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涉及的几位美国学者哲人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如文学、史学、哲学、人类学、美国学)中,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和关切做出自己的回答。本书研究的内容实质上可以视为围绕着同一巨大问题意识中若干具体的议题展开的多边的、跨文化的思想对话。
图书 | 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林同奇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所涉及的几位美国学者哲人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如文学、史学、哲学、人类学、美国学)中,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和关切做出自己的回答。本书研究的内容实质上可以视为围绕着同一巨大问题意识中若干具体的议题展开的多边的、跨文化的思想对话。 目录 序 自序:学思自述 第一部分思想解读 1.牟宗三的精神理境:圆善如何可能 ——牟宗三“圆善论”初解 2.牟宗三天人理境中的动态、张力与悲剧感 ——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一种反思 3.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史华慈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初探 4.人、神、自然:忆老友本·史华慈 ——希·普特南教授访谈录 5.误读与歧见之间 ——评黄克武对史华慈严复研究的质疑 6.孟子之心与性 ——史华慈与牟宗三的虚拟对话 7.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 8.超越与内在 ——史华慈和李泽厚对孔子天、命观念的诠释 9.金观涛:人文的科学理性主义 第二部分方法评论 10.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其文化观 11.柯文的“中困中心观” ——特点、思潮与内在张力 12.现代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问或之外? ——从《历史三调》谈柯文史学思想的定位问题 13.与海登·怀特谈他的后现代史学 14.美国学中的象征神话学派 第三部分论域分析 15.三角张力与人文寻求 ——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1978—2003) 16.文化热的历史含义及其多元思想流向 17.中国哲学 ——关于它的“新动向”的一篇哲学论文 附 录 18.林家才子 ——回忆长兄林同济 19.林氏家风 ——中国士大夫传统现代转化一瞥 20.Mou Zongsan’s Spiritual Vision:How Is Summum Bonum Possible? 后记(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林同奇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同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51298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5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57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69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