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东人还缺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山东人还缺什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一本当代喻世、醒世、警世的书!一本充满真情、挚情的书!一本敢说丑话、真话的书!

这本书好就好在她触及到了一个为大多数山东人还没有触及、而即使有少数山东人想触及却又不敢触及的严肃命题。

内容推荐

在《山东人还缺什么》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围墙文化”的问题。所谓“围墙文化”,就是一家人独居于一个四面建有围墙的农家小院,院里有瓜有果,养猪种菜,不出家门便吃穿不愁。闲来还可站在院墙上,自吟一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农耕心态。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封闭、是排外,是关起门来过日子。

目录

书外的话

从山东人到中国人

你配说点么

我看《山东人还缺什么》 

编辑引语——好书等你看

引子:解读山东人的四大理由

一、山东人该不该成为中国人的榜样

二、山东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子” 

三、山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四、“二十一世纪看山东” 

上篇:什么都不缺的山东人

一、山东人不缺先贤

二、山东人不缺操守

三、山东人不缺性格

中篇:山东人还缺什么

一、山东人一大病:土

二、山东人二大病:保守

三、山东人三大病:要面子

四、山东人四大病:绝对自恋

五、山东人五大病:不会做生意

六、山东人六大病:缺乏契约精神

下篇:新千年给山东人的建议

一、病之根

二、小处不可随便

三、呼唤第二次“土改” 

四、做好做大“文化蛋糕” 

五、百姓建议

六、赘语

试读章节

泰山奶奶

笔者登泰山的那年还算是“年富力强”,但是,依然被十八盘弄得筋疲力尽。疲惫不堪之际看见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背着马扎,几乎爬几个台阶就要放下马扎歇一歇喘口气。老人家说她每年过了生日之后都要爬一次泰山朝拜泰山奶奶,泰山奶奶就保佑她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老奶奶拜一次泰山奶奶,一上一下要爬三天。老奶奶说她一年拜一次,一直要拜到一百岁,泰山奶奶就会保佑她长命百岁。

泰山奶奶就是碧霞元君。

周武王灭亡商纣王论功行赏分封天下,姜子牙、黄飞虎和黄飞虎的妹妹黄妃都想得到泰山。姜子牙高风亮节主动退出竞争。黄飞虎和黄妃兄妹俩在武王面前约定,谁先到泰山谁就是泰山之主。黄飞虎施展法术很快就飞到了泰山,黄妃却是不紧不慢地往泰山走。正当黄飞虎以胜利者自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远没有妹妹有心计,原来黄妃老早把自己的一只鞋子扔上了泰山。于是,黄妃成了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数千年来,泰山奶奶一直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崇拜对象。

经过长期的历史的文化积淀,泰山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也不是一般的地理景观,它的价值是不能仅用它的海拔高度来衡量的,甚至也不能仅用它的景色来衡量。泰山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精神象征。无数的格言、俗语,充分说明了泰山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泰山鸿毛——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原来是司马迁的话,革命领袖毛泽东把它用在普通战士张思德身上,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普及得家喻户晓;

泰山北斗——形容某一领域最有建树、最德高望重者;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形容一个人鼠目寸光;

有眼不识泰山——形容自己轻看了人;

泰山泰水——尊称岳父为泰山,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但尊称岳母为泰水,知道的人就少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一个人镇定自若到这种程度,只有信仰才能支撑;

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人心齐,泰山移;蚂蚁搬泰山……明白得不用解释了。至于二十多年前脍炙人口的革命现代京剧中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已经成为革命英雄主义的同义词了。

泰山,山东的泰山,山东人的文化,山东人的象征。

泰山,中国的泰山,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象征!

一水——黄河

山东的另一大地理标志就是黄河。

黄河流域抚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其中九分之一的里程在山东境内。山东是黄河的下游,黄河从山东西南部向东北斜穿过鲁西北平原,至东营市注入渤海。由于黄河是条泥沙之河,每年向下游挟带泥沙16亿吨,对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造成重大的地理和历史的影响。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河床逐年升高,以至高过两岸村庄的房顶或树梢,成为著名的悬河。

黄河犹如一条暴虐的巨龙盘旋在山东人民的头顶之上,令人战战兢兢。在历史上,黄河决口频繁,而山东又地处黄泛区要冲,屡受黄河泛滥之苦,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就达到26次之多。黄河改道中,其中有21次流经山东腹地或边境。广大的鲁西北及鲁西南平原,都曾是黄河水历来纵横肆虐的地区。

治理黄河,预防水患,历来是山东人民的梦想和心愿。现在山东的治黄工作已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比如在东营市黄河沿岸某些地区,用黄河水在大坝外侧淤积成一个人工“高原”——房台,将岸边村庄搬迁于人工高原之上。这样既免除了水患之虞,又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如今,可以说这里已成为独具特色的黄河一景。

在黄河人海口附近形成了五千多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黄河每年向河口地区输送泥沙12亿吨,使三角洲每年以3公里的速度向海里推进,每年新增淤积地面50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我国著名的胜利油田就在这里。

黄河下游地区也像黄河中游地区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孕育了山东人民和山东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可以说,黄河也是山东人的母亲河。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山东人民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黄河三角洲一带的人还自豪地称自己为“黄河门人”。

O018-019

序言

当编辑的快乐之一就是能先睹为快,最期盼的事就是所编的书让读者认可,工作没白做。虽然这本《山东人还缺什么》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策划工作,第一稿和修改后的部分章节都读过,但最终会是什么,作者都写了些什么,能不能写出精彩,能不能打动读者,自己还是有些期盼,有些忐忑。

当拿到书稿后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编辑,编着编着就被内容吸引了,索性还是先看完全书吧。读完之后,还真觉得这是一本可看、好看、耐看的书(一家之言呦)。写的山东人、山东事都那么入木几分,既有作家那种舒云漫卷似的联想,又有一个思考者独到的见地。许多不经意的人和事被作家一点,还真就有种确实如此的感觉;有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人和事被作家一评,还真就不服不行。个人觉得这不是一部叫板较劲的书,山东人读了,气也罢,恨也罢,但绝对不会骂;外省人读了,一定要羡煞山东。

作为编辑,做书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书中一些作者认为得意和深刻内容,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已被删掉,虽然很多观点编辑个人也认同(删掉的我也觉得可惜啊),读者读了会感觉许多问题还不够尖锐、深刻。作为读者,书中一些作者认为得意和深刻内容,我也并不认同,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但尊重作者是做编辑准则,只能私下与作者探讨,还是原样呈献。

一千个读者,会读出一千种感觉。不管赞同还是反对,只要读者喜欢看,能从书中读出味的就是好书。此书会让读者回味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东人还缺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西庭//张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27646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7.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3
出版地 山东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