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萨雷·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问世于1764年4月。原著分为47章和一个“引言”;随后,作者针对来自宗教人士的攻击,又增加了一篇辩白性的文字——“致读者”(这个原著版本以下称为“47章版本”)。1765年,法国“百科《论犯罪与刑罚》派”学者达兰贝尔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且重新编排了章节,将正文划分为42章;这个版本(以下称为“42章版本”)曾经得到贝卡里亚本人认可和称赞。
图书 | 论犯罪与刑罚(47章版)(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切萨雷·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问世于1764年4月。原著分为47章和一个“引言”;随后,作者针对来自宗教人士的攻击,又增加了一篇辩白性的文字——“致读者”(这个原著版本以下称为“47章版本”)。1765年,法国“百科《论犯罪与刑罚》派”学者达兰贝尔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且重新编排了章节,将正文划分为42章;这个版本(以下称为“42章版本”)曾经得到贝卡里亚本人认可和称赞。 目录 引言 一、刑罚的起源 二、惩罚权 三、结论 四、对法律的解释 五、法律的含混性 六、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七、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 八、犯罪的分类 九、关于名誉 十、决斗 十一、关于公共秩序 十二、刑罚的目的 十三、证人 十四、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十五、秘密控告 十六、刑讯 十七、关于国库 十八、宣誓 十九、刑罚的及时性 二十、暴侵 二十一、对贵族的刑罚 二十二、盗窃 二十三、耻辱 二十四、懒惰者 二十五、驱逐和没收财产 二十六、关于家庭精神 二十七、刑罚的宽和 二十八、关于死刑 二十九、关于逮捕 三十、程序和时效 三十一、难以证明的犯罪 三十二、自杀 三十三、走私 三十四、关于债务人 三十五、庇护 三十六、悬赏 三十七、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三十八、提示性讯问口供 三十九、一类特殊的犯罪 四十、虚伪的功利观念 四十一、如何预防犯罪 四十二、科学 四十三、司法官员 四十四、奖励 四十五、教育 四十六、恩赦 四十七、总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犯罪与刑罚(47章版)(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意大利)切萨雷·贝卡里亚著//黄风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07727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74 |
出版时间 | 2004-01-01 |
首版时间 | 2004-01-01 |
印刷时间 | 200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4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4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