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十中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我国十位开国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描绘了他们精湛的指挥艺术,渲染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介绍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凸现人民解放军将帅的群体风采。读来引人入胜,饶有趣味。作为史料,也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非凡的将帅之才,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巨星。几十年征战生涯,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驰骋大江南北,跨越雪域高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壮丽的人生和杰出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征尘未洗,投身到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洪流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弥漫的硝烟中崛起,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这些令人钦佩的将帅之星,人生经历不同,个人风格各异。本书选取了十位开国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描绘了他们精湛的指挥艺术。渲染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介绍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凸现人民解放军将帅的群体风采。读来引人入胜,饶有趣味。作为史料,也极具收藏价值。

目录

刚毅果敢:甘渭汉

1.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

2.为红军当家理财

3.深感没有文化的苦恼

4.参加反“围剿”战斗

5.艰苦的长征岁月

6.配合主力东征西征

7.肃清土匪赵老五

8.打破蒋介石的封锁

9.转战豫北战场

10.坚持原则管干部

11.“文革”蒙难,矢志不渝

12.余热生辉

胡子将军:孙毅

1.学竹与爱莲

2.改名与立志

3.要学做事.先学做人

4.领教了战场的残酷

5.决心留下当红军

6.初识毛泽东

7.为毛泽东当警卫

8.请毛泽东审改战斗文书

9.四条腿与两条腿

1O.保卫遵义会议

11.千里东征

12.埃德加·斯诺的误会

13.聂荣臻当月下红娘

14.收到毛泽东的回信

15.与毛主席促膝长谈

16.正确对待职务升降

17.经得起怀疑与考验

18.“外行”变“内行”

19.情系孤儿

铮铮铁骨:萧向荣

1.初识聂荣臻

2.因创作《红军远征曲》而出名

3.受到邓小平的肯定

4.军中秀才

5.文艺演出配合杀敌立功

6.当好军委的大秘书

7.与林彪、叶群唱“对台戏”

8.身陷逆境

9.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足智多谋:旷伏兆

1.在磨难中成长

2.临危不惧

3.艰难的长征

4.年轻的县委书记

5.整训部队有高招

6.攻打“反共急先锋”

7.下棋像打仗一样

8.青纱帐里遭遇日本兵

9.创造地道战的伟大壮举

10.与司令员的生死约

11.“神兵”之谜

12.定兴之战显露才华

13.关键时刻敢于决断

14.顽强的金城阻击战

15.成功的秘诀

16.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

17.平息“借粮事件”

18.爱惜人才

19.心系群众的好将军

20.拜妻子为师

统战精英:张经武

1.投笔从戎

2.说服宋哲元抗日

3.争取韩复榘的斗争

4.毛泽东要他学习孙悟空

5.对敌人又打又拉

6.把敌人“挤出”陕甘宁

7.停战调处,保卫延安

8.告别爱妻,率部进军西藏

9.与达赖喇嘛的斗争

10.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11.深入虎穴,争取斗争的主动权

12.建设美丽的新西藏

13.坚决平息武装叛乱

14.稳步推进民主改革

15.含冤去世

勇猛顽强:郑维山

1.“夜老虎”吃掉“王老虎”

2.长征途中的猛将

3.在挫折中反思

4.奋战在华北战场

5.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6.挥师平津,决战太原

7.大战“马家军”

8.朝鲜战场“零敲牛皮糖”

9.“文革”中的艰难岁月

10.老当益壮,奋斗不止

战功卓著:徐立清

1.童年被迫改名

2.踏上革命征途

3.机智渡难关

4.虎口脱险

5.在抗日烽火中激战

6.保卫陕甘宁

7.西北战场,挺身入险境

8.进驻新疆

9.为干部工作呕心沥血

10.坚决要求不授上将

11.为部队建设选“好苗”

12.“文革”中保护周总理

身经百战:黄新廷

1.复仇的种子

2.戎马生涯第一仗

3.“肃反”的受害者

4.长征途中的开路先锋

5.冀中平原所向披靡

6.打出“硬骨头六连”的威风

7.西北剿匪

8.驰骋在朝鲜战场

9.挺进大西南

1O.祸从天降

11.渡尽劫波,重又焕发青春

帅才虎将:陶勇

1.西征途中

2.掩护西路军主力挺进新疆

3.成功进行苏中反“清乡”斗争

4.转战在淮海战场

5.活捉杜聿明

6.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7.扬威长津湖畔

雄才大略:陈先瑞

1.带伤踏上长征路

2.独树镇恶战突出重围

3.聆听毛泽东的教诲

4.率部南下作战

5.战斗在中原大地

6.中原突围

7.坚持反“清剿”斗争

8.冲锋在异国战场

后记

试读章节

甘渭汉,原名甘乐朋,1908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黄龙乡和平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甘月恒,从事鞭炮制作业,母亲邓美凤,纺纱、操持家务。家无房无地,赁宅栖身,因父经常患病,家境困难,往往人不敷出,使甘渭汉从小就受着贫穷、困苦的磨难。兄妹二人,渴求读书识字,终不能成。9岁时,甘渭汉给当地庙宇看牛半年,挣得了半年读书机会。迫于生活,他从11岁起(1919年)便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理发学徒。师傅虽是自己的舅父,但经济上仍以师徒相论。俗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前两年是无偿地给舅父家打柴、拔猪草,后三年才正式学理发,每年分得四担谷子,略补家用。在那人生如寄的底层社会里,他把学好手艺视为谋生的惟一出路,因而长进很快,满师后便回到海拔1500多米的黄龙山区,走乡串村给乡亲们理发。开业的头一年,就得30担谷的报酬。时至1925年,他总算用自己的劳动帮助家里置起了两间房和一亩多旱地。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家庭生活重担的压力,更有军阀战乱,物价飞涨,破灭了他对小康生活的追求。然而,大革命的潮涌,北伐的号角,唤起了他对新生活的向往。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平江,手工业工人工资普遍下降,原来给人理发,每人每年一斗谷,这时减为5升谷。裁缝、泥木匠、纸工的工资亦是大减。无法生活的工人,在平江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罢工斗争。甘渭汉不仅参加了工会组织,而且成为工潮中的一名活跃分子。一次,为了惩治一个克扣理发工钱的劣绅,甘渭汉只给他剃了半边头,便架刀不干了,弄得那个劣绅哭笑不得,在“劳工神圣”面前,只好答应发还克扣的工钱。

1926年5月,甘渭汉在平江九区加入国民党。8月,北伐军叶挺先遣团胜利攻克平江县城,随即经虹桥向湖北进军。当这支威严、整齐的“铁军”第一次出现在眼前时,年方18岁血气方刚的甘渭汉,对铲除军阀、赶走列强充满了希望,便自动给北伐军当向导,北伐军很快攻下了虎踞湘鄂赣三省的军事要地天岳关。在北伐的影响下,平江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甘渭汉在共产党员邓湘君、邓恒吉的带动下,组织当地农民,建起了黄龙山区的第一个农会,他们抓住大地主卢伯魁游街,令其交出浮财,打开他家的粮仓,把谷子分给贫苦农民。

1927年马日事变后,甘渭汉毅然脱离国民党,并于同年7月由邓湘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时,由共产党员余贲民率领的工农义勇军从江西修水行至武宁,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因遇阻由武宁折回,于9月9日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工农义勇军在金坪遭叛军邱国轩部的突然袭击,转向文家市的途中再次遇敌,甘渭汉等人被打散。白色恐怖下的平江,使他们无处藏身,他即随邓湘君、邓潜龙等转匿于湖北崇阳平楼洞及蒲圻等地,以挖茶山、挑木板作掩护。共产党员组成了党的支部,由卢寿和任支部书记。

同年12月,中共平江县委派交通员带去密信,邓湘君和甘渭汉等按照县委指示返回平江黄龙山区,再度开展武装斗争。他们的第一个行动是铲除当地劣绅邓忍伯。甘渭汉判断,农历正月初一的晚上,邓忍伯为了次日主祭,必住邓家祠堂。甘渭汉等起出埋藏的8支步枪,擦了又擦,并组织了20多人的队伍到黄龙山北山脚下的磐石庄隐蔽。大年初一,天近黄昏,队伍翻过大山。半夜抵达姜源,围住了邓家祠堂。邓忍伯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做着祭祖梦的时候,被游击队员们结果了性命。这时江平北乡的天亮了,黄龙山游击队向群众宣告邓忍伯被处决,并开仓济贫,白色恐怖下沉闷多时的群众,革命情绪又高涨起来。

1928年3月,甘渭汉所在黄龙山游击队,配合北乡3万多农军投入到20万之众的平江“扑城之役”。此举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一时间,反动地主豪绅龟缩在城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平江大部分农村政权掌握在工农群众手中。

P002-003

序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非凡的将帅之才,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巨星。几十年征战生涯,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驰骋大江南北,跨越雪域高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壮丽的人生和杰出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征尘未洗,投身到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洪流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弥漫的硝烟中崛起,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这些令人钦佩的将帅之星,人生经历不同,个人风格各异。《开国十上将》、《开国十中将》、《开国十少将》分别选取了十位开国上将、十位开国中将和十位开国少将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描绘了他们精湛的指挥艺术。渲染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介绍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凸现人民解放军将帅的群体风采。读来引人入胜,饶有趣味。作为史料,也极具收藏价值。

后记

本书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孙毅中将、旷伏兆中将、陶勇中将、陈先瑞中将由宋国涛、何念选撰写,甘渭汉中将由凌辉、解厚铨撰写,萧向荣中将由潘长禹、萧迎宪撰写,张经武中将由王锡堂撰写,郑维山中将由石避、李德臣撰写,徐立清中将由杨弘撰写,黄新廷中将由何晋令、胡立言撰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十中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国涛//何念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4851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