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为中国带来胜利的领导人,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人们心中永远怀念的可敬的老人——邓小平。本书为你讲述抗战中的邓小平!本书真实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作战历史,内容详实,史料真实可靠,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图书 | 邓小平与抗日战争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位为中国带来胜利的领导人,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人们心中永远怀念的可敬的老人——邓小平。本书为你讲述抗战中的邓小平!本书真实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作战历史,内容详实,史料真实可靠,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目录 第一章 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 第一节 宣传全民族抗战/1 第二节 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6 第三节 出任第一二九师政委/22 第二章 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25 第一节 战略展开/25 第二节 三战三捷/34 第三节 抗击围攻/39 第四节 战后总结/48 第三章 坚持冀南地区的抗日斗争/55 第一节 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55 第二节 参加六届六中全会/61 第三节 加强冀南抗日根据地/63 第四节 反对顽固派磨擦/71 第四节 抗击日伪“扫荡”/80 第四章 站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前线/97 第一节 夺取反顽胜利/97 第二节 出席黎城会议/106 第三节 参与百团大战/111 第四节 迎接1941/121 第五章 巩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33 第一节 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33 第二节 开展军队政治工作/140 第三节 搞好部队文化建设/145 第四节 重视伪军瓦解工作/154 第五节 指导日人反战斗争/160 第六章 开拓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167 第一节 打开太行严重局面/167 第二节 实行全面游击战争/174 第三节 扩展中条山根据地/180 第四节 做好敌占区的工作/187 第七章 战友情深/199 第一节 刘邓战友情深/199 第二节 共同痛悼左权/205 第三节 撰文祝寿伯承/209 第四节 铭记抗日英烈/215 第八章 总结抗日根据地经验/217 第一节 主持温村会议/217 第二节 发表长篇报告/219 第三节 作好会议结论/227 第四节 提出军事思想/233 第九章 坚持在抗日敌后战场/239 第一节 抗击日伪“扫荡”斗争/239 第二节 总结国际共运经验/247 第三节 回击第三次反共高潮/250 第四节 主持太行整风运动/256 第十章 开展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265 第一节 坚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265 第二节 讲求节约积蓄迎战灾害/272 第三节 奖勤罚懒表彰英劳模范/286 第十一章 代理中共北方局书记/297 第一节 实行精兵筒政/297 第二节 开展锄奸反特/309 第三节 阐明十大政策/315 第十二章 争取抗日战争彻底胜利/325 第一节 领导开辟豫北/325 第二节 指导挺进豫西/328 第三节 亲赴冀鲁豫平原/340 第四节 指挥反攻作战/348 试读章节 第一节宣传全民族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精心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接着在三个多月的短短时间里,就侵占了东北三省。此后,不断侵吞践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使得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中国人民要求反抗日本侵略的呼声日益高涨。1935年8月1日。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发出的“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号召的精神,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并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指出: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形势,呼吁各党派、军队和各界同胞,不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均应停止内战,建立广泛的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宣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 “八一宣言”发表后,得到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其他民主人士更是纷纷传阅,深表赞同。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毛泽东在会后所作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演讲,深刻说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他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可能变动,也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可能变动一样。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总任务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立“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这就是组织抗日联军,联合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士兵和军队打日本去。 东北军是蒋介石部署在陕北“围剿”红军的主力部队,同时又是一支我党争取联合抗日最有基础的军队。自“九一八”事变后,广大东北军将士背井离乡,他们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之地与红军自相残杀!”“与其同共产党打仗打死,还不如同日寇拼命!”特别是1935年9月到11月间,在劳山、榆林桥、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剿共”三战三败,损失了近3个师的兵力。这种“剿共”的战争,使张学良认识到,红军是一支不可轻视、消灭不了的军队,如果硬要“剿”下去,很有可能先把自己给“剿灭”了。P1-2 后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几位博士研究生和几位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的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宋玺、莫巧琳为主编,尹书博、金雄鹤、耿宝云为副主编,刘长荣、杨丽坤、宝燕园、张慧、王景生、蔡晓红、彭金云等参与了编写。衷心感谢彭红、阎建琪、刘金田、于俊道同志在本书编撰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及时、热情的帮助。 本书主要参考的书籍有:《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本)、《邓小平文选》(三卷本)、《邓小平军事文集》(三卷本)、《毛泽东年谱》(1893—1949)、《朱德年谱》、《任弼时年谱》、《彭德怀年‘谱》、《王稼祥年谱》、《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野战军战史》、《回忆邓小平》(三卷本)、《回忆军事家邓小平》、《二十八年间》(三卷本)、《我的父亲邓小平》、《刘伯承回忆录》(三卷本)、《刘华清回忆录))、《张震回忆录》(二卷本)、宋任穷、滕代远、秦基伟、杜义德等老同志的回忆录。 本书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邓小平与抗日战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玉玺//莫巧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194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5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5.06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6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