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惊叹泰戈尔、纪伯伦的天才诗歌,殊不知,泰戈尔和纪伯伦却在惊叹鲁米。

鲁米,伊斯兰教苏菲派圣哲,莫拉维苏菲教团的创始人。他不但在宗教修行上有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波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鲁米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了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心灵诗人。

《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是鲁米这位大彻大悟的圣哲的心灵语录。这本诗集里,随处可见鲁米智慧的露珠。那些露珠其实不仅是鲁米的灵性喷发,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一路遗失的珠宝,只是我们忘记了,而鲁米捡起来,交还给我们。

内容推荐

这本题为《在春天走进果园》的鲁米诗歌选集,是由台湾梁永安先生从西方一本最畅销的鲁米诗歌英译本转译过来的。

鲁米被联合国评价为“属于整个人类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是鲁米这位大彻大悟的圣哲的心灵语录。鲁米的诗歌击穿事物的表象,直达灵魂深处。对灵性的逼视和反省,让人身心震荡。当城市文明的坚硬外壳将我们的心层层包裹,呼吸不畅的时候,鲁米像山间溪流一样的清澈语录,慢慢化开这层岩石,原本深藏在我们自性深处的生命嫩芽,才有勇气破冰而出。鲁米教导我们放下包袱,慢慢走,回头看,找回自己的初心。现代文明谈工作、谈业绩、谈进度、谈财富,鲁米却让人谈谈灵魂。

目录

1 酒馆:谁带我来这里的,谁就得把我带回家

2 困惑:我有五事相告

3 夜气:虚空与静默

4 春之晕眩:伫立在朝气勃勃的气息中

5 不要走近我:感受分离的滋味

6 节制欲求:你是怎样杀死你的雄鸡的?

7 秘谈:河边的会晤

8 日出的红宝石:当个情人

9 鹤嘴锄:探入地下的宝藏

10 渴望得到新琴弦:艺术是对顺服的挑逗

11 风中之蚊:合一

12 我何幸有此良老师:谢赫

13 故事:粗糙的比喻

14 苏莱曼的诗歌:遥远的清真寺

15 三尾鱼:为爱豪赌

16 尔撒之诗:麦西哈是全人类

17 故事:在巴格达梦见开罗

18 绿穗处处:跑来跑去的小孩

19 交织:共同的修炼

20 思慕之歌:私密的修持

附录

试读章节

鲁米是一位距今很遥远的诗人。中国的汉语读者对他有些陌生,但是在西方,鲁米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一本收录了他代表作的英译诗集在美国销量达到50万册。他的诗歌被重新谱曲并演唱,进入音乐排行榜。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的重新被发现相提并论。2007年适逢鲁米诞辰八百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7年为鲁米年。在中国西部穆斯林古老的经堂教育中,鲁米的波斯诗歌一直被作为经典,在流水的光阴里,被无数的学者一咏三叹地反复吟唱。而在内地的汉语读者群里鲁米才刚刚走进人们的视野。

一、鲁米

鲁米的全名是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莫拉维是鲁米的追随者出于对老师的爱戴而加上的尊称,意思是“我们的主人啊”,类似“夫子”的意思。贾拉鲁丁才是他的本名,鲁米则是阿拉伯语对东罗马地区的称呼,因为贾拉鲁丁长期生活在旧属东罗马境内的科尼亚(今土耳其科尼亚)。就像中国文化中以籍贯乡望来代指人一样,柳宗元就成了柳河东了。而西方世界则习惯叫鲁米,鲁米成了贾拉鲁丁的通称。鲁米在1207年出生在呼罗珊的巴尔赫(今阿富汗境内),父亲白哈文丁·乌拉德是一位苏菲长老,1219年蒙古大军入侵巴尔赫的时候,白哈文丁举家向西迁徙到科尼亚。24岁那年,鲁米的父亲去世,他继乘父亲成了苏菲长老。据说他曾拜会过驰名东西方世界的苏菲理论家伊本·阿拉比。鲁米成了当时闻名遐迩的苏菲学者。

鲁米生命的转机发生在他40岁那年,据说正在他向学生讲授苏菲学理的课堂上,突然有一个蓬头垢面的游方苏菲破门而入,一把抱起鲁米,大叫道:我来了,那么你呢?刹那间,鲁米身体似乎有电流穿过,他抱着课堂中间的柱子开始翩然起舞,据说这就是苏菲旋转舞的来源。此后鲁米如痴如醉,和这位名叫舍姆斯的苏菲形影不离。终被鲁米的弟子猜忌、妒恨,舍姆斯不辞而别。鲁米陷入了长久的痛苦与玄思中,这时候他的灵性语言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这时期写作的诗歌被命名为《舍姆斯集》。如果说遇到舍姆斯之前,鲁米还只是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苏菲理论家,那么遇到舍姆斯,鲁米瞬间证悟。

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扎库布的金匠走进了鲁米的生命,他一度成为鲁米最亲近的知己。我们发现,多么声名遐迩的学者大师都无法和鲁米对话,却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目不识丁的金匠能和鲁米直面交流。这其中已经是“目击而道存”的妙境。这位金匠陪伴鲁米十年之后去世。晚年的鲁米和名叫霍萨姆丁的苏菲引为莫逆。他曾说“舍姆斯是太阳,扎库布是月亮,霍萨姆丁是星星,他们都能指引路人。”后来鲁米明白:不管是他苦苦寻找的舍姆斯、还是沉默的金匠扎库布还是陪伴他晚年的霍萨姆丁,他们都是一个人,不都是我自己吗?从此,鲁米再无留恋和牵挂。

1260年,鲁米开始创作他的集大成的鸿篇巨制《玛斯纳维》,这部巨著包含了鲁米对生命的所有体悟和对苏菲修行的所有理解。后人把它形容为汪洋的大海,被公誉为“波斯语的《古兰经》”。伊斯兰历史上,只有三本书被授予了“沙里夫”(尊贵的)这个称号:第一本是《布哈里圣训集》、第二本是穆圣的生平传记《希发》、第三本则是《玛斯纳维》。这种殊荣,是震动和惊喜的。

鲁米在1273年,在科尼亚归真离世。送葬那天,科尼亚全城哭声震天,很多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琐罗亚斯特教徒在当天便加入了伊斯兰教。可见鲁米的大德感召。此后鲁米的苏菲道团被人称作“莫拉维耶”,享誉世界。

二、苏菲

贯穿着鲁米的生平,苏菲是最重要的关键词。那么苏菲到底是什么?苏菲被认为是伊斯兰教里的密教,学界常常称为苏菲派,其实苏菲并非一个教派,尽管在苏菲发展过程中常常以制度化的道团出现。苏菲一词的意思,有人解释为羊毛,说早期苏菲行者穿着羊毛粗衣,有人解释为穆圣时代虔敬的凉棚居士,更有人认为这一词来自希腊语,是智慧。不管是布褐粗衣、凉棚静坐还是智慧无碍,都是苏菲的一种外在形式。苏菲自己认为苏菲是一种清澈的至善。苏菲的修持被称为“泰算悟夫”,最伟大的苏菲圣哲穆乎印迪尼·阿布杜·嘎迪尔·哲俩尼将“泰算悟夫”这四个阿拉伯语字母分别解释为:泰,是忏悔,算,是纯洁,悟,是临近,夫,是寂灭。这种解释,基本把苏菲的修持和层次一言以蔽之。苏菲不同于伊斯兰显教所展现出来的面貌,苏菲是一种深刻的密教体验。所谓密教,是一种私密的精神教训,注重观照内省,传心不传口,直问本心,恰如鲁米的诗歌所言“用第三只眼看世界”。颇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感觉。

这种打破事物表象,冲击外在常规的方式看上去似乎与伊斯兰显教传统不相融合,其实苏菲的精神源头是直接继承穆圣的。正如一段著名的圣训所言:“教乘是我所言,道乘是我所行,真乘是我的机密”,苏菲是扶着教乘的岸,在道乘的河流里澡浴。没有下过这条道乘之河的人自然只能说岸上言。正因为苏菲这种不执著于表象的教,而直究内在的道,所以苏菲能和其他异教倾谈甚欢,有些苏菲导师的门下有穆斯林、也有基督徒甚至有瑜伽士,这种开放和包容十分罕见。鲁米的诗中常常出现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意象,这些在鲁米眼中无非是玩具一样,借来说自己的事。苏菲认为万物都是真主之光的外在显现,所以对待世界全部是爱,爱,是苏菲的立基之根。也是鲁米诗歌的全部精髓。

苏菲要求脱下窠臼,返回本真。如同穆圣所言:“死之前学死”,这种伟大的生死观,让苏菲当下放弃,时刻临近死亡,学习死亡,以归回真主。所以苏菲终其一生所做的一件事就是“化己归真”。化己归真的前提是认识自己,其实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化己。如穆圣另一段的圣训所言:“认己明时认主明。”苏菲和伊斯兰显教的途径不一样,显教教授先要认识真主,而苏菲首先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要剥下杂质、伪善、私心、名相,甚至连自己都不要了,就像一位中国的苏菲行者曾说“一剑自刎在真主门前。”完全放弃自己,重新观照,全然托靠真主。

正是这种击穿表象,一意清澈,苏菲和音乐、舞蹈、诗歌、绘画这些绝妙的艺术有天然的通感。无论是你在埃及或土耳其舞蹈里看到的翩翩起舞的旋转舞者,还是在《我的名字叫红》里提到的细密画都和苏菲有关。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借道的,鲁米从自性中流淌出来的密言自然而然成了最高妙的诗,其实鲁米并无作诗之心,只因为诗歌的形式是最通神的。鲁米从对真主的狂喜中难以自拔,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后居然成了最美的舞蹈。鲁米的旋转舞成了鲁米这一苏菲道团的显著色彩,至今还被土耳其珍为国宝。鲁米的诗歌被艺术大师谱成曲子来唱,惊为天籁,鲁米诗歌中的故事意向,成为波斯细密画永恒的主题。

三、本书

这本题为《在春天走进果园》的鲁米诗歌选集,是由台湾梁永安先生从西方一本最畅销的鲁米诗歌英译本转译过来的。英译本是美国著名的鲁米研究者克莱曼·拜科斯先生以其高超的眼光从鲁米众多的诗歌中汲取的精华,可谓集千狐之腋。其中有鲁米的抒情诗,也有出自《玛斯纳维》的智慧箴言。在西方世界以《The Essential Rumi》(鲁米的本质或精华)而著名,成为畅销不衰的经典。鲁米作品数量庞大,这样一本优秀的选辑,可谓是打开鲁米的一扇窗户。台湾梁永安先生这本汉语译文隽永含蓄,韵味无穷,是鲁米诗歌汉译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译者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灵性感觉是这一翻译工作天然的优势。台湾立绪出版社曾在1998年出版后一直未能得见简体字本,实为遗憾。本次由英译者克莱曼·拜科斯先生和台湾立绪出版社联合授权简字体版权,首次推荐给大陆读者。由于台湾和大陆的汉语习惯差异,我们在这次出版中对原有译文做了个别更加适合大陆读者口味的修改,在一些苏菲背景常识上也加入了一些有用的注释。希望此书带你走进春天的果园,去倾听鲁米这位苏菲老夫子的神秘慧言,体验苏菲的美,用第三只眼看世界。

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用来听的,对,就是倾听,就如《玛斯纳维》第一句一样:

你听,这芦笛的诉说……

芦笛奏出的乐曲是芦笛自己的心事,那么鲁米的诗歌也是鲁米自己的乐曲,请听,听鲁米炽热的爱。不要用思维去猜测文字,最好是用心倾听表达。读鲁米的诗歌,需要满怀爱,满怀慈悲和感激,爱是鲁米生命的核心,静静听风吹鸟鸣,把身体腾空,让爱满住……  一切都是狂喜,狂喜是苏菲对真主的爱恋,苏菲大胆地把真主称为自己的情人,世间能有美过爱情之物么?苏菲把爱恋真主的痴迷比作扑向火焰的飞蛾,明知那痴迷的火将焚毁自身,为了爱情,还是义无返顾。这种美,震撼得让人彻骨激荡。读鲁米的诗歌,要放下成见,放下读诗的心,放下既定的思维,放下古老的经验……完完全全就像新鲜澡浴过的一样,不带任何目的,漫不经心就走进了春天的果园。古老的中国传统也在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P2-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春天走进果园(来让我们谈谈灵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波斯)鲁米
译者 梁永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701418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3151103
中图分类号 I373.23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195
13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