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好的回声(名刊佳作获奖作品)(精)/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与《金色旋律》是姐妹篇。这两本书收录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自第一届开始一直到第20届的历届获大奖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新世纪初,每篇作品还配有专业人士对该作品的评论和导读,全面展示了二十多年间中国儿童文学的坚实足迹。

专家评定,权威版本。

这里是莉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原创领域最优秀作品的一个汇编和总揽。推开这扇窗,你将会领略到真正的艺术饱满的质感和瑰丽的色泽。

内容推荐

1981年,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陈伯吹先生将其积蓄的稿费百万五千元捐献出来,设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每年评奖一次,意在鼓励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00年起,此奖改为每两年评奖次。这是新中国文坛第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的文学奖项之一,我国迄今为止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从第20届开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了杰出贡献奖,专门奖励终身从事儿童文学事业、并存儿童文学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德高望重的老作家。陈伯吹儿童又学奖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陈伯吹先生培育的一朵奇葩/周基亭

神秘的眼睛/周基亭

想像独特手法新颖/王伯方

风景/朱效文

心中沉甸甸——读小说《风景》感言/周 晓

回归/简平

暮年真情/吴怡

同你现在一般大/毕淑敏

精巧构思,爱意浓浓/周晴

楼道/谢华

富有寓意的楼道/陈苏

过客/谷应

线条感·色彩感·通感——读谷应的《过客》/刘绪源

日子/谢倩霓

《日子》读后/刘绪源

鼓掌员的荣誉/张之路

小角色的悲与喜/王宜清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节选)/郑春华

和孩子一起玩耍/王晶

出窍(节选)/周锐

周锐和他的童话写作/曹文轩

试读章节

在新中国文坛,第一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大概就是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了,它也是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的文学奖项之一,是我国迄今为止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

说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真不容易!它由陈伯吹先生亲手栽培,无私的奉献,爱心的呵护,充分体现了这位文学前辈和一代宗师的博大胸襟、大家风范。历经岁月,当年的小苗如今已枝叶茂盛,香飘千里。在中国儿童文学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具有上海特色,却不乏全国影响。它为上海的文化形象展现了别样的风采和独特的魅力,为中国儿童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说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一般都是讲1981年开始设立,其实,早在1978年在庐山召开全国儿童读物会议之后,陈伯老就有了捐钱设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奖的想法,并开始积极地为之活动。直到两年后,老人家的这个心愿才得以实现,其中的辛劳甘苦知道的人并不多。1981年,陈伯吹先生将自己平时积蓄的稿费五万五千元捐出来,设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现在来说五万五千元或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数目,而在当时,曾有人劝陈伯老用这笔钱在上海的淮海路一带买一栋小洋楼,可以说是置下一份家产了。如果当时陈伯老买下那栋小洋楼,那么现在的价值就要以千万元来讲了!然而陈伯老并没有那样做。他的心里想的是儿童文学,想的是奉献,他的一生执著于此。

人们对陈伯老捐款义举肃然起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陈伯老一生节俭,节俭到常人难以想像的地步。去过陈伯老家的人都知道,他家里的陈设极为简朴,生活上也极为俭朴。举个简单的例子,陈伯老平时喝茶都是只喝白开水,从来不放茶叶,老人家的节俭由此可见一斑。而且,陈伯老虽为名人,又是出版社的领导,但他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从来不占公家的一点便宜。他为报刊投稿或是为作者回信,一直都是自己贴邮票,甚至是自己到邮局去寄。有一天傍晚,陈伯老从家里到邮局去寄信,也许因为天色昏暗,路面不平,也许因为年纪大了,一下没走稳,老人家竟然跌了一跤,摔得满面是血,被急送进医院。幸好只是皮外伤,无甚大碍,却把家人和出版社的领导吓得不轻,想想都后怕。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之初,就定下了一条,即陈伯老捐出的款项作为本金不动用,只用本金运作的利息来发奖金。当时的利息高,这样运作没有太大的问题(另有诸如颁奖大会、出版获奖作品集等费用由几家主办单位资助)。但几年之后情况有了变化,本金运作的利息不够支付评奖的费用了。陈伯吹先生为此动了不少脑筋,在他的努力下,宋庆龄基金会曾给予过支持,后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决定给予这个奖项长期的资助,才使得这个奖没有中断。其中,曾有两位上海教师得知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困境,主动汇款给陈伯老表示支持,虽然钱不多,但一片热忱令人感动。陈伯老为此曾专门撰文,说这两位的热心帮助不可忘却。陈伯吹先生去世后,陈伯吹先生的儿子陈佳洱先生为使这个奖项有更好的发展,花了很多心血,成立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会。在陈佳洱先生的努力下,香港一家著名公司、北大方正等都施予援手,使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本金迅速扩大。陈佳洱先生本人也为基金会捐了十万元,他的作风与陈伯吹先生真是一脉相承,令人感动。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以推动和繁荣上海的儿童文学创作为宗旨。评选范围有两条:一是上海作者的作品(发表或出版不限地区),二是在上海发表或出版的作品(作者不限地区)。翻开自1981年第1届评奖到2005年第21届评奖的获奖名单,真是长长的一串啊。这里记录了25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变化的可喜足迹,也记录了近三百位儿童文学作家辛勤耕耘的宝贵收获。大奖有23个(其中有两次是两部作品并列大奖),《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老鼠看下棋》《来自异国的孩子》《小狐狸花背》这样有着很大影响的作品皆在其列。优秀作品奖295个,《湘湖龙王庙》《一个站着死的男孩》《中国少女》《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等许多名篇都在其中。获奖作者几乎囊括了新时期以来活跃在儿童文学文坛的老中青作家,像任大霖、任溶溶、秦牧、郭风、金波、王安忆、曹文轩、秦文君、叶永烈、陈丹燕、郑春华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名字都赫然在目,甚至还有林焕章、桂文亚、何紫、严吴婵霞等多位港台地区的作家。从这点来看,可以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影响已经延伸到了海外。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次数最多的作家是张秋生,他从第1届获奖开始,到今年的第21届,已先后七次榜上有名,只可惜还没有获得过大奖。P2-4

序言

这套丛书的缘起还得从上海说起,上海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百年来急促的城市化、商业化、传媒化、娱乐化脚步催生了沪上近、现代文学的枝叶繁茂。回望中国近、现代文学,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海是一座文学“重镇”,一口审美的“深井”,一块思想与艺术的“高原”,儿童文学恰是其中一丛绚烂的“七色花”。百年悠悠,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这里酝酿、探索、起航,域外的儿童文学经典在这里成系列地译介、刊行,江南厚实的文学传统在这里不断地被重新“发现”,使得上海儿童文学的容涵度大大超越了上海的地域概念,成为一种与城市化、全球化、民族化等当代思潮贯通的,也与域外现代、后现代各路文学流派互动的创作群落概念,逐渐彰显出文学性格与文学类型的意义。

诚然,上海开埠以来,中西、古今文学的交蒸,使得儿童文学阅读、创作、批评的眼界大开,境界突兀,吸引了一批批怀揣文学梦想的少年、青年作家在这片园地里晨操暮练、奋力跋涉。一步一步成就他们心头的梦想,鸡鸣天下白,卓然成大家。童心稚趣主题的创作与出版成为一代代沪上文学新人的“启蒙课”,成为他们漫漫文学旅程中的大智慧与真欢乐。在上海百年儿童文学创作的长河里,有一位作家,一位长者,一位导师,让我们不能忘怀,他就是陈伯吹。陈伯吹,从1923年创作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到1997年驾鹤西行。对儿童文学,对上海,他一往情深,矢志不移,他一直守护在上海这片儿童文学的沃土上,编织着他珍爱的儿童文学梦想,也只是因为战乱、奉调两次短期离开过上海。如今,他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一尊高大的儿童文学背影,一份沉甸甸的儿童文学承诺。他将毕生的挚爱都献给了一个信念——为小孩子写大文学。1981年,他倾其一生的积蓄创立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最初为“儿童文学园丁奖”),以褒奖上海的儿童文学佳作嫩苗、高士新人,25年过去了,这个奖励滋养了一大批儿童文学菁英,还培育了一种纯真的、优雅的、纳新的当代儿童文学的性格与风范。

毋庸置疑,上个世纪30年代京海之间学人们意气纷争的阴影,“大一统”的文学版图意识、50年来流行的抗拒城市化的乡土文学优越感,使我们常常回避城市创作群落与风格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历史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重新审视文学的境界、性格划分,我们就会有全新的理解。诚然,文学性格的第一分野在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题与胸襟,如今文学时代的划分越来越短。历史上“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尺度被大大缩短,文学的代际更迭已经缩小到10年,甚至更短,但就思想与文学的双重拓展意义而言,风物还宜放眼。第二分野在创作语言,它是一种源于国家、民族,又超越国家、民族的划分。其品质差异在创作语言的文化质感、容涵力、表现力、穿透力等基础,如文献学中英语文学、德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谓文学、华语文学、日语文学的划分。第三分野在文学的国别(本质上也是一种区域划分),它的差异在国家政治意志、主流思想意识、民族传统与智慧的不同投射,它是当下抗拒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趋同性销蚀,维护文化多元化的宝贵的文化自觉。第四分野在区域与作家群落,是最鲜活、最富有坚实土壤感觉的文学性格,它与区域经济、文化、习俗的沿袭和变迁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国家、民族文学性格的根脉与基石。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与区域文化性格迥异而鲜明的国度,又岂能一以概之。而且,就文学性格的发生学而言,时代、语言、国别只是外在的前提,区域与作家群落才是内在的文学性格主体。因此,一位作家,一位伟大的作家,将自身的创作定位于某种区域文学的类型,绝不是一种屈尊,而是一种根深叶茂的升腾。

由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培育、倡导的阅读与创作的品质、性格是什么呢?首先,他以“童心论”为理论内核,培育、倡导一种天性、率真的文学基调。其次,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培植、示范一种纯真、隽永的创作风范,他自己的作品犹如“丝竹悠悠”,极有韵致。其三,他一方面重视域外儿童文学的借鉴、学习,比较与包容。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都主张大力引进、译介;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江南文化的底蕴培育与根脉滋润,努力建构海纳百川、融通古今的区域文学性格,以此来吸附、凝聚各类文化陛格的创作群落。由此看来,陈伯吹对于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来说,是一团跳跃的烛火,是一把丈量艺术品质高下的标尺,是一面映照心灵清浊、纯杂的精神明镜,当人们面对他生活的儿童文学时代,无法回避他的眼光与观念,这就是我们策划、出版“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的动因和归依。

另一重动因源于儿童文学的“现代性”与“当下性”(或许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迷茫、迷失还不能构成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阶段性”)的断裂与冲撞,百年阅读、创作、批评形成的儿童文学审美规范近10年间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颠覆,儿童文学流变中的厚实沉淀被轻率消解、抛弃。在这种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世俗化潮流面前,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倡导、实践的儿童文学创作规范也同样受到了挑战,作为一种对儿童文学品质的坚守,一份对世俗潮流的抗争,我们想到以陈伯吹的名义推出这套具有当代上海性格,坚守现、当代儿童文学审美价值的丛书。我们不反对文学创作、阅读、鉴赏的多元化,但是,我们有责任为儿童文学的美学传统辩护,为陈伯吹的文学主张辩护。

亲爱的少年读者,感谢你关注、阅读“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但愿它能归入你的珍藏,在各个年龄阶段里不断地被重读。因为好的儿童文学是“无年龄的文学”,也因为陈伯吹爷爷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需要童年般的“纯粹”和“真诚”。时代会变,这一点永远也不会变。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6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求精勿滥。

读书也是,出书也是。

——贺“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出版

——著名作家 史铁生

童心童趣一味天真,现代当代直面未来。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高世波

中国儿童文学的“半壁江山”,上海儿童文学的百年精品,全方位呈现陈伯吹儿童文学美学理想的象征体系与审美华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泉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好的回声(名刊佳作获奖作品)(精)/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70327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2
14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