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将帅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一路上,时刻闪现出用血汗和生命铸成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也会让人无数次流下激动的眼泪。本书就介绍了92位开国将帅,包括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罗荣桓、陈赓、萧劲光、张云逸、谭政等在长征途中发生的有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真实动人心魄的故事。

阅读本书,你将对开国将帅在长征中的英勇顽强、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前仆后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战胜强大对手的必胜信念;被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战胜大江大河、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战胜严重的疲惫、伤病、饥饿,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以及他们在危难中,互相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人民,勇于牺牲,多做奉献的事迹所感动。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92位开国将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红军广大指战员,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突破国民党军重重围剿和道道封锁,击退百万阴险凶恶的追兵阻敌,翻越了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岭,征服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大力弘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用红军长征胜利的生动历史和英雄壮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长征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主义。让长征精神万古长存!

目录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各路红军长征的经过(代序)/1

一、开国元帅 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朱德/3

战斗在前 撤退在后/3

不怕恫吓和威胁/4

三次过草地 爱兵如爱子/6

野菜是个宝 举办野菜展览会/7

出了个用牛骨炖野菜的好主意/10

 彭德怀/13

深入前沿指挥作战 克服困难奋力挺进/13

一块门板/15

一条短裤/17

建议大家唱首歌/18

草原深情/19

三次下令杀乘骑/22

 林彪/25

一路冲杀 想走捷径 没少挨批评/25

 刘伯承/30

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30

彝海结盟 千古佳话/31

在长征中办红军大学/34

 贺龙/38

知彼知己 突破重围/38

火烧脚伤/43

称赞牛皮带比野菜好/45

与老奶奶拉家常/46

巧赔蒸钵/48

送银水/50

 罗荣桓/52

一再降职不怕挫折/52

与战士们一起迎着困难前进/53

在“特殊待遇”面前/55

 徐向前/57

不准红军打红军 制止了一场内部火并/57

 聂荣臻/61

与林彪搭档 既团结又批评走完长征路/61

 叶剑英/66

将“绝密”电报报告毛泽东识破了张国焘反党阴谋/66

二、开国大将 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徐海东/73

一笑 让省委书记放心了/73

带重伤指挥战斗/75

诱敌疲敌歼敌/75

 黄克诚/77

背着不公道的重负走完长征路/77

 陈赓/81

率领一支特殊的队伍 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81

用特殊的办法架浮桥 战胜乌江天险/83

毛泽东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84

在老鸦山激战/85

率干部团控制皎平渡渡口/86

与张国焘斗智/88

 谭政/90

有针对性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90

长征留下来的特殊纪念品/92

 萧劲光/93

坚信冤案能得到昭雪/93

夜擒纵火犯/94

筹措物资 架设浮桥/95

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忠于革命的/96

娄山关阻敌 为罗炳辉解危/97

为三渡赤水抢点架桥/99

雪山上吃“冰淇淋”/100

组织担架队抬周恩来等人过草地/102

 张云逸/105

当好先遣队司令员/105

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106

 罗瑞卿/108

“不能说你母亲是反革命”/108

保卫遵义会议的安全/110

差点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111

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113

明明是要粮偏说借粮/114

 王树声/115

七天五战 追敌五百里/115

三、开国上将 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王平/119

参加红军后两次改名/119

匆促开拔艰难挺进/120

第二次攻占遵义城/124

一颗子弹从他后脑勺擦过/125

彭德怀巧解窘境/126

部队过江后光着身子追敌/128

不认识洋人的饼干和罐头/129

攻打会理和在亦念准部队做违心事/130

永远难忘一幕幕悲壮的场面/131

 邓华/133

生命与生命的较量 显露出了人性的坚强与脆弱、

善良与凶横/133

 甘泗淇/138

在转移中任红十八师政委/138

特殊经历下的婚姻/141

一把炒面也不能多吃/143

关心爱护干部/145

组建战斗剧社/147

 刘震/151

一路冲杀到陕北/151

 许世友/159

指挥过草地后的包座之战/159

与陈昌浩用兵分歧 招致战斗失利/161

 李达/165

突破重围找贺龙搬救兵/165

王震称赞说:“你这个参谋长不错嘛!”/170

 李天佑/172

一路征战到陕北/172

 李聚奎/177

时开路 时阻敌 率部冲杀/177

邓小平风趣地要烟叶/182

要不是命大早就被开了追悼会/184

孤身乞行 闯过险关 回到党的怀抱/186

 杨勇/192

大喊“为战友报仇” 鼓舞战士杀敌勇气/192

在长征途中 喜遇表弟胡耀邦/195

 杨成武/199

紧张胜利的一天/199

全团都是“飞毛腿”/201

为夺取泸定桥费心血/204

翻越夹金山/207

两军在夹金山下喜相会/209

组织敢死队 攻占腊子口/211

 杨得志/214

征服天险乌江/214

强渡大渡河的壮举/218

 张宗逊/223

仓促转移 损失惨重/223

第二次攻打遵义身负重伤/225

在修养连的日子里/227

张国焘的人蛮横无理地骂人打人/228

 陈再道/230

在松潘阻敌/230

走出了死神统治的草地/232

张国焘分裂主义的破产/233

再次北上途中/235

 陈锡联/237

为部队前进开路/237

生活中的苦与乐/240

 洪学智/245

军政治部主任 管军政后工作/245

突得重病干着急/247

称赞筹粮队立了大功/249

险渡大金川江/250

“死”了又活了的人不多/251

 贺炳炎/253

没有麻醉锯掉臂/253

要活着去见毛主席/254

一只胳臂走路难平衡跌跤更多/255

 萧华/257

与彝族同胞情同手足/257

 萧克/26l

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 成为得意之笔/261

站得稳就站 站不稳就走/262

边走边战 逐步转进/263

 韩先楚/265

被破格提升/265

初战陕军/266

伏击疲敌/271

悲悼吴焕先/276

 赖传珠/283

在不知情情况下走上转移路/283

血溅黄泥河/286

四、开国中将 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刘转连/291

指挥先头团突破澧水和沅江/291

 孙毅/297

正确地对待四条腿和两条腿/297

警卫遵义会议/298

 孙继先/301

率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301

 杨秀山/304

兵无强弱 强弱在将/304

 旷伏兆/307

在雪山上想“坐下”算了/307

 吴先恩/312

党岭山上生死情/312

 余立金/318

把每一名红军战士看成是一份革命的力量/318

 余秋里/320

拖着一只断臂煎熬192个日夜/320

 张仁初/325

执行毛主席交给的草地踏路任务/325

带领先锋营攻打腊子口/326

 陈正湘/328

难忘的彝族居住区/328

难忘的17位勇士和两位做出贡献的人/329

难忘雪山草地/330

 陈先瑞/332

伤未愈 坚决要求随队转移/332

难以通过的村寨/333

独树镇恶战 突出敌重围/334

宁愿被枪毙 也不愿被留下/337

 欧阳毅/339

对待大是大非问题不含糊/339

 郑维山/347

“夜老虎”虎虎生威/347

 钟赤兵/350

毛泽东说: “应该在娄山关立个牌,写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350

 秦基伟/355

依城墙苦战 借天象突围/355

 晏福生/361

生前曾两次被开过追悼会/361

 梁兴初/367

“变号易服”成功/367

为毛泽东找精神食粮/368

行军途中奇袭敌骑兵获胜/369

 韩伟/371

沿门托钵找红军 被叛徒出卖人囹圄/371

 彭林/373

靠半张旧报纸找到贺龙总指挥/373

 傅连暲/378

掉进河里后发生的故事/378

五、开国少将 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马泽迎/383

未婚先父 背着烈士的婴儿长征/383

 王绍南/385

带领侦察队强占鸭池河/385

 王集成/390

以计代战 智取遵义/390

 王耀南/395

衣服裤子被扒光了也不开枪/395

 邓士俊/398

当护送自己的战友死后走后/398

 叶楚屏/403

边行军边瞌睡 将痰盂当菜盆/403

 白崇友/405

纪律严情感深/405

 李贞/408

在弯曲难行的山路上/408

 李治/411

医术高明的军医/411

 李中权/414

在转移路上与母亲三次不期而遇/414

 杨卓/417

带着三颗手榴弹 准备随时与敌同归于尽/417

 杨以山/419

草原兵站 战友情深/419

 陈云开/424

争着尝野菜/424

 陈其通/426

经历过九死一生/426

 罗通/428

在严重缺粮的日子里/428

 周纯麟/433

与营长生死之约/433

在祁连山最困难的时刻/437

 钟明彪/442

传令兵完成任务后死在一棵大树下/442

 钟炳昌/444

难忘一位大妈的救命深情/444

 郭林祥/447

土城激战 勇猛壮烈/447

团领导以为大家“光荣”、 “壮烈”了/448

一妇女请求为娃起名字/450

在草地 靠一块小牛皮保住了生命/451

 萧锋/453

在泸定桥敌占岸的危急时刻/453

 萧文玖/456

草地中的生死情/456

 萧应棠/461

执行砍“尾巴”战斗任务/46l

 萧思明/466

“要记住昨晚牺牲的同志”/466

 黄有凤/469

毛泽东扶他上担架/469

 彭清云/471

在长征路上差一点被病魔夺去生命/471

 傅传作/474

子弹被打进腹部后……/474

 曾保堂/477

演敌主角 智取遵义/477

 谢良/480

听战友谈身世 读战友最后一封信/480

 谢振华/483

能上能下 敢打敢拼/483

 裴周玉/486

“神兵”寻找“神兵”兄弟 增强了连队战斗力/486

 谭友林/489

批评傅忠海引出来的故事/489

 熊晃/495

要“生是红军的人 死是红军的鬼”/495

 颜文斌/499

靠战友一碗清水面救了命/499

 颜金生/502

在部队缺粮的日子里/502

 戴润生/507

带领七连一路转移拼杀/507

沿江找渡船/508

牢记刘伯承讲述“母鸡带小鸡”的故事/509

激将法真管用/510

在哈达铺吃撑了/511

后记/513

试读章节

    王震称赞说:“你这个参谋长不错嘛!”

第二天拂晓,李达率领先遣支队开路,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二军团紧随其后,兼程南下去接应红六军团主力。在途中,李达了解到六军团主力已经甩掉了追敌,朝梵净山开去。李达带领二军团转了两二天,后在梵净山西南发现一支部队,用军号联系,原来是李达刚从江西出发时带的五十团,被敌打散后,由郭鹏、彭栋材带领突出敌包围后来到这一带的。大家大难不死,突然相见,恩同兄弟,尤其是五十团的同志见到贺、关首长,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一个劲地握手、拥抱,不知说什么好。

郭鹏说:我们团自被冲散后,失去了联系,没有地图,也不知道二军团在何处,转了好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的同志在一个破纸堆里翻到半张旧报纸看,上面内容有:“贺龙匪部在沿河、印江一带骚扰,现向西南方向蠢动……”这是敌人帮了我们的忙,告诉我们目标,告诉了你们活动的地区,我们就一路找来,果然同你们相遇。郭鹏和彭栋材越说越兴奋,忘记了连日的疲劳。

部队休息后,继续开进,10月24日,终于在印江县的木黄找到六军团主力。两个军团的人虽然从未见过面,见面后如兄如弟,情同手足。大家握手、拥抱,高兴极了。

李达陪同贺、关和任、萧、王首长亲切交谈。贺龙兴奋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们六军团来,因电台坏了,同中革军委联系不上,不知道你们行动的路线。这下可好,找到你们了,看到你们安全脱险,我就放心了。”

王震没有想到李达这么快就把二军团带来了,他最后握着李达的手,感激地说:“李达呀,我们还以为找不到你了呢,没想到还真把贺龙同志给找来了。你这个参谋长不错嘛!”

两个军团会合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谁有困难,大家解囊相助,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兵多将勇,披坚执锐,奋勇挺进。

10月26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南腰界召开了隆重的会师庆祝大会,标志着两个军团胜利地结合在一起,成了红军中的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重要力量!

           P170-P171

序言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各路红军长征的经过

         (代序)

  一、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举世闻名的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在1934年10月10日至1936年10月22日间,先后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行动。

各路红军在长征中,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坚持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英勇顽强的艰苦战斗,创造了许多以计为战,以假隐真,昼伏夜动,以战去战.化整为零,声东击西,转战疲敌,示弱隐强,佯败诱敌,避敌锋锐,化劣为优,待机而发,反客为主,以快制胜,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化险为夷等战略战术和军事谋略运用的光辉战例,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渡过了数十条激浪翻滚,惊涛拍岸,慷慨激昂,常发淫威的江河:翻越了数十座绝壁陡崖,铮铮如铁的崇山峻岭和风雪弥漫、狂飙肆虐,寒风刺骨,空气稀薄,人兽罕至的雪山草地,战胜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1936年10月22日,三大红军主力实现了胜利会师。各主力红军从长征开始至三大主力会师人数变化情况:红一方面军由8.6万余人,减至3万余人;红二方面军由0.97万余人,增至1.1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由8万余人,减至3.3万余人:红二十五军由长征开始时0.298万余人,到达陕北时,增至0.34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牺牲的营以上干部422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最著名的有突破乌江的战斗英雄:毛振华、罗有保、林玉、杨尚坤、王海云、钟锦友、江大标、孙明、王家福、王友才、唐占钦、赖采份、羽辉明、曾传林、刘昌洪、钟家通、朱光宜、林文来、刘福炳、罗家平、丁胜心、温赞元等22位;有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熊尚林、罗会明、刘长发、张克表(又一说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世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强渡大渡河模范特等射手有:李得才、夏天海、邱神坤、刘桂子、袁行安、宋远海。飞夺泸定桥的英模有: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李金山、刘梓华。这些同志和许多英雄一样,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红军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多、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的胜利和国民党政府及其领导的军队围追堵截的失败而告结束。

长征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政治上、军事上作出的英明决策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前仆后继,为自己从事的事业献身精神的胜利;是征服大江大河、高山峻岭、雪山草地,战胜疲劳、饥饿,战胜一切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胜利;是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先人后己,关心友爱精神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关心群众、爱戴人民,正确地执行自己制定的政策、纪律,团结各民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的胜利。

  二.各路红军长征的经过情况

1.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地区,渡过的主要江河.翻越过的主要大山(雪山),进行过的主要战役和攻占过的县城

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10日,率领红一方面军(即称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第一、二野战纵队),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长征,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苏区的吴起镇(今吴旗县城)胜利结束,历时375天,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各一部分)、甘肃、陕西等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苗、瑶、侗、布依、壮、彝、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一路中渡过了贡水(雩都河)、桃江(信丰河)、章水(池江)、沱水、潇水、灌江、湘江、清水江、余庆河、瓮安河、乌江(2次)、赤水河(4次)、北盘江、牛栏江、普渡河、金沙江、大渡河、小金川、梭磨河、黑河、白龙江、渭河等江河,爬越了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老山界)、天南山、佛顶山、大娄山、乌蒙山、梁王山、拱王山、小相岭、大相岭、夹金山(雪山)、梦笔山(雪山)、长板山(雪山)、打鼓山(雪山)、拖罗岗(雪山)、岷山、泰岭、六盘山等主要大山。沿途突破了敌人4道封锁线,进行了380多次战役战斗,其中主要的有湘江战役、强渡乌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巧渡金沙江战役,腊子口战斗等,冲破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军和地方军共29个纵队(军)和3个师的围追堵截。红军先后攻占过湖南的宜章、临武、道县、江华、通道;贵州的黎平、剑河、施秉、镇远、余庆、黄平、台拱(今台江),瓮安、湄潭、遵义、桐梓、习水、广顺、定番(今惠水)、长寨(今长顺)、紫云、贞丰、安龙、兴仁、兴义;云南的扎西(现威信县的扎西镇)、曲靖、马龙、马甸、嵩明、禄劝、武定、元谋、宣威、东川(今会泽);四川的德昌、冕宁、越□(今越西)、芦山、宝兴、天全、懋功(今小金):西康省的泸定;甘肃的通渭等44座县城。红军所经之处,广泛地发动、组织群众,建立了许多红色游击队和临时革命政权,宣传抗日救国,鼓舞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救国家、救民族、救自己。

2.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情况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地区出发,开始长征。17日晚,从信阳城以南的东双河与柳林之间通过平汉路,继续昼夜挺进,进入桐柏山区,原想在这一地区建立根据地,后考虑这里靠近平汉铁路和汉水,回旋范围小,难以立足,于是,部队马不停蹄地向豫西伏牛山转移。沿途战斗不断,特别是独树镇、庾家河两场生死存亡的恶战,打破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进入了鄂豫陕3省的边境地区。

从1934年12月起至1935年7月间,红二十五军以武装斗争为主导,广泛宣传、发动、武装群众,粉碎了敌人两次重点“围剿”,开创了鄂豫陕苏区,使部队由不足3000人壮大到4000多人,成为一支战斗力更强的部队。

1935年7月15日,红二十五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行动,进行西征。16日,从丰峪口出发,西出秦岭,北过渭河,翻越六盘山,驰骋陇南、陇东,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打乱了国民党军堵截中央红军的部署。红二十五军又经过艰苦转战,先后攻占过两当、秦安、隆德等县城,终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实现了与陕甘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会师后,合编成红十五军团。红二十五军长征,历时304天。途经鄂、豫、陕、甘等4省,行程近万里。红二十五军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时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按照中共中央总的战略意图,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3.红四方面军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地区,渡过的主要江河,翻越过的主要大山(雪山),进行过的主要战役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先后撤出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分数路向岷江地区西进,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经过了县(市)境有:四川省的平武、江油、彰明、北川、茂县、汶川、理番(今理县)、懋功(今小金)、松潘、宝兴、芦山、天全、雅安、名山、邛崃、大邑、荥经、汉源;西康省(今属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各一部分):道孚、雅江、炉霍、甘孜、瞻化(新龙)、丹巴、理化、康定、泸定;青海省:班玛、久治(1955年设县);甘肃省:岷县、漳县、武山、临潭、陇西、渭源、临洮、通渭、定西、庄浪、静宁、会宁等41个县(市);渡过了涪江、岷江、抚边河、达维河、小金川、大金川、噶曲河(白河)、班佑河(黑河)、包座河、鲜水河、雅砻江、白龙江、洮河、渭河等14条主要江河。翻越了海拔4.4千米以上的雪山有:红桥山、梦笔山(经过2次)、夹金山(经过2次)、折多山、巴郎山等5座。穿过纵深达千里的草原3次。进行过大小战役战斗80多次,主要的战役有:土门战役;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岷(州)洮(州)西(固)战役;包座、百丈战斗。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多时间,行程近万里,于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省会宁,实现了与红一方面军第二次会师,结束了长征。

红四方面军长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突破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的北进。虽然,出现过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曾一度使部队遭受过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由长征开始时的8万多人,到了百丈战斗失利后,部队锐减至3.3万多人。但由于广大指战员依靠党的领导和正确路线的指引,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依靠兄弟部队的策应,依靠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使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人民武装。

4.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县境,进行过的主要战役战斗,攻占过的县城

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长征。途经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康(今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各一部分)、青海、甘肃、陕西等省。经过的县境有:湖南省的桑植、大庸、桃源、沅陵、泸溪、辰溪、淑浦、新化、安化、武冈、绥宁、会同、黔阳、芷江、晃县(今新晃)、龙山、永绥(今花垣);四川省的黔江、酉阳、秀山;贵州省的松桃、玉屏、江口、石阡、余庆、瓮安、平越(今福泉)、贵定、龙里、修文、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威宁、盘县、普安;云南省的镇雄、彝良、会泽、宣威、平彝(今富源)、曲靖、马龙、寻甸、嵩明、禄劝、富民、罗次(今禄丰县)、禄丰、楚雄、广通(旧县名,已并人禄丰县)、盐兴(今禄丰县)、牟定、姚安、镇南(今南华)、盐丰(今大姚县)、祥云、宾川、鹤庆、丽江、中甸;西康省的德荣、巴安(今巴塘)、白玉、德格、甘孜、定乡(今乡城)、稻城、理化(理塘)瞻化(今新龙)、炉霍;青海省的班玛(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岷县、礼县、西和、武都、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天水、武山、甘谷、通渭、定西、会宁、静宁:陕西省的凤县、略阳、留坝等90个县镇。突破了敌人数道封锁线,进行了百多次战役战斗,主要的有陇南战役,澧水、沅江渡江战斗,以及得章坝、来宾铺、普渡河、六甲等。冲破国民党军22个纵队(军)、11个师、3个旅的围追堵截。攻占过湖南的辰溪、淑浦、新化、会同、黔阳、晃县;贵州的玉屏、江口、石阡、瓮安、平越、修文、黔西、大定、毕节、盘县;云南的寻甸、富民、楚雄、镇南、祥云、宾川、盐兴、牟定、姚安、盐丰、鹤庆、丽江、中甸;西康的德荣、白玉、定乡、理化、稻城:甘肃的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38座县城。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历尽艰幸,采取边打、边走,有条件时,广泛地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打击反动势力,建立苏区,扩军万余人,以逐步转进的方式,历时339天,行程近两万里,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甘肃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兴隆镇(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第二师胜利会师,胜利地完成了艰巨光荣的长征。

后记

30多年来,在编辑《星火燎原》杂志、《中共军事人物》(长篇传记文学丛书)、《解放军将领传》丛书、《将帅名录》(一、二、三集)等军事人物图书时;在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传略》、《巴蜀将帅传》、《解放军将领传》、《开国将帅》、《开国上将》(上、中、下)、《上将风云录》(一、二、三)和《红星闪耀》及《红军长征的故事》等著作的部分稿件时,采访过100多位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对开国将帅在长征中的英勇顽强、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前仆后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战胜强大对手的必胜信念;被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战胜大江大河、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战胜严重的疲惫、伤病、饥饿,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以及他们在危难中,互相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人民,勇于牺牲,多做奉献的事迹所感动,深受教育,无数次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产生了想将这些用血汗和生命铸成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整理出来,但因在职时,编辑任务繁忙,无暇抽出大块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热望。退休后,才有时间翻箱倒柜,把几十年来积累的资料找了出来,2002年沿长征路走了一次,进一步搜集和核实史料,后又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书稿,并将收集到的2000多张将帅的珍贵照片整理入相册。

这次收入书中的只是一部分将帅在长征中有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真实动人心魄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感人故事,由于篇幅所限,不能收入书中,为此,作者深感遗憾。

在纪念伟大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将此书奉献给读者,特别企望得到部队官兵和全国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若诚能如此,作者将感到无比欣慰!

在出版过程中,得到出版社郑晖、徐贵祥、毛国强、曹均宏等同志的热情支持,在此,特致感谢!

            何念选

            2006年7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将帅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念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2233
开本 32开
页数 5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5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