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富论(缩译全彩插图本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影响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全面解读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
内容
编辑推荐

影响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全面解读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财富从何处来?又根据什么在人群中自发分配?经济巨人的理性之作,一读就令你悄然大悟的体系之书。本书收录了英国18世纪资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这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名著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论点严密,一经问世便震撼了世界。这部著作凝结着孟亚当·斯密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不仅使他蜚声世界,而且作为人类进步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史册,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内容推荐

1776年,《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此后的二百佘年中,它被加诸“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等许多美誉。

亚当·斯密着眼于他所观察到的尚未出现工业革命的世界经济,首次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产生、分配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他认为人类利己的动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一切经济行为,同时强调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并给予贸易自由的发展。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中拥有近乎于神的地位,迄今为止,他的思想仍是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参考借鉴的基础。

本书邀请资深专家对原著做出删节,在缩减篇幅的同时,充分保留斯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及完整体系。此外,本书还在经典原著的基础上,选配420幅传世名画、大师摄影及经典插图,力求贴近原著论述的事实与思想,并使这本经济巨著的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目录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8

 第1章 论分工/8

 第2章 论分工的原因/16

 第3章 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20

 第4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24

 第5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及货币价格/30

 第6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42

 第7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48

 第8章 论劳动工资/56

 第9章 论资本利润/72

 第10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80

 第11章 论地租/96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132

 第1章 论资产的分类/134

 第2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140

 第3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159

 第4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产/169

 第5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174

第三篇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182

 第1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182

 第2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旧状态下农业受到的抑制/186

 第3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90

 第4章 城市商业如何对农村改良作出贡献/194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196

 第1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197

 第2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208

 第3章 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的特殊限制/216

 第4章 论退税/224

 第5章 论奖金/227

 第6章 论通商条约/242

 第7章 论殖民地/246

 第8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260

 第9章 论重农主义即把土地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唯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学说/262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276

 第1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276

 第2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308

 第3章 论公债/347

试读章节

分工有这么多好处,但它却不是人类智慧预见到它会带来普遍繁荣而主动选择的结果。它是人类天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倾向发展得非常缓慢。这种倾向没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就是用一种东西交换另一种东西。

这种倾向是不是人性中暂时无法透彻解释的原始本能之一,或者它是否是人类的理性和语言才能的必然结果(这个似乎更有可能),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人类都有这种交换的倾向,其他动物则没有。其他动物似乎不知道任何类型的交换或者契约。两只猎犬追逐同一只兔子,有时看起来像是在合作行动,每只猎犬都把兔子驱向它的同伴,或是在同伴把兔子驱向它时全力拦截。可是这并不是任何契约的结果,只是那个时刻措犬们对同一目标的欲望偶然契合的结果。没有人见过一只狗用一根骨头和另一只狗公平而又慎重地交换另一根骨头。没有人见过一只动物用动作或叫声向另一只动物表明,“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希望用这个交换那个”。当一只动物企图从人或另一只动物那里获得东西时,它除了向对方表示好感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为了得到食物,一只小狗向母狗摇尾乞怜,一只长毛垂耳狗做出种种姿态吸引饭桌前主人的注意。人对他的同类有时也使用相同的手段,当他没有其他办法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就开始花言巧语、卑躬屈膝。但是他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干。

在文明社会里,任何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合作和帮助,而他一辈子也只能获得几个朋友。几乎所有其他动物,当个体长到成熟时都是完全独立的,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其,也同类的帮助。可是人几乎离不开他的同类的帮助,而仅仅依靠人们的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些帮助的。假如他能诉诸对方的自利心,向对方说明,他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他们自身有好处,他反而更有可能达到目的。任何一个想同他人做交易的人都是这样做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意义。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双方才得到了绝大部分自己所需要的帮助。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是谈论对他们的利益。除了乞丐之外,没有人主要靠他人的慈悲来生活。并且乞丐也并不完全依赖他人的慈悲。乐菩好施的人的确提供了乞丐的全部生存资源。但是,他能满足乞丐的一时昕需,却不可能满足乞丐的随时所需。乞丐的大部分日常需要还是以和其他人相同的方式满足的,就是通过契约、交换、购买来满足。他用路人甲给他的钱购买食物,用路人乙给他的旧衣服交换更适合自己的旧衣眼,或者住所、食物、钱。

就像我们过去曾经在契约、交易或者购买的过程中获得需要的帮助那样,分工真正的性质也是如此,也是从类似的交换倾向中产生的。譬如原始游牧部落中的某个狩措者,也许他发现自己在制造弓箭方面的才能远远超越了他人,于是他频繁地制造弓箭并以之与同伴交换牲畜和兽肉,长此以往,最终他会发现以这种交换方式得到的物品比他亲自到荒野中捕猎得到的更多。于是,出于利己的目的,制造弓箭会成为这名猎人日常最主要的工作。部落中的另外一个人或许以制造和搬迁茅屋为特长,他以这种技能为他人服务,他人也同样以牲畜或畜肉作为回报。更多的人通过类似的途径把自己不能消费的那部分劳动产品拿去与他人交换,并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成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培养和完菩他们在这一领域内的才能或天分。

不同的人在天赋才能上的差别,事实上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小得多。成年人从事不同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寻常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最不相同的两个人,例如一个哲学家和一个普通的街头搬运工,他们的差别似平不是由于天赋,而更多地是由于习惯、风俗和教育造成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在6岁或者8岁的时候,可能非常相像,他们的父母或游戏伙伴都看不出他们有任何显著的不同。而在那个年龄之后,他们开始从事迥然不同的职业。于是,才能的差别被人们注意到,并且逐渐扩大,直到最后,哲学家的虚荣心使他不愿意承认自己跟街头搬运工有任何相同之处。但是假如没有互通有无、彼此交换的倾向,每个人就不得不自己准备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责任要承担,有同样的工作要干,那么就不可能有职业上的不同,也就不可能有才能上的重大差别了。

正如交换倾向造成不同职业的人们在才能上的巨大差异一样,交换倾向也使这种差异可以利用。和人们在未受到风俗和教育陶冶以前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差异相比,许多被认为属于同族的动物的天赋差异要明显得多。一个哲学家和一个街头搬运工的天赋不同,远不及大猛犬之于猎犬、猎犬之于长毛垂耳犬或长毛垂耳犬之于牧羊犬。可是,这些动物虽然都属于同族,对彼此却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大猛犬的力量并不能因为猎犬的迅速、长毛垂耳犬的伶俐或是牧羊犬的驯良而有任何的增加。这些不同的天赋和才能,由于缺乏交换的能力,不能变成共同的财富,向同族动物提供更好的方便。每个动物仍然不得不分别独立地养活和保护自己,得不到自然赋予它的同族的那些不同才能的好处。相反,人类之间的不同才能对彼此都有好处:他们各自才能的不同产品,通过互通有无、以货易货和交换的普遍天性,从而形成一种其同财富——每个人都可以交换到他昕需要的其他人的才能所生产的产品。P16-19

序言

任何一国国民日常的一切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都来自他们自身每年中的劳动。这些用于消费的商品,或者是本国国民劳动生产的直接产物,或者是以这些产物从外国换回的商品。

本国国民的劳动产物与从外国换购回的商品之间的比例或大或小,而这一比例将会决定本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消费商品的供给情况的好坏。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而言,这一比例都要受到以下两种情况的影响:一是从普遍上的意义来说,这个国家的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性与判断性;二是国内从事有用劳动与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比例情况。任一国家在土壤、气候和面积上或有差异,但国民需求每年供给的好坏,却必然是由这两种情况决定的。

除此之外,国民需求供给的好坏,似乎较主要地受前一情况影响。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所有具有劳动力的成员都或多或少地参与有用劳动,并尽可能以各种生活必需品供给自身和家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参与有用劳动的人。但他们的生活依旧贫乏,甚至会迫不得已地杀害失去无劳动能力的亲人;或遗弃他们,使之听任老天安排的命运。而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繁荣阶段时,一些社会成员完全脱离了有用劳动,并且要消费比大多数劳动者多过十倍甚至百倍的劳动产物,但由于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极为强大,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连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只要足够勤劳节俭,也能享受比野蛮人更优越安稳的生活。

劳动生产力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改良,劳动生产物,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自然而然地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所论述的主旨。

不论一个国家的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性与判断性达到怎样的程度,在这种程度继续运用的阶段中,国民需求每年供给的好坏,将由国内从事有用劳动与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比例情况来决定。在下文中我将要说明,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推动劳动的资本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因此,本书第二篇,主要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资本的方法,以及不同用途的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亦不相同这几个论点。

当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性与判断性已达到较高层次,不同国家对于社会内劳动的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而这些计划在促进增加全国劳动生产物时具有不同的影响力。有些国家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没有一个国家会试图使国内的各种产业完全平均地发展。自从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业,而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这是本书第三篇即将阐述的,为什么人们会采用和规定这种以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政策。

这些不同计划的实行,最初也许是因为某个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他们不曾预见,甚至也不曾考虑这些计划将如何影响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但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见解差异极大的各种经济学说。有些学说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的学说又极力阐述农村产业的重要性。这些经济学说各自发表的理论,不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各国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因它们而有所变化。我将试图尽我所能,在本书第四篇中详尽并明确地解释这些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个时代和各国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总之,本书的前四篇主要是力图说明社会中各个阶层的收入构成,以及供应各个时代各国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所具有的性质。至于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探讨的,则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竭力在以下这几方面作出说明:一是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需费用,其中哪些需要由全社会共同交纳的赋税负担,而哪些则应由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二是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税款是以怎样的方式征收的,并分析不同征集方式的利弊;三是近代绝大部分的国家政府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的原因,并说明这种债务,对于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即社会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富论(缩译全彩插图本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影响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全面解读财富增长的奥秘与根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亚当·斯密
译者 陈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7431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91.33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72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