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灵隐寺(西湖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湖全书”系列之一,是一本详尽介绍东南第一寺——灵隐寺的著作。作者考证了各种志书典籍,传承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通过“古刹春秋”、“高僧辈出”、“华藏世界”、“佛国胜景”、“故事传说”五个部分,以叙事为主介绍了灵隐寺的历史,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本书还广集历代文人雅士的锦绣篇章,收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图片,以显示佛教丛林景观的丰富内涵。全书资料权威经典,图文并茂、典故丰富、故事传神、雅俗共赏,制作精良,与过去出版的同类题材书相比,融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更为鲜明。

内容推荐

犹如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西湖全书》以一种散射式的描述,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定和定格切换。那清丽的群山、那喷涌的泉井、那玲珑的古塔、那精致的亭阁,就像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

首批《西湖全书》14册,内容引人注目,题材各具特色,并都体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于谦与西湖的关系,过去都是一些零散的文章作过介绍,这次分别以单行本形式推出,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上这四位名人与西湖的密切关系,既深刻地展示了西湖丰富的人文内涵,又较有可读性。《西湖龙井茶》、《灵隐寺》、《西溪》,虽社会上已有类似的选题图书,但《西湖全书》的这三本则在内容和图片上,明显更胜一筹,雅俗共赏的特色更为鲜明……

《西湖全书》采用的是当今出版界十分流行的大32开本,封面则采用200克西班牙艾格自然棉纹纸,内芯采用105克亚光铜版纸。图书外观显得既精美,又古朴、高雅。

本书详尽介绍东南第一寺——灵隐寺。作者考证了各种志书典籍,传承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通过“古刹春秋”、“高僧辈出”、“华藏世界”、“佛国胜景”、“故事传说”五个部分,以叙事为主介绍了灵隐寺的历史,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还广集历代文人雅士的锦绣篇章,收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图片,以显示佛教丛林景观的丰富内涵。

目录

东南第一山——灵隐寺

古刹春秋

 一 名山丛林(东晋前)

 二 绝胜觉场(东晋一隋)

 三 “洛阳伽蓝”(唐)

 四 吴越新寺(五代)

 五 禅宗胜地(北宋)

 六 妙序严域(南宋)

 七 衰落不振(元—明)

 八 东南之冠(清)

 九 风雨飘摇(清末—民国)

 十 盛世新貌(新中国)

高僧辈出

 一 开山祖师慧理

 二 西岭和尚道标

 三 永明大师延寿

 四 “律虎”赞宁

 五 明教大师契嵩

 六 明觉大帅重显

 七 佛海禅师慧远

 八 横担天下的道冲

 九 临济宗师具德

 十 高谊可风的啼晖

 十一 传承宗风的巨涛

 十二 “六祖转世”的慧明

 十三 爱国诗僧曼殊

 十四 临难受命的却非

 十五 佛教改革家太虚

 十六 现代佛学家巨赞

 十七 人德风范的大悲

华藏世界

 一 天王殿

 二 大雄宅殿

 三 药师殿

 四 藏经楼

 五 华严殿

 大 五百罗汉堂

 七 其他建筑

佛国胜景

 一 九里云松

 二 合涧桥——古灵隐浦

 三 飞来峰

 四 理公塔

 五 春淙亭(回龙桥)

 六 “东南第一山”照壁

 七 壑雷亭

 八 冷泉亭

 九 翠微亭

 十 永福寺

 十一 韬光庵

故事传说

 一 谢灵运的翻经误传

 二 三生石的千古佳话

 三 骆宾王的巧续佳句

 四 白、苏公的灵竺情结

 五 济颠僧的出神入化

 六 杨和尚掺假自造像

 七 徐霞客的灵隐遇奇

 八 清高宗的尽心护佛

 九 石揆僧的行状忏悟

 十 灵隐僧的最后奏对

 十一 飞来峰的文脉保护

试读章节

四 吴越新寺(五代)

五代吴越国三世五王笃信佛教,奉行“保境安民”“信佛顺天”的政策,杭城佛寺增至三百六十寺,并在钱王亲自支持下将灵隐寺建成“灵隐新寺”。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钱弘椒继任吴越国王位,首先遣使迎请佛教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的弟子德韶来杭,尊为国师。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钱弘淑见灵隐寺出现倾圮颓败之样,立即延请德韶弟子、奉化雪窦寺住持延寿来杭主持灵隐寺复兴工作。在延寿大师的精心筹划下,正殿为觉皇殿,后为千佛阁,最后为法堂和方丈,东侧重建百尺弥勒阁,西有祗园(即今紫竹林),于大雄宝殿月台建石塔两座,同时建僧舍五百余间。至此,灵隐寺共有殿宇房舍一千三百余间,廊庑回曲,自山门左右连接方丈,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遂改寺名为“灵隐新寺”,成为吴越名刹,一时吸引各方佛徒,来灵隐住寺、挂单者多达三千余人,其中也有来自安南(今越南)、逞逻(今泰国)的僧人住寺学法译经。

吴越时,德韶国师及其弟子原都信奉五家禅中的法眼宗(与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并列)。自延寿始,他主张的“禅教一致”“禅净双修”,一直影响着杭城和全国佛教的发展,灵隐新寺也开始成为传承佛教流派的中心。

五 禅宗胜地(北宋)

北宋真宗时(998—1022年),朝廷以王室年号于景德四年(1007年)改“灵隐新寺”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又改为“景德灵隐寺”。此时,法眼宗号称“禅定大师”的慧明延珊出主灵隐,风传全国。当时,著名学士曾会至池州(今安徽贵池)访晤云门宗高僧重显时,就声称“当今杭州灵隐寺已是天下禅宗胜地”,并竭力主张要重显到灵隐寺参法。

宋仁宗赵祯(1023—1063年在位)即位后,虔信佛教。天圣三年(1025年),由章懿太后出面赐灵隐寺脂粉钱九千五十四贯作修葺寺庙之用;又为灵隐寺斋僧施粥需要,于天圣八年(1030年)将位于杭州、秀州(今浙江嘉兴)两地良田一万三千余亩赐灵隐寺作为庙产。为庄严名刹,住持延珊于景祜二年(1035年)将吴越王家庙奉先寺(已废圮)之经幢两座移至灵隐寺天王殿前,至今仍是这一千古历史的佐证。

皇佑三年(1051年),宋仁宗特赐灵隐寺御绣《观音心经))两卷及回銮碑、飞白黄罗扇等御品,以示荣宠。此时的灵隐寺既有朝廷的重视和外护,又有明教大师契嵩、明觉大师重显等高僧的悉心弘法,致使灵隐寺声名远播,海内外佛徒信众争相来此礼佛求法。

由于北宋王朝崇佛,来杭的州官又多是朝廷重臣,杭州佛教的发展出现了高潮,其中文学家苏轼对杭州佛教的影响更是无出其右。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来杭任通判,又于元佑四年(1089年)七月再度来杭出任知州,自称“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江山故旧,所至如归”(按:苏轼两度来杭任职共五年时间)。他每到杭州,就访僧谈禅,追求清静寂定的生活。苏辙忆及其兄在杭行迹时云:“昔年苏夫子,杖履无不至。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苏轼爱在灵隐寺前判牍饮酒,并在寺内留宿题咏。他在《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中描绘了北宋时灵隐寺的规模和盛况: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在苏轼的倡导下,寺庙将原有的住持“子孙自袭制”改为“十方住持制”,灵隐寺、径山寺等名刹的住持均由十方选贤产生,时人赞称:“住持得人,名蓝有光”,并且吸引全国高僧宗师云集杭城。

六 妙庄严域(南宋)  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继承宋徽宗“崇道排佛”遗风,特别是与宋徽宗同时被掳的显仁韦太后(即宋高宗之母)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从沙漠放归后,“扶道抑佛”之风更盛。

南宋之初,杭州大批寺院佛刹由祀庙斋宫逐步发展为“家庙”。一些皇亲国戚、皇后妃子以及臣僚内侍都占用佛寺作为香火院、功德院、攒宫、殡所等。宋高宗既不愿其父回归以动摇其王位,又要宣扬对其父的“孝行”,便于绍兴五年(1135年)将“灵隐寺”改为“灵隐崇恩显亲禅寺”,于绍兴九年(1139年)将“净慈寺”改称“报恩光孝禅寺”,下诏两寺均奉祀宋徽宗赵佶。直至庆元三年(1197年),宋宁宗之母吴太后提出不应将寺庙占为“家庙”才开始还寺于僧。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慧远奉诏住持灵隐寺,并赐号“佛海大师”。慧远曾劝说宋孝宗“早复中原”,所以人们盛赞慧远“义胆热肠”,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即道济)就是慧远的弟子。乾道八年(1172年),宋孝宗亲临灵隐,宣慧远奏对,又赐号“瞎堂禅师”,改“法堂”名为“直指堂”,赐直指堂印,可代王室验核僧人度牒,以显示其在佛教界的地位。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起,名僧崇岳松源奉诏主持灵隐,共六载,传法讲经,名闻两浙,达官贵人,四方信众,纷至沓来,故称“海内之冠”。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臣奏请品第东南各寺,而当时杭城大多爱国僧侣云集径山,灵隐寺名列禅院五山十刹之二。此时灵隐寺住寺的僧人有一千七百余人。宋理宗(1225—1264年在位)即位后,先后赐书匾额,将“大雄宝殿”仍改为“觉皇殿”,为灵隐寺题额“妙庄严域”,并赠《千佛赞》等。

南宋淳祜四年(1244年),临济宗高僧痴绝道冲奉诏从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来杭主持灵隐寺。淳佑十一年(1251年),理宗皇帝最宠爱的阎贵妃为其父占用集庆寺为功德院,并侵占灵隐寺菜园。道冲多次力争不得,愤而退院。时人传唱歌谣称:“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好面皮。”宋理宗赵昀为平息不满,曾以古荡圩田与灵隐寺交换。

P10-14

序言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入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姿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风流,是很难想像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唤;西泠印社,胡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初衷,还是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意见。西湖美的探索、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是为序。

王国平

2004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灵隐寺(西湖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平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7240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