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学点老子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王少农编著的《每天学点老子》内容介绍:人类对智慧的天生依赖,并不因地位的颠倒而颠倒,而因智者的引导而引导。

也就是说,谁有道,谁就是主人,谁就能成功。千钧一发之际,谁能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就可以反败为胜。

内容推荐

由王少农编著的《每天学点老子》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老子的学说就像一个如意百宝箱,从中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对它百读不厌。相信所有喜欢阅读《每天学点老子》的朋友都会有同感。这部凝结着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不朽之作,必将在新的时代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目录

第一章 有时封闭自己才能进入状态

第二章 清静中见动感

第三章 抓住源头等于抓住力量

第四章 且把黑暗当成光明的投影

第五章 懂得退让就可以享受成功

第六章 心不乱就没有乱局

第七章 无心偏能成好事

第八章 遗憾就是动力

第九章 就当自己并不存在

第十章 不可以无限重复

第十一章 笑人者人亦笑之

第十二章 失去的往往是不必要的

第十三章 超然一点就接近一点

第十四章 相信“柔”的力量就像水

第十五章 生生不息大过死死不放

第十六章 别让享受变难受

第十七章 善于从自然中做出“有”

第十八章 善始善终已接近永恒

第十九章 放弃虚妄才能收获实有

附录一 老子通读

附录二 老子反读

附录三 老子正读

后记

试读章节

大臣周凯去见丞相王导,经过顾和身边。顾和扪虱而坐,好像没看见周凯。

周凯已经走远了,又走回来,指着顾和的心说:“你这里面有什么呀?”

顾和扪虱如故,说:“这里面是深不可测的东西!”

周凯进了大门,对王导说:“您手下的一名小吏我看都有大臣之才。”

周凯说错了,顾和根本不是大臣之才,而是大匠之才。我的意思是,只有他伤别人的,别人伤不了他!当然,他更懂得彼此不相伤。《庄子·人间世》上讲有个大匠(大师级别的木匠),碰到一棵神木,大匠的弟子要砍,大匠敬畏这棵神木,决定不砍,彼此不相伤。

总有些东西让人敬畏。

总有些东西让对手敬畏。

总有些东西让敌人敬畏。

明白这个,你就真正地无畏了。

顾和为官凶险极大,他不惊不乱,做自己该做的事,无机心,无巧手,就不会被更大的机心与巧手掐灭。

在这里欣赏的显然不只是顾和“扪虱而谈”的风度,而是欣赏他风度背后的智慧。

顾和是拙而巧者。看似笨拙,其实巧妙。

周凯是巧而拙者。看似巧妙,其实笨拙。

周凯就因为做人太乖巧,后来被王敦杀掉。周凯先前在王导与王敦间穿行,又经常调和王导与皇帝、王导与群臣间的关系,看似巧手,其实他的力全部没落到点子上。有一次有人说王导坏话,皇帝要杀王导,多亏周凯救了王导。但在这节骨眼上,周凯竟然不对王导明说是他周凯救了王导。还对王导开玩笑,使王导误以为周凯也是害他的人中的一个。后来王敦叛乱,拿群臣开刀。王敦要杀周凯,王导没有意见。等到再后来王敦之乱平息了,王导检查过去的文书,忽然发现了周凯当日救他的奏章,这才明白周凯救过他。王导本是性情中人,不由大哭:

“我不杀伯仁(周凯字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冥冥之中,负此良友。”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导杀伯仁案”的来由,教训不在于王导,而在于像周凯一样的人。王导当然无过错,错在周凯因乖巧而丧生。

我们当然不要做周凯,也不要做王导,要做顾和。顾和不但不吃周凯那一套,而且不吃王导那一套。王导是贤相也好,权臣也好,跟他没关系。他做官也就是有碗饭吃,那是他的工作,他有平常心。

有了这种心态,才能把官做好。做官是他的工作,他当然要把工作做好。

做人方面,顾和也很高明。他根本不理一切试探。

不是要你从容应对试探,而是要你根本不理一切试探。

试探之后,即是陷阱。

你不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就毒不到你。当然,你看他的眼睛又何妨!你清清亮亮的眼睛还怕他么!

你不与他说话,他话里的针就刺不到你。当然,你与他说话又何妨!不过是一根针,你让他刺空气去!

周凯问得蠢,他问顾和:“你的心里都装了些什么呀?”

顾和回答得绝,他说:“我的心里装的东西深不可测!”

顾和让周凯明白:“你想干什么我都知道,我知道的却非你所想。”

一句话就把周凯挡回去了。

试探之所以是试,就是要你接招。你不接招,他的一切高明手段必然落空,便无麻烦。

当然,接招又何妨。智者最大的招数就是“无”,让对方的针刺空气去。

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就是要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闭上嘴巴,关上门,适当封闭自己,倾听自己的心灵,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到处乱碰乱试。P3-5

序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师法自然,而不是自以为是。

老子这句最著名的话有两解:

一、“法”就是师法,就是某物向某物学习。人向地学习,地向天学习,天向道学习,道向自然学习。自然是老师的老师,是祖师爷。

二、“法”就是要有法约束。人被地统治,地被天统治,天被道统治,道被自然统治。自然实指规律,可遵循可顺从,但不可违背。

回归自然说白了就是臣服于自然,甘心顺其自然。“甘心?”这个说法又让人受不了。人要听自然的话,无条件地遵循一切的自然规律,不甘心还能做什么?

中国古代士人最大理想是做帝王师,就是为了做主人的“主人”。

老子说“道法自然”,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思想:

人类对智慧的天生依赖,并不因地位的颠倒而颠倒,而因智者的引导而引导。

也就是说,谁有道,谁就是主人,谁就能成功。千钧一发之际。谁能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就可以反败为胜。

“臣服于自然”,最终为“自然之主”,这就是人类应有的智慧。

老子所说非常道就是自然道,它都强调了一个转换的问题。这种转换不是凭空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份内之事。

所谓份内之事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从份外划进份内。所有的工作都是找来的,人类不断地学习与工作,会发现道在长大,手中的份内之事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成就这一切的当然是学习。向自然学习,回归大道。

通过“臣服于自然”最终为“自然之主”,基础当然是“师法自然”。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常常坐在石阶上观看蚂蚁和牧羊犬。有人问他为什么对自然之物有那么大的兴趣?德谟克利特说:“所有人都是自然的学生,智者更不例外。我们从蜘蛛身上学会了纺织,从蜜蜂身上学会了建筑,从百灵鸟身上学会了歌唱。”

那么,我们当好了自然的学生,将来可以当自然的老师吗?回答也是肯定的。当然,我们当不了大自然的老师,可以当小自然的老师,“小自然”就是人类社会。

所谓“师法自然,可以成道”就是这个意思。

后记

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已为国人熟知。在知识界,不懂点老庄之道被视为无起码的国学修养。老子崇尚“阴柔”的做人做事思维,将继续给当今正在打拼的各界人士以重要启迪。

本书出版,非常感谢九州出版社编辑的严格把关。同时也非常感谢黄永军先生多年对我国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希望更多的朋友关注传统、研究国学,与我交流思想。因本人水平有限、时间有限,本书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敬请海内方家批评指正——这是我的真心话,并非虚言。

王少农

2010年9月4日于北京良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学点老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少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7794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