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西古渡口(黄河的另一种陈述)/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晋南诸渡,既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同时也浸濡着古老文化的润泽,秦时明月汉时关阙,唐代风华两宋风流,喧腾的古渡头,至今还残留着中华文明进程的吉光片羽,禹门渡、蒲津渡、吴王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这一个个渡口本身,就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记录了在山西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山西古渡口的风光!

内容推荐

黄河一进入山西就气象万千起来……开发最早的莫过于三门峡——风陵渡——蒲津渡一线的晋南古渡。早在春秋时期,这条水道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这里既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同时也浸濡着古老文化,秦时明月汉时关阙,唐代风华两宋风流,至今还保留着中华文明进程的吉光片羽。吕梁山西侧,山与河相唱相和,一个个险关要塞雄踞山巅、俯瞰大河。天桥峡水寨,禹门口听涛,石门兀立只不过是这条桀鷔不驯的大河小试牛刀的作品而已。壶口上下,任由巨流滚滚,惊涛拍岸,千百年从容过渡。耸动海内富甲天下的晋商偏偏瞅准了这里,黄河上至今留存最完好的商留码头——碛口古渡就坐落在这里……晋西北黄河一线,素来是古中国传统的北部边陲,老牛湾而下,出现了古老的长城与万古流淌的黄河并肩而行的奇观。悠扬的民歌,蒙西南的漫瀚调、陕北的信天游、河保一带的山曲,奇异地在这里会合,这一带黄河古渡,又是一处处渡筏民歌的津梁。本书是一本介绍山西古渡口的读物。

目录

序言

漂流君子津

长城与黄河第一次握手

南去的黄河西流的水

唱不尽的走西口 

秦晋第一渡

晋陕峡谷开始的地方

碛口听涛

三月桃花水

夜泊龙门 

落日吴王渡

烟雨蒲津渡

寻访风陵渡

拜谒大禹渡

停驻在茅津渡边的记忆

试读章节

在娘娘滩右岸,找到了李夯不动。

“夯不动”是一句方言,用的却是古语。意思是说这人长得沉实,就是打夯筑基的后生也抬不起来。李夯不动是娘娘滩撑船最久的河路汉,不断地在媒体上出现,大大小小也算地方上一个名人。临行前,电视台的一位朋友说起李夯不动这个名字,说是乡下孩子取名字,都取一个贱名儿,无病无灾,好养活。其实,他哪里知道,这夯不动恰恰是十分金贵的名字,我猜想,夯不动肯定是父母亲老来得子,亲得不行才取下这么一个名字的。一问,果然。

娘娘滩渡,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承担着交通河曲县与内蒙古准格尔旗之间的渡河任务,娘娘滩左岸,是河曲县八十里黄河冲积扇,村郭相连,平畴沃野;右岸,则是内蒙古准格尔旗主要工业区,正对的是一个叫做马栅的大镇,逢五逢八赶集,沿河的农民们都要乘船过渡上岸交易。就是在平时,娘娘滩左岸也经常拴一只小船,供村里人出入。岸上只要有人喊一嗓子,对岸立即开船接应。

而今,娘娘滩上的船家只剩下李夯不动一个人了,还有一个小伙子帮忙撑船。娘娘滩只有一只过渡船,与对岸河湾村联合经营。

今天,正逢着马栅集市,过渡的人多。船上,五颜六色,七老八少,去的时候大都带着货物,无非猪肉羊肉,农副产品;回来,则采买些日用杂货,农药化肥,为春耕做准备。农村的市集日是乡村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大节日,其精神活动的主题远远超过了经济贸易的需要。有几个骑摩托的小伙子拾掇得油头粉面,显然要上岸“杀浪”闲逛,年轻闺女红衣黑裤,黑丢丢的毛花眼眼,矜持着,迎河风,看风景。两岸人家互通婚姻已是传统。

李夯不动显然是经过采访历练的,上过电视镜头,拍过MTV,在河当心远远听得招呼,稳坐舵尾开着机器,从容不迫,见惯不惊,挥了挥手,意思是说等一等就来。送一船人靠了内蒙古岸,才又折回到娘娘滩。

在农村,尤其是在黄河风浪里闯日月的人,从面容上很难判断其年龄,满脸都是被岁月磨损的痕迹。老汉笑眯眯地上岸来,腿有些变形,挽起的裤管露出一截小腿,青筋暴露,显然是静脉曲张。一问,七十二岁,李老汉五个指头一撮,又展开伸出两个指头。

然后顽皮地笑了笑,接过烟草,点上。

老汉抽着烟,面对着西流的黄河,黄河水平静地淌过,漾起一道道波,旋出一圈圈涡。有冰从上游漂下来,大一些的会擦着船帮荡过去,船梆发出一阵粗砺的声响。

黄河刚刚解冻,岸上伏了些大块小块的残冰。

说到封河开河。

黄河上的渡口从每年的阴历二月下船,一过小雪就抽船上岸。

二月二龙抬头,草木萌动。河滩的晨雾里到处鼓荡着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布谷,布谷”。空气便带着三分湿气。河面上原来立茬着的冰被直射的太阳消得失去了形状,河面一天比一天平整,泛着一些青,然后再泛一些白。这时候,河上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连顺河刮过的风也小心翼翼,轻轻地、柔柔地拂过去。黄河边的人都知道,河已经很不结实了。

河,这是要开了。黄河边上的人说到黄河,都说“河”怎样怎样。

若是在严寒冰封的季节,河无论如何都不会消停。三四米厚的冰层下面仍然激流汹涌,冰面在一个冬天被撑得咯嘣嘣直响。冰被水憋烂撑破,水漫上冰面,一夜过去又会结一层冰,冰面就会厚上一层。所以,冬天的黄河,是一条不断上涨的河流,上涨的幅度可以达到六七米之多。河水跟严冬抗争,河水也给严寒助威,黄河像是一条被缚的大龙,一冬天痛苦不堪地扭动身躯,舒展筋骨。其卖,在这时候,河上最安全不过,黄河两岸畅通无阻。在万家寨水库未蓄水之前,从河套地区下来的大批冰凌卡死在河曲段的大河湾里,河冻得格外结实,撑不烂,压不垮,八吨大卡车居然可以大模大样地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

解冻前的沉寂,大约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正月将尽一直到谷雨前后,水与冰在阳光下共同结盟,酝酿着一个惊天动地的行动。先是表面残厉的冰碴儿被消平,河面显得光洁平整,坦荡如砥,接着,在太阳的直射之下,表层的冰纤结构开始悄悄发生变化,由冬天横向结构逐渐变为纵向。赶牲口踏冰过河,一不小心陷下去,蹄子就别折了。

和风徐来。

某一天早上,河畔上“嘹河”的人会发现,主河道一线在一夜之间就凹下一块。“嘹河”的人会松一口气:蛇展身子龙摆尾,大河底下河床并未被冰块淤塞,下游已经顺利开河。今年是“文开河”。文开河时,河上的冰会从下游一截一截裂开,顺流而下,无惊无险。不几天,久违的黄河水破冰而出,在主河道那边汤汤流动。

然后,柳绿桃红,春风迨荡。

如果主河道一线在谷雨前后仍然不见下陷,则预示着凶险异常的“武开河”即将来临。“武开河”亦称为“恶开河”。

静静的河面横横竖竖反射着阳光。风尘不动,空气仿佛凝固。一切来得那样突然,一切也如期而至。往往是在谷雨前的某一个黎明时分,只见离开河岸很远的地方,主河道一线隐隐约约有冰在移动,冰与冰摩擦着,你挤我我挤你,在晨雾的掩护下,像匍匐前行的兵士。鄂尔多斯高地与黄土高原还在沉睡之中,黄河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开始松动了。

待人们被惊醒,开河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这时候,主河道在不断在扩大,一直向河岸这边淘将过来,水驮着冰,冰挤着冰,岸边的冰层不停地断裂,然后大块大块像巨鲸扑回母水,訇地,由水和冰搅动着的河流被激起层层波涌,凝滞地向远方荡过去。巨大的冰块漂满河流,面目狰狞,像饿了五万年的史前动物一样轰轰隆隆向下游扑过去。冰和冰撞击摩擦,研磨着,碎裂着,涌动着寒冷的白色。被束缚了一冬天的冰给憋坏啦!扑向母水的黄河冰在河里居然舞动起来做起各种姿势,腾挪跳跃,相互调戏。突然间,一股大水送来更大的冰排,不由分说,匪气十足夺路而过,挤在岸边的那些冰块被挤上岸来,变成一条条搁浅的舰船。冰被挤上岸,有的一头钻进黄土里,有的昂首而立,冰的边缘像新发出的刀刃,锋利无比。人们想不到冰会那样大、那样厚,像一座移动的建筑,像临阵角斗的公牛,护岸的老柳树被挤歪了,再挤得歪向一边,有的甚至被拦腰截断。

P37-41

序言

辽宁人民出版社要出“中国文化遗珍丛书·山西”卷,让我来当主编,嘴上说担当不起,心里却不由地感叹,真是找对人了,——我是学历史的,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透彻的了解。遗憾不能说没有,那就是,怎么不是山西的一家出版社?

选题,责编提供了几个,最后的敲定,却是我们之间几度商榷的结果。热门的选题,比如寺庙,比如大院,比如名贵的出产,全避开了。不是不可以写,总觉得写了也不过尔尔,见不出新意,也就见不出眼光,没有开掘,也就不会有什么深刻。

写作者的选择,最费踌躇。要能吃得苦(我们的要求是亲历亲见),还要有相当的识见(否则你写不出深度来),至于文字要好,那就不用说了。现在回过头看这几位作者,真可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写《山西古戏台》的乔忠延先生,就是临汾人,而临汾古称平阳,乃是山西戏曲的摇篮。元代古戏台有八个,临汾就有五个。更绝的是他先前就写过古戏台!写《山西古渡口》的鲁顺民先生,家在黄河边的河曲县城,可说是在黄河古渡口玩大的,又性喜漫游,一接手这个任务,不避寒暑,几次去黄河边考察。写《山西古关隘》的卢有泉先生,情形大体相似,家在左云县,少年时就穿行于长城内外,行走于烽火台下。加之他又是古典文学的硕士生,精于古典诗词赏析与考辨,对古代关隘别有一种情怀。写《山西古祠堂》的韩振远先生,家在临猗县,也就是山西南部的河东旧地,这一带的古祠堂分外的多。至于他们的文笔,可说是各有特长,各有韵致。最为难得的,是那份真真切切的亲历感。这是这类书最难做到的事情,也是这类书最难达到的境界。

看过校样,我对各位朋友的书稿也很满意。忠延写的是戏台,他的章节也一幕一幕地展开,你是在看戏,也是在看戏台,由前观到后,从古看到今。顺民的文笔清澈自然,就像他笔下的大河一样奔腾向前。有泉笔下的章节,就像他写的关隘一样巍然高耸,令人神往。振远对那一个一个祠堂的思考,将我们带向久远,又近在眼前。这样整齐的一套书,我相信,没去过山西的人看了会油然神往,——何时能走上一趟?去过山西的人看了会后悔不迭又庆幸不迭,——怎么错过了那么多的好地方又这么容易地就得到补偿?就是去过这些地方的人也会憬然而悟,——竟有这么多的奥妙尚不知晓!

最为满足的,该是我这个主编了。衰暮之年,能为家乡做这样一件事,该是多大的快乐。

是为序。

               韩石山

            甲申秋日于潺谖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西古渡口(黄河的另一种陈述)/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顺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57794
开本 其他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04-11-01
首版时间 2004-11-01
印刷时间 200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