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欧洲文化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介绍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生活的。现代西方学者对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婚姻的方方面面。本书从一个东方人的视角和眼光来看待西方的这段历史,自然会有一些与西方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妇女、婚姻和家庭/(1)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妇女和婚姻家庭/(1)

第二节 罗马时代的妇女、婚姻和家庭生活/(18)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婚姻观/(29)

第一节 禁欲思想主导下的婚姻观/(31)

第二节 务实的规范/(43)

第三节 婚姻圣事论/(49)

第四节 教士的独身/(55)

第三章 婚姻的形成与婚姻障碍/(62)

第一节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婚姻形成理论/(63)

第二节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结婚仪式/(83)

第三节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婚姻障碍/(96)

第四章 同居与一夫一妻/(125)

第一节 反对同居/(125)

第二节 一夫一妻制/(148)

第五章 婚姻的解除与离婚/(169)

第一节 世俗社会中的离婚现象和离婚法/(170)

第二节 基督教会的原则/(176)

第三节 教俗冲突/(187)

第四节 基督教会坚持婚姻不可解除原则的原因/(196)

第六章 中世纪基督教会婚姻规则的确立及其矛盾性/(201)

第一节 基督教会婚姻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成功原因/(202)

第二节 基督教会婚姻规则的矛盾性及其实施艰

难的原因/(223)

第七章 乡村和市民的婚姻与家庭生活/(240)

第八章 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婚姻法与路德改革/(250)

结语婚姻与爱情/(258)

参考书目/(269)

后记/(279)

试读章节

古代希腊文化是现代欧美文化的重要渊源,它对后者的影响广泛反映在宗教、哲学、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其中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展现给人们的不只是光怪陆离、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古希腊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一直以来,希腊神话以其浪漫、富有人情味的特点而给世人描绘了一幅追求美丽、健康、充满生机活力的诸神生活图景,它拉开了我们窥视古典时代社会生活的大幕,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因为“神话绝非个人捏造,而是整个民族世代相传的记忆。就历史而言,任何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史实,就文化而言,神话是民族信仰和习俗的源流所在。”②所以,我们对希腊婚姻文化和男女关系的了解就从希腊神话开始。

该亚(Ge)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统治地球的女神,她的丈夫乌兰诺斯(Uranus)(也是她的儿子)担心自己的孩子反叛自己,而把他们吞食在自己的肚子里。该亚说服她的另一个儿子克洛诺斯(Cronus)用镰刀阉割了自己的父亲。当克洛诺斯本人做了国王之后,也开始吞食自己的孩子(他与该亚的女儿、自己的妹妹瑞亚Rhea生下的孩子)。最后,在该亚的帮助下,瑞亚帮助她的儿子宙斯打倒了自己的父亲。宙斯最终建立起父权制的统治,并娶自己的姐姐赫拉为妻,生下了战神阿瑞斯和火神赫菲斯特。宙斯又与其他女神生下了太阳神阿波罗、爱神阿芙洛狄特、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缪斯女神,他们分别掌管命运、音乐、爱情、诗歌等,给世界引入了道德秩序和文化。可以看出,神话中的古希腊存在着母亲与儿子、兄弟与姐妹之间的性结合,他们构成了希腊诸神延续的谱系。

在希腊诸神中,女神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或以美丽、或以智慧和勇敢而为人们所称颂,成为希腊人心中的保护神。如,雅典娜是智慧女神,也是勇士女神,是勇气、公正和智慧的给予者,也是家庭技艺的庇护神。雅典娜是一个处女,是“一个在男人的世界中寻找成功的有着男性特质的女人”。③正因为她是宙斯从自己的大脑中生出的,因此她认为父亲是孩子的真正父母,因而她否定性活动和为人母。赫西俄德说她是“一个以聆听战争、厮杀和杀戮声音为乐的女霸王”。阿耳特弥斯是狩猎女神,主宰狩猎事宜,常常由跳着舞的仙女陪伴。她也是一个从未结过婚的处女,被尊为保护女性人生生理变化的女神。年轻的女子在婚礼前夕举行的祭礼上,要向她供奉自己童年时的玩具和其他纪念品。另一位女神赫斯提亚,也被称为灶神,她通常被设想为是生命的火焰,安静地守在炉边,她作为一个老处女而被尊重。

还有一位主要的女神是阿芙洛狄特。她出生于海神乌兰诺斯被阉割了的生殖器所泛起的海的波浪中,代表美丽、性爱和生殖,性格轻浮。阿芙洛狄特被描绘为是最美丽的女神,而她的丈夫、火神赫菲斯特(赫拉所生)却是一个丑陋的瘸子,这对阿芙洛狄特或许有点不公平,成为她对婚姻不忠诚的借口④。据说,她是惟一一位通奸的女神,有一次她在与战神阿瑞斯在一起时,被她的丈夫当场捉住。

宙斯的妻子赫拉也是一位重要的女神。她是天空之神,也是司婚姻与夫妻恩爱之神,被尊为婚礼和婚姻生活的庇护神。在宙斯和赫拉举行婚礼的那个月份,是最受人喜爱的举行婚礼的时间。新人会在喜庆大典上向赫拉和宙斯奉献祭品。赫拉是一个很有权力的王后,但她必须对自己的丈夫保持忠诚,忍受他爱上一个又一个别的女神。而相比之下,希腊诸神中的男神们却有着十足的男性尊严,他们是统治者、智者、法官、勇士,有同性或异性的性伴侣,他们没有一个是保持贞洁的。宙斯作为最有权威的神,对女性持一种贬低的态度,他与好几个女神或女人生孩子,甚至可以剥夺女人的生育权,如雅典娜的出生便是一个证明。雅典娜的母亲墨提斯快要生雅典娜时,宙斯因害怕即将生出的孩子比自己强大,便听从该亚和乌兰诺斯的忠告,把墨提斯吞进自己的肚子里,而从自己的头脑里生出雅典娜。宙斯对女人的态度影响了一些哲学家对女性诞生和价值的思考,比如公元前8—7世纪的哲学家兼诗人赫西俄德对女性就持毫不同情的观点,在他描述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诞生的故事中,潘多拉成为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人,她就像夏娃,是引诱男人犯罪的根源。

美国学者波梅罗伊认为,女神是男人设想出来的理想女人的典范,把想要的特征分散在许多女人身上而不是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是对父权制社会的适应。⑤公元前4世纪的德墨斯提尼就说:“我们要情妇是为了享乐,要妾是为了服侍我们,要妻子是为了给我们生出合法的孩子,充当我们忠实的管家。”应该说,这确实反映出了古希腊父权制时代所赋予男性的权利,也反映了古典世界中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她们美丽、可爱,又有点嫉妒心和虚荣心;她们是美的化身,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是现实世界中男性眼中的女性特征的综合体现。(P1-4)

序言

20世纪与21世纪相交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获得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标志着我国在步入世界之林的进程中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中外文化,繁荣中国学术,迎创文化高潮,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承诺的必然举措。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欧洲文化系列”丛书应运而出。它的出现,不仅是要为我国人民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提供一个窗口,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整套研究性著作的集结,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要对世界各国的国民性、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进行一番深入透彻的考察。这意味着我们将从人类史的整体角度对世界的文明进步进行纵向考察,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视野将向空间展开:通过地区性研究和专题性的研究,揭示出世界各地文明发展的特点及世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性。

在古代希腊人那里,文化就是养育的意思。文化给予人类脱离原始野蛮的智慧,也让世人领悟了自己的潜能和使命,使人类成为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万物之灵。当科学、文化充分发展后,人类文明的边际逐步拓宽,自然的疆域也就相应缩小。文化带来了机遇,经过一定时期后,这种机遇又成为伟大历史变革的新起点。惟有人同文化对话,人才有了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只有超出了纯“自然”或“本能”的范围,人才开始懂得了崇高的本质。文化的觉醒,就人的使命而言,就是人类运用理性的态度来关注自己追求幸福的使命,因此能够饱经风霜,逐渐步入灿烂夺目的文化人生。当人从“自然王国”跨入了“自由王国”时,一种方向感就出现了:历史将被文化塑造,自然将被理性塑造,科学文化最后将创造出一个世界文明的新星球,摆脱了战争、贫困、饥饿的人类,也将不断地增添自身,把我们的世界改造成为自己幸福生存的真正的安居地。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养育的话,那么文明呢?文明首先是一个衡量人群整体发展程度的标准。与人类学家不同,研究人类群体演进的历史学家,更加注重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只要有确确实实的证据,人们才能对事物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同样,如缺乏一个科学的证据和科学的标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对它们的认可。对文明研究的真正困难,是证据的极其复杂和人们观察方法的不够完备,这会导致一种实际上的困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人们倾向于探讨与历史事实更加贴近的中层经验。从了解一个分支入手,找到一个比较适合的范畴,这将有利于对政治、制度、文化、知识状况、宗教、艺术、习俗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文明也可以从时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时间为纬,可以把人类文明分作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从而揭示人类文明的总体特征和在各个发展时期的时代特征。以空间为经,我们可以根据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技术发展程度、价值观、国民性等领域的特点,区分各地之间文明间的异同。事实上,正因为文明是逐渐发展并且诸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完全孤立发展起来的文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文明之间的融合和互为表里,证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并非是什么全球分裂,反而是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在现代社会里,知识、信息和发明创造都已实现共享,科学和文化已经跨越了国界,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造福于全球人类的新杠杆。

选定欧洲文化作为我们这套丛书的名称,一是因为要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即认识到现代西方文化正是从欧洲文化这一传统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剖析欧洲文化,就可以在源和流两个方面清楚地认识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历史是怎样通过不断增添自己来孕育文明的。我们的第二个的考虑是要以欧洲文化为比较研究的切入点,来澄清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不同特征、特性和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性。例如:东西方文化在创造新事件、改变过去的面貌方面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悠久的岁月和文明框架上的不同,两种文化也会在文化根基、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产生出诸多差异。理解这些异同和差异,进而理解欧洲各国的国民性、民族性,对正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有时简直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丛书将特别重视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的课题和研究某一国家国民性的专著。

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和互补,导致文明间地理界线的模糊化,以至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样的概念,都只能根据文化上的特征来加以区分,而不能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行政边界、自然边界来加以划分。正因为此,我们这套丛书,在注重研究欧洲的同时,也会重视研究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譬如,后起的西方大国美国和地处亚洲的日本,因为都曾深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将置于本丛书的研究范围内。我们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学术研究的发展使得各门学科之间的藩篱被打破,学科的面貌不仅会因为日新月异的新发现而产生变化,而且更会因为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给予人文学科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定义以革命性的新解释。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于欧洲文化的研究涵盖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文学、艺术、考古学、神话学、文化学、宗教学以及众多边缘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综合学科就势在必然。无论如何,本丛书的这些转变,是因科学、学术发展后导致人们对知识产生新要求而应运而生的。

基于这些理由,本丛书目前的结构将与传统的文化史、文明史的编撰有着广泛的不同之处。正因为此,本丛书既欢迎有关欧洲文化的分地区、分专题的研究,也欢迎研究东西方文化异同、探索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比较宏观的作品。为了掌握充分的证据和与现代世界学术接轨,本丛书也将收入部分重要原始材料和学术名著的翻译作品。我们期待以多角度、多元化的开放态度,来研究、比较和吸纳中外有生命力的优秀文化元素,以便“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列宁语)。为了突出欧洲文化研究这个主题,我们希望处理好点和面、专业和普及、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文化研究与各专门性学术研究的关系,力求以小见大,要求作品能从一个侧面出发,触及和反映出有关东西方文化发展理论,或有关欧洲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考虑和认识,北京大学和学林出版社决定联合出版这套“欧洲文化系列”丛书,并由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朱孝远教授和学林出版社曹维劲社长联合担任丛书的主编。本着质量第一的要求,我们已精选出版了《欧洲涅槃: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朱孝远著)、《妇女城》(李霞译)、《文艺复兴书信集》(李瑜译)、《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薄洁萍著)等四本作品,并争取在今后再陆续推出其他有特色的作品。我们知道,由于文化研究本身富于变化和有待深入,我们这套丛书的结构和内容也将会根据情况发展而作出调整。如果本丛书有助于读者对欧洲文化增添稍许理解,那么本丛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后记

本书的写作持续了好几年,一则因为自己的懒散、拖拉;再则,也是更重要的是,学术探索充满艰辛,尤其是对一个年代久远的异域风情、人物、历史的探索,更是不容易做到深入透彻。因此迟至今日勉强付梓,也是想尽量减少其中的欠缺、纰漏乃至错误。但我深知做得很不够,真诚地希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中世纪史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资料、语言是首要的障碍,而时空造成的理解交流的困难也不容易克服。确切地说,对古人,我们没有交流,只能理解,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和晦涩难懂的资料去建构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每前进一步都有师长和学友的支持与帮助,本书的写作便也得益于他们的许多富有智慧的思考和指正。在此,我要对所有关心、帮助、理解、支持本书写作与出版的良师益友们表达内心的感激。

博士生导师马克垚教授一贯以他自强不息、自得其乐的治学精神鼓励我在中世纪婚姻家庭这个比较陌生也比较具有难度的研究领域勇敢地进行探索,本书的写作离不开他的重要指导和教诲;他的严谨治学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深知,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先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然后才能扎扎实实做学问。朱孝远教授和彭小瑜教授一直关注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在一些我们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指导和启发。博士后导师刘新成教授指导我完成了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本书的最终完成也得益于他的教导。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王先恒、陈玮教授,他们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也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但不幸的是,王先恒教授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没能见到本书的面世是我此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我只能以更加辛勤的努力在继续前行中告慰他的期望和对学问、人生的教导。

感谢学林出版社的领导和朋友对我的鼓励和督促,正是他们的帮助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感谢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师范大学中世纪史资料室、光明日报社图书资料室的支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欧洲文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薄洁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89431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0.81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