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普通读者(Ⅱ)/吴尔夫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望文生义地看本书题目的话,那一定会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位所谓的“普通读者”来头非同一般。弗吉尼亚·吴尔夫,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也是公认的20世纪的西方意识流创作大师。是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

在本书中,作者一直想把自己看成是普通读者,从普通读者的角度随意的谈谈怎样读小说、读传记和回忆录以及怎样读诗歌,谈的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决不愿意与读者撇开距离充当导师。

内容推荐

  在这本书中,吴尔夫把她徜徉书海撷取的点滴感受细细道来,写的是别人的故事,但是有着浓浓的主观上的诉求,从古到今,从地中海到英伦三岛再到遥远的俄国,从形形色色的男人到女人,充溢的是才气,启发的是思考。本书是是弗吉尼亚·吴尔夫的第二本“普通读者”,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本书吧!

目录

前言

陌生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三百年后读多恩

《彭布罗克伯爵夫人的阿卡迪亚》

《鲁滨孙飘流记》

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集》

斯威夫特《寄斯特娜的日记》

《多情客游记》

切斯特菲尔德爵士家书

两个牧师

 一 詹姆斯·伍德福德

 二 约翰·斯金纳教区长

在伯尼博士家的聚会

杰克·米顿

德·昆西自传

四位人物

 一 柯珀和奥斯丁夫人

 二 博·布鲁梅尔

 三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

 四 多萝西·华兹华斯

威廉·赫兹利特

杰拉尔丁和简

奥罗拉·利

伯爵的侄女

乔治·吉辛

乔治·梅瑞狄斯的小说

“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

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试读章节

我们遇上的第一个人,的确是一个挤奶姑娘——加布里埃尔·哈维的妹妹,梅西。一五七四年的冬天,她在萨费伦沃尔登附近的牧场上挤奶,有个老太婆做伴,那时一个男人走到她跟前,递给她蛋糕和白葡萄酒,当他们在树林里吃喝、那个老太婆去拾柴火时,那个男人开始说明他来办的差事。他是萨里爵士派来的,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即十七八岁——一个已婚男人;有一天,他在玩滚木球,看见这个挤奶姑娘。她的帽子被吹掉,“她的脸微微一红”,总之,萨里爵士热烈地爱上了她;派这个人送她手套、丝带和从他的帽子上扯下来的一个有题词的搪瓷戒指,虽然这是他姑母w——夫人为了大不相同的目的给他的。最初,梅西坚持她的看法。她是个穷挤奶姑娘,而他是个贵族老爷。她终于同意在村里她的家里跟他见面。于是,在圣诞节前一个大雾濛濛的晚上,萨里爵士和他的仆人来到萨费伦沃尔登。他们往麦芽房里瞧,只看见她母亲和几个姊妹;又往客厅里瞧,只有她的几个兄弟在;没有看见梅西。“他们因为赶路浑身是泥,又累”,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又骑马回家。最后,经过再次商谈,梅西同意半夜在邻居家里单独跟他见面。她在小客厅里发现他,“穿着紧身上衣,紧身裤,系衣服的带子没有系,衬衣披在身上。”他想强迫她上床;但她叫起来,接着那家主妇敲门,说道,有人找她,这是她们俩事先约好的。萨里爵士由于未能得逞,气急败坏,连声咒骂,“我该死,我该死”,随即把兜里所有的钱全掏出来,作诱饵——有先令银币、六便士银币,总共十三先令——要她收下。不管怎么样,梅西匆匆离开了,完好无损,但有个条件,她要在圣诞前夕再去。可是,在圣诞前一天天刚亮,她就起床了,虽然时而下雪,时而下雨,她早上六点钟就赶到萨费伦沃尔登,走了七英里路,好赶上洪水消退,而那个仆人P,不得不穿木套鞋涉水拣着路走,晚些时候才赶到指定的地点。圣诞节过去了。一个星期以后,在挽救她的荣誉的关键时刻,这段故事离奇地泄漏出来,才告结束。新年除夕,她的哥哥加布里埃尔,彭布罗克学院的年轻研究生,正骑马回剑桥大学,这时他赶上一个在他父亲屋里见过的老实的乡下人。他们一道骑马走着,聊了聊乡下的事之后,那个人说他口袋里有一封给加布里埃尔的信。信上的确写着“我亲爱的哥哥加·哈收”,当加布里埃尔在路上把信打开时,发现那称呼是骗人的幌子。那不是她妹妹梅西写的,而是写给他妹妹梅西的。信开头写道,“我的可爱的梅西”;签名是“你的永远永远不受约束的菲尔”。加布里埃尔在看信时几乎控制不住自己——“几乎无法掩饰我突然想象到的种种情景,无法调解我内心的种种激情。”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封情书;还要恶劣;信里谈到按承诺占有梅西。信里还包了一个好看的金币。加布里埃尔在乡下人面前竭力控制自己,随即把信和金币交还他,并告诉他到萨费伦沃尔登把它们交给他的妹妹,还带个口信:“要三思而后行。她自己会领会这句话的意思。”他骑着马继续向剑桥大学走去。他给这个年轻爵士写了一封长信,以模棱两可的礼貌的语气告诉他,这场游戏已结束。加布里埃尔·哈维的妹妹不会成为一个已婚贵族的情妇。更确切地说,她要在奥德莱别业的史密斯夫人家里当侍女,“勤快、可靠而温顺”。梅西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突然中断,又乌云密布;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挤奶姑娘,那个老太婆,那个狡诈的仆人,他带着葡萄酒、蛋糕、缎带来试探一个在挤奶的穷姑娘的荣誉。

这也许不是一个不寻常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挤奶姑娘,在挤奶时帽子被吹掉,有很多爵爷看到这种情景就心跳,以致从帽子上扯下珠宝,打发仆人去为他们说合。但是,把那个姑娘的书信保存下来,或者能读到她自己讲述的这段故事,因为在她哥哥的讯问下不得不作交待,是十分难得的。然而,当我们尝试用她的话去照亮伊丽莎白时代的田野、伊丽莎白时代的房屋和起居室,我们遇上通常令人为难的情况。把这个挤奶姑娘、牧场和那个去拾柴火的老太婆,加工为美妙的作品,就是撇开下雨、大雾和洪水,也容易得很。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作者已经把那套惯用的特殊手法教我们了,教得很好。不过,如果我们抗拒很想把这个故事加工为珍品的冲动,梅西本人帮不了什么忙。她是一个挤奶姑娘,在阁楼上借廉价蜡烛的光亮,潦草地写情书。虽然如此,伊丽莎白时代的惯例的影响如此强大,他们说话的腔调那么高傲,她那文雅的举止,引起共鸣的言谈,准会给练笔写作的贵妇人增添光彩。当萨里爵士强迫她屈从时,她答道:你知道,爵爷,这种事是亵渎上帝的大罪,是冒犯世人的大恶,是使我的朋友最伤心的事,是我自己的一大耻辱,我认为,也是阁下大失体面的事。我听父亲说过,童贞是少女花园中最美的花,贞洁是穷姑娘能拥有的最华贵的嫁妆……有人说,贞洁好比时间,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

P3-5

序言

本书是弗吉尼亚·吴尔夫的第二本“普通读者”,让人不由想到她对“普通读者”为什么如此感兴趣。在第一本《普通读者》里,吴尔夫在代序里引用约翰逊博士的话说:“我很高兴能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最终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这话讲得实在有见地,令人琢磨。一是要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二是诗人的荣誉最终要由普通读者的判断来决定,这两点一下子把普通读者放到了很高的位置。这至少让人看出吴尔夫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出于本能,阅读再阅读,得到什么收获写出什么收获。

吴尔夫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这在许多传记里都是有定论的,但是在这本书里收集的文章却是没有什么规则可寻的。比如,她无数次提及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等英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却没有一篇专门文章是谈论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的。这难免让我们有点遗憾;但是一篇接一篇读下去,我们却又会为吴尔夫为我们提供的文章感到由衷的喜欢。我们会由衷钦佩吴尔夫的读书感的切入点。她把英国文学反复掂量,全盘衡量,分出了各种级别,由此及彼地比较再比较,呈献给读者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有特色的文章。本书所收集的二十八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名家名著;文坛钩沉;书信日记和文人轶事。

想来意味深长,“名家名著”这类评论文章或日读后评点式文章本应该是一个评论家或者读书人(哪怕是“普通读者”)的主要阅读板块,自然而然也是评说的主体,但在吴尔夫的这本集子里,算得上一流“名家名著”的只有两种:《鲁滨孙飘流记》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这当然不能说吴尔夫阅读的名家名著少。从她的小说和文章里我们知道,她对英国文学如数家珍,对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乔治·爱略特和特罗洛普这些大作家都有极为独特和准确的点评,但长篇大论和专著她却从来不作。这表明吴尔夫点评名家名著是很有选择的。她不止一次表示,但愿自己能写出如同笛福那样的叙述体的《鲁滨孙飘流记》。有了这样的情结,笛福的作品就会成为阅读重点,反复阅读。有了这样的背景,吴尔夫三言两语就说得出笛福的一生经历。关于《鲁滨孙飘流记》,虽写了四五千字评说,但是一个段落或几句话就能让我们大开眼界:“现实,事实,实质将支配以下整个故事。”“人必须贬为奋斗的自我保护的动物;上帝萎缩为行政长官,他那实在的,还有点硬的宝座,在仅仅稍高于天边的地方。”“如果你是笛福,的确,描写事实就够了;因事实是恰当的事实。凭藉这种求实的天才,笛福取得的效果,除了伟大的小说大师,谁也达不到。”凡是文学评论如果都能挖掘到这样的深度,那是多好的光景?

因为大量阅读,吴尔夫能把英国文坛上被人忽略的作家从暗处拉到明处,让读者看到一些不凡的作家。《三百年后读多恩》、《陌生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杰克·米顿》、《乔治·吉辛》等多篇均属此类。他们大多数是没有被他们的同时代人所理解,时过境迁后便被人遗忘了。吴尔夫把他们拉出来评说,自然要写出理由,写出特点。例如多恩这位英国文学史上难得的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吴尔夫不惜近两万字的篇幅来评述他。他的诗妙在哪里?“我渴望跟一个老情人的幽灵谈谈。”“像一束竖起的破红萝卜/你那害痛风的手的发肿的短指头。”“为探测海深,人们放下那么多绳索,侑理由认为,绳索的尽头处,/地球另一面,会有一片与此相对的地区。”看到吴尔夫能勾出这么精彩奥妙的诗句,她的评论自然会精当无比,读之有味。她用“你知道伦敦城有人走街串巷兜售煤油吗?”开始写《乔治·吉辛》,让读者立刻感觉到吉辛是个表现自然的作家。因为急于揭露丑陋的现实,吉辛多了思考,少了艺术,成为“一个不完美的小说家,却堪称一个修养很高的人。”

不过,本书中最有看点的是她关于作家书信日记和文人轶事。出版书信是现代事件,大概最数英国人做得好。说不清是不是因为英国人是世界上资本积累完成最早而最有休闲时间的人,要么是因为工_韭革命和科学发展最早而最早省下时间的人,反正他们写下韵书信和日记是最多的国度之一。书信和日记是最具私秘性的,因此也最接近真话和真实的东西。阅读这些材料确实有趣,有味,因为人是受好奇心驱使的动物。在这类材料上大做文章当然很有动力,却也很容易流于低俗。吴尔夫很智慧,把眼光定位于文学写作和文化事件。这样,她挖掘到的东西就特别和“普通读者”这个称谓接近了。文人通信也好,写日记也罢,评说文学作品和谈谈文学写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于是,我们在《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集>》里看到“写作书信没有什么不体面……我们在英国文学里第一次听到男人女人围炉聊天。”在《切斯特菲尔德爵士家书》里,我们看到“一个男人,在议会,或当牧师,或从事法律工作,不擅演说就不能崭露头角。”“上午用于学习,晚间参加良好的社交活动。要像最好的人那样穿着打扮,要效法他们的行为举止,切勿显得古怪,或自高自大,或神不守舍。遵守比例的规律,每时每刻都要过得充分。”看着这些话,如果是在看小说,还会认为这是某个虚构人物在逢场做戏,而当我们看到这些话是出自书信的话,我们就和英国社会和社会的人拉得很近很近,会对这些话再三琢磨,把它们引为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家书或信件的意义便显示出来了。日记又是另一种情形:“人的一生即使在其他方面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但日记往往是其中惟一秘密的事实。”信件的隐秘性与日记的隐秘性一下子就区别开了。日记成为某种身份特殊或性格特异的人宣泄自我平衡自我的一种工具。一个牧师会“天天坐下来记他星期一干了什么,星期二晚餐吃了什么,记了四十三年。”他看不惯人类的大吃大喝,就会写出来:“他们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样大吃大嚼,直到他们之间一定吞下成群的牛羊,成群的家禽,一打左右的大小天鹅,成蒲式耳的苹果和梅子,同时,必然有一座座山,一座座金字塔,一座座宝塔似的馅饼和果冻被他们的餐匙捣碎压烂。”吴尔夫看到这些日记里这样的话,由不得总结说:没有哪部小说会像这样的作品塞满了食物。从日记与书信里看人,看得再真切不过了。

在这本集子里,吴尔夫评论书信和日记的文章占比例很大,差不多是四分之三的篇幅。实际上,这些文章也是吴尔夫在写英国文坛上古往今来的文人轶事。不同职业的人交往方式必然不同,而文人因为有了文化而交往起来更有故事,加之他们能写会吟,一定要把他们的所想所说写出来,因此从书信和日记看文人交往,便是一个既便捷又真切的角度了。吴尔夫发现,一个作家或者学者,看他们的作品与看他们写的或别人写他的信和日记,差别真是太大了。他们在作品里可以板着面孔或者以某种身份描写人和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时连日常生活都难以应付。《杰拉尔丁和简》堪称这类文章的代表。杰拉尔丁·朱斯伯里是一个三四流作家,但她的作品具有特色,她这个人就更有个性。她的这些性格是从简·韦尔什·卡莱尔书信里反映出来的,而卡莱尔就是鼎鼎有名的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吴尔夫像提葡萄,一提就是一串串。这里主要写杰拉尔丁和简的交往;文人气味相投时会互相来往,卡莱尔头脑一热,建议夫人把杰拉尔丁请到府上住一住。杰拉尔丁不客气,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一上午都写信。一下午都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睡大觉。”“她谄媚。她哄骗。她不真诚。她调情。她咒骂。”而卡莱尔夫人还“没法让她离开”,最终落得不欢而散。文人似乎无法相聚过久,但是她们却在帮助一家穷苦人家时又亲热起来。卡莱尔夫人简帮助米迪家的女儿们找事干,但她们“呆头呆脑”,总把差事丢了。无奈之下,简写信给杰拉尔丁,杰拉尔丁对这事热心得出人意料,竞超过了简,完全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了。这让简很感动,很内疚,认识到宽容待人是多么重要,两个人于是成了终生朋友。吴尔夫写这样的文坛轶事绝不马虎,一定是有更深层的内容。她让我们通过文人的交往,看到了卡莱尔所谓的“英格兰现状”,十分难得。

另一些轶事是通过传记和宴会和聚会向读者披露的,重点是突出作家个性,反映当时文坛的风气。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写人写事,吴尔夫最擅长的仍是关于女性的。男性就事论事,而女性的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一篇的篇名就是这位女诗人在一次宴会上自报身份的话:“一个身材娇小、身着黑色衣衫的女人猛然从座椅边站起来,快步走向客厅中央,郑重其事地宣布:‘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说完,又回到她的椅子。”吴尔夫总能从阅读中挑出这样凸现人物性格的故事,自己欣赏后又提供给读者。

总之,吴尔夫从阅读角度写评论,近乎自我欣赏,却给后人留下了如何写好文学评论的一篇篇范文。她的文章历经半个多世纪更为读者喜爱,专家学者看重,我看,在于她这种文章的亲和力。

苏福忠

二O0二年九月十二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普通读者(Ⅱ)/吴尔夫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弗吉尼亚·吴尔夫著//石永礼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40759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