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杀汪精卫(长篇历史纪实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汪精卫是如何从国民党副总裁堕落成“国人皆曰可杀”的卖国贼的?本书以汪精卫夫妇为男女主角,艺术地再现了1938年冬至1939年春,汪精卫集团秘密潜逃河内,无耻发表“艳电”,登上日本帝国贼船的叛逆史。描摹了一幅总裁与首相、政客与外交家、军官与间谍、记者与流氓的众相图。

内容推荐

你想了解抗战时期中日两国政府的和谈秘史吗?

你想知道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如何成为千古罪人吗?

本书为长篇纪实小说,以重庆、东京、上海、河内、香港为舞台,艺术地再现了1938年冬至1939年春,汪精卫集团秘密潜逃河内,无耻发表“艳电”,登上日本帝国贼船的叛逆史。作者以生动的文笔描摹了一幅总裁与首相、政客与外交家、军官与间谍、记者与流氓的众相图;深刻地揭示了汪精卫夫妇晦暗的心态及其堕落的轨迹。

作品语言老辣练达,构思云谲波诡。宏大的史实以电影场景式的布局一一展示,给人以凝重的历史感和视觉冲击力。

试读章节

夫人知道,上个月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陈公博向蒋介石提议,设立国家最高枢密院。统一领导军事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并提议由汪精卫筹备此事。蒋介石自然不会答应。1935年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门口遇刺,中了三发子弹,动了两次手术,只好让出这两个握有内政、外交实权的职务。卢沟桥事变后,汪精卫从法国返回祖国,重新出任最高国防会议副主席和国民党副总裁,但手中没有实权,会不会故意撂挑子,拿一把呢?想到这里,宋美龄愤愤地说:“一定是陈璧君这女人的点子。哼,当了第二夫人、监察委员还不甘寂寞,她还想干什么!”

在国民党中枢要人的夫人群中,宋美龄最讨厌的就是陈璧君了。别的夫人在社交场合中,对宋美龄这位至高无上的第一夫人,总如众星拱月一般;唯有这个南洋女人傲气十足,以其“老同盟会员”的革命资历和追随先总理的英雄业绩高宋美龄一头。说心里话,美龄对汪精卫的印象总的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汪精卫的学识、风度、才情。夫人曾私下里默默地把他与蒋介石对比过,她认为丈夫的天性是内向的,既不是一个有才能的演说家,也不是一个宣传家;他最擅长的是策划于密室,他懂得如何操纵政客,压制对手。丈夫总是需要一位有才能的伙伴,使他和党务保持联系,并替他向中国民众和外部世界详细地阐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而汪精卫就具有这种罕见的才干。在美国待过十年的美龄认为:丈夫是个东方独裁君主,汪精卫则更像西方议会政治家。汪精卫之所以输给自己的丈夫,与其说输在才干上,不如说输在政体上。在美国,军人可以竞选总统,但总统不必为军队是否忠于自己而忧虑。美国的军队属于国家;中国的军队属于私人,而汪精卫的最大失败恰恰在于没有自己的军队。不过,每当他们两个人同时出现在大的外交场合,对社交高度讲究的美龄时常为自己的丈夫羞愧,丈夫缺乏汪精卫那样风采夺人的仪表和优雅如流的辞令。撇开政治不谈,宋美龄感到汪精卫最大的毛病是“惧内”。在国民党上层的小圈子里,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评语——“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亦不致败事。”

“委座、夫人,请用饭。”一个来自奉化小镇的侍卫官轻声地禀报。

宋美龄挽着蒋介石,走进小餐厅。

八仙桌上摆好了四菜一汤:霉干菜焐肉,清蒸甲鱼,炒鳝糊,白菜油豆腐。中间一盆是咸菜豆瓣汤。全是浙东口味的家常菜。

宋美龄从酒柜里取出一瓶虎骨酒,给丈夫倒了一小盅。自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遇险后;蒋介石的腰骨肌肉一到冬天,特别是阴天就隐隐生疼。

P40-41

序言

一九三八年

1月16日,日本政府在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后,内阁首相近卫文磨发表狂妄声明,声称:“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1月22日,日本内阁颁布“国家总动员法案”,以备应付“长期持久的支那战争”。

6月9日,为阻日寇沿陇海路西进,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泛滥的河水淹没九百万亩耕田,豫东成了可以行船的“泽国”,苏、豫、皖三省一千二百万百姓惨遭巨灾。

10月12日,日寇第18师团在广东大亚湾一举登陆成功,沿途无阻,九天之后,兵不血刃,高唱着《君之代》进驻广州城。

10月25日,国民党军队参加武汉保卫战的一百三十四个师被日寇九个半师团击溃。26日,日寇第¨军波田支队和第6师团占领九省通衢——武汉三镇。

11月13日,长沙警备司令部下令“自卫团”焚烧城市,火山漫延数十里,烧了七天七夜。日寇第27师团尚在115公里之外,锦绣湘垣已成焦土,数千名未及撤退的伤兵葬身于火海之中。

自“七七事变”到1938年底,国民党军战线全部被日本陆军撕碎,仅华北、华中战区,两军对峙线长达3500公里,为世界战史所罕见。国民党丧失了平津、沪宁、绥、察、晋、冀、鲁、豫、苏、浙、皖、赣、鄂、湘、粤等十五个省区,共900余县,930座城市,260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人口二亿二千万之多。

中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战略相持阶段。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七部长篇小说,第八本书。

可以说是个意外收获。一个充满寒意的冬日,我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图书室信手翻资料,偶然瞥到这么一行字——

“1937年秋,日本近卫首相企图与南京国民政府秘密和谈。”

1937年——近卫首相——秘密和谈……从不欺骗我的直觉使我眼光一亮,肯定是块无人开拓的荒原!

回到杭州后,我马不停蹄,四处搜集这段历史资料,数百万字阅罢,掩卷沉思,汪精卫夫妇在历史荒原中的倒行逆施,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肯隐去……

环顾左右,史学界反映这段历史的资料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汪伪集团投敌记》、《今井武夫回忆录》、《汪伪十汉奸》等等。内容翔实,资料丰富,但发行量甚少。写汪氏夫妇的野史、民间传说亦出了几本:《金陵别传》(浙江文艺出版社)、《汪精卫财宝之谜》(湖南文艺出版社)、《汪精卫与川岛芳子》(北岳文艺出版社),似乎都没捅到要害处。

要写,就得另辟蹊径——政治小说,创作一部揣在读者袋里不嫌太重,放在图书馆又不觉得太轻的长篇纪实小说。

用一支笔、半瓶墨水,将那些在复杂的历史运动中,从事复杂活动的政治家的复杂心理勾勒一番,从中引出一定的历史轨迹,这是我一向的兴趣。

纵观汪精卫、陈璧君两个男女主角,前半生共同革命,后半生一起卖国。要想作品有点分量,必须给自己出难题,我毫不犹豫切割了这一横面——从汪氏夫妇1937年12月18日离开陪都抵河内,至1938年4月22日潜出河内赴上海。这一百五十余天正是汪精卫一生中心理冲突最炽烈的转折时期:从国民党副总裁堕落成“国人皆曰可杀”的卖国贼。

政治小说的主题深刻与否取决于人物的准确性,准确即深刻。

副总裁叛逃的动机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汪精卫企图跟蒋介石争夺最高权力的必然结果。然而,仅仅归结为两个人的“权力之争”,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事发之后密切关注,并在那个特定时期在国统区和沦陷区打出“拥蒋反汪”的旗帜。很显然,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的国策之争。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叛变后,国民党中上层军政人员“投敌如麻”,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日本支那派遣军的软硬兼施下,打出白旗,充当汪伪的“和平军”。倘若不反对这股投降主义、卖国主义逆流,一旦蒋介石也甘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傀儡,国民党政府就会成为法国赖伐尔政府,中国就会亡国。

权力欲,当然是汪精卫最重要的欲望,用陈璧君的语言说“就要当国民党第一人!”他宁死也不愿抛弃这个欲望。那时汪氏虽为国民党副总裁、最高国防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但在蒋介石强硬的铁腕下并无真正的决策权。何况,汪氏一向以先总理的继承人自居。

企图通过外交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中日冲突,收拾残局,从而夺取国民党和政府的最高权力,这是汪本人的动机。

毛泽东同志对汪精卫及其权力集团——国民党“改组派”有个评价,称其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毛泽东对汪精卫的评价显然高于蒋介石。

周恩来同志对汪的评价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汪兆铭一生豹变。”那么这次“变”成卖国贼的分界线应划在什么日子?

1938年11月,汪精卫派国民党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和梅思平参加了“重光堂密谈”,他们在协议书上取得了“日本军队两年内从长城以南撤走”的承诺。这项秘密协议,当时没有公布于世;之后,近卫首相在陆军鹰派压力下单方面毁约,汪精卫已到河内,骑虎难下,为掩盖自己的外交惨败,便让重光堂密约在“黑箱”中藏匿多年……

从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对汪兆铭的态度来看,也是在12月30日获悉“艳电”发表,于元旦的中央常委会上决定开除汪的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公职。

这个历史的交叉点找到了,才能准确地把握上海重光堂密谈时的中日双方代表,才能客观地评价云南省主席龙云将军,才能合乎逻辑地理解汪精卫这个政治家为何悄然脱离重庆中枢,飞往当时尚且中立的法属印支河内。

假如汪在被开除党籍后,赴法国长期旅居,或许他的晚年不致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本小说的尾声既是当年真实的观照,又颇有象征的意味:在南中国海的惊涛骇浪中,汪可怜巴巴地爬上日本的贼船,从此再也下不来了,这条船将他拖向罪恶的彼岸……

写这部书不具备我创作《疯狂的节日》和《疯狂的上海》之生活优势,为了“藏拙”,亦为了便于日后搬上银幕,我再次选择了电影框架结构。并尽量注重节奏感,注重画面的造型性,注重视觉的冲击力。有意从场景、时间分章。文字上唯求质朴、练达,务去华艳、雕饰。

终于能写成这本书,首先要感谢上海市政协文史办、上海黄埔同学会、浙江省委党校,尤其是黄埔同学会秘书长陈觉和上海“民革”秘书长陆玉诒,为我提供了许多当年的生活细节。最令人感动的是,我的友人竹内实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所长)特地让他的研究生三枝茂人,在京都为我复印了许多国内无法获得的资料和图表。值此本书出版之际,再次深表谢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这个大背景下,这部小说的出版,或许多少有一些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吧。

胡月伟

2005年5且18日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杀汪精卫(长篇历史纪实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月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2092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0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