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一贯语文教育论丛”中的一册,内容包括案例: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案例:注重教学的行动研究;案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绿色通道;案例:“要想爱你也容易”;案例:在教学改革中重点突破;案例:与捕捉、运用信息相沟通等。
图书 | 语文教研案例论/周一贯语文教育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周一贯语文教育论丛”中的一册,内容包括案例: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案例:注重教学的行动研究;案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绿色通道;案例:“要想爱你也容易”;案例:在教学改革中重点突破;案例:与捕捉、运用信息相沟通等。 目录 一 案例: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 (一)什么是案例 (二)案例的基本特征 (三)案例的类型和构成要素 (四)案例的写作形式和采集 (五)从“案例”到“案例教学” (六)与新课程同行的“案例研究” (七)“案例研究”的表述形态 二 案例:注重教学的行动研究 (一)“教学叙事”的兴起 (二)“教学反思”的价值 (三)“教学故事”的撰述 (四)“实践智慧”的魅力 (五)“课感”水平的提升 (六)“校本教研”的展开 (七)“课例研究”的运作 三 案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绿色通道 (一)教师角色的重认 (二)教研思路的重构 (三)研究方法的重找 (四)思维方式的重建 (五)基本要素的重组 (六)话语体系的重换 (七)研究成果的重识 四 案例:“要想爱你也容易” (一)选择典型的题材 (二)凸现明确的重点 (三)描述生动的情节 (四)触发多向的反思 (五)阐述深刻的见解 (六)运用灵活的体例 (七)勤于日常的札记 五 案例:在教学改革中重点突破 (一)案例在“研究性阅读”中的应用 (二)“初读课文”的本体追寻 (三)提炼主线的比较探索 (四)“研读专题”的形成艺术 (五)课堂交流的组织技巧 (六)片言只语的“点击”效应 (七)平等对话的教学互动 六 案例:综合研究中的多元效应 (一)识字学词的案例突破 (二)句子教学的案例比较 (三)提问质疑的案例反思 (四)感悟意蕴的案例研究 (五)延伸拓展的案例探索 (六)开放沟通的案例解读 (七)应用创新的案例赏析 七 案例:与捕捉、运用信息相沟通 (一)案例:来自教学实践的信息 (二)案例的信息贮存机制:以“内”驭“外” (三)案例的信息筛选机制:双“博”返“约” (四)案例的信息细合机制:巧“连”妙“接” (五)案例的信息调整机制:“死”里求“活” (六)案例的信息扩展机制:由“此”及“彼” (七)案例的信息创新机制:推“陈”出“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文教研案例论/周一贯语文教育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一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0277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2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首版时间 | 2004-07-01 |
印刷时间 | 200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