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死魂灵/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是俄国文学走向独创性和民族性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犹如响彻万里长空的一声霹雳,“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小说描写了投机家乞乞科夫向地主们购买“死魂灵”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农奴主和官员们的丑恶形象,揭开了专制农奴制俄国的黑暗现实!

内容推荐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查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结尾的一章

试读章节

有一辆颇为漂亮的弹簧马车驶进NN省城一家旅馆的大门。坐这种小巧的马车的大都是单身汉:退休的中校、步兵上尉或者拥有一百个左右农奴的地主。总之,正是所谓的中等绅士。这辆马车上坐着一位绅士,虽说不是美男子,可外表也不丑,不太胖也不太瘦;不能说他老,不过也不算太年轻。他的到来在省城并没产生任何影响,也没引起特别注意。只是在旅馆对面的小酒店门前站着两个俄国庄稼汉发出某种议论,其实他们议论的是这辆马车,并不是车上坐着的人。“你瞧,”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人说,“这叫什么轱轳!你说说看,要是上莫斯科,这样的轱轳能行吗?”“能行。”另外一个人回答。“要是上喀山,我说它就不行,对不对?”“上喀山是不行。”另外一个回答。他们的议论也就到此为止。再就是马车快到旅馆跟前的时候,遇见一个年轻人,下身穿一条又瘦又短的白亚麻布裤子,上身穿一件赶时髦的燕尾服,燕尾服里露出胸衣,用图拉产的铜手枪式样的别针别着。年轻人回头看看马车,用手扶住险些被风刮跑的帽子,径自走去。

马车一进院子,便有旅馆的侍者出来迎接这位绅士。在俄国旅馆里侍者也叫店伙计,机灵麻利得不得了,甚至看不清他的脸长得什么模样。这个伙计细长个子,穿一件挺长的线呢常礼服,常礼服的后背跟他的后脑勺一般高。他手里抓住一块餐巾急忙跑出来,把头发一甩就急忙带领客人上楼,穿过一条木回廊,让客人看看上帝为他安排的房间。这房间是众所周知的那种,因为旅馆也是众所周知的那种,就是说在省城到处都有,旅客只消花上两个卢布就可以在里面住上一天。房间的墙角上准有许多蟑螂像黑李子干似的向外窥望。有一扇门通向隔壁,而且总是用五斗橱挡着。隔壁的客人沉默寡言,举止稳重,不过十分好奇,很想打听新来的客人的底细。旅馆的外观跟内部格局倒也相称:这是一幢长长的二层楼,底层没抹墙皮,露着红砖,由于天气恶劣多变而颜色发暗,况且本身就很脏;上层照例刷成黄色。楼下开有几家店铺,卖马套,卖绳子和小木圈。拐角上有一家小铺,或者说这家窗口摆着一个大红铜茶炊,旁边坐着卖热蜜水的老板。他的脸跟茶炊一样红,要不是他脸上长着黑黑的大胡子,从远处看还以为窗口摆着两个茶炊呢。

当来客察看他的房间时,他的行李已经搬上楼:首先是一个白皮箱,皮子有些磨损,说明它不是头一次旅行。抬皮箱的一个是车夫谢利凡,矮个子,穿一件皮袄,另一个是听差彼得鲁什卡,三十来岁,穿一件肥大的旧常礼服,显然是主人穿旧了给他的。这个听差看样子有些横,鼻子和嘴都挺大。白皮箱之后又送进来一只红木匣子,上面有用带花纹的桦木镶嵌的图案,还有一副鞋楦子和用蓝纸包着的一只炸鸡。这些东西送进来之后,车夫谢利凡便到马厩去侍弄马,听差彼得鲁什卡在前厅安排他的行李。这间前厅像狗窝一样又小又黑,不过他已经把他的大衣抱了进来,同时带进来他身上那股特殊的气味,紧接着他又拿进来一个口袋,里面装的都是仆人的家当,也带有这种气味。他就在这间小黑屋里把一张三条腿的窄床靠墙放好,上面铺一块像垫子又不像垫子的东西,又薄又硬,倒像一张薄饼,可能真赶得上他从旅馆主人那里要的薄饼一样油腻腻的。

当仆人忙着安排马匹和行李的时候,主人便到旅馆的大厅里去了。这类大厅什么样子,任何一位旅客都十分清楚:墙壁刷着油漆,上边被吸烟斗喷出的烟熏得发黑,下边被各种客人用脊背蹭得发亮,不过这些客人当中倒是本地商人居多,因为每逢集日他们就六七个人一伙来旅馆喝份茶。天花板熏得黢黑,上面的枝形灯也熏得黢黑;灯架上挂着许多玻璃球,当侍者急急忙忙从地板的磨损的漆布上走过的时候,这些玻璃球就连蹦带跳,丁当作响,而侍者还用手机灵地晃动托盘,托盘上摆着无数的茶杯,就像海滩上落的鸟一样多。墙上也挂满了油画,总而言之,跟别的旅馆一模一样,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有一张油画,上面女神的乳房画得特别大,大概读者从未见过。其实这种奇异现象在许多历史画上也屡见不鲜。这些历史画不知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搞到俄国来的,有些甚至是我国的达官贵人喜爱艺术,到了意大利听信陪同他们出国的信使劝告而大批购进的。这位绅士摘下帽子,解开脖子上的毛围巾。这种花花绿绿的毛围巾,如果是已婚者的,定是太太亲手织的,交给他的时候还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应该怎么围,如果是单身汉的,我就说不清是什么人织的,只有天知道。不过我从来没围过这种围巾。这位绅土摘下围巾,便吩咐上菜。于是给他端来饭店里常备的各种莱肴,比如:圆白菜汤配分层夹馅的饼(这种小饼每做一次可以保留几个星期以飨旅客)、脑子配豌豆、小灌肠配圆白菜、油炸肥鸡、腌黄瓜,还有常备的、随时可以供应的分层夹馅的甜点心。这些莱肴有的热过,有的就是凉的,一一给他端上来,他就趁上菜的工夫跟侍者,或者叫店伙计,闲聊一气——问问这饭店从前是谁家开的,现在的东家是谁,生意兴隆不,东家是不是个大坏蛋。店伙计听了往往回答说:“啊,先生,他可是个大骗子。”无论在文明的欧洲,还是在文明的俄国,现在有许多上等人到饭店吃饭,非跟侍者聊聊不可,有时还拿侍者开开玩笑寻开心。不过这位来客可不全是无的放矢。他问得非常周详而认真:省长是谁,厅长是谁,检察长是谁——总之,重要的官员一个也没漏掉。接着又问当地有哪几家大地主,而且问得更加认真,如果说不是更加关切的话:谁家有多少农奴,住处离省城有多远,甚至问他们的秉性如何,是否常常进城。他还仔细询问当地的一般状况:他们这个省有没有闹过传染病——像流行性热病、致命的疟疾和天花等等,都问得那么详细,那么认真,表明来客绝对不是出于单纯的好奇。这位绅士的派头也很足,连擤鼻子也擤得特别响。不知他是怎么搞的,擤鼻子就像吹喇叭一样响亮。这种显然并不起眼的本事却赢得旅馆侍者更深的敬意,侍者一听到这种声音便甩甩头发,挺直腰板,然后低下头毕恭毕敬地问:“您还有什么吩咐?”这位绅士吃完饭,又喝杯咖啡,在沙发上坐下,把靠垫垫在背后,不过俄国旅馆的靠垫里面塞的不是柔软的羊毛,而是一种硬邦邦的东西,很像砖头石块之类。这时他开始打哈欠,便命令送他回自己的房间。他躺到床上,睡了两个小时。他休息之后,应旅馆侍者的要求,用一小张纸写好自己的官衔和姓名,以便向警察局呈报。侍者接过纸片,一边下楼一边看,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出如下内容:“六等文官帕维尔·伊万诺维奇·乞乞科夫,地主,因私事出门。”当侍者还在按音节拼读纸片的时候,帕维尔·伊万诺维奇本人已经走出旅馆去观赏市容。他对这座城市还算满意,因为他觉得跟其他省城比较起来毫不逊色:砖房刷的黄色油漆鲜艳夺目,木房的灰色色调平淡无奇。有平房,有二层楼,还有一层半的,幢幢都带阁楼,按省里的建筑师的意见,阁楼是非常美观的。由于街道像旷野一样宽广,木栅栏长得走也走不完,所以有些地方房舍显得零零落落,有些地方又聚成一堆,到了房舍多的地方才显得行人渐多和略有生气。有些牌匾上面画着小甜面包和皮靴,被雨水冲刷得几乎模糊了,还有的牌匾上画着蓝裤子,写着华沙某某裁缝的字样。有一家帽店画着各种便帽和制帽,店东叫瓦西里·费奥多罗夫,前面却注明“外商”。还有一个牌匾画着一张台球台和两个打台球的人,他们都穿着燕尾服。这种燕尾服只有我们剧院里最后一幕登台的贵宾才穿。他们都画成用台球杆瞄准的姿势,胳膊向后略抬,两腿弯曲,好像刚刚完成芭蕾舞的跳跃动作。牌匾下面注明:“台球房在此”。有的就在道边摆上桌子,卖核桃、肥皂和跟肥皂十分相似的蜜糖点心。有的小酒馆在招牌上画上一条大鱼,上面插着一把叉子。最为常见的是双头鹰国徽,不过现在已经色彩暗淡,并被简明的“酒店”所代替。马路上到处坑坑洼洼。他还到市公园去看了一眼,里面有几棵树又细又小,没扎下根,用三脚架支着。三脚架却刷着漂亮的绿色油漆。尽管这些小树长得不如芦苇高,然而报纸上描绘节日彩灯盛况时却写道:“由于市政长官的关怀,我市新辟公园一座,园内树木葱茏,浓阴如盖。炎炎夏日可以乘凉。”还有:“市民对市长大人感恩戴德,莫不心情激动,泪如泉涌,观此景象,不胜感慨云云。”他见到岗警还详细询问,如果有事要去会议场所、政府机关或见省长,怎么走更近。然后又去看看流经市内的河,顺路从电线杆上撕下一张戏报以便带回去仔细看。这时有一位长得挺标致的太太从旁边人行道的木板上走过,后面跟着一个小厮,穿着僮仆的制服,手里提着小包。他把这位太太仔细看两眼,然后又把周围的景物扫视一遍以便记牢,转身回了旅馆。旅馆的的侍者扶他上楼梯,于是他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喝完茶,他坐到桌子跟前,让人送上蜡烛,从兜里取出戏报,凑到蜡烛跟前,觑起右眼看起来,不过戏报没有多大意思:正在上演科策布先生的戏,由波普廖文先生演罗尔,贾布洛娃小姐演科拉,其他脚色就更不出彩了。不过他还是把演员的名字看完,直到看明白池座的票价,还知道戏报是在省政府的印刷厂印的。然后翻过来看看后面还有什么内容。后面什么也没有,便揉揉眼睛,把戏报整整齐齐叠好放进小匣里。他不论拾到什么,都习惯地放进小匣收藏。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死魂灵/名著名译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果戈理著//满涛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40216
开本 32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1983-09-01
首版时间 1983-09-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