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落的文明(走进钱岗古村)
内容
编辑推荐

广东从化太平镇钱岗古村荣获了“200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作者通过当地的文献,如地方志、谱牒、同期的海外相关资料等,配以相关图片,对该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形态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推衍还原。其中尤以该村落内棚厅中一块目前国内最早的描绘珠江北岸、广州城南的“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木雕的考订而引人格外注目,其鲜明的直观形态亦成为本书最大的亮点。

目录

序言

重大发现(引言)

上篇:钱岗古村风貌

古村的建立及开发

村民构成

古村的布局和村内建筑

古村经济

礼俗文明

下篇:封檐板

庙会珠江江城风情的历史画卷

钱岗人的人文气质

清代珠江江城风情图历史解说

一、珠江

二、建筑

三、船

四、娱乐和人物

图版解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钱岗村民每逢春节、清明、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都要到祠堂拜祖,还要到钱岗村的祖庙洪圣高庙拜观音菩萨和南海神,到地藏王庙拜地藏王。村民办喜事时,也要去洪圣高庙和地藏王庙拜神。大年初一和元宵,全村还要舞狮。据清朝人郭遇熙等纂《从化县志》"风俗志上"条记载,从化人按季节要遵循一些礼俗:

孟春之月,元旦祀祖先,旋诣公堂称贺。凡族党相谒,虽狎必具酒果三五行,谓之庆新。至五日而后见,妇女以糕饼相遗。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土牛于东郊,里市饰百戏及狮象之类,儿童竞以米豆撤土牛,谓之散疹。有司设春宴于公堂,文武之属成在,人家啖细生菜及春饼,游人觞咏郊外。次晨有司祭勾芒土牛,谓之鞭春,礼毕,以鼓吹导送土牛于同官及荐绅家。是日喜晴或微寒……元夕张灯剪彩,城市村落,各有灯社,大家或设灯棚,管弦达旦。旧制为之弛门禁,烟花炮火所在竞沸,而神庙尤称盛焉。小民喜演土戏赛祷,岁以为常。十六夜,妇女谓之走百病。十九日插桃蒜于门外,谓之送正穷云。

仲春之月,社日,同里共祀土神,乡落中有以二月十五为下元宵者,一如元夜故事。是月也,民始东作,男妇戴笠披蓑耕耨南亩,早稻始播焉。

季春之月,寒食俗不禁火。清明祭先墓,挂纸钱,人家竞插桃柳于户,又谓之踏青插柳节。上巳祓禊,俗祀元帝,最为胜会。

孟夏之月,八日,谓之浴佛日,俗采百药和粉米为丸饼以食。

仲夏之月,五日,食角黍,饮蒲酒,江干观竞渡,儿童争臂五色丝绾赤灵符,至午烧符水,洗手眼,弃于道上,谓之送灾难。

是月也,再播种,盖晚稻也,其耕耨之勤,亦如季春时。夏至荔熟,人争啖之。P24-25

序言

不落的文明(陈建华)

从化人杰地灵,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名扬四海。当您乘坐广州至巴黎的国际航班时,您在飞机上可以随手翻阅法英文版的航空杂志,那里面就刊登了从化钱岗村广裕祠的美丽照片。1999年,从化市开始进行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当时许多人还不太理解这样做的意义。而当2003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亲临现场,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颁发给从化钱岗村广裕祠时,人们才欣喜万分,真正感受到文物的价值和魅力。

其实,历史上钱岗村民就一直怀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古村里多处建筑保留有不同时期兴建和重修的文字记录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每一代人在维修建筑时,都会很自觉地尽量保留旧的痕迹,使建筑的新旧部分交相辉映。当村民们的生活慢慢富裕起来后,全村的人都很自觉地到村外去修建新居,把原来的旧建筑完好如初地留在了村中。正是由于村民们有着这样朴实的文物保护意识,钱岗古村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钱岗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这里是南宋末期丞相陆秀夫后裔的聚居地,出了不少文人雅士,大多有较高的绘画素养。那幅高高地悬挂在钱岗村西向更屋上的封檐板木雕版画———“珠江江城风情图”,让我们由衷地深深赞叹,这是一幅历史和艺术价值都极高的作品。据考证,该版画是我国境内目前所见独一无二的一块,也是最早的一幅描绘珠江北岸、广州城南风情的图画,是广州大量生产外销画之前的一幅早期写实佳作。

广州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程存洁博士,经过四年多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研究,终于完成了《不落的文明———走进钱岗古村》一书的撰写工作。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本较系统地研究钱岗古村的专著,希望藉此能引发后来者的兴趣,掀起研究我市古村的热潮。本书资料丰富,大量使用了碑刻、题字、族谱、契约文书等第一手资料,还引用了同时期英国报纸对广州的大量报道,可信度颇高;同时结构严谨,学术性较强,值得一读。

后记

记得新千年初,我刚从美国学习回来,有一天,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先生打来电话,让我抽空跟他一起去看一处新近发现的明清古村落。我当即欣然应命前往。

那天的天气很好,随行人员除我之外,还有省市一些部门领导及文博界、新闻界的朋友。初次走进钱岗古村,感觉古村特别神秘和古朴。要不是有麦老师引路,我们还真会在村里迷路,出不了村。麦老师一边引路,一边介绍,当走到广裕祠和西向更屋时,他非常激动,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广裕祠和西向更屋上封檐板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回来后,又指导我们要好好研究"珠江江城风情图"封檐板。此后,麦老师又多次给予了具体指导,告诫我既要研究封檐板的具体内容,也要关注钱岗古村的发展史。麦老师的关怀和支持,是我首先要特别致谢的!

当本书脱稿时,我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向陈建华部长作了简要汇报,并向他索求本书的序言,陈部长欣然应允,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这是我最应该感谢的!

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从化市文化局郑巍副局长、从化市博物馆何彬馆长和李剑波副馆长的多次帮助,他们还慷慨地将他们在钱岗古村新近发现的一批契约文书提供给我作研究之用。本书部分图片由莫健超同志拍摄。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多次考察钱岗古村时,村民们给予了我最善意的接待,还为我无偿提供族谱的复印件,他们是:陆佐威、陆耀洲、陆耀流、陆伟安、陆启钊、陆树坚、陆润垣、陆柄章,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2003年11月29日,我和我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程子啸一同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广裕祠颁奖的典礼。那天,他很激动,虽然带伤参加,但回来后即必写了一篇习作《啊,伟大的广裕祠!》,分别交给他的校长汤洁女士和他的外公,两位长辈都作了认真的批改,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促使我加快完成已进行了近四年的研究课题。在众多师长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本课题终于可以面世了。

本课题是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研究资助项目,也是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资助社会科学出版项目,还得到了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专项经费的资助,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所引碑文、族谱,因字迹难于辨认,多有窒碍难通之处,容当发现新资料后一并修正。

2004年6月于镇海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落的文明(走进钱岗古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存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39857
开本 32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