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牌坊/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散文的笔法诠释了中国古代建筑——老牌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并配合珍贵的照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既是古建筑艺术鉴赏的普及读本,也是可供收藏的建筑文化遗存图典,又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内容推荐

本系列丛书由20多位摄影师,耗时6年多,寻访、拍摄了近4000多幅珍贵的照片,聘请中国建筑史家以散文笔法诠释。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既是古建筑艺术鉴赏的普及读本,也是可供收藏的建筑文化遗存图典,又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软精装16开224页,图文并茂,分:源远流长的牌坊建筑、异彩纷呈的类型繁衍、如诗如乐的建筑艺术、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域的审美赏析、不同场所的建筑意境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研究我国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和其中蕴涵的丰富内容可以想见,我们祖先为人类社会发展付出的聪明才智。随着人类文明史的推进,这些矗立了千百年的建筑雕塑艺术,有的被破坏,有的正在新形势中改变着功能。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亲历历史的“证言人”。  

本套丛书内容从建筑艺术和建筑史研究方面着手,用通俗的语言,溶知识性与趣味性于其间,4000多幅彩色图片,近80万字的内容。充分满足读者的视觉享受和阅读享受。此套书是目前唯一全面、系统、分类介绍古代建筑艺术的大型图文丛书。

目录

引言

壹 源远流长的牌坊建筑

一 源头——古老的“衡门”

二 雏形——唐代的“乌头门”

三 原型——宋代的“里坊门”

贰 异彩纷呈的类型繁衍

一 材料的语言

  ——牌坊建筑材料的演变

二 形体的塑造

  ——牌坊平面、造型的演变

三 意蕴的表达

  ——牌坊功能、性质的变迁

叁 如诗如乐的建筑艺术

一 理性孕育的构造美

二 造型独特的形式美

三 精美绝伦的装饰美

四 引人入胜的意境美

肆 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

伍 不同地域的审美赏析

一 牌坊之乡

二 锦绣江南

三 东南海滨

四 两湖南北

五 天府之国

六 云贵高原

七 大河上下

八 黄土高原

九 松辽平原

陆 不同场所的建筑意境

一 优美的园林牌坊

二 威严的殿署牌坊

三 神圣的坛庙版坊

四 肃穆的陵墓牌坊

五 森肃的寺观牌坊

六 静穆的祠堂牌坊

七 幽清的书院学宫牌坊

八 喧闹的会馆牌坊

九 恬静的宅第牌坊

结语

附录

牌坊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老牌坊之最

试读章节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号称“天府之国”,又是巴蜀文化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雾天很多,特别冬夏季节的川南、重庆等地整天难见太阳,因此,几乎都是石牌坊。

四川

牌坊较多的隆昌县和自贡市都在川南。

隆昌城西北一条3公里长走向东南的成渝古道上,13座石牌坊顺序矗立,前后呼应。形制多为三间四柱五楼,面阔约9米,通高约11米,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至光绪十三年(1887)的五十多年间。檐楼顶仿木坊雕出瓦垄、勾头、滴水、屋脊、大吻,而檐下不用斗拱,改用挑出的大块向上弯曲的弧形石,上施雕琢;坊上满布大小字体的题额、楹联、沿革说明,与文学、书法结合紧密,从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隆昌13座坊组成的坊群,连绵数里,蔚为奇观,在全国可能也是最多的了,但由于周围房屋影响景观,作为旅游景点开发不够,而不如歙县棠樾7座坊群著名而已。

口隆昌郭王氏功德坊

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庑殿顶,檐楼翼角高跳,“如睾斯飞”,脊端鳌鱼大吻高举,脊中花饰透雕呈塔状,檐下雕五龙环绕“圣旨”牌,明间额—刻“乐善好施“四个大字,额枋上浮雕“双凤朝阳”、“炉瓶三式”、松树、花卉、奔马等,次间檐侧还深浮雕人物。四柱前后刻对联,绦环扳前后刻满说明文字。石坊檐楼飞动向上,减轻了沉重感,而显出秀丽的美感。

口隆昌郭陈氏节孝坊

在县油坊街古道上,清道光十八年(1838)建,曾在飞檐上挂铜铃、俗称“铃铃儿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砂百坊,宽9.5米,高14.7米。檐角高高翘起,如凤展翅高飞,脊中花饰如塔高矗,檐下雕“圣旨”牌,明间额上镌“节孝”二大字,中枋上刻“邑监生郭世藩元妻陈氏节孝坊一,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绦环板上所刻建坊始末中,记载陈氏24岁守寡,79岁去世。正如柱上楹联所言:“五十年来柏劲松贞历尽风霜雨雪”,才将幼子抚养成人。从红颜少妇到古稀老区,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凄然辞世,记载着斑斑血泪。

口隆昌肃庆德政坊

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明间额上刻楷书“子惠困穷”四大字,次间字板上各镌“恩雨”、“欢雷”二字,下枋浮雕人物故事,意在颂扬肃庆德政。檐楼平缓,起翘甚微,显出稳重的美。

口隆昌北关孝子总坊

牌坊为三问四柱五偻石坊,造犁与前坊相似,坊体为藤萝覆盖,房屋遮挡面目不清。

口隆昌北关牛树梅德政坊

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正楼下雕“德政”牌,明间额上刻“民之父母”四个楷书大字,雕饰少,较

口隆昌北关刘光第德政坊

牌坊为三间四柱五偻石坊,正楼檐口浮雕“寿”字及孔雀,明间额上刻“政威化洽”四个大字,房屋严重,难窥全貌。

口隆昌南关郭玉峦功德坊

牌坊为光绪十三年(1887)为诰封中议大夫郭玉峦公德而建,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明间额上刻“乐善好施”四字,上枋浮雕“二龙戏珠”,下枋平雕“”字锦,底纹上浮雕蝙蝠,喻意“万福”,还雕有“炉瓶三式”、“喜鹊登梅”等。牌坊在古道上与百寿坊相望,互为对景,增加了空间层次和美感。惟左侧受现代四层住宅所压抑,极不协调,大煞风景,暴露出对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口隆昌南关舒承浞百寿坊

牌坊是三间四柱三楼石坊,为纪念百岁老人舒承浞而建,坊额上正背面各刻“世上难逢”、“升平人瑞”、是坊群中惟一的三楼石坊。

口隆昌南关节孝总坊双坊

两坊在城南关古道上相对跨街而立。清中叶道光后,节孝妇女不断增多,朝廷旌表拨款日益拮据,为一节妇建坊已有困难,于是为多个贞节妇女合建一坊,称为节孝总坊。两坊均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正楼檐下雕“圣旨’牌,上枋镌“节孝总坊”四字,除檐口、坊上有人物花卉雕饰外,所有绦环板均为旌表妇女名录占满。前坊正面的名录即有92人。后坊正面旌表名录约66人。细部雕饰更为精美,明间下仿浮雕“二龙戏珠”,次间上枋雕“暗八仙”吕洞宾的宝剑,曹国舅的阴阳板等。边楼檐角上还浮雕仙女、彩带飘扬,神采奕奕。两坊比冽良好,繁简适度,互为衬托,空间丰富,有审美价值。但是,它记载的是几百妇女的人生悲剧,这“石头的史书”,真让人不忍卒读。

口隆昌南关李吉寿德政坊

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为三间四柱五楼石坊,明间檐下雕“德政”牌,横额前后各刻“功勒金石”“多杜清芬”,下枋浮雕人物花卉。石坊与觉罗国欢德政坊遥遥相对,景观优美。

口隆昌南关觉罗国欢德政坊

牌坊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形制、造型与李吉寿德政坊相同,明间檐下雕“德政”牌,额上前后各刻“宣慈惠和”、“民悦无疆”,次间绦环饭上还刻有“×父”、“慈君”、“节用”、“爱人”等大字,赞颂被表彰者自勺德政。檐口、下枋均育人物花卉浮雕。石坊位于南关坊远去。前面,从坊下向县城望去,可见三座牌坊远去。

县城南关七座牌坊在古道上,前后相望,形影相随风格相似,层次丰富,韵律感强,地方特色浓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上列12座牌坊中,最多的是:德政坊,共五座;节孝坊三座,但旌表的人数最多,约300多人:还有功德坊两座,孝子坊、百寺坊各一座。坊上对联和文字表述很多,也百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惜坊群两侧大多为临时建筑占满,大煞风景。如能为保护古建筑和旅游开发,拆除坊旁建筑,恢复古道斜阳坊群矗立的景观,那么隆昌县城南北这一最大的牌坊群,就不会再默默无闻了。

口自贡市王氏节孝牌坊

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三间四柱三楼石坊。檐楼长脊短檐,造型独特,十分罕见,正楼屋脊中有三层宝塔,两端鳌鱼大吻檐角还有垂兽。檐下深浮雕花卉鸟兽、“圣旨”匾,高拱柱上深浮雕“天官赐福”边楼侧做漏花窗,使石坊顶部成为平衡中心和视觉中心,重点突出。明间额上刻“贞完白首四字,次问如意形板上谤“筠节”、“兰芳’各二字。夹杆石上圆雕小狮。石坊造型优美,雕刻精湛持色突出,有艺术价值。可惜为民房夫峙、遮蔽,容易损坏,仅中间可以通行,难见庐山真面目,这又说明保护古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P117-121

序言

           千年不泯说古风

将牌坊、戏楼、祠堂、书院、门楼、会馆、宅第、楼阁等遗存以“古风”命名是有意思的。冠以“老”字,更见珍贵,在文化价值上给以定位。这是一批看得见的传统,用手都可以摸到,可以被考古家琢磨来琢磨去,然后用到自己文章里,新观点会一个接一个地出来。它们像古字画一样珍贵,比墨香更诱人的是立体的光彩,年代越久,光彩越夺目。吸引得旅游者往往从另一个半球跑来观瞻,惊叹于构思的奇特和手艺的精美。

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份财产,而且是一份不断升值的财产。在有些国家,差不多要用玻璃罩上了。我们凝视着这批遗存时,不由自主地会想起祖先讲过的许多道理,细细品味他们的天文观、伦理观、道德观、艺术观等等,对传统便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在中国古代,文化理想和审美隋调竞能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我们的祖先是如此地精致,房梁上的砖头都能雕出神话故事,对细节的考究令人咋舌。老宅邸中连猫的出入都有专门的通道,科学中不失美观。下水道可以设计成龙吐水的方式,实用之外能让你静静地欣赏。后工业社会让我们身体舒适,在视觉享受上却顾不上精雕细琢,让我们视力所及不是直线便是曲线。把一个塑料碗放在青铜酒器的面前,你得忍受工业社会的肤浅。

祖先连同他们的时代一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时代进步不等于艺术进步。艺术,只有状态和样式的差别,而无进步和落后之分。任何时代都有别的时代无法替代的艺术高峰。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也使得东方艺术高度成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奇迹。

可惜,我们祖先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体系,远不如石质结构容易保存,不像两方还留下了罗马时代的殿宇。所以,仅存的遗产怎么爱护都不为过。我们出版这套书便是为这批珍贵的遗物立此存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有机会都去看一看。至少,能放在案头几前卧游欣赏。

癸未正月 于京华师心居

后记

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散落在祖国城乡各地的无价珍宝。随着大规模的城镇改造,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华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减少、湮没,我们心中顿时升起一种“诀别感”、“紧迫感”(冯骥才先生在《旧城遗韵》一书中语)。当年梁思成先生曾为挽救古城垣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而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出版上做一点“抢救”工作。

平心而论,几十年来,我们的建筑史家,出版家,在编辑出版有关宫殿、寺庙、园林,以及民居建筑等书籍方面做了不少令人敬佩的工作,不过,对一些“民间”的“公共建筑”,还无暇顾及。例如,散落于广大城乡而极富文化内涵的牌坊、传承戏剧艺术的驿站一古戏台、集中呈现历代各地建筑艺术精华的古老门楼、见证历史沧桑变迁的古阁名楼、体现封建社会森严宗法制度的祠堂、新兴商贾士绅精心建造的宏大会馆,等等,据知至今未能深入发掘集中编辑出版过图书。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把上述这些古建筑现存的形态留在书里,展示给世人,我们策划、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身处喧嚣都市,但打开这书,会感受到一股千年未泯的纯朴古风,所以我们定这套书名为《古风》。

今天,关心古代建筑珍贵遗产的人们,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界、史学界,众多文学、美术、摄影、民俗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影视界、文艺界、旅游业人士,也都日益关注。为了使更多的人接受并喜欢这套丛书,我们决定不要过深地陷入建筑科学技术方面,而是更多从社会功能、民俗文化、艺术赏析角度切入,注重它的通俗性、可读性。同时,我们也力图脱离老面孔建筑画册的窠臼,创新体例,走图文互动的路子,请建筑史专家、建筑文化研究人士以散文笔法来深入浅出地诠释中国民间建筑文化。同时书中附有建筑图例、名词解释、“全国之最”一览表等,使本书的信启、量、附加值有所提升。

为了出版好这套书,我们请东南大学建筑史方面的专家查找大量资料拟出了庞大的图片提纲。我们组织了20多位富有敬业精神的摄影师进行为时近两年的寻访拍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汇集图片近万张,我们在丛书中精选编用了3000多张。我们还请了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建工学院的8位建筑史家、建筑美学教授承担文字撰写,并由对保护古建筑遗存富有使命感的冯骥才先生担任主编。我们调集力量设立专门工作室进行了浩繁的后期工作,从200O年策划起,迄于今日,可谓砥砺4年,终于成书。这期间,经历了景点众多、史载不详、地区偏远、拍摄艰苦、图文编辑工作量浩大等种种困难。例如,我们寻访到许多戏台、祠堂、会馆,虽然非常古老,装修亦精美,但因后世曾屡屡改怍它用,现己衰朽颓圮无人过问,访问当地村民,都不得要领,考察费尽周折;再如有些不开放的古建筑,光线黑暗,禁绝电源,灯具禁用,结果只能靠手电简照明拍摄……不一而足。

在此书的寻访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国各地尚未开发、研究、保护的民间古建筑数量之多,令我们既震撼、惊喜又充满忧患,我们所拍的少数古建筑,墙上已经用白灰水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于是,我们将《古风》的出版视作“与时间赛跑”。也许,这就是一些古风遗存的最后留影了。

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要衷心感谢曾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无私帮助的众多友人,如杨永生先生、王明贤先生、郑光复先生、胡石先生、晏炳森先生等,也感谢为此书的编写、拍摄付出了艰辛劳动的建筑史家们和摄影家们,谢谢大家的合作。

《古风》编委会

2003年3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牌坊/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兆兴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2029221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3-12-01
首版时间 2003-12-01
印刷时间 200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