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道子王维/中国名画家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的著作。为填补这一缺憾,让读者更详实地了解中国绘画文明和历代画家,我们编辑了这套大型丛书。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画家上自顾恺之、吴道子、王维、下继宋、元、明、清诸贤,凡60余人,每人(个别2-3人)一集,近现代部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周思聪等,凡30余人,每人一集,由郎绍君、张志欣主编。

本书为大32开精装,铜版纸彩印,包括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多得的史料性著作,(尤其李流芳、程孟阳、梅清、陈半丁、陶冷月等人专集为填补画史空白之作)更是广大青少年和美术爱好者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书记述了吴道子、王维两位大师的艺术生涯并解析了他的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吴道子、王维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多得的史料性著作。

目录

一 吴道子生平传略

(一)青年时代

(二)壮年时代

(三)晚年及其他

二 吴道子艺术成就

 绘画背景与艺术传承

 平生创作与传世遗品

 风格魅力与艺术贡献

三 吴道子影响及评价

(一)艺术影响

(二)历代评价

四 王维生平传略

(一)青年时代

(二)壮年时期

(三)晚年及其他

五 王维艺术成就

 一代诗佛

 文人画祖

 画论著作

六 王维历史在位

七 年表简编

附:病态美的典型秀骨清像

后记

试读章节

壮年时期

东洛就是唐王朝的东都洛阳,是当时人才荟萃、艺术发达的文化中心。吴道子在那里得以施展才华,并有了大名声,以至于“明皇(玄宗)知其名,召入内供奉”,实际上他应该是以洛阳为最初的立足点,后来往返于洛阳与长安之间作画。据文献记载,他在长安的壁画比洛阳多(见本书“艺术成就”部分),可知他在长安的创作活动更多也更为重要,因此也才能够被玄宗所知。

玄宗何时得知其名呢?以下一事可资考证。宋代沈括《补笔谈》卷三杂志记载:

“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明皇开元,讲武骊山,还宫痦作(得了疟疾),将逾月。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大者捉小者刮目而啖之。上问大鬼何人?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誓与陛下除天下妖孽。梦觉,疾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而告以梦。道子奉旨图之。上大悦,批告天下,于岁暮图钟馗像,以祛邪魅。”。

如果沈括的笔记可信的话,按唐书记载,玄宗在骊山讲武,是在开元元年(7l3年),他得知吴道子画名,当在此前。开元元年吴道子应该还在民间,只是临时应诏入宫服务,引文所谓“画工”还不是指宫廷画工,而是对朝野职业画家的通称。画钟馗那年他已30岁,在洛阳、长安施展才华大概已有五载,够得上名声传播两京。由此可以证明,推测吴道子生于683年比较合理。若生于685年,至此28岁,扣去当小吏与县尉的时间,只浪迹两年,画名就传扬到皇帝耳中,似乎太快了,不够合理。生于689年则更不合理,到开元元年只有24岁,不大可能拥有前文所叙的那么多经历,并那么快取得大成就而蜚声两京。

吴道子被召入内供奉会是何时呢?从他的活动推测,当在开元十至十一年(722~723)间,因为开元十年他还和门徒在洛阳画壁画,此前不可能被召。而开元十二年(724年)他已以皇家画师的身份在洛阳集合,于翌年随驾东封泰山。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洛阳敬爱寺西禅院内西廊壁画,是“开元十年吴道子描”,“《日藏月藏经变》及《业报差别变》,吴道子描,翟琰戍”的。翟琰是吴道子的门徒,“成”的意思是吴道子描完墨稿,由翟上色完成。这是当年行画的惯常做法,流水作业才能同时接多处定件多赚钱,现代依然如此。

此事说明吴道子直到开元十年还在当民间画工,十年前奉旨画钟馗只是临时人宫。

开元卜年他39岁,从不当县尉浪迹东洛以来,至少已有十三四年,他的绘画行业大慨颇具规模,带了不少得力徒弟,还有打杂的工人。他们往来于洛阳、长安之间,应聘绘制壁画,有时忙不过来,由工人上色,就难免搞砸。敬爱寺“《罪福报应》是杂手成,所以色损”,其他寺观也有这种被打杂工人上坏颜色的吴道子壁画。

有这十几年民间职业画工生涯,吴道子才可能如幽史所载,一生创作三百余间壁画。如果太早被召,就画不了这么多,因为入宫后不能随便作画。

就在吴道子师徒画敬爱寺壁画的这一年,玄宗来到洛阳。他即位后多次驾幸东都,每次唐书都有记载。第一次在开元五年,开元十年是第二次,正月来,翌年三月回,住了一年多。吴道子应该是在此期间画完敬爱寺壁画,才被玄宗召入内供奉的。开元十一年春天,他告别门徒,随驾踏上长安路,开始新的生活。这一年他40岁,艺术上刚好成熟,也是人生不惑、年富力强、最有作为的时期,玄宗召他很是时候。玄宗这年38岁,也正如日中天。

供奉是对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唐朝名画录》没具体说明吴道子任何职务。《历代名画记》说“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内教博士”,《宣和画谱》也说“道玄供奉时为内教博士”,由此我们可以确知吴道子一入宫就有了职务,不是一般宫廷画工。“内教博士”负责教习宫人书、算与众艺,官阶从九品下,与他当年任瑕丘县尉的官阶相等。不过对吴道子来说,他的主要职责还是完成皇帝下旨的绘画任务,所以实质上是高级宫廷画家。

也正因为是高级宫廷画家,吴道子进宫后,有时要跟从玄宗外出巡游,以便随时奉旨作画。随驾出行,见于文献的就有两个记载,一个记在《唐朝名画录》里:

“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裴□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

玄宗此次幸洛当是第三回,即开元十二年(724年)十一月去,一直住到十五年(727年)十月,其间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去泰山封禅。封禅是国家头等大事,百官、贵成与四夷酋长必须从行。封禅那天,“群臣称万岁,传呼自山顶至岳下,震动山谷”,可见尢随从官员之多。也只有百官在封禅前,于洛阳集合的开元十二三年,吴道子才有可能遇见裴□和张旭。裴□在唐书中也有传,是位勇敢善战、武艺高强的将军,不是徒擅剑舞而已。

这次重返洛阳,吴道子4l岁,正值入宫一年多后,画艺高超,精力旺盛,意气高昂,足可和裴□及早年的书法老师张旭各显才能。可以想见经过二十多年之后,吴道子成为内教博士,虽然不是正经仕进,但也是一种成功;他和张旭师生相逢,会有多么兴奋,也会很愿意在老师面前露一手汇报汇报。张旭的禀性本来就与这位学生相似,一起热闹热闹,一定也很来劲。

裴曼则不同,据《唐朝名画录》所述,“时将军裴曼厚以金帛召致吴道子”,为其亡亲在洛阳天宫寺画壁画,作为布施,以资冥福。“召致”是很不客气的口气,可证明那时吴道子刚入宫不久,官阶末等的内教博士地位卑下,裴将军才会居高临下地召他。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记有此事,但改成裴将军“诣吴道子,请干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用敬语“诣”和“请”,口气完全不同,那是因为吴道子在宋代备受崇拜的缘故。

吴道子“封还金帛,一无所受”,对裴曼说:“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够抵馈赠),观其壮气,可就挥毫。”裴曼于是穿上黑色丧服,为吴道子舞剑。舞毕,道子奋笔作画,一会儿就完成了,“有若神助”。张旭也兴致勃勃写了一壁草书,洛阳士庶都赞叹“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这件事,《宣和画谱》也有记载,说裴曼舞剑,“而道子解衣磅礴,因用其气以壮画思,落笔风生,为天下壮观”。

《图画见闻志》铺叙得更生动,说裴曼“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挥剑人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裴昱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

吴道子观裴晏舞剑,是艺术创造的特殊需要,借以启发艺术灵感,引爆创造激情,顿悟理法奥秘等等。他的老师张旭也善于这样做。《新唐书》本传说,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通娼)公孙舞《剑器》,得其神”。意思是说他曾从公主的担夫(抬辇抬轿的脚夫)与路人争道的闪避动作与姿态里,以及鼓吹音乐的节奏中悟出书法笔意。又从当时一位著名舞妓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中,受启发悟出书法的神气。所谓“剑器舞”,据《通考·舞部》所载,乃“女妓雄装,空手而舞”,可以想见舞姿必定婀娜而刚陡。张旭从中得到感悟,所以他的草书气势磅礴、穷尽变化,又很有音乐舞蹈的韵律节奏美感。吴道子的人物画体态动作与衣纹变化,也有此美。借观舞剑助气的原因在此,并不神秘,被画史一渲染,陡增戏剧效果,倒也有利于吴道子的“画圣”形象。

封还金帛,显示出吴道子为人有豪爽的一面。他“好酒使气”是种弱点,但“使气”往好的方面升华即戍豪爽,因而也导致他的艺术个性豪放不羁,雄杰过人。  据《唐朝名画录》记载,吴道子为裴□画的壁画“在寺之西庑”,并且“亲为设色”,显然是得意之作,怕助手上不好色。  P9-14

序言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画家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品。吾国绘画渊源有自,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林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风格迥异,自成风范;浩浩长江,巍巍昆仑,不足以道其高远。后人欲知其详窥其妙,难矣。

予生不能为画,而纵观古今名家之作,与其一时不得不然之变,始知法后能知无法。前辈有言,此道中尽可寄兴,其然欤?展读历代名迹,更觉其法如镜花水月,宛然有之,不可把捉;而其无法,如长天清水,茫宕无际。

吾社襄集今古,选历代名家之尤者,道其生平事迹、画论理念、技法特色、前传后承,使览者窥一斑而见全豹,知一画师而晓一代之画,读数十名画家之集,而知吾国数千年绘画文明之概况。

盖因年代久远,战乱频仍,名画流失损坏者不可胜记。因有名家而画不存者,有画虽存而寥寥几稀者,有画家虽名,而其生平行藏不见于记载者,是故图文存世不多,绍介不可周全,乃使数人一集,聊胜于无也。

昔欧阳询编《艺文类聚》有云:“欲使家富隋珠,人怀锦玉,以为前辈缀集,各抒其意。”此集之意也。

后记

有一天正在画画,突然朋友来电话,邀请为这套《中国名画家全集》撰写一两本。我考虑再三,答应了,挑选了吴道子和王维,原因是:第一,这两位画家在画史上太重要了,我有些研究正好涉及他们;第二,20世纪虽然已有许多研究介绍他们的论著,但总觉得还留有余地,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第三,现有的研究,值得商榷处不少,自己有话要说。

着手写下来后,果然收获堪慰,特别是对两位大师极其有限的史料,作了一次尽可能深入全面的透视扫描和梳理,颇有新的发现。我不带先人之见和个人好恶,力求尊重历史,发掘事实,还原真相。如今到了21世纪,臧否古贤已无意义,研究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统,再更好地宏扬与发展传统,否则,不如省下时间去画画。当然,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错误,还祈读者鉴原并予指正。

书稿杀青之际,盗贼撬门入室,所幸电脑无恙,平生画作也一无损失。朋友慰问,我笑谓这是吴、王二大师在天之灵佑护,所以化险为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道子王维/中国名画家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惠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448803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2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11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