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斯蒂芬·茨威格著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读者介绍了群星闪耀的人物。

内容推荐

斯蒂芬·茨威格著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讲述了: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读者介绍了群星闪耀的人物。

目录

序言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

拜占庭的陷落

韩德尔的复活

一夜之间的天才

滑铁卢的一分钟

玛丽恩巴德悲歌

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逃向苍天

夺取南极的斗争

封闭的列车

第一版译者后记

第二版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恩西索的船张起满帆,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向美洲大陆驶去。岛的轮廓已沉没在蓝色的地平线下。这是一次静悄悄的航行,开始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只是到了后来才发觉那只膘肥强壮、特别有力的狼狗——它是著名狼狗贝塞里科(小牛)的崽子,它自己也由于叫莱昂西科(小狮)而出名——在舱面上不安地跑来跑去,到处用鼻子嗅着。谁也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是怎样登上船的。而更令人注目的是,那只狗终于停留在一只最后一天运上船的特大食品木箱前不走了。不过,你瞧,没有想到那只木箱自己打开了,从里面钻出一个约莫35岁的男子,他全副武装,身佩长剑、头戴甲盔、手持盾牌,活像卡斯蒂利亚的保护神圣地亚哥①。他,就是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②。他以这种方式对自己的那种令人惊叹的大胆和机智作了第一次考验。他出生于赫雷斯。德‘洛斯。卡瓦雷洛斯的一个贵族家庭,曾作为一个普通士兵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一起远航来到这个新世界,在经过若干次迷航以后终于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登岸。岛上的总督曾想把巴尔沃亚培养成一个好样的殖民地开发者,但是没有成功。他把分配给他的土地管了几个月之后就弃置不顾了,最后彻底破产,不知该如何摆脱那一群债主。可是,正当其他的负债人紧握着拳头,从海滩上愤怒地凝望着那几只阻拦他们逃到恩西索船上去的政府的小船时,巴尔沃亚却躲进一只空着的大食品木箱里,让仆役抬上了船,从而大胆地绕过了迭戈·哥伦布总督①布设的警戒线。当时,船上的人都忙着启航,一片混乱,没有人察觉这样狡猾的诡计。一直当他知道船已经远离海岸,再也不可能为了他而把船开回去时,这个偷乘的旅客才露面。现在他正站在众人面前。

恩西索“学士”是学法律的人,像大多数法学家一样,缺乏浪漫色彩。他,作为那块新殖民地上的行政长官,作为警察总督,不愿意看到在该地有吃白食的人和来历不明的可疑分子,因此他不客气地对巴尔沃亚说,他不想把他带走,而是让他在下一个他们经过的海岛上岸,不管那岛上是否有人居住。

不过,事情最后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因为正当这艘船驶向“黄金的卡斯蒂利亚”途中,他遇到了一条坐满了人的小船——这简直是奇迹,因为在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海上当时总共只有几十条船在行驶——那小船由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②的人率领着,这个人的名字不久就蜚声世界。船上的乘员是从恩西索的殖民地圣塞瓦斯蒂安来的,起初还以为他们是一群擅离职守的哗变者。但使恩西索大惊失色的是,他们报告说:再也没有圣塞瓦斯蒂安了,他们是这块以前的殖民地上的最后一批人,司令官奥赫达自己驾了一艘船先溜走了,剩下来的人一共只有两艘双桅小帆船,为了能在这两艘小小的帆船上每人得到一个位置,他们不得不等到死掉了70人以后才动身。后来,其中的一艘又出了事故;皮萨罗率领的这34人是“黄金的卡斯蒂利亚”的最后一批幸存者。既然如此,那么现在又该驶向何处呢?恩西索的人在听了皮萨罗的叙述以后,已经没有兴趣到那偏僻的移民区去遭受可怕的沼泽气候和土著人的毒箭。

P6-8

序言

出生于1881年的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不仅在小说、诗歌创作方面声名卓著,在人物传记、历史特写方面更是名震遐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就是他的十二篇历史特写集。此书于1928年出版时虽然仅收五篇,但立即就遍及所有学校,印数很快就高达25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由于茨威格是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的所有著作都被列为禁书,此书自不例外。茨威格本人也于1934年受纳粹迫害流亡国外,这位充满博爱精神的大师眼见战火纷飞,人类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对人类前途悲观失望,于1942年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身亡。他去世不久,就有出版社在1943年将此书再版,并由五篇增补至十二篇,以后不断再版,至今仍在世界拥有大量读者。逾一个“甲子”仍畅销不衰,足见此书魅力之大。

茨威格是杰出的作家,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自然体会殊深。他知道,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会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而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往往只是那突然袭来、稍纵即逝的“灵感”之笔。而“历史——我们把它赞颂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亦是如此,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与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的关系,实即我们所说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历史究竟是由无数的“偶然性’’决定还是由唯一的“必然性”决定,这是史学界、哲学界争论了干百年的“形而上’’问题,可能永远不会有为所有人接受的最后结论。或许,那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是为了历史的突变准备、积蓄能量,正如地下奔腾的岩浆,在长期积蓄的压力作用下最终喷薄而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来说,这种关键时刻的选择,的确关乎一生一世、存亡兴替。如果说那漫长的悠悠岁月是历史长河底部平缓的深流,那短暂的“关键时刻”就是大河上的惊涛骇浪;如果说漫长岁月是历史幕后的长期演练,那辉煌的一瞬间就是历史前台的炫目演出。茨威格这十二篇历史特写,表现的就是历史的滔滔巨浪,历史的精彩演出,是历史的主体——人——在这一瞬间的所作所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一秒钟作出的决断将使历史的结果完全不同。决定历史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就有这样的“一秒钟”。1815年6月中旬,重掌大权的盖世雄才拿破仑与反法联军激战数天,取得一些胜利后却最终兵败滑铁卢,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以后,“滑铁卢”便成为遭遇重大失败的代名词。然而,拿破仑惨败滑铁卢却不乏偶然因素,胆小怕事、唯命是从的格鲁希元帅在一秒钟内作出的错误决定,终酿大祸。

面对强大的联军,拿破仑决定趁其尚未真正集结成形时分而治之,于是定下了先打对他威胁最大的比利时方面的英、普联军。战斗于6月16日下午二时打响,法军主力7万人首先同普军主力8万人交战,拿破仑另派5万兵力牵制英军,他希望能够把英、普军队切开,然后各个击破。在法军的猛攻面前,普军立即溃败,向布鲁塞尔撤退。拿破仑明白普军虽被击败,但并未被消灭,于是抽调了一支部队由格鲁希指挥,追击普军,以防止其与英军会合。

后记

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的一所邸宅里,饮誉世界的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同他的妻子双双自杀离世。留在卧室桌子上的绝命书中写有这样的字句:“在我清醒地自愿同这个世界诀别之前,我该去完成最后一项义务:向这个美丽的国家巴西表示我衷心的感激……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愿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的死无疑是对希特勒法西斯的悲怆抗议,因而引起人们的无限惋惜和哀痛。巴西人民让这位刚过60岁而又急切期望永宁的茨威格安息在故国王彼得罗二世的墓旁。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12月28日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的家庭。但优裕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妨碍他对自由的追求,美丽的维也纳表面上的宁静也掩盖不住他那个世纪的动荡不安。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丑恶的现实,洞察社会的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和罗曼·罗兰、维尔哈仑等进步作家一起,为和平而奔波,呼喊出“用我的躯体反对战争,用我的生命维护和平”这样铮铮的声音。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的祖国——奥地利被并吞,犹太人遭到血腥屠杀,他不得不远离故乡,流落异邦,1938年移居英国,并取得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身在异乡的茨威格日夜思念被蹂躏的祖国和满目疮痍的欧洲,面对法西斯的残酷暴行,深感自己的软弱无力。他固然相信曙光必将到来,自己却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终于由悲观而绝望,走上了自尽的道路。然而纵观他的一生,茨威格仍然不失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是作为一个翻译家和诗人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他早年翻译过被誉为“欧洲惠特曼”的比利时著名法语诗人艾米尔·维尔哈仑(EmileVerhaeren)以及法国诗人保尔·魏尔兰(Paul Verlaine)和夏尔·波特莱尔(ChallesBaudelaire)等人的诗作。1901年,20岁的茨威格发表他自己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1906年又出版诗集《早年的花环》。然而,使他蜚声世界文坛的,则是他的小说和传记文学。

茨威格不仅擅长撰写长篇的文学传记,同时还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短篇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便是他的历史特写(}listorische Miniaturen)的结集。这些短篇特写和他的长篇传记一样,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正如茨威格在本书的《序言》里所说:“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者冲淡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外真实性,因为在那些非常时刻历史本身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过它。”所以他把这12篇作品称作历史特写,而不是历史故事(historische Erzahlungen)或历史传奇(Legenden)。

茨威格的历史特写,不仅遵循忠于真实的原则,而且题材开拓广阔,善于运用文学的各种艺术手段(气氛的渲染、环境的烘托、旁衬的笔法、心理的刻画……)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再现了万象纷呈的历史画卷。《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于1928年问世之初,仅收历史特写五篇,但在当时已是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一,1943年此书再版时增补至12篇,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者仍然有增无减,是今天西方新的一代青年人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之一。联邦德国费舍尔出版社在1979年发行了此书的第19版。

茨威格的这些历史特写,不仅是文学艺术,而且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方便中国广大青年读者,译者为每篇作了题解和加了注释,限于译者水平,译本中疏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多方指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49128
开本 24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04-08-01
首版时间 2004-08-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4
出版地 广西
21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