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大家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书名《三生石上旧精魂》取自唐人传奇《甘泽谣》(袁郊撰)“圆规”一则中的一句诗,全书共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佛教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戏曲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其中第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举例说明某一类题材故事与佛教故事之间的关联,重点述中国作者之化洋为土,推陈出新。

目录

引子(1)

仙、鬼、轮回与因果报应(8)

神通变化:小说助成了神佛(32)

从"一角仙人"到"月明和尚"(58)

龙女与柳毅的传承(76)

封建士子的白日梦(l00)

八仙(118)

试释如意(151)

话拂尘(177)

谈麈尾(198)

拄杖、禅杖与锡杖(207)

话"法轮" (218)

试读章节

所有的宗教都把人的肉体和灵魂区分开来,认为它们是可以彼此独立的,这就是宗教的本质之一,否则宗教是无法产生的。从古书中的记载和现代考古发掘显示的情况看:中国古代祭祀繁多,有祭天神地祗的,有祭山神、水神、五谷神的。表现出一种多神的、相当杂乱的人格神的系统,这个传统一直变化多端地维持到近现代。另外,也祭死去的祖先,这就是祭鬼,这个传统也被维持下来。

战国、秦汉时期,百家争鸣,方士大量出现,他们迎合了上层统治阶级长生不老的虚幻的主观愿望,提出有“仙人”的思想。“仙人”是长生不老的,要达到长生不老成为仙人的目的,主要可采取修炼和服食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又经常结合在一起。

就以汉朝人来说,他们讲究“服食求神仙”,他们日常服食的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药品,其中矿物质的药品常需要经过多次提炼,服下后常导致死亡,可是迷信的人还是代代都有。《红楼梦》中的贾敬是晚期典型。另一类是植物性药品和少量的动物类药品,如人参、何首乌、黄精、枸杞子之类,属于补养药,但其作用经常被歪曲和夸大。再有不属于以上两类的一种另类,那是某些想象中具有神奇效果的食品,例如:交梨、火枣、天露之类,大多是“远方珍异”的夸大,反映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人对“舶来品”的不准确的认识和对东西方等远方殊域的片断的因而导致神异化的了解。这就产生了想东赴蓬壶三岛,西访瑶池寻王母,求长生不死药的愿望,倒也促进了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些,都在早期的汉魏南北朝的中国小说中有形象化的反映。P8-9

序言

前 言

程毅中

白化文学长的博学多闻,是我们同学众所钦羡的。近十馀年来,他又专注研究佛教文化,取得了很多成果。本书所收的文章,就是他研究佛教文化对中国影响的一些案例。第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主要对象,阐释其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佛教文化成分。像我这样爱看古代小说的读者,就得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和启发。有些几经改造的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我们往往等闲视之,只认为是小说家的随意虚构,而经过白先生反本还原的深入探讨,才了解其根子还在于佛经和经过佛教体系传人中国的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传说故事。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小说又以无孔不入的方式为佛教作了巧妙的宣传。不过,在宣传中又有加以改造、融化的作用。

我们知道,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是佛教带来的观念。中国秦汉以前,只有鬼,有神,有仙,有梦,就没有轮回转世之说。有些问题不好解释,只能遵从孔子的规范,不谈“怪力乱神”了。例如对于善恶报应的疑问,司马迁在《伯夷列传》里提出了伯夷、叔齐积仁洁行而饿死,盗跖日杀不辜而善终,“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窦娥更悲愤地唱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些问题儒家解答不了,佛家却巧妙地加以解释,说是今世为善不得善报的,可以在来世得到回报;或者说因为你前世造的恶孽尚未得报,所以今世为善只能适当消灾或者继续偿罪。为恶不得恶报的也可如此解释。可见佛教徒是多么的聪明!晚至唐代,佛教在竞争中终于战胜了道教,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以三世轮回的因果关系作为劝善惩恶的手段,似乎还能起·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使一部分诚信的群众能够有所畏惧,避恶趋善,对世道人心也还不无小补,至少比宣扬“以暴易暴”的复仇主义要好一些吧。

然而,佛教徒往往把信仰作为一种等价交换的买卖,宣称写经念佛就可以消灾延寿,甚至可以取得进入天堂的入门证,其流弊也是难以避免的了。试看敦煌遗书里的《黄仕强传》和《唐太宗入冥故事》.冥间官吏也像人世官吏一样在贪赃枉法、营私舞弊。《西游记》第九十八回里阿难、伽叶也要向唐僧勒索“人事”。这些都是小说作者的创造。因此佚名《后西游记》中的孙小圣人冥后向阎罗王质问说:

“若说今世无罪遭刑,足以报前世之冤业,则善恶之理何以能明?若今世仍使其犯罪致戮,以彰善恶之不爽,则前世之冤愆终消不尽。”孙小圣还从生死簿上查出判官崔珏徇私作弊,添改了李世民的天禄总簿,给他加了二十年寿命。孙小圣就教十殿阎王减掉唐宪宗二十年的寿命,扯平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运。这就翻了《西游记》里的一件公案。

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创造力是很强的。白先生在书中已经充分说明了“小说助成了神佛”的业绩。如他所分析的,中国人善于对外来事物进行中国化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尤其是小说家,像诗人对典故的明用、暗用、正用、反用一样,对佛教故事作了各种各样的改造。古代小说的作者多数是接受过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但往往向佛、道两家吸取一些养料,提出了三教同源实为三教合流的调和论,如明代的《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三教偶拈》等就是。而出于道家的小说如《封神演义》则一边偷偷地向佛教故事学习,一边又改造、捏造,编了一些暗中贬损佛家的情节,如把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都改造人玉虚宫十二大弟子之列,真叫人惊叹不已。《封神演义》的手法并不十分高明,然而崇道抑佛的倾向性非常鲜明。尽管改造得过于操切,但它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却超过了佛教本经。像现在庙里山门口塑的四大天王都变成了风调雨顺魔家兄弟,就是道家的“反派遣”。经过白先生的详尽分析,使我们切实懂得了佛教在中国如何逐步地汉化,通俗化,实用化。

白先生从来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善于吸收业外的东西为自己的专业所用。他也反复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家善于改造佛教文化,使之汉化、转化,乃至更科学化,如三头八臂以至三头六臂的造型。我不禁大胆地联想到,我们今天向外国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是也能发挥中国人民的智慧,在学懂精通的基础上,使之中国化、实用化呢?

本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谈了八仙的由来、演变和几种器物的使用。我就更不敢妄加评论,以免佛头着粪。好在作者自己在引子和后记里已作了概括的说明。读者应先仔细阅读,自然会渐人佳境。

本书的责任编辑知道我和白先生是同窗挚友,在俗文学研究上又是同好。因此委托我为本书写一篇前言,我辞不获命,只能乱谈一通,真是姑妄言之。读者还是快读正文为是。

2004年12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些几经改造的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我们往往等闲视之,只认为是小说家的随意虚构,而经过白先生反本还原的深入探讨,才了解其根子还在于佛经和经过佛教体系传人中国的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传说故事。  ——程毅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大家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化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60645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