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望沙原/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由辽宁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入车培晶、薛涛、董恒波、刘东、常星儿、立极、许迎坡等7位优秀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近年的力作,其中包括车培晶的《沉默的森林》、薛涛的《正午的植物园》、董恒波的《同一个梦想》、刘东的《抄袭往事》、常星儿的《回望沙原》、立极的《站在高高楼顶上》和许迎坡的《寻找爸爸的天空》。这几位作家的作品曾经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儿童文学大奖。10年前,辽宁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曾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国儿童文学一代宗师陈伯吹把辽宁的儿童文学作家群称为“东北小虎队”,如今,“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的出版,是近年来“小虎队”的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也是东北儿童文学界的一大盛事。

  本丛书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中短篇小说为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生动,呈现出质朴沉郁、明快、诗意等多种美学风格。

内容推荐

本书为“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之一,作者常星儿是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儿童文学大奖。本书包括《回望沙原》、《红月亮》、《麦芒》、《枫林,那火红的枫林》、《墨绿的草滩》等十余篇短篇小说。

目录

总序 生气赛过当年/邓友梅

序 精神寻路者的成长叙事

——读常星儿小说集《回望沙原》/洪兆惠

回望沙原/1

岑老师远行/23

红月亮/35

一只小鸟的起飞/41

最后一班复读生/49

我的捕鱼故事/65

红柳滩,红柳滩……/71

麦芒/77

球王阿明/87

白鹭别墅/95

第十一只沙雀/117

一个少年的碱草滩之夜/125

远去的一只鹰/131

枫林,那火红的枫林/139

唱着歌走来的女孩/143

秋声/153

沙原红了/175

墨绿的草滩/185

苍狼阿力/191

后记 陈伯吹和“小虎队”/赵郁秀/203

附录 造福于亿万儿童/陈伯吹/210

试读章节

根旺和我一个村,是手拉手长大的,又一起上学,是顶要好的朋友。只是这两年他贩羊我上学,很少来往了。说实话,上学时,根旺比我学习好,而且看不出他怎么用功。他的辍学纯是他爸逼的,他也舍不得离开学校。他爸贩驴,挣了不少钱,可他腿脚不灵便了,往坨子外跑有些吃力了,就叫根旺接替他。开始根旺不干一他要上学。根旺爸就把他关起来。关了几天,最后根旺认了,说:“爸,你不叫我上学我就不去了!”于是,他就跟他爸去贩驴。贩了半年驴,根旺就改弦易辙,另起炉灶,开始贩羊。

根旺,贩羊挣钱了。

根旺成了有钱的少年。

可谁也看不出根旺有钱。他穿着随便,邋遢得不能再邋遢。

我到根旺家已是上午九点多钟。他爸爸妈妈都出去干活了,只他自己在家。他好像刚起炕,头发蓬乱,眼角还带着眵目糊。此时,他坐在地桌前抱着羊头啃。桌上散乱地扔着几瓣大蒜,还放着一个大碗。

根旺啃羊头啃得很专注。我进屋他只抬头看一眼,没吱声,又埋下头接着啃。

看着他啃羊头,我想,狗啃骨头也就是这样啃法吧?

啃了好一阵,根旺放下羊头,擦了擦手,说话了:“鸣山你要跟我去贩羊?”

“我不去贩羊。”我说。

我很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要去跟他贩羊?

“鸣山你在跟我撒谎。”根旺说。

“我没撒谎。”我说。

“想跟我贩羊快直说。”

“你咋知道我要跟你去贩羊?”

“除了贩羊你不会找我。”

我看着根旺,他脸上没一点儿表情。

“说真话,我不是来找你贩羊。”

“那么以后你别再和我提贩羊的事儿!”

“你就肯定我找你去贩羊?”

“你没有别的事儿能和我掺和。”

他这样说,我不知说啥好了。

这以后我俩都不吱声了。他抱起了羊头,又接着啃。他细嚼慢咽,吃得细致认真,连骨头里的筋头都一点儿一点儿摘出。

我一时找不出啥话跟他搭讪。我觉得我俩很难相处,两年时间,我俩生活在两种环境中,各方面产生了很大差异。

我俩已不是同路人啦!

这时我想起身告辞。

“鸣山,你说世上啥最好吃?”根旺啃着羊头,忽然问我。

我说我没想过。

“羊——羊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根旺说。说着,他嘿嘿地乐了。显然,他对自己的这一结论非常满意。

“鸣山你说羊身上哪儿最好吃?”根旺又问。我说我不知道。

“羊头最好吃。”根旺不再问我,他接下去说,“羊头上又数眼睛最好吃。”

这时,羊头已经被他啃得只剩下两只眼睛。他抠下一只羊眼递给我。

我说我不吃,这时我已感到恶心。

他说:“鸣山你不吃可不会享受了。”

他一手拿着羊眼,一手端起桌子上的碗——这时我才注意那碗里是酒。

他说:“我吃羊头时才喝酒——两只羊眼一碗酒——这才是享受!” 我说:“根旺你喝酒了?”  “鸣山,你刚刚知道我喝酒?”根旺很吃惊,而且带着气愤,“鸣山你可太不了解我了!”

根旺放下酒碗:“两年来鸣山你把我忘了!你没跟我正经地唠过,没看过我……你鸣山把我忘了!”

P3-5

序言

儿童文学界都知道,辽宁有个青年作家创作群,他们虎虎有生气,以鲜明的艺术特色活跃在我国儿童文学园地,为少年儿童写出了不少佳作,几年前我就关注他们了。1996年,赵郁秀主编的“棒槌乌儿童文学丛书”出版,次年在中国作协开研讨会,我和其他中国作协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他们的作品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薛涛、董恒波、肖显志、常星儿的小说,车培晶的童话等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书产生了影响,还获了大奖。他们还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东北小虎队!

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也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这些年,我国的儿童文学事业恰逢好的发展契机,先是中央号召繁荣儿童文学事业,素质教育、大语文理念的提出,后来国务院又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进行部署,这都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儿童文学作家们深知肩负的神圣使命,勤奋创作,积极探索,没有辜负读者的期望。在这方面,辽宁儿童文学学会等团体注重营造氛围.他们不但积极发现和培养新秀,研讨本省作品,还加强了儿童文学的国际交流。2002年成功地承办了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这更激发了作家们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新秀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作品面世。他们的作品相继获得过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全国多项重要儿童文学奖,保持了全国前列的位置。

现在,他们又一次集体亮相,再度出山,这套收入七位中青年作家近年小说力作的“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即将出版了。

令人高兴的是,我看见了新的面孔,刘东、立极、许迎坡无疑是新加入的“队员”。我喜欢他们的作品。

许迎坡的作品风格爽利,关注到了弱势群体,比如下岗职工家庭的孩子以及农民工子女的生活,为小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子,给儿童文学园地新添了品种;刘东的作品则峭拔不俗,读后令人掩卷深思;立极在立意上下了工夫,他的小说蕴涵哲理,很有读头。

几位“老队员”的作品也有突破,艺术上更加成熟了。

薛涛的艺术想象已经突破了写实的层面,其充满诗意的幻想是迷人的,《正午的植物园》堪称少有的幻想文学佳作;车培晶的中篇小说用独特的视角书写了那段发生在北方的抗战场景;常星儿、董恒波的小说也大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看罢这套人物鲜活、风情浓郁、文采飞扬的丛书,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东北那色彩缤纷的广袤原野和浓烈如酒、淳朴浑厚的关东民风。

他们的写作风格沉甸甸的,散发着夺人耳目的活力和锐气,同时其纯粹的文学操守和强烈的道德意识也令我肃然起敬。

辽宁作家面对时尚化、商业化写作不浮躁、不功利,儿童文学之路走得扎实可靠,久之必成大器。

小虎队再度出山,孩子们的朋友来了!

2005年秋

后记

“悉知在筚路蓝缕中奋进的辽宁儿童文学创作,重在扶植新人,且屡屡获奖;被称为‘东北小虎队’的青年作家群,在艰苦条件下的闯劲和坚韧的求索,确令人赞叹。”这是我们敬仰的儿童文学一代宗师陈伯吹老人于1996年7月20日为我主编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撰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此丛书含长、中、短篇儿童小说及童话集共六部。六位作者当时平均年龄三十二岁。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鼓励。

我们衷心感谢于酷暑炎夏,抱病挥毫为我们作序,一贯关怀、鼓励我们“为小孩子写大文章”的陈伯吹老人,他诚挚坦言“以一套丛书来展示一省之青年创作群体的新姿和实力者,则‘棒槌鸟’丛书恐怕是仅见或首见的了。故我九十有二高龄,虽已搁笔,但此酷暑之际,汗流浃背也愿为之作序”。每读到此,激动不已。这使我不由想起陈老称为“简朴、务实很使我感动”的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当时八十高龄的陈伯吹老人同我们一样睡在学生宿舍,一样吃着从学生食堂打来的饭菜。散会后,知陈老顺道要去北方参观,我们想给他买斤糕点,老人微笑拒绝,只拿了两个食堂的馒头,并说喜欢吃馒头。依依送别时,我望着陈老那矮小却挺拔、坚实的背影,忽又想到这位出生于江南水乡、长期工作在上海的老人怎能喜欢吃北方的馒头?这两个馒头,如同两块巨石,深深地压在我的心头,更能使我常常忆起会议间,陈老坐在木板床沿,同我们促膝交谈的亲切话语,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一晃十年过去,已近百岁高龄的陈老又为我们汗流浃背、躬身伏案,将他寄希望于后一代的炽热真情灌注于字里行间,这定格于史页的崇高形象,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撞击我们的心灵。

这序言先刊发于《中国艺术报》,题为《东北小虎队虎虎有生气》。丛书获奖后,1997年8月7日,《人民日报》又以《造福于亿万儿童》为题再予刊发。致使亿万少年儿童及广大成人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于儿童文学园地辛勤耕耘了七十余载的陈伯吹老人的赤子之心。更有人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寄信祝贺我们得到陈伯吹老人的直接关爱,可谓“终身之福”!我们共同祝愿老人早日康复,再沐春风。未料,刚刚过去三个月,11月6日,陈伯吹老人竞驾鹤西去了。这刊发于《人民日报》的“序言”,竞成陈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成为陈老珍贵的绝笔,成为儿童文学界人们心灵上的丰碑,它将永载中国儿童文学史册!当曾热心关怀与提携辽宁儿童文学事业的上海著名评论家周晓,特向我函告并寄上陈老“年表”时,我不知是惊、是哀,急忙找出精心保存的陈老亲笔书写的序言文稿,不禁潸然泪下。那薄薄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稿纸上,写满了老人工工整整的钢笔小楷,字字似珍珠,句句是号角,它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沿着他的足迹以“一种顽强坚韧、锲而不舍的精神”“全速前进”!

我们“小虎队”的朋友们牢记“顽强坚韧”,更为团结互助,坚持阳光写作,新作不断。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各种大奖;有人荣获德艺双馨文艺家、十佳青年、优秀青年作家等各种荣誉。有人还当选为省市政协委员。更为可喜的是,“小虎队”不断壮大,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2004年秋,三十多岁的刘东和王立春(女)双双荣获了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与他们同龄的立极等也接连荣获了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但是,当我们在学会的年会、笔会相聚畅谈时,当我们再次拜读陈伯吹老人的精妙文字时,免不了这样的思考和探讨:我们的作品如何才能更贴近现实,赢得更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否做到了陈老教诲的那样“和儿童站在一起……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写出儿童看得懂并且喜欢看的作品”?当今,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儿童文学出现如下缺失……原创作品过少,在少得可怜的原创作品中,优秀作品更要少一些。够得上品牌的更少。” (引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汇编》76页)2005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十六版,出现一醒目标题《儿童文学呼唤原创》,文中明确强调“没有作者队伍的壮大,就不会有原创作品的繁荣”。面对这一呼唤,肩负神圣使命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团体,应该警醒、挺身,曾被陈伯吹老人关爱的、“使我深深地感佩”的辽宁“小虎队”应再结队亮相,不辜负老人家的殷切期望,奉献出“三贴近”的原创新作。

在2004年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同志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重视面向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创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少年儿童中有两亿多在农村。文学界要与出版界加强合作,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少年儿童,有计划地组织创作一批真实反映当代农村少年儿童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作品,满足广大农村小读者的阅读需求”。面对这活生生的现实,面对两亿多正在成长的农村新一代眼巴巴的期望,我们怎能不从感情上激发,行动上实践。所以我们决定编辑这套青年作家群体的丛书,以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中短篇小说为主,加大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份额,以鲜活的农村孩子形象展示社会新貌。同时,着墨浓郁的地域特色,宣扬传统文化和审美取向,坚持“童心、童趣”和独特风格。在这七部作品集中,有反映城镇、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的悲喜故事,有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同法西斯斗智斗勇的少年英雄形象,有以幽默调侃的语言为特色的叙述风格。这些作品有直面苦难和忧虑、以美感和诗意化解苦难的凝重之作,还有以心理咨询为特征的少年心理咨询小说,以及富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大展艺术想象力的幻想儿童文学,等等。

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得以空前繁荣,为适应广大小读者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低幼、儿童、少年文学的细化和界定。2002年,由我们承办的在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上,北大曹文轩教授宣读的论文《论成长小说》,最先被日本等国报刊翻译刊登。年底在沈阳举办的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会上,港台作家们对曹教授的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旧有儿童文学概念、首先提出的“成长小说”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同。这套丛书所编入的七部中短篇小说集,大部分都属于“成长小说”范畴,它们更贴近现实,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创作、编好这套丛书,我们于2005年一年中,曾先后在沈阳、大连等地开过大小四五次出版研讨会和改稿会。不断探索切磋,群策群力,和谐互助,在不断交流、争辩中,碰撞思想火花、艺术亮点,提升作品质量。这也是对辽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二十年来一贯坚持的敬业、勤业的学习气氛和工作精神的发扬,也是对耄耋之年的陈伯吹老人光临我们学会成立大会、给予我们的“为了孩子们、为了生命之树常绿的事业而全力以赴”的精神的传承。

为“以品牌创造市场”,这套“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是在原来彰显地域特色的“棒槌乌儿童文学丛书”基础上推出的,为发扬陈伯吹老人对我们“东北小虎队,虎虎有生气”的鞭策,这套丛书没收入年龄已达五十岁的当年“小虎队”的作家之作,这当属遗憾。而女作家的原创新作以及童话、寓言等低幼范畴的作品,均考虑今后再陆续编辑出版。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的成长,得到了以陈伯吹为首的全国许多专家的关注,著名评论家们特为本丛书撰写了精辟的评介文章,便于少年读者们阅读理解。辽宁儿童文学得以繁荣和发展,也是仰仗于各位专家的厚爱与支持,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同时,也要感谢一直关注辽宁儿童文学事业的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先生于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由于时间仓促和经验所限,本丛书各部作品中尚有很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们指正,我们当努力改正。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多年来对儿童文学创作给予了关心和扶持,这次更大力支持儿童文学原创新作的出版。他们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铭史册。

本丛书出版之时,正值敬爱的陈伯吹老人仙逝八周年暨迎接百岁诞辰之际,这套丛书也是对老人的“童心、童趣”的实践成果的纪念、缅怀,更是为前辈先驱终生事业“跑毕全程”之接力、之延续,我们定要“锲而不舍”,“全速前进”!

书评(媒体评论)

用文字、更用信念,为我们守望一片纯净与美丽……

——浦漫汀

书写少年心灵,营建精神家园,形成精彩与深邃。

——蒋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望沙原/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星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541363
开本 32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