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文史知识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蹴鞠是什么?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足球运动。现今人们对蹴鞠的了解多缘自于《水浒传》、《金瓶梅》等中国古代小说的描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蹴鞫源起、演变的过程。对古代蹴鞫在不同的时期开展的主要形式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还对与蹴鞫有关的文学、音乐、礼仪、文物等文化现象做了阐释,并简要分析了蹴鞫消亡的演进变化。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古典诗词、古代小说、古代军队、宫廷民间生活征引资料较为丰富,并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

内容推荐

《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一书以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文物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足球的起源、变化,及在各个时代开展的情况和呈现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了蹴鞠没有演变成现代足球并最终消亡的原因。该书引用了不少古代的绘画、石刻、瓷器等图片资料和大量的古代诗词和小说有关蹴鞠活动的描写,图文并茂。富于知识性、学术性,也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前言

一、蹴鞠的发展演变

(一)蹴鞠名称与起源

(二)蹴鞠的发展演变

二、蹴鞠的方式

(一)双球门直接竞赛蹴鞠

(二)单球门间接竞赛蹴鞠

(三)不用球门的蹴鞠

三、蹴鞠开展状况

(一)军事练兵

(二)节日娱乐

(三)朝廷宴乐

(四)妇女蹴鞠

(五)蹴鞠艺人

(六)蹴鞠外传

四、蹴鞠文化

(一)蹴鞠文学

(二)球场音乐

(三)球场礼仪与道德

(四)蹴鞠书籍

(五)蹴鞠文物

(六)圆社

(七)圆社锦语

(八)商品球

(九)蹴鞠派生的活动

五、蹴鞠衰亡原因之探讨

(一)清朝文化政策的压迫

(二)儒家思想的束缚

(三)蹴鞠演变的失误

试读章节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唐代的球制作方法有了改进,名称便随之有变化。《康熙字典》“毬”字条引《初学记》中说:“鞠即球字,今蹴鞠日戏球。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又蹴鞠之处日球场。胜者所得谓之球采。”这说明由于器物的改进,鞠便改为球,蹴鞠便改成为蹴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乐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否。”于是在宋代史籍中便用了蹴球一词。《宋史·乐志》:“百戏有蹴球……上竿,筋斗。”《武林旧事》卷10下“蹴球”条下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说郛》卷82上有“会公蹴球后园”句,蹴球成为踢球的通用词。蹴、筑一音之转,蹴球又称为筑球,于是又有了筑球一词,唐人韦庄《丙辰年郧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五首》之五诗中有:“隔街闻筑气球声”。《东京梦华录》卷9载:“第六盏御酒,笙起慢曲子……左右军筑球。”《宋史,礼志》:“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百戏军七十人,筑球军三十二人,起立球门行人三十二人。”但这种筑球名称常常是只用于有球门的踢球表演。

元明时代,戏曲小说盛行,民俗口语都进入于文学之中,因此蹴鞠的异名就更多了,仅在《金瓶梅》小说之中就有蹴鞠、踢球、踢气球、踢行头、踢圆、圆情等名称。踢球、踢气球是由蹴球转化而来,蹴即是踢,踢球是通俗的称呼。“贲四戏道:平安儿从新做了小孩儿……成日只踢球儿耍子。”(《金瓶梅》第三十五回)踢气球则是表明球是充气的。“西门庆正看着众人在院内打双陆,踢气球,饮酒。”(《金瓶梅》第十五回)踢行头则是由艺人使用的术语演化而来。“行头。演戏用的道具、衣服。”(《辞源》第1523页)蹴鞠艺人把球也称为行头,因此便有了踢行头的词语。“当下桂姐踢了两跑下来,使得尘生眉畔,汗湿腮边,气喘吁吁,腰肢困乏。袖中取出春扇儿摇凉,与西门庆携手,看桂卿与谢希大、张小闲踢行头。”(《金瓶梅》第十五回),因为球是圆的,所以踢球也叫踢圆。“亦有《朝天子》一词,单表这踢圆的始末。”(《金瓶梅》第十五回)吴月娘在见了陈敬济后,书中有一首诗描述陈敬济:“自幼乖滑伶俐,风流博浪牢成……琵琶笙筝箫管,弹丸走马圆情。”(《金瓶梅》第十八回)圆情,就是踢球,在《隋唐演义》中说的十分清楚:“此时踢罢行头,叔宝取白银二十两、彩缎四匹,搭合两位圆情的美女;金扇二柄,白银五两,谢两个监论圆情的朋友。”(《隋唐演义》第十七回)圆情原是蹴鞠艺人的内部行话,即艺人必须要通达圆社中的情理。宋代蹴鞠专业书《蹴鞠谱》中说:“如有盗学轻师,不达圆情,此非人也。”因此通达圆社情理的蹴鞠艺人便被称为圆情。《隋唐演义》第十七回:“这些话不过二人附耳低言,却被那圆情的听得。”由蹴鞠艺人被称为圆情进一步引申其意便成为踢球。李开先《赠蹴鞠客阙美》:“众技君皆可,圆情更不同。”因为球是圆的,蹴鞠艺人的组织叫圆社,所以踢球便又叫蹴圆。顾起元《客座赘语·国初榜文》:“奉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P2-3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足球是体育项目中起源最早,历时较久,开展最为普遍的一个项目。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丰富多彩,曲折回环,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足球在其中的发展变化也较为明显。即以足球的游戏方式来说,汉代有双球门的直接竞赛,唐宋时有单球门的间接竞赛,汉代有音乐伴奏的蹴鞠舞,其后发展为双人白打以及多人的不用球门的场户表演。从性质来说,双球门直接竞赛是军事练武,单球门间接竞赛是朝廷宴乐,白打场户表演则是自娱活动,可以说是全面地具备了古代体育的本质属性。

早在汉代,社会上就有女子蹴鞠,唐代朝廷的教坊司有蹴鞠“内人”,元明时代社会上有表演蹴鞠技艺的“女校尉”,而宫苑和富贵人家妇女则是以蹴鞠消闲,女子踢球具有传统。自从上个世纪初发起的远东运动会,中日韩足球对抗便成为东亚体育文化交流的热点,而在历史上这三个国家的蹴鞠早就有了交往。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诗词歌赋各有特色,而蹴鞠历经许多朝代,有各种文学作品,足球文学也可以说是古代体育的一大特点。球迷看球,擂鼓助威,这是中国足球场上的一道风景线,而在中国古代蹴鞠场上已有音乐伴奏,鼓是乐器之一,这也是传统的继承。

早在汉代就有了蹴鞠专业书籍《蹴鞠》二十五篇,宋明之时,印刷业发达,蹴鞠专业书有《蹴鞠图谱》,《事林广记》、《万宝全书》中有蹴鞠专章。而民间还流行手抄本《蹴鞠谱》,中国古代足球专业书是世界上最早最多的体育专业书。中国足球古籍是最多的,足球文物也是最多的,现存的各种踢球文物图像有二十多幅,引起国际足联的注意。

早在宋代,蹴鞠艺人就有了自己的组织“圆社”,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协会,还有了对外保密的内部“行话”,有了专用的商品球,这些,都是走在世界前端的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古代足球场上有许多礼仪规矩,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这是现代足球最需要加强的部分。中国蹴鞠保存了丰富的民族传统精华,我们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宣扬。

2000年12月2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伊朗举行的“文明杯”足球赛新闻发布会上说:“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从那里传给了埃及,而后又从埃及传到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到英国。”2004年2月4日,国际足联副秘书长项帕涅在国际足联百年庆典伦敦新闻发布会上说:“有意思的是,足球在欧洲出现之前,原始形式的足球已在中国出现。”“虽然有不少国家都认为自己是足球运动的诞生地,但研究国际足球的历史学家有确切证据表明,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表示国际足联将正式确立足球起源于中国。这对推动当代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体育文化的研究者,有责任把自己国家古代足球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以供广大的与足球有关的人们参考。我们前辈的学者郭希汾先生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撰写了《中国体育史》,其中一章就专写蹴鞠;“亚洲球王”李惠堂先生在他的《球圃菜根录》中也给古代蹴鞠安排了专门的章节;唐豪先生整理了他所能见到的资料写成《中国古代足球的发展》一文,为我们编写本书提供了宝贵参考。应该说把中国蹴鞠完整地介绍给全世界,是几代学人的心愿,是几代学人努力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不避艰难编写成这本著作的目的。

在如何编写上,我们曾作过考虑,最好是能编写一本既通俗又具有学术性的著作,我们自忖能力不够。现在只能尽多地引用古代文献以及文物图像资料,说明蹴鞠的发展面貌,这里对部分文物图像还未能作详细考证,也展示了出来,只是想让读者多了解古代蹴鞠文化的丰富。虽然对于读者阅读可能会有一些障碍,但也可以使读者看了这些文献会相信我们的努力都是有根据的,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的研究。  岁月如流,许多事还未来得及做,已经是白发满巅,如果不是明奇、怀祥同志的帮助,我是无法写成这本书的。

刘秉果书于徐州师大寓所,时年七十又六

书评(媒体评论)

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从那里传到了埃及,而后又从埃及传到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到英国。——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

研究国际足球的历史学家有确切证据表明,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有意思的是,足球在欧洲出现之前,原始形式的足球已在中国出现。我们将利用这一仪式,向中国足球表示我们的敬意。——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项帕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文史知识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秉果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2245
开本 32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4-03-01
首版时间 2004-03-01
印刷时间 200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43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4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