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圣骨迷踪
内容
编辑推荐

失传福音书,隐藏传奇教派,神秘粉末开启重构世界之门,圣骨为图,循着世界七大奇迹的终极线索,一场环地中海的生死追踪就此展开……本书结合《达·芬奇密码》的宗教秘史和千古悬案,以及汤姆·克鲁斯式的尖端科技和极限冒险。一旦拿起,就不忍掩卷。

内容推荐

  德国,科隆大教堂,三圣王节之夜的盛大弥撒中,一队持枪匪徒突然闯入。他们开启贮存三圣王遗骨的金棺,教堂内电波激荡,所有吃过圣饼的教众均离奇死去……梵蒂冈罗马教廷派出特使追查,特种部队西格玛临危受命。他们与一个神秘古老的宗教团体——龙庭,展开了生死搏斗。

追踪圣骨之路陷阱重重,梵蒂冈的大火、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水淹。圣彼得墓中发现铂金地图,地中海沿岸的世界奇迹构成时间沙漏。圣骨非骨,黄金非金。神秘的白色粉末开启了重构世界之门,而古老教派的纠缠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内幕?

所罗门王的宝藏在圣殿骑士的手中得到新生……“因为它在上面,所以它也在下面。”从这个世界,到下个世界。一切,都是镜像。

试读章节

破坏者已经来了。

格雷·皮尔斯骑着摩托车在黑暗的建筑物之间缓慢穿行,这里是福特·迪特里克港的中心。他漫无目的地驾驶着摩托车游荡在街头。摩托车的电动引擎发出的嘟嘟声还没有冰箱电动机的声音大。他手上戴的黑色手套和摩托车的颜色很相配,后者是由镍磷化合物制成的“NPL超黑漆”油漆而成。相对于普通漆,它能吸收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普通的黑色也能闪闪发光。他身上的衣服和坚硬的头盔也是暗色的。

俯身骑在摩托车上,他来到了小巷的尽头。基地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由砖和灰泥砌成的建筑物。美国国家肿瘤协会就坐落在此处,它是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会(USAMRIID)的附属机构。这里最大的实验室占地六万多平方英尺,国家应对生物恐怖主义的战争演习就在这里进行。

格雷关掉引擎,但仍跨在车座上。他的左膝紧贴着一个背包,背包里面有七万美金。他继续停留在巷子里,避开前面开放的基地。他喜欢黑暗。月亮悬挂在空中很久了,还要二十二分钟太阳才会升起。甚至连星星也在昨晚暴风雨的余威下黯然失色。

他的计策能成功吗?

他低声对麦克风说:“骡子呼叫老鹰,我已经到达指定地点。准备步行前进。”

“收到。我们已经在卫星上看到你了。”

格雷强忍着没有抬头挥手。他痛恨指挥部监视并追踪自己的行动,但是这笔买卖实在太大了,他确实是非常勉强地妥协了:放弃了单独会面的原则。他的联络人非常多变。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才准备好这次见面,其间一直采用利比亚和苏丹的中间联络人。这非常不容易,钱不能买来更多的信任,尤其是在这种交易中。

他取下背包,把钱袋扛在肩上。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摩托车骑到一个阴暗的角落,停在那里,抬腿下车。

他穿过小巷。

在这个时刻,很少有人是清醒的,只有那些电子产品还保持着戒备。他所有的身份证明都通过了“老农场大门”的检查,它是进入基地的公共入口。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靠自己的诡计能顺利躲过电子监视。

他瞥了一眼手腕上“百年灵”牌潜水手表闪光的表盘:四点四十五分。距会面时间还有十五分钟。因此,顺利通过这一关非常关键。

格雷到达了目的地——470号建筑物。由于下个月就要爆破了,此刻它毫无生气,看上去摇摇欲坠,是绝佳的碰头地点。不过,这个碰头地点的选择充满了讽刺意味。在60年代,炭疽热的孢子就是在这座大楼里培育的,直到1971年这个制毒工厂退役,这里到处都是发酵各种致命细菌的巨大容器。从那时起,这座建筑物就闲置下来,成为国家肿瘤协会的大型仓库。

然而此刻,一起炭疽热病毒交易又要在同一屋檐下上演了。他抬头扫视四周,所有的窗户都很暗。他在四层与卖家碰头。

他走到侧门,将基地联络人提供的电子钥匙卡插进锁里。他肩上背着那个男人提供的一半货款,另一半已经在一个月前汇了过去。格雷还带了一把一英尺长的塑料碳化匕首,藏在袖子下面的护腕里。

那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不能冒险带其他任何武器,否则穿过安全门时就会暴露。

格雷关上门,穿过右侧的楼梯间。楼梯上唯一的光亮来自红色的“出口”指示牌。他伸手摸到摩托车头盔,将其调为夜视模式。眼前立刻出现深浅不一的绿色和银色,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他爬上楼梯,很快来到四层。

在四层的楼顶,他推开了楼梯平台的门。

他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与联络人碰头,只有等待那个人的信号。他在门口停顿片刻,深吸了一口气,打量眼前这间屋子。他不喜欢这里。  楼梯问位于大楼的一个角落,一条走廊一直向前延伸,另外一条向左侧伸展。一排排结满冰霜的玻璃办公门嵌在墙间,窗户杂乱地开着。他小步径直向前,同时警惕着任何微小的动静。

一束亮光穿过一扇窗户,洒落在他身上。

耀眼的强光照在他的夜视镜上,他感到一阵眩晕,急忙滚到一面墙下,重新回到黑暗里。难道他已经被发现了吗?那道亮光照射到其他窗户上,一扇接一扇,然后朝他前面的大厅照过去。

他身体前倾,透过一扇窗户凝望外面。窗户对面是宽敞的基地,正好与这座大楼相对。在马路对面,一辆“悍马”沿着街道缓慢行进。它的探照灯扫过基地。

原来是一辆巡逻车。

他的联络人会躲过巡逻车的检查吗?

格雷默默诅咒着,等待巡逻车结束巡视。巡逻车很快就看不见了,消失在基地中央一个庞然大物的身后。它看上去像一个锈迹斑斑的太空船,实际上却是一个容积为一百万公升的大钢球。钢球有三层楼高,架在十二根支架上。人们在它下面搭满了梯子和脚手架,对它进行重新修复,试图使其恢复原来的光彩照人。它是冷战时期的一个研究设备。现在,曾经跟随它完成环绕地球赤道航行的六脚钢架也被替换了下来。

格雷知道基地对这个巨大球体的昵称。

“八号球”。

当他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不利处境时,嘴角扯出一抹冰冷的微笑。

在八号球后面陷入困境……

巡逻车最终又从这个庞然大物一旁出现了,它缓慢穿过基地前庭,开走了。

格雷松了口气,继续朝走廊的尽头走去。两扇旋转门堵住了去路,但通过狭窄的门缝可以看出里面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他看到里面摆放着一些细长的金属和玻璃器皿。原来是一间旧实验室。由于没有窗户,里面的光线很暗。

他一定是被发现了。

里面闪出一道光,光线很亮,足以使格雷摘掉夜视镜。是一个闪光灯,连续闪了三次。

这是接头的信号。

他走到门前,用脚尖顶开一扇旋转门,迅速从打开的门缝里钻了进去。

P15-17

后记

谢谢你们跟我跋涉了那么久。首先,我想利用最后的机会把事实和虚构分别开来,我也希望能够促使读者去调查研究。下面我会列出一些书籍提供帮助。

我们从序幕开始吧。“三圣王”遗骨确实保存在科隆大教堂的金棺里,而且那辆把尸骨从米兰运到科隆的大篷车也确实在12世纪遇到了埋伏。

接着看第一章,超黑漆真的是由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一种化合物。八号球是真的在福特·迪特里克存在的建筑(很抱歉,我把它毁了)。更有趣的是,那些液体防护衣也是真的,是由美国陆军实验室研究出来的。

我不想写出小说其余部分中的具体细节。我只是利用以上的例子来证明,那些看似疯狂的东西其实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如果对更多的细节感兴趣的话,可以登录我的网站www.jamesmllins_com。

龙庭也是在欧洲真正存在过的组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是一个正式的慈善团体,成员多为贵族,影响大小不一。小说里的血腥描写是我的想象,但我要声明的是,我丝毫也不想诋毁任何龙庭成员。

说到小说的核心部分,里面有几章讨论了M态金属和他们探寻历史长旅背后的真相。幸运的是,这几章是根据大量从古埃及到现代社会的细节而写,其中还包括了迈斯纳场、超导性和磁性等奇特作用。

我鼓励任何对此稍感兴趣的人都去看看劳伦斯,力Ⅱ德纳写的《消失的约柜的秘密》,它是我写作本书的私人《圣经》。

说到《圣经》,如果你想了解早期天主教会中圣徒约翰和多马的追随者之间的冲突,有两本关于这个话题的小说已经问世。国家图书奖的得主伊莱思·佩吉里斯写的《信仰之外:多马的秘密福音》和《诺斯替福音》。

如果对有关“三圣王”的更多细节和一个今天很有可能存在的兄弟会感兴趣,我推荐阿德里安·吉尔伯特写的《三圣王:对秘密传统的追寻》。

还有一本书也值得一看:那就是罗伯特·J·哈奇森写的《在罗马时,梵蒂冈城的生命之旅》。我本人很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为我描写梵蒂冈和它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很重要而且有趣的资源。

最后,我希望我的小说既能博大家一笑,又能为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追根溯源,我将引用诺斯替传统中的一句古老谚语来结束这场关于事实与虚构的讨论:“……去追寻真理……每时每刻,以每种方式……”让我再引用《马太福音》7—7中的一句话:

“寻找,就寻见。”

书评(媒体评论)

结合《达·芬奇密码》的宗教秘史和千古悬案,以及汤姆·克鲁斯式的尖端科技和极限冒险。一旦拿起,就不忍掩卷。

——杰克·杜·布鲁,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

罗林斯是当代最善于奇思妙想的讲故事的人。

——林肯·蔡尔德,《硫磺密杀》的作者

书中的历史使人心驰神往,高科技的运用则更为其增光添彩。紧张的情节,逻辑缜密的推理。无一不使读者心跳加速——不过主人公笨拙的爱情则显得略为失色。饥渴的丹·布朗迷们完全可以在罗林斯的书中找到一片新天地。

——《出版人周刊》

罗林斯的作品结构清晰,充满智慧,同时还拥有一种难得的清新宜人的幽默。

——《科克斯评论》

古老的神秘团体,无价的传奇宝藏,本书无疑可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一拼。但是事实上,从任何角度而言,本书都远远胜过后者。看丹·布朗,虽然他的假设非常惊人,但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这个故事则结构更为严密,充满悬疑。丹·布朗对话陈旧,人物机械,而本书中的角色则十分生活化,语言也极为鲜活。和丹·布朗一样,罗林斯也虚构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设,这一假设需要读者接受《圣经》寓言性的那一面中所蕴含的真理。

很明显,《达·芬奇密码》迷们同样也会愿意阅读《圣骨迷踪》,但是那些不喜欢丹·布朗作品的人,也将会很享受《圣骨迷踪》为之献上的一场盛宴。

——《书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圣骨迷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詹姆斯·罗林斯
译者 李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2030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5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贸核渝字(2005)第97号
版权提供者 Jim Czajkowski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