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毛泽东四位孙辈中惟一的女性,外婆是贺子珍,母亲是李敏,她帮我们真实再现了一系列新中国外交的幕后故事,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在外交事务后运筹帷幄的毛泽东。这个她,就是孔东梅。“真实再现历史,尽可能采访健在的见证人,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客观地描述那段红色岁月,让更多的怀念埋在心里。”这恐怕就是对这位女作家写作目的最好诠译!
图书 | 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她是毛泽东四位孙辈中惟一的女性,外婆是贺子珍,母亲是李敏,她帮我们真实再现了一系列新中国外交的幕后故事,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在外交事务后运筹帷幄的毛泽东。这个她,就是孔东梅。“真实再现历史,尽可能采访健在的见证人,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客观地描述那段红色岁月,让更多的怀念埋在心里。”这恐怕就是对这位女作家写作目的最好诠译!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毛泽东表侄女、中国第一位女副外长王海容首度开口,回忆毛泽东的卓绝风采,讲述3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系列中国外交幕后故事。书中披露了大量从毛泽东与斯诺谈话到秘迎基辛格、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公报等外交“大手笔”背后的秘闻,为中国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丰富的细节。 目录 第一章 序幕 我有这样一位姐姐/外公的九哥/外公的初恋/ 到长沙找九哥去/海伢子的童年/“王波”的徒工生涯/与外公的谈话 第二章 1969·初露端倪 一 30年的变迁 二 初到外交部 “文革”之前的中国外交/东交民巷印象/火烧英国代办处/ 总理出面处理/“文革”前期的外交困境 三 尼克松的一篇文章 尼克松发信号/中美关系由来 四 中苏问题 苏方来电/两手准备/机场会谈 五 外公的预言 基辛格何许人也/“大外交”初露端倪/ “追到卫生间”传闻由来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 一 斯诺其人 外公与斯诺/前4次采访 二 中美关系的曲折 五二。声明 三 斯诺最后一次访华 天安门上/老朋友有请/外公急令/ 为何会见斯诺/清晨造访/难得的长谈/ 石破天惊/关于个人崇拜/最后一面/姜国人民是朋友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 一 两条新闻所引起的 二 美国队访华 要求访华/发生转机/几则外电/ 外公改变决策/总理巧布坐席/小球与大球 三 基辛格访华 入住钓鱼台/秘赴巴基斯坦/ 初见基辛格/北京48小时/ 总理越朝之行/总统访华前的准备 四 联合国之行 第26届联大前的中国外交/来自纽约的好消息/莫忘朋友/总理送行/ 初到纽约/外国记者的追踪/联合国“中国日”/中国的声音/繁忙的外交/ “中国胃”的烦恼/两盒巧克力 第五章 1972·改变世界 一 从布什访华想到的 二 黑格访华 准将打前站/节骨眼上得病/美方的口信/中方的反击/ 黑格将军失礼/外公指示“升温”/余波淼淼 三 尼克松访华 冷中有热/破冰之旅/突如其来的会见/外公如何准备/ 基辛格的回忆/关于外公的传闻/中方主随客便/通向红墙之路/ 总统丢了/游泳池印象/外公的书房/两个“魔鬼”见面/ 中美最高级会见/北京的雪/杭州“捉迷藏”/上海挽留总理/ 北京欢迎总理/外交丰收之年 四 与第二世界国家的交往 田中访华 五 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 伊朗公主访华/城楼之夜/长城上跑步/针灸记趣/公主与邓大姐 第六章 尾声 烈士暮年/“三个世界”/抚今追昔 试读章节 三、尼克松的一篇文章 尼克松发信号 1967年10月,外公读到了尼克松发表在1967年10月号美国《外交季刊》第四期上的一篇题为《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的文章。当时.美国是中国两个头号敌人之一——这两个敌人,一个被叫做美帝(帝国主义),一个被叫作苏修(修正主义)。 在文章中,尼克松表露出对美国多年孤立中国并未奏效的失望.从而提出与中国对话的设想。这可能是他最早一次发出有意改变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信号,它很快被地球另一端的中国接收到了。1974年12月12日,周总理在医院会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总理对客人说: “现在我把我们方面的事情告诉你。打中美关系,是毛主席的决策,他很早就读了尼克松1968年当选以前写的一篇论文。当时我们都未读过,只有毛主席注意到了,他告诉了我们,我们才读了。基辛格博士说了公道话。他说,打开大门的,在美方来说还是尼克松下的决心。基辛格没有想到,而且当时还有相反的想法,他是后来才跟上的。当然这不是要贬低博士在恢复、发展中美关系中的贡献。他是有一功的。” 外公认为:尼克松如果上台,美国有可能会改变对华政策。总理也指示外交部门开始注意对美国战略动向的观察与研究。中美关系至此重新成为新中国领袖所考虑的重大问题。 P45-4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孔东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180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0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首版时间 | 2006-08-01 |
印刷时间 | 200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7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