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本体论层面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学理性探讨。回答了“生命是什么,生命缘何成为教育的原点,教育为何是有生命的品性,生命在教育中如何自由成长,教育又如何呵护和培育生命?”等问题;同时,对教育无视生命、践踏生命、遮蔽生命意义的状况,进行了批判与反思。这是一本基于生命体特征构建的生命教育学,它描绘了一幅走出异化的本真教育的蓝图。
图书 | 生命与教育/教化与人文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本体论层面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学理性探讨。回答了“生命是什么,生命缘何成为教育的原点,教育为何是有生命的品性,生命在教育中如何自由成长,教育又如何呵护和培育生命?”等问题;同时,对教育无视生命、践踏生命、遮蔽生命意义的状况,进行了批判与反思。这是一本基于生命体特征构建的生命教育学,它描绘了一幅走出异化的本真教育的蓝图。 内容推荐 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生命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越来越远离牛命的原点。 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的到来,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牛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审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十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目录 前言 回归生命的教育/l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1 一、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2 (一)对以往认识“人”的方式的反思/2 (二)人是双重存在的复杂生命体/5 二、种生命: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10 (一)人是自然的存在物/10 (二)人是人的自然存在物/14 (三)人是未特定化的生物体/17 三、类生命:超自然生命的生命/21 (一)人是自为的存在/22 (二)人是文化的存在/24 (三)人是超越性的存在/26 四、教育: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30 (一)对教育原点的思考/30 (二)人的未特定化对教育的规定/32 (三)人的文化性对教育的规定/35 (四)人的超越性对教育的规定/37 第二章 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41 一、问题:生命意义的消解/43 (一)人文教育的失落:失缺了生命的另一半 /43 (二)教育与生活的割裂: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47 (三)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泯灭生命的灵性和创造/51 (四)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培育无根的生命/54 (五)规训:压抑自由的生命/58 (六)生命不能承受病理性教育之重/62 二、反思:对教育现代性的批判/67 (一)实证理性的僭越和价值理性的迷失/69 (二)科学世界的霸权与生活世界的遗忘和殖民化/72 (三)实证主义泛滥与科学的知识观/74 第三章 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81 一、历史的追寻/82 (一)西方的探索/83 (二)中国的探索/105 二、时代的呼唤/118 (一)时代发展对生命的定位/118 (二)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个体生命的凸显/122 (三)改革开放20年来教育理论对人的关注/128 第四章 教育的生命品性/139 一、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价值/140 (一)个体生存发展意义/140 (二)个体生命发展的特点/144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独特价值/150 二、教育的生命本质/156 (一)“工具性教育”质疑/157 (二)教育“轴心”的转换/160 (三)教育即生命/163 三、生命化教育的特征/170 (一)敬畏生命/170 (二)解放儿童/174 (三)融入生活/178 (四)充满人文关怀/183 四、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188 (一)质疑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范式/188 (二)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理解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196 (三)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199 第五章 生命化教育的建构/207 一、全人的教育内容/208 (一)生命之三维/208 (二)教育学视野中的完整生命/211 (三)自然生命的教育/221 (四)精神生命的教育/225 (五)社会生命的教育/240 二、自由的教育活动/245 (一)自由:人的天性、天权/245 (二)人的自由与生命的自由发展/251 (三)教育活动中的自由/256 三、个性化的教育形式/269 (一)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269 (二)适应独特生命的个性化教育/273 第六章 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293 一、生命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294 (一)生命的超越性及其实践本质/294 (二)“超越性”的教育学意义/298 (三)基于生命超越性的教育/301 二、生命的可持续性及其教育意蕴/309 (一)“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310 (二)终身教育: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313 (三)基于生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定位/317 三、生命的主体间性及其教育意蕴/326 (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生命的复归/326 (二)培养个体的“世界历史性”观念/329 (三)培养个体的宽容意识/335 (四)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教育实践观的转变/342 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意蕴/344 (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344 (二)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349 五、生命的有限性及其教育意蕴/356 (一)生命的有限性/357 (二)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359 结束语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369 参考文献/376 后记/38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命与教育/教化与人文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建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309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0 |
出版时间 | 2004-11-01 |
首版时间 | 2004-11-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