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雪国古都(精)/诺贝尔文学奖精品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雪国 古都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代表作,他以这三部小说获得了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之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东方作家。

  川端康成的小说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刻意追求一种“残照在战败而荒芜了的故国山河的日本美”;他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和颓废,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人生哀愁,这些使川端的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而无从把握的艺术美感。

本书收集了这三部代表作。《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古都》描写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之间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千只鹤》描写富家子弟菊治在不经意间与父亲生前的性人太田夫人发生肉体关系,而这段孽情最终导致了他所真正钟情的姑娘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儿——自杀的悲剧。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三部代表作。《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古都》描写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之间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千只鹤》描写富家子弟菊治在不经意间与父亲生前的性人太田夫人发生肉体关系,而这段孽情最终导致了他所真正钟情的姑娘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儿——自杀的悲剧。

目录

川端康成文学之美(代序)

伊豆的舞女

雪国 

千只鹤

古都

附录1: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附录2:受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

附录3:川端康成生平与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大学预科制帽,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肩挎一个学生书包。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歇了一宿,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蹬着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可是,我的心房却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这时候,大粒的雨点开始敲打着我。我跑步登上曲折而陡峭的山坡,好不容易爬上天城岭,来到了北口的一家茶馆前,吁了一口气,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我完全如愿以偿了,因为巡回艺人一行正在那里小憩。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一旁。

“噢……”我只应了一声,就在这坐垫上坐了下来。由于爬坡气喘和惊慌,连“谢谢”这句话也卡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

我就近与舞女相对而坐,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根香烟。舞女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了我面前。我依然没有言语。

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光景。她梳理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令人感到她活像小说里的姑娘画像,头发特别丰厚。舞女的同伴中,有个四十出头的妇女、两个年轻的姑娘,还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汉子,他身穿印有长冈温泉旅馆字号的和服外褂。

至今我已见过舞女这一行人两次。初次是在我到汤岛来的途中,她们正去修善寺,是在汤川桥附近遇见的。当时有三个年轻的姑娘。那位舞女提着鼓。我不时地回头看看她们,一股旅行的情趣油然而生。然后是翌日晚上在汤岛,她们来到旅馆演出。我坐在楼梯中央,聚精会神地观赏着那位舞女在门厅里跳舞。

……她们白天在修善寺,今天晚上来到汤岛,明天可能越过天城岭南行去汤野温泉。在天城山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上,一定可以追上她们的。我就是这样浮想联翩,急匆匆地赶来的。赶上避雨,我们在茶馆里相遇了。我心里七上八下。

不一会儿,茶馆老太婆把我领到另一个房间去。这房间大概平常不用一,没有安装门窗。鸟瞰优美的幽谷,深不见底。我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牙齿咯咯作响,浑身颤抖了。我对端茶进来的老太婆说了声:“真冷啊!”

“哎哟!少爷全身都淋湿了。请到这边取取暖,烤烤衣服吧。”

老太婆话音未落,便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自己的起居室去了。

这个房间里装有地炉,打开拉门,一股很强的热气便扑面而来。我站在门槛边踟蹰不前。只见一位老大爷盘腿坐在炉边。他浑身青肿,活像个溺死的人。他那两只连瞳孔都黄浊的、像是腐烂了的眼睛,倦怠地朝我这边瞧着。身边的旧信和纸袋堆积如山。说他是被埋在这些故纸堆里,也不过分。我呆呆地只顾望着这个山中怪物,怎么也想象不出他还是个活人。

“让你瞧见这副有失体面的模样……不过,他是我的老伴,你别担心。他相貌丑陋,已经动弹不了,请将就点吧。”老太婆这么招呼说。

据老太婆说,老大爷患了中风症,半身不遂。他身边的纸山,是各县寄来的治疗中风症的药方,以及从各县邮购来的盛满治疗中风症药品的纸袋。听说,凡是治疗中风症的药方,不管是从翻山越岭前来的旅客的口中听到的,或是从新闻广告中读到的,他都一一照方抓药。这些信和纸袋,他一张一个也不扔掉,都堆放在自己的身边,凝视着它们打发日子。天长日久,这些破旧的废纸就堆积如山了。

老太婆讲了这番话,我无言以对,在地炉边上一味把脑袋耷拉下来。越过山岭的汽车,震动着房子。我落入沉思:秋天都这么冷,过不多久白雪将铺满山头,这位老大爷为什么不下山呢?我的衣衫升腾起一股水蒸气,炉火旺盛,烤得我头昏脑胀。老太婆在店堂同巡回演出的女艺人攀谈起来。

“哦,先前带来的姑娘都这么大了吗?长得蛮标致的。你也好起来了,这样娇美。姑娘家长得真快啊。”

不到时的工夫,传来了巡回演出艺人整装出发的声响。我再也坐不住了。不过,只是内心纷乱如麻,却没有勇气站起来。我心想:虽说她们长期旅行走惯了路,但毕竟还是女人,就是让她们先走一二公里,我跑步也能赶上。我身在炉旁,心却是焦灼万分。尽管如此,她们不在身旁,我反而获得了解放,开始胡思乱想。老太婆把她们送走后,我问她:

“今天晚上那些艺人住在什么地方呢?”

“那种人谁知道会住在哪儿呢,少爷。什么今天晚上,哪有固定住处的哟。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呗。”

老太婆的话,含有过于轻蔑的意思,甚至煽起了我的邪念:既然如此,今天晚上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里来吧。

雨点变小了,山岭明亮起来。老太婆一再挽留我说:“再待十分钟,天空放晴,定会分外绚丽。”可是,说什么我再也坐不住了。

“老大爷,请多保重,天快变冷了。”我由衷地说了一句,站了起来。老大爷呆滞无神地动了动枯黄的眼睛,微微点了点头。

“少爷!少爷!”老太婆边喊边追了过来,“你给这么多钱,我怎么好意思呢。真对不起啊。”

她抱住我的书包,不想交给我。我再三婉拒,她也不答应,说要把我直送到那边。她反复唠叨着同样的话,小跑着跟在我后头走了一百多米远。

“怠慢了,实在对不起啊!我会好生记住你的模样。下次路过,再谢谢你。下次你一定来呀。”

我只是留下一枚五角钱的银币,她竞如此惊愕,感动得热泪都快要夺眶而出。而我只想尽快赶上舞女。老太婆步履蹒跚,反而难为我了。我们终于来到了山岭的隧道口。

“太谢谢了。老大爷一个人在家,请回吧。”我说过之后,老太婆好歹才放开了书包。

走进黑魃魃的隧道,冰凉的水嘀嘀嗒嗒地落了下来。前面是通向南伊豆的出口。露出了小小的亮光。  P3-6

序言

川端康成文学之美

今年是我和月梅翻译川端康成著《雪国》、《古都》,并于1981年出版已整整过了二十五年,今天结集出版此译本,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之所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是因为川端康成的作品,自介绍到我国来的第一天起,就经历了风风雨雨。比如《雪国》的出版,有时险些胎死腹中,有时又被自认为“权威者”加以指责,说什么“《雪国》是描写五等妓女出卖肉体的”,译介《雪国》者是“嗜痂成癖”,爱读《雪国》的人是“被人蒙蔽了眼睛”,而且“不在少数”。但是,真金不怕火炼,经过时间的磨难,《雪国》于2002年被列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作为“大学生必读”。《雪国》经历二十五年,走到这一步,这是时代的进步,文学的进步。

就川端康成来说,他所走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过全盘西化,认现代主义为父,以及全面继承传统,将传统绝对化的两种极端,最后在东方传统美的现代探索中,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方位,才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民族文学的辉煌。川端康成就其毕生的创作经验和教训问题,发表了许多令人深省的议论。他从大约一千年前吸收中国文化的经验,谈到明治维新百年来吸收西方文化的经历,提出了几个大问号:“明治百年”的日本是否能够真正引进,是否能够真正模仿西方庄重而伟大的文化,特别是精神呢?难道不是值得怀疑吗?难道这还不应该从一开始就采取日本式的吸收法,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吗?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他在一次讲演中回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海外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势必使本国文化立足其中。创造世界文化,也就是创造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也应该是创造世界文化。”

这次作家社版所选人的《伊豆的舞女》、《雪国》,就是在上述两种极端对立文学的摆渡和调适中的产物。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继承着平安王朝文学幽雅而纤细、颇具女性美感的传统,并透过雅而美,反映内在的悲伤和沉痛的哀愁;同时,也蕴藏深远而郁结的情感,是一种日本式的自然感情。作家从编织舞女的境遇的悲叹开始,由幽雅而演变成哀愁,使其明显地带上多愁善感的情愫。舞女与男主人公“我”的幽雅,既表现在他们邂逅时的欢欣与畏怯,也表现在别离时的悲伤与拘谨,两人自始至终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之情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非觉察之间,有意识地把爱恋的色调淡化。在这里,作家把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悲哀美的抒情世界。在表现以悲哀为主体的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同情,这是东方式的对悲哀美的思考。

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力求体现日本的传统美,《雪国》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更重视气韵,追求“心”的表现,即精神上的“余情美”。日本文学这种余情美,是哀与艳的结合,将“哀”余情化,以求余情的艳。这里所指的艳,是具有一种神秘、朦胧、内在的和感受性的美,而不是外在的、观照性的美。这种艳,不完全是官能性的妖艳,而是已经净化了心灵的,沐浴着一种内在庄严的气韵,包含着寂寞与悲哀的意味。《雪国》继承和发展日本文学这种“余情美”的传统,特别强调美是属于心灵的力量。他重神而轻形,如描写驹子的情绪、精神和心灵世界,始终贯彻悲哀的心绪。作家对于驹子生活、爱情的描写,既不是肉欲化,也不仅仅是精神化,而是一种人性化、人情化,就是具体的表现。

川端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来塑造驹子的性格的,这种性格本身包含了悲剧性。驹子流露出来的是内在真实的哀愁、洋溢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天真纯朴的性格特点,而作家为了使驹子保持“余情美”,着力将驹子置身的肉感世界情操化,展现一种艳的余情。从表面上看,这个女性装饰得十分妖艳、放荡,实际上却反映了她内在的悲伤,带有沉痛的悲戚和咏叹。应该说,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以及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是有着自己的理念的,这是作家的人情主义的表现。《雪国》接触到了生活的最深的层面,同时又深化了精神上的“余情美”。这就决定了驹子这个人物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它来探讨人生的感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家强作自我慰藉,以求超脱的心态。作家这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美学追求,是富有余情余韵的。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川端康成将对战后的反思,扩展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面对战后传统文化的败落,决心要“写一部探寻日本‘故乡’的小说”,这便是《古都》问世的背景。因此,川端的《古都》是在京都的风俗画面上,展开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他首先是将京都的传统、精神文化和风物展示于读者。从四时行事到名胜古迹,凡是京都的一景一物,无不在他的笔下生辉,染上绚丽的色彩。小说不仅写出了现代京都的风物,而且展示了千年来京都的变迁,保持了京都小巷纤细的自然景象中的传统气息,重现了古都的自然美和传统美,表现了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的珍爱。但是,《古都》也不是单纯地独立地写景物,而是独具匠心地将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写古都的风物时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天人合一了。也就是说,作者描写自然,不单是为了构成环境,也不仅是限于烘托气氛或渲染情调,而是将人物的感情生活投影于自然,假托于自然,凭借自然的景象以寄意抒情,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如果说,《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个转折,那么《千只鹤》又是另一个转折,其前后既有连续性,又有相对的独自性,自从《雪国》问世以来,川端康成的不少作品,在孤独、哀愁和虚无的基调之上,又增加了些许颓伤的色彩,然后有意识地从理智上加以制约,《千只鹤》就是典型之作。这部作品主要是将菊治同太田夫人及其女儿文子的关系,放在道德与非道德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这些人物的形象。首先写菊治在与太田夫人发生“非寻常的关系”之后,菊治一方面想极力摆脱太田夫人,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做于心不安,乃至太田夫人为此事而自杀后感到自己太卑鄙,简直是个罪人!可他又认为死者不会用道德制约活着的人,于是染指文子,又自以为是“中邪”,乃至文子失踪后,怀疑文子是否跟其母亲一样,背上了深重的罪孽。他常常抱着一种“畏罪”、“请罪”的心情,同时又感激太田夫人和文子对自己的爱,他虽然在道德上自责,但无法消除他这种矛盾的心理,相反更引起他官能上的病态。在川端的笔下的另一个人物栗本千加子妒忌菊治同太田夫人的爱情,特意介绍雪子给菊治认识,以破坏他们两人的关系,是丑恶的。与此对比,作家笔下的雪子是唯一保持洁净的,他对雪子虽然着墨不多,似不重要,但事实上雪子是处在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对于美与丑的对比都是以她的存在作为中介的。所以,作家以雪子作为纯洁的象征,用雪子的包袱上的图饰“千只鹤”作为书名,并不是偶然的。用作家的话来说,千只鹤“是日本美的象征”。他还以雪子的千只鹤图饰包袱,与太田夫人的哭相来作比较,觉得后者太丑陋了。作家的用意,是否以这种“日本美”同某些人物丑恶相对照,还是另有一层深奥的含意?这似乎是要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了。总之,《千只鹤》所奏出的,既是生的主旋律,也是生的变奏曲。也许正如一位日本作家所说的,这是川端康成“对生命永远不遵循伦理的归宿”。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一般认为获奖作品是《雪国》、《古都》、《千只鹤》为代表作品,事实上,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达斯·艾斯特林致授奖词,首先评介川端康成的优秀代表作品,是《伊豆的舞女》。他说:“川端初次发表了一举成名的、讴歌青春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它描述一个青年学生的故事。主人公于秋季里,只身去伊豆半岛旅行,与一个贫困的、受人蔑视的舞女邂逅,萌生了爱怜之心而坠人情海。舞女敞开纯情的心扉,对青年表示出一种纯真而深切的爱。这个主题,犹如一首凄怆的民谣,反复吟咏,在川端先生后来的作品中也一再改头换面地出现。这些作品揭示了作家本人的价值观。并且,历经多年,川端先生逐渐越过日本的国境,也在遥远的海外博得了名声。”然后,他才相继评介《雪国》、《千只鹤》和《古都》,因此《伊豆的舞女》也在颁奖所列举的代表作之中,过去被人们包括译者在内所疏忽罢了。

安达斯·艾斯特林强调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从本质上说,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安达斯·艾斯特林最后宣读了奖状题词:

川端先生:

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

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曾著文精确地概括指出川端康成文学的精髓:“川端创造了具有日本美、东方美的艺术”,“川端心灵中蕴藏着的日本文化之美有多么深,多么厚。”本集收入《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这四部作品,正集中体现了川端康成文学的这种日本美、东方美!

因而,这次应作家出版社的盛情约请,结集出版一部川端康成作品集,我们就选出川端康成这四部作品人集,以保持其经典作品的完整性,以飨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雪国古都(精)/诺贝尔文学奖精品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唐月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7397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5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