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彭德怀与抗日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出身贫寒,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追求光明,从农家少年、旧军队下层军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才华横溢,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他忠诚尽责,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不计得失,一往无前;他刚正坚韧,虽功勋卓著却从不骄奢,虽蒙冤受辱仍壮心不已。他的一生,有写不完的故事,也有解不开的谜团。但在人民心中,他永远是亲切的“彭老总”,是威武的“彭大将军”!

目录

第一章 湘水养育好男儿,为救山河赴明途/1

 第一节 艰辛童年志不屈,从军救国/2

 第二节 求学北伐找到党,开始新生/7

 第三节 举叉平江打游击,会师井冈/13

 第四节 留守转战保苏区,屡建军功/20

第二章 艰难走过长征路,会师陕北谋抗战/27

 第一节 国难当头,携手反蒋为抗B/28

 第二节 被迫长征,矫枉“左”倾开正途/42

 第三节 长路漫漫,浪沙沟尽始到金/56

第三章 驰骋陕甘宁,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形成/77

 第一节 立足陕北,联合东北军共赴国难/78

 第二节 东渡黄河,招兵买s为抗B/85

 第三节 西征陕甘,红军胜利大会师/90

第四章 挺进敌后,平型关大捷振民心/111

 第一节 七七事变,战争风云笼中国/112

 第二节 接受改编,背负希望赴前线/124

 第三节 首战告捷,平型关大奋人心/133

第五章 转战华北立豪言,八路军坚守黄河线/139

 第一节 国共捞手,屡战山西连胜利/140

 第二节 重回延安,彭毛推腹话乾坤/148

 第三节 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56

第六章 胜利打出“第二枪",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171

 第一节 不甘失地,蒋介石河北生磨擦/172

 第二节 “鸡蛋上跳舞”,闽锡山山西起云雨/180

 第三节 运筹帷幄,八路军胜取反磨擦/190

第七章 运筹百团大战,正太线上显神威/197

 第一节 华北告急,精心酝酿大破袭/198

 第二节 声东击西,正太线上巧设局/200

 第三节 初战初捷,华北战场传佳讯/207

 第四节 举国振奋,乘胜追击痈歼敌/219

第八章 创立隐蔽根据地,突围路上痛失战友/227

 第一节 华北艰难,总结应时打游击/228

 第二节 冈村上任,根据地再遭“扫荡”/23l

 第三节 较量冈村,敌进我进反“蚕食”/243

 第四节 痛失战友,左权牺牲突围路/248

 第五节 痛定思痛,“台搭起来再于”/251

第九章 “八路军”抗战伟绩彪炳史册,大将军英名永誉中华/255

 第一节 抗击灾害,开源节流促生产/256

 第二节 曙光在前,斗智斗勇战敌寇/264

 第三节 抗战胜利,彭德怀英名永流传/272

后记/279

试读章节

第一节 艰辛童年志不屈.从军救国抗日誓

在今天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湘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湘潭市,其下所辖的湘潭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因人才辈出而声名远扬。这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也是齐白石、杨度、张天翼等名人志士的故乡。

在离毛泽东故居韶山冲西南约40里处,坐落着一个幽静的小山村,名为乌石寨。村子四周青山环绕,峰峦叠翠,其中有一座乌石峰,拔峭而起,直冲云霄,为诸峰之首,山上佳木葱葱,鸟语花香,曾有古诗云:“崛起白南服,诸峰非尔俦,平扪朱鸟影,倒挂沧江流。”一代元戎彭德怀就诞生在个风光秀丽的小村落里,并从这里一步步走上了革命之路。他的丰功伟绩,也使得乌石寨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彭德怀的先辈彭忠遂本居于湘乡县谷水九溪,以贩茶为生。清雍正年间,他因贩茶路过乌石峰山脚,见此地景色清幽宜人,便在乌石峰的缓坡处买下了一块地,开荒耕种,结茅筑屋,由此定居下来,代代繁衍。1898年10月24日,彭忠遂的第六代孙来到世间。据《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记载,彭家围子这个新生儿属清字辈,父亲为他取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乳名钟伢子。这个钟伢子,便是后来的彭德怀。1928年以前,他一直叫彭得华。由于彭家在彭德怀上一代是单传,因此,彭德怀的出生给彭家围子带来了无限的喜悦。

按旧历,彭德怀出生的这一年,是清光绪24年,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之年。当时,清王朝昏庸腐败,帝国主义列强试图瓜分中国。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但是,由于中国两千年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太过牢固,由于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太过强大、由于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太过根深蒂固,实非初登历史舞台的中国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终以惨败告终。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要救中国,必须寻找另一条道路。彭德怀最终走上的,就是一条正确的解救中国之路。彭德怀的父亲彭民言秉性耿直,很重情义。年轻时与同村人外出卖茶,途中,伙伴不幸染病而死,无钱归葬。彭民言于是背着同伴的尸体,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历尽艰辛,终使其安葬故乡。从此,“百里背尸”在乡里传为美谈,彭民言却由此得了哮喘病,病情逐年加重;不能下地干活,维持全家生计的重担便落在了彭德怀母亲的肩上。父亲的美德,特别是母亲的艰辛,在彭德怀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曾在太行山的一个风雪之夜与妻子谈到母亲。当时,他流露出深沉的怀念:“母亲的一生太苦了!……”在他的记忆中,母亲“长得很清秀,很好看呢!特别是她的眼睛,又大,又亮。”

彭德怀6岁时,母亲将他送到姨父肖云樵开的私塾读书。他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非常刻苦。不久,由于母亲不幸病逝,彭家围子的生活更加窘迫。彭德怀在“自述”中写道:“家中一切用具、床板门户,一概卖光。几间茅草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铁锅漏水,用棉絮扎紧,才能烧水。衣着破烂不堪,严冬时节人着棉衣鞋袜,我们兄弟还是赤足草鞋,身披蓑衣”①。P2-3

后记

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是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和爱戴的共和国元帅。他出身贫寒,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追求光明,从农家少年、旧军队下层军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才华横溢,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他忠诚尽责,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不计得失,一往无前;他刚正坚韧,虽功勋卓著却从不骄奢,虽蒙冤受辱仍壮心不已。他的一生,有写不完的故事,也有解不开的谜团。但在人民心中,他永远是亲切的“彭老总”,是威武的“彭大将军”,他以毕生精力和赤胆忠心为中国革命以及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的贡献,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关于彭德怀的一生,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于他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的经历和贡献,却少有系统的整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应中央文献出版社之约我们特编写了《彭德怀与抗日战争》一书,以期通过对彭德怀成长经历和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这14年间国内外时局变化的回顾,全面而真实地再现这一时期彭德怀同志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的战斗历程,顽强不屈、身先士卒的军人性格,雷厉风行、历险不惊的大将风范,运筹帷幄、灵活务实的军事韬略。

全书由尚伟同志负责撰写提纲和统稿,各章具体执笔如下:

尚伟(第l章);

王 蕾(第2章);

梅殿一(第3、4、5章);

孟佳佳(第6、7、8章);

赵兴华(第9章)。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了很多专家学者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中央文献出版社于俊道主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因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之处难免,诚请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彭德怀与抗日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尚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9231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