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根本--世界管理名著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实战专家韩庆祥最近的倾心之作,管理圣经本土化的整和解读之作。

企业家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学习力。本书选择了在当代产生广泛的影响、被企业家广泛认同的一些经典管理著作,将其中的主要观点简明介绍给读者。全书从管理历史、竞争、执行、有效管理、决策、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生意经这几方面来解读了七片名著,有助于管理者理解现代管理本质。

目录

第一章 管理 历史的印证

一、传统管理阶段/3

二、科学管理/5

三、组织行为学/l4

四、现代管理阶段/l8

五、管理历史的启示/32

第二章 什么是管理

一、本书的指导思想/39

二、设计——一起工作的原因与方法/45

三、执行——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60

第三章 执行

一、执行问题的提出/77

二、实现执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89

三、执行的三个核心流程/104

第四章 有效管理者

一、有效管理的基本问题/117

二、时间使用的有效性/122

三、工作目标的有效性/128

四、人才使用的有效性/134

五、工作过程的有效性/141

六、决策的有效性/146

第五章 决策的陷阱

一、决策的基本认识/153

二、科学决策的程序/162

三、提高决策的有效性/171

四、决策的陷阱/l76

第六章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提出/190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l99

三、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205

四、企业文化建设/216

第七章 基业长青

一、翘楚中的翘楚/223

二、造钟,不是报时/226

三、利润之上的追求/23l

四、保持核心,刺激进步/235

五、胆大包天的目标/237

六、教派般文化/240

七、择强汰弱的进化/243

八、自家长成的经理/247

九、永远不够好/250

十、起点的终点/252

十一、后记/257

第八章 教你做生意

一、为什么要经商/263

二、抓住生意机会/272

三、贵在坚持/282

四、涉足市场/292

五、以商为家/30l

试读章节

九、永远不够好

能够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超越自我,他们的目标不是胜过前辈,而是胜过自己。这样的公司把一切成功都看作是昨天的事情,总是尽一切力量,使公司明天比今天更强大。

(一)永不满足的机制

高瞻远瞩公司深刻地意识到,满足会带来自满,最后导致衰败。问题在于如何避免自满,这就需要一套十分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要建立起永不满足的机制。

这里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教育,高层领导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担心传达给下属及所有员工。不断提出新的标准,用新标准衡量现实,从而以确定所存在的问题,克服可能产生的自满情绪。

进而要创造公司内部的竞争,建立评比制度。评员工将同事的业绩作为标准,因而就需要永不止步的追求,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可以让员工在达到目标后松懈下来。包括经理人员在内,都要参加到团体排名中去,从排名中感受到来自环境的压力。

最后,参与市场竞争自己打倒自己,在产品还有销路的时候,就主动地让出市场占有率,甚至停止生产,用新一代的产品代替自己老一代产品。不是被动地创新,而是主动地发明创造,创新使企业获得增长和繁荣。

(二)今天是为明天而奋斗

所谓战略,就是用今天的钱做明天的事。今天能赚到什么钱是个很清楚的事情,而明天却充满了未知数。如果公司不能为明天而投资,那么到明天公司就会衰落。

能够看到明天是个眼光问题,能否意识到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体现了高层经理人员的水平。只有着眼明天安排今天的工作,用战略眼光审视企业的发展,企业才会在运营中长盛不衰。

这里最重要的是处理好长期投资与眼前利益的关系,高瞻远瞩公司总是习惯于长期投资、建设和经营。这样讲并不是说高瞻远瞩公司不重视短期绩效,而是能够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他们从没有放弃短期目标,而是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用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而这里所表明的高瞻远瞩公司的特点是:长期优先!

高瞻远瞩公司是战略意识很强的公司,战略是安排公司明天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道路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为明天的战略投资就是培养能力。

首先,在于扩大业务能力。与对照公司相比,高瞻远瞩公司在新资产、厂房和设备上的投资,占公司每年销售额的比率一直高于对照公司;高瞻远瞩公司年度盈余再投资的比率也比对照公司高,付给股东的现金股利则比较少。

其次,是在人才培养上,高瞻远瞩公司通过广招贤才、员工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大力加强人力资源投资。高瞻远瞩公司总将大量投资用在自己的“大学”和“教育中心”上,设立密集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在人才招聘上也肯拿出更多的费用,在招聘和面试程序上通常远比对照公司更为复杂、严密,在专业和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

最后,高瞻远瞩公司在科技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和创新产业的做法方面,比对照公司投资得更早、更积极。不但是在新技术方面,而且在新管理方式上先一步采用,总是对新的管理思潮和方式保持着高度敏感性。

与高瞻远瞩公司相比,对照公司在这些方面都显得动作迟缓。更严重的是,高层经理人员在利用公司,把公司当成替自己谋福利和增加自己财富的场所。他们购买企业用的喷气式客机、建筑昂贵的机棚,兴建华而不实的企业办公大楼,摆设昂贵的古董家具和精美的艺术品,并且赞助体育明星和营销不确定的体育竞赛。开展这些无价值的活动。书中称之为:“压榨公司”也就说在消耗公司的资产,这只能使公司的明天不是变得更加强大,而是为公司明天的衰落埋下隐患。

(三)高瞻远瞩公司的重要标志

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之间,自我改进是最突出的差别之一。这种自我改进的特征,就体现在具有永不满足的机制和能够为公司未来进行长期投资。

要想成为高瞻远瞩公司,应当思考以下的几个问题:

1.你可以创造哪些“永不满足的机制”,通过从内部变革和改善,既能消除自满自适,又符合公司的核心理念?你如何让这些机制有强大的约束力?

2.你在今天表现优异时做了哪些投资未来的事情?贵公司是否领先同行业,率先采用了创新的方法和科技?

3.你如何面对衰退?贵公司是否在困难时期仍然继续为长期累积力量?

4.贵公司同仁是否明白“安逸不是目标”?明白在高瞻远瞩公司里的日子不应该轻松?贵公司是否不把表现优异作为最后目标,而代之以持之不懈、永远追求明天要做得比今天好的工作纪律。

成为高瞻远瞩公司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因素是要靠固有的努力工作、力求精进,为未来继续努力奋斗。成为高瞻远瞩公司需要经历艰苦的过程,必须无休止地努力工作、追求进步和持续为未来努力奋斗,这里没有捷径、没有魔法、没有旁门,必须准备长期艰苦奋斗,成功永远不是终点。

 P250-P252

序言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对管理的探讨永远是过程而没有最终的结局。企业总是与环境处于互动之中,正是由于企业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也才需要管理。对管理而言,只有永恒的问题而无终极的答案。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去解决问题。管理总是面临着全新的事实,总是面临着创造的课题。管理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不能简单地模仿。管理需要按照一定的模式,但没有同一的模式。管理要创造自身特有的有效模式。创造是管理的本质。

管理可谓千变万化,但其中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呢?权威的著作中告诉我们是有的,那就是理念。理念是对管理本质深刻的认识,是基于企业远大抱负的坚定信念。抓住不变的东西就能支配管理的千变万化,从不变中可以演变出千变万化。

管理过程具体分析可以归为三个层面,即理念、规范、权谋。许多企业家对权谋情有独钟,特别喜欢研究管理招数,权谋高手可以使人对其产生畏惧心理,获得表面的恭顺与服从,使各种矛盾得以暂时掩盖下来。高层管理人员崇尚权谋,还会在企业中起到表率作用,产生示范效应,使各种阴谋在企业中蔓延,当企业遇到外部环境的挑战,潜伏的矛盾就会爆发,企业从内部开始崩溃。

企业家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理念,才能展示自身的魅力,使下属产生钦佩感,从而产生大量的追随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理念在企业中渗透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会使人产生归属感,形成凝聚力;内在的凝聚力会演化为外在的感染力,在市场上会演变为对消费者及社会的亲和力,最终就会成为企业的竞争力。

理念出自于管理经验及人的生活阅历,是体验的升华。管理所作出的判断,不是一般意义的正确,而是有效。从不同层面认识管理,会得出不同结论,这里反映的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认识高度和深度的问题。正如人们回答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时,可以讲:“人是会吃饭的动物。”这样的回答谈不上错误。但并没有把握人的本质特征。当人们回答:“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人就从认识层次上提高了一个档次。而当回答:“人就其社会本质而言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才是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把握了本质特征,才会对所要研究的领域产生全新的思路。

对管理的认识也是如此,虽然理念需要从经验中去提炼,但并不是所有具有一定经验的人都能确立先进的理念。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用什么作为指导思想从经验中提炼理念。学习的问题就提到了人们的面前,企业家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学习力。先进的管理理论在这里就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面对客观事实的人却是主观的,因而不可能完全客观地对待事实,而是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对客观事实做出结论,在这里观念是否正确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理论学习是获得正确观念的重要途径,用理论结合实际就会获得深刻的体验,从中也就能产生先进的观念。

经验往往体现为过去的成功,一切成功都是历史的,成功体现了规律,但成功本身不是规律,模仿成功会转化为失败;特别是模仿自己的成功经验,具有很高的失败概率,因为随着形势的变化,促成原来成功的基本条件已经失去。不过经验终究还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经验人们就失去了认识事物的基础,当认识失去了连续性就会变成空洞的想象,会做出幼稚荒唐的事情。但是,人们必须基于超前的意识,用创新的观念对待经验,经验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理论的价值在于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趋势,因而带有很强的预见性,理论使人基于未来认识现在。

经验体现为事实,管理不能背离事实解决问题,因而实现有效管理需要经验,但任何事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复杂联系之中,就事论事就会误入歧途,掌握了事实不一定就掌握了处理事物的主动权,问题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同一层面的事物不能在同一层面认识,经验事实只有从理论层面上去认识,才能产生深刻的见解。有了经验又掌握了理论,就能够把握管理的根本,并能得出独到和创新的见解。

本书正是立足于以上认识,选择了在当代产生广泛的影响、被企业界广泛认同的一些经典著作推荐给大家。这些著作是西方的著名学者从西方企业发展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虽然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中,怎样实现有效管理会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来,但透过差异本质地看问题,会发现在历史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这些走在我们前面的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我们身上不可避免地还会重现。因此,这些理论著作对我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其他理论学习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只有具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能读懂其中的道理,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阅读管理经典著作不会遇到什么困难。但管理者每天处理各种繁杂事务需要大量时间,想静下心来读理论书籍也是一件难事。本书力求在短时间内将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简明地告诉读者。本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经典著作的内容,而是力求结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通俗地讲解,因此很容易触发读者联想,产生读书的心得。会发现经典著作所阐述的道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使深刻的理论观点得到确定而又生动的诠释。

本书虽然是在解读经典著作,但终究是笔者的理解和体会,因而难免会在一些地方表述得不够准确,或者对某些观点体会浮浅。但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读者去对照原著,通过对比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当然,这里也特别欢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共八章,其主导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管理,历史的印证。目的在于简单介绍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来龙去脉。这里主要不是介绍管理的历史,而是要阐明一个观点“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性”,管理者应明确自己企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来确定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什么是管理》。作者为琼·玛格丽塔、南·斯通,此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组织翻译出版。此书总结了进入现代管理阶段之后所遵循的基本观点,前半部讲的是核心概念,后半部是执行的基本规则。读了这本书可帮助读者掌握现代管理的精髓。

第三章,《执行》。作者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此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组织翻译出版。此书提出一个常被人忽视却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发现正确地战略并不一定就能导致企业成功,将论述集中在执行问题。他们指出企业高层领导者需要具有执行力,论述了为什么提出执行问题和怎样解决执行问题。

第四章,《有效管理者》。作者为彼德·德鲁克。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99年4月曾翻译出版此书。德鲁克被尊为当代管理学泰斗,《有效管理者》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管理在于有效这一深刻命题,从7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有效管理者。

第五章,《决策的陷阱》。原著为R·A·罗宾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袁汝涛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做了解读,本书突出其中一些主要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为了使读者对决策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本章还介绍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企业文化》。作者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82年2月出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这在中国企业界已经产生了共识,但在具体理解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和偏差,编写此章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照权威著作中是怎样阐述企业文化的。

第七章,《基业长青》。作者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勒斯,中信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这部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对我国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书中分析了高瞻远瞩公司的特征,提出了企业怎样才能长盛不衰的独特见解。

第八章,《教你做生意》。这是笔者与国际商会联合会合作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讲座所用的教材,劳伦斯·霍尔特、戴尔·伊尼尔著,笔者配合编写了辅导教材。本书的主题内容在于阐述创办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既指明了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出版本书的目的在于对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着眼于实用性。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只不过是一种尝试,因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根本--世界管理名著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庆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431818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2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