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世记传说与译注
内容
编辑推荐

  冯象的西学功底深厚,国内少有人及,本书为其所著。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二十则为《创世纪》故事,下编为《创世纪》译注。不熟悉《圣经》的读者,不妨先看上编《创世纪》译注再读上编的故事。因为故事的渊源在经文里,只有读了经文才能明白,故事中哪些说法是化自经文的,或是对某句某词的诠解、引申或发挥。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二十则《创世纪》故事,下编为《创世纪》译注。不熟悉《圣经》的读者,不妨先看《创世纪》译注再读上编的故事。因为故事的渊源在经文里,只有读了经文才能明白,故事中哪些说法是化自经文的,或是对某句某词的诠解、引申或发挥。

目录

前言

上编

太初

亚当

狸狸

该隐

美塔

方舟

宁录

奇迹

夏甲

举目

细雨

假如

以撒

雅各

石肩

犹太

高山

商城

七年

声音

下编

《创世纪》译注

试读章节

             利百加

老仆人从上人的骆驼群里挑出十头,史误:近东驯养骆驼始于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以后),在此之前长途运输靠毛驴。满载礼物,动身向北,前往美索小达米亚。aram naharayim,“河间亚兰之地,今叙利亚北部。译名从七十士木。来到拿鹤城外,地名,按上文第4节,应在哈兰城附近;或作拿鹤(居住)之城,即哈兰城,亦通,如下文27节。已近黄昏,女人们出城打水之时。他让骆驼在井台前跪下,然后举手祈祷:耶和华啊,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求你恩待我的主人,让我今天就成功吧!你看,我站在泉边,城里人家的女儿正一个个走来打水。我要对其中一位姑娘说:能放下瓦罐,让我喝口水吗?假如她说:喝吧,老人家,喝了我再给您的骆驼饮水!那么,我愿她就是你为你的仆人以撒选定的新娘——我也就明白了,你守信恩待了我的主人。

老仆人话音末落,城门口走出一位肩顶水罐的少女——利百加,亚伯拉罕弟弟拿鹤与夫人蜜佳之子彼士利的女儿。这少女出奇的美丽,姑娘身子,还未曾与人相认。即处女,见19:8。她下到井台,打了水便往回走。”老仆人急忙迎上前去,说:请把瓦罐里的水给我喝一口,好吗?

少女道:您老人家请!立刻放下肩上的瓦罐,双手托着,请他喝。待他喝完,又说:我给您的骆驼也打些水来,让它们解解渴!说着,把瓦罐里的水倒进水槽,又转身去井台打水;来来回回,直到给十头骆驼都饮了水。

老仆人站在一旁望着,不敢出声,不知耶和华会不会让他此行成功。一俟骆驼饮足,便取出一枚半舍克重的金鼻环和一对十舍克重的金手镯,给少女戴上,一舍克(sheqel)等于公制11.4克。问她:好姑娘,请告诉我,你是谁家的女儿?你父亲家里可有地方让我们过夜?  少女回答:我是拿鹤与蜜佳之子彼土利的女儿。符合拿鹤家谱(22:20以下)。但在原始版本里,利百加是拿鹤之女,编者未尽删除,见下文29和48节注。接着又说:我们家饲料很多,过夜的客房也有。

老仆人一听这话,跪下了,连声拜谢耶和华:赞美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他始终以仁慈忠信恩待我的主人;他一路指引,让我找到了我主人弟弟的家。拿鹤的家,见上文第10节注和下文48节。

少女一口气跑回家里,向母亲和家人报告。利百加有个哥哥,名叫拉班。显然拉班是家长,故此处只言母亲而不提父亲彼土利(或原始版本的拿鹤)。拉班一见妹妹戴了金鼻环和金手镯,又听她叙述一老人家如此这般的问话,赶快跑去迎接。果然,井台那儿站了一位老者,手里牵着骆驼。忙上前招呼:请,耶和华赐福的人!我已经为你们腾出房间,备好骆驼的饲料,为什么还站在城外?

客人们一进屋,拉班便命人卸骆驼,喂饲料;又打了水来,请老者和他的随从冼脚。”然后为他们摆好饭菜,可是老者道:慢,请允许我说明了来意再吃。拉班道:请!

老者道:在下是亚伯拉罕的仆人。耶和华每每降福保佑我的主人,他如今非常富有了,牛羊驼驴、金银和奴婢不计其数,都是耶和华的赐予。主人上了年纪,原文:她上了年纪。译文从七十士本。主母莎拉才诞下一子。主人把所有家产都传给了这个儿子,见25:5。并命我起誓,说:经文口颂传承,故转述多重复(直接引语)。不一一指出。你决计不可在我们周围那些迦南人的女儿中间为我儿娶妻;要回到我父亲的家,在族人中间为他选一位姑娘。”我说:万一那姑娘不愿跟我回来,我怎么办?主人说:我走了一辈子耶和华的道,他必定会遣天使与你同行,助你为我儿求亲,替他在老家族人中间择一位新娘。答应我,你一定要去到我的族人那里;即使他们不肯嫁女儿,也不算你违背誓约!今天我来到水井旁,曾这么祈祷:耶和华啊,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求你保佑我此行成功!你看,我站在泉边,假如有姑娘下来打水,我要对她说:请把瓦罐里的水给我喝一口,好吗?假如她说:喝吧,老人家,喝了我再给您的骆驼饮水!那么,她就是耶和华为我的小主人选定的新娘了。这话我在心里还没说完,利百加就肩顶水罐,走出城来!她下到井台打了水,我就上前讨水喝。她马上放下水罐,说:喝吧,老人家,喝了我再给您的骆驼饮水!我问她:好姑娘,你是谁家的女儿?她说:我是蜜佳与拿鹤之子彼土利的女儿。于是我给她挂上鼻环,戴上手镯。然后跪下,拜谢赞美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是他一路指引我来此地,相中了我主人弟弟的女儿!与上义24及47节矛盾,合上文27节:原始版本中拉班、利百加兄妹是拿鹤的子女,见下文29:5。现在,若大人们愿以恩义善待我的主人,请指示在下;若不愿意,也请坦诚相告;在下好有个定夺,向右还是往左。

拉班和彼土利回答:彼土利突然出现,也是本片断惟一一次。但家长仍是拉班,如53节以下所示。这事既是耶和华的旨意,我们还能说它的是非?瞧,利百加就在你面前。你接她去吧,让她做你家主人的儿媳,一如耶和华的训示!

一听这话,亚伯拉罕的老仆人立刻俯伏在地,拜谢了耶和华。接着,拿出一件件金银首饰和漂亮衣裳送给利百加,她哥哥和母亲也得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之后,他和随从才开始晚餐,住进招待他们的客房。次日一早起来,老仆人便提出:请允许在下告辞,回复我主人去!利百加的哥哥和母亲恳求道:让孩子和我们住几天,至少十天再走,行不行?老仆人道:大人不必挽留,既然耶和华让我求亲成功,就请准许我告辞,回去见我主人吧!哥哥和母亲道:我们把孩子叫来,问问她的意见,怎么样?美索不达米亚古俗,兄嫁妹,须征得木人同意。若父亲包办,则无此要求,见29:15以下。说着,便叫利百加,问她:你愿意现在就跟客人去吗?利百加回答:愿意。

于是,家人都来为利百加和她的奶妈送行,看她们跟亚伯拉罕的老仆人一行一起上路。临别,又齐声为新娘祝福:

远行的妹妹呀!愿你

做千千万万人的母亲!

愿你的子子孙孙

占领仇敌的城门!呼应22:17上帝的祝福。

利百加和她的使女们骑上骆驼;老仆人走在头里,带着新娘,踏上了归途。

             完 婚

这时,以撒已经从“永生者看护之井”迂回,见16:14。在南地安营。一天傍晚,他正在田野里漫步沉思,such,此词仪此一用,无定解。译文从七十士木。一抬头,叮叮当当,一支骆驼队正向他走来!利百加也远远望见了以撒。她跳下骆驼,问老仆人:田间那个向我们迎来的人,他是谁?老仆人回答:他是我的主人。以撤已继族长之位,见上文第1节注。利百加忙拿面纱把脸遮了。新娘蒙面直至入洞房,此风俗至今犹存。

老仆人向以撒详细报告了求亲的经过。之后,以撒把新娘迎入母亲莎拉住过的帐篷,母亲莎拉:可能是后加的注。利再加做了以撒的爱妻:在深深的爱里,在失去慈母之后,以撒找到了慰藉。

P367-270

序言

  本书上编二十则《创世记》故事,是我这三年译经的额外收获。“经”指希伯来语《圣经》,基督教称“旧约”。译经一事,十多年前就定了计划,但一直陷于俗务,延搁至千禧年夏,写完《玻璃岛》,才真正着手。一边复习笔记购阅新书,一边试译了几章。这才发现为译文作注,尤其材料的取舍,是件头痛的事。古人解经释法,文献汗牛充栋,固然是看不过来的。但至少那些精彩的考证和基础的学说,还有重大的考古发现,都是我们研读《圣经》不可忽略的。然而篇幅有限,不能列举阐发,怎么办?从前圣人的办法,是干脆不作注:古代的伟大译本原先都是无注的。有一则关于希腊语“七十士本”《圣经》的传说,载“伪经”《雅理斯泰书简》,可作说明。大意如下:

埃及王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2-246在位)文治有盛名。所建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敕命遍收天下图书”五十万(纸草)卷,四方学者云集,为地中海文明圈“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前30)的最高学府。国王听说腓尼基南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奉一部先知所传的“法”(nomos)为“上帝之言”,用希伯来文写成,亟欲翻译入藏。遂下诏解放从腓尼基掳来的全部希伯来奴隶(上帝子民),以示敬神;同时遣使节携厚礼至耶路撒冷,请求耶和华圣殿的大祭司协助。使节之一即《书简》的作者雅理斯泰(Aristeas)。大祭司称善,从以色列十二支族中每支族选六名学问精深的长老,共七十二人,随同使节南下到亚历山大城译经。国王在港口外的法罗斯岛为长老们盖了七十二栋风凉舒适的客舍,小岛和王城间有一道防浪堤相连。清晨,长老们进宫请安回来,走下长堤,在明净的海波里洗了手,便各自入屋祈祷,开始一天的翻译。雅理斯泰写道:“我问过他们,为什么祈祷前先要洗手?他们解释说,‘手是做事情的器官,洗手就是身心无咎的见证。’浸润于如此美妙而神圣的精神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真理与正义。就这样,他们面对大海,在那静穆愉悦、充满光明的小岛上,全神贯注于托付他们的工作。”

相传“上帝之法”七十二日译成。当长老们把独力完成的译文拿来一起校对时才发现,那七十二份译文竟像是听写同一个声音似的,从头至尾无一字不同;拿原文来对照,找不到一处舛误!他们慌忙俯伏在地,异口同声:赞美我主!愿此七十士译文一字不易,永世长存;凡增删修改译文者,必受诅咒!

如此,译文之完美无疵,乃因为译者得了神的恩顾和启示,“一言一行都体现了真理与正义”。所以译本视同原作,也是“上帝之言”,译者作为“传声筒”自然不可妄加注释了。这可说是古往今来的译经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上帝之法”(torah),一般指希伯来语《圣经》起头的《创世记》等五篇,又名“摩西五经”(古人以为这五篇是先知摩西传世的)。传世的七十士本却不止摩西五经,而包括希伯来语《圣经》的全部,以及犹太教和新教诸派不承认,但天主教与东正教承认的“次经”或“经外经”(apocrypha)。学者考证,这个全译本应是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几代译者的集体成果,其读者/听众便是当时以希腊“普通话”(Koine,相对柏拉图时代的“古典”希腊语而言)为母语或文书用语的数十万埃及犹太人。《书简》的作者,可能是公元前二世纪末或一世纪初活跃于王城的犹太学者或经师,而非托勒密朝廷的臣子。因为他虽然自称国王的使节,却非常熟悉犹太人的宗教仪式和律法道德,处处为希伯来奴隶说话,甚至委婉地批评希腊人膜拜偶像的“淫荡”生活。以至有论者认为,《书简》是伪装了的政治宣传。不过就《圣经》史而言,多亏作者富于同情心的观察与生动的细节渲染,后世才有了这美丽的传说,寄托我们——译者和读者——的理想。

我的应付注释的办法,便是受了《书简》的启发:译文只作短注,而把短注容纳不了又“舍不得扔”的材料整理了,另外写成故事。写故事,在我看来,也是治西洋文学的一法。很多西洋古典作品从原文阅读,在原文的学术传统里辨析讨论,并不感觉深奥曲折。可是译成中文,就常常变得艰涩费解,让读者兴味索然。这是因为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母语的思维习惯不同,而原著的某些思想和表达是没法准确简明地移译的。要解决这个难题,我想除了注释评介,还可以“故事新编”;即把原著拆了重新敷演,融入中文的语境与文学传统。恰好《万象》杂志约稿,就每月一篇,以“尘土亚当”为题,从二〇〇二年八月起连载(少数未及刊登)。故事的题目均源于《创世记》,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情节素材则主要取自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伪经”(pseudepigrapha)、《巴比伦大藏》和古代犹太律法中的经义串解(midrashim),以及中世纪密宗文献等。这些典籍保存了大量古代以色列人的传说,将来有机会当撰文系统介绍。

跟《玻璃岛》不同,本书写作并无事先布局和通盘计划。但因为第一则《太初》提到已“与上帝一同行走”的摩利先生,接下去的故事便依样画葫芦也扯上几位师长故人,以为点缀、起兴。故事之后,拿新近完成的《创世记》译注做一下编。这样,读者一册在手,即可参观对照了。

《创世记》的版本文字、历史和思想背景,拟另文讨论。这里仅就以下几点向读者略作说明:

译文依据的原文,为权威的德国斯图嘉特版传统本希伯来语《圣经》(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同时参考希腊语七十士本和圣杰罗姆(约342-420)拉丁语通行本,以及英语钦定本、法语圣城本、德语路德本、犹太社本等经典现代西语译本并古今各家评注。重要的文字校勘与释义等,均在注中说明。注文用小号字体,插在正文内,如同中国古书的编排。这样插注,我以为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阅读,省去眼睛来回寻找脚注或翻查尾注的麻烦。二是放慢速度。《圣经》不是小说游记,切忌快读,只看个浮光掠影;应该一字一句细细琢磨。有了插注,阅读自然就慢了。

为方便印刷,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词语均用拉丁字母拼写,省略长短音和软音(dagesh lene)符号。

篇名《创世记》(Genesis),原是七十士本的译名,通行本从之,遂成传统。原文作《太初》,取开篇第一词为名,中国古人记述圣贤之道亦有类似的做法。本书上编的故事便循此希伯来古风,用起头二字标题,以与叙事风格统一,读者可稍留意。

人物神祗山川城镇等的译名,是汉译《圣经》诸多问题中较为彰显的一个。原因颇有趣,如传教士的口音、方言“官话”和宗派教义的影响,有心人可以探究。我的原则,一是约定俗成,尽量保留众所周知的名号,例如亚伯拉罕;二是名从主人,依照原文的发音含义和文体风格,以及解放后建立的现代汉语译名用字习惯,适当再现《圣经》里常见的词根谐音互明反讽等修辞效果。

希伯来语《圣经》的启示、编撰与成书过程长达千年。摩西五经的最后定形,合为一书诵读传抄,大约在公元前五至四世纪间,即以色列人结束巴比伦之囚,回到耶路撒冷重修圣殿(公元前537年奠基)以后。经文原本不分章节。中世纪编定传统本的犹太经师们(ba’ale hammasorah)有分段和句读的记号,拉丁语通行本抄本也有帮助诵读的章句标识。至一五五一年,Robert Stephanus在巴黎印行希腊语和拉丁语《新约》,才正式划分章节,不久即流布各国,成为《圣经》的通例。但是,这一套章节划分并非总是跟经文的叙事与文句的起止吻合;一句话常常分作两节,有时甚至归于两章。所以现代译本往往根据叙事节奏和原文句法,另行分段,加小标题。我的译文也遵照这一方针。又因为摩西五经是由渊源各异、未必连贯的许多片断交织而成的——虽然古人尊经,讲求微言大义,并不视为矛盾、重复——译文的句读和段落划分,便同时要顾及这些片断的分野与衔接,并且在插注中说明。指出这一点,是提醒读者:译文标出章节,只是为了检索和引证的便利,依从文艺复兴以降形成的惯例;与经文的解读却是无关的。而插注中所谓片断,指的是现代学者经过考证大致确定了的,组成传世希伯来语经文的最小文本传承单位。

顺便,就插图也说一句。插图选了六十幅,多是西洋历代名画,也有出土文物,着重其艺术风格而非再现历史。画家表现《圣经》人物故事,基本上是不顾历史细节的。所以读者小心,不可把这些画简单地看作《圣经》时代的实况了,比如服饰器皿和景物。

还有一个想法:不熟悉《圣经》的读者,不妨先看《创世记》译注再读上编的故事。这个顺序可能收获大些。因为故事的渊源在经文里,只有读了经文才能明白,故事中哪些说法是化自经文的,或是对某句某词的诠解、引申或发挥。

值此付梓之日,我要特别感谢香港大学张善喻博士的关心与帮助。

一如既往,所有故事及经文译注均由内子批阅,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包括这篇前言,也是经过了她的圈圈杠杠和勾勾的。

这本书献给我的父母和亲爱的鹿鹿,他们已经重新团聚在我头上的星空了。

二〇〇四年四月于麻省新伯利港铁盆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世记传说与译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38319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