于一个德国富商家庭,父亲希望他将来经商,但他却总想学文科。后来他在一些地方游学,兴趣转向了哲学。他在年轻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德国的东方学的学者,就接触到了印度的《奥义书》,从而受到很深的影响。然而西方哲学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古希腊哲学和康德哲学对他的影响就相当之深,后来他对这些思想都做了重大改造。叔本华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刚出版时的命运很不好,好长时间才卖了一百多本,但由于这本书他就有资格去柏林大学讲学,作为编外讲师。而且他的信心很足,觉得自己能写出这么厚的一本著作,而且有这么多的新东西,应该能够吸引学生。他对康德之后的那几位唯心主义哲学家,也就是谢林、费希特和黑格尔,深怀敌意。他尤其痛恨黑格尔。而当时黑格尔在德国的影响是如日中天,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包括后来的马克思。叔本华把他在柏林大学的上课时间故意安排得与黑格尔的课是同一个时间,唱对台戏。当然是惨遭失败,课上的学生从来没有超过3个人。他一共在柏林呆了12年,痛恨柏林大学,甚至柏林这个城市,称那是个“土匪窝”。1830年柏林闹瘟疫,他就退到了法兰克福,然后一直在那生活。

叔本华的母亲是一个小说家,而且热衷于社交。她的沙龙里面经常云集着文化名人。叔本华由于个性,爱思考一些人生当中阴暗的东西,受到了东方的一些影响,有悲观主义情绪,而他母亲是那种典型的社交家和“热爱生活”的女子,所以母子俩老吵架,总谈不来。他妈妈在信里面说,“你不要老跟我念叨人生悲惨的那些东西。我想好好睡觉,看了你的信我就睡不好觉。”后来他们俩就吵崩了,叔本华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将来你之所以能被这个世界记住,只是因为你的儿子。”这句话当然应验了。

1848年德国发生了革命,失败之后,德国人的心态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叔本华的思想就开始被人理解。人们开始慢慢感受到他书的分量。他的书本身的文笔非常的好,深刻的思想被表达得十分流畅,这在哲学家里面很难得。像康德、黑格尔,一句话能写半页,几个从句套在一块,但是叔本华不一样,写得清澈、流畅。但他这本书有一个问题。他把表象那一部分放在前面,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没有多少新意,而关于意志的那一部分是出新东西的,却放在了后面。当时的人们可能没什么耐心,翻了一下前面,觉得是老调子。1848年以后,大学里面开始讲叔本华哲学了,当然叔本华本人很不喜欢学院派。到叔本华临死前,他的思想在德国已经是很有影响的了。

世界作为表象与作为意愿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叔本华的思想,在叔本华关于表象这一部分,刚才也提到,没有多少新的东西,贝克莱、休谟,甚至康德,都是这么认为的。世界是一个对我呈现的表象集合,服从一些规律。在叔本华的说法中,这个表象世界服从四种规律或四种根据律:因果律、认知律、存在律和动机律。康德认为这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因为它经过了我们感官和思维的过滤或先天改造,虽然不乏科学的规律性和稳定性,但它毕竟只是对我呈现出来的现象世界,不是物自身。要与物自身发生某种关系,不能靠认知,而只能通过道德实践中的自由意愿以及它做出的绝对设定。叔本华基本上接受了康德的学说,但做了一些改变。他把康德的物自身和意愿自由的学说与某些印度思想糅合在一起,提出我们能够直接知道物自身,不是通过认知规律,而是通过我们的直觉来体认。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人的求生存的意愿(用英文说就是the will to live)是最根本的,它离我们是最近、最深,它就是赤裸裸的存在本身,先于一切主客分别,先于一切规律决定。这个意愿有一些特点,我就谈其中一两个比较重要的。

首先,这个意愿是盲目的、没头没脑的。问你为什么要吃,你说要活;问你为什么要活,你说就是要活,在这儿就打住了。除此之外,这个意愿没有其他的目的,也没有止境,就意愿本身来讲,从来没有活够了的时候。这就涉及到意愿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缺乏、是一种需求,找不到任何东西让它不再饥渴。如果意愿能得到真正的满足,那意愿就没了,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因为意愿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所以从根本上讲大家都在要,满足总是暂时的,就像给乞丐的那点食物,让他维持生命,以便继续去要,继续受苦。

如果这个世界中最真实的东西是意愿,那么这个世界中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很明显,这样的人生从根本上讲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总处在饥渴的受煎熬之中。人总是想得到某个东西,但得到的却又不是他(她)真正需要的了。你们谈过恋爱吧,(笑声)你特别想得到她(他),得到以后又觉得不是你想要的了,就像著名的围城理论,城内的想冲出去,城外的想冲进来,就这么来来回回的折腾,根源在哪儿?就在于这个世界的根本既不是踏踏实实的物质,也不是恒久不变的理念精神,而是充满动态需求的意愿、不安、沸腾。我们可以拿佛教的一些说法来进行比较。佛祖初转法轮,也就是一开始传法,讲的是“四谛(四种基本真理)”,头一谛就是“苦谛”,就是说人生从根子上是苦的。苦是怎么回事?就是求不得、爱别离、憎相会。“求不得”之所以苦,仅仅是因为你想要的东西要不着吗?不只是这个意思。它真正要说的是:你总在求,可求到的却总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叫“爱别离”呢?不只是说相爱的人不得已要别离,而更是说不别离、不隔着一段让你难受的距离你就爱不起来。什么叫“憎相会”?不只是说你们本身相互憎恨,而且是说因为相会,所以相互憎恨,本来可以相安无事的,住到一个宿舍、申请同一个职位就相互厌恶了。这不整个儿一个变着法儿地折磨人吗?所以佛家也好,叔本华也好,都认为这个人生在根底上有一种偏差、一种错位,它在本质上只是不同形态的痛苦经历而已。一个人最大的罪过就是他的出生了。王国维有句诗写道:“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也说的是这个意思。叔本华的这一思想在西方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传统的乐观主义和唯智主义的护墙上戳开了一个洞。

P19-26

序言

1、《在北大听讲座》一出版就有媒体评价说:“《在北大听讲座》开创了一个思想阅读的新时代,为读书界贡献了一个新的阅读形态。为中国的文化普及和学术大众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我们深知,这套丛书是在众多老师、朋友和读者的关注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再次向所有关注和支持我们的人们致谢并致敬!

2、本丛书试图为读者展现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阅读空间,除了继续关注北大的高品质的讲座外,我们并不拒绝其他学校高水准的讲座,并将刊发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访谈和对话。做这样的一个延伸,也是“兼容并包”的编辑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在北大听讲座”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丛书称谓,她尚代表着我们对思想深度、学术品格、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追求和期待,她是引领我们驶向“彼岸”的希望之舟。

3、本书的每篇文章皆经过原作者的授权(请尊重作者知识产权,转载请经得许可),每篇文章都是负责任的、经得住考验的。为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文章多保留了(忠实于录音的)口语化形式,欢迎读者朋友就文中的内容及形式提出建议和批评。

4、为及时将这个时代的最新的声音和思想动态提供给读者,本丛书希望得到更多热心人的支持!限于人力,有许多精彩的演讲我们无力获得,欢迎各界朋友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资源和信息,您的付出必将得到回报。

我们的联系方式是:北京市北四环中路209号1—402文池收邮编:100083

E—mail:asnl@263.net.cn

向每位关注我们的、上进的读者致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精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池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059278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02-12-01
首版时间 2002-12-01
印刷时间 200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42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3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