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的散文/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中一般语言、表达问题、交流对话问题、形式化问题,集中代表作者对于绘画、文学、科学的评论与思考。这是一部涉及评议哲学问题的著作。

序言

《世界的散文》或《世界的散文导论》是梅洛一庞蒂的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或许是出于有意放弃的缘故。在他死后由文稿执行人克劳德·勒福尔(Claude Lefort)整理,并于1969年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在他死后出版的作品主要是《世界的散文》和《可见者与不可见者》(1964)两部没有完成的书稿,另外还有诸如《论自然》(La Nature)等讲课稿。由于梅洛一庞蒂系英年早逝,《世界的散文》和《可见者与不可见者》这两部未竟之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们既是《知觉现象学》的延伸,又是其断裂。所以,它们既代表着其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又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转折或过渡。《世界的散文》主要涉及语言哲学问题,《可见者与不可见者》则旨在探讨本体论,两者共同构成为他后期对于“真理”与“真实”的探讨。

《世界的散文》尤其探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一般语言问题、表达问题、交流与对话问题、形式化问题,集中代表了他对于绘画、文学、科学的评论与思考。作为现象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代表作,《世界的散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可以为探讨现象学向结构一后结构主义转折的契机以及梅氏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重要文本。本书因此对于从事哲学、语言学、文艺理论与批评诸领域的同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或许由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可见者与不可见者》之中,梅洛一庞蒂有意放弃了《世界的散文》的写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抛弃了其中的思想,实际的情形可能是,由于把该书中的一些核心观点纳入到了本体论框架之中,《世界的散文》因属多余而被置于一边。但是,《世界的散文》的独立地位不容否认,它着眼于从“文化与知觉”(或“社会与知觉”)的关系角度探讨真理与真实,《可见者与不可见者》则着眼于从“自然与知觉”的关系角度探讨。两者共同推进了关于“知觉”的现象学,但明显出现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张力关系。这也是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要探讨的主题,梅洛一庞蒂与列维一斯特劳斯的共同理论兴趣也因此突显出来。某种卢梭式的田园美梦和神秘意识,使梅洛一庞蒂从文化回归自然(当然是灵化了的自然,是世界之肉,也因此融合了文化和意识)。这或许是《可见者与不可见者》显得更为重要的原因。仍然需要注意的是,从《知觉现象学》到《世界的散文》再到《可见者与不可见者》,梅洛一庞蒂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他始终走在限定和还原科学、修正和超越纯粹意识哲学的途中。

我们可以由梅洛一庞蒂本人的一个说明来理解本书书名的源起和他的语言理论之倾向性:“在我们为《真理的起源》所做的准备性工作中,在指望完整地处理这一难题(关于形式思维和关于语言的难题)之前,我们在一本已写成一半的、探讨文学语言的书中已经不那么唐突地旁及这一问题。在文学领域更容易证明:语言并非是在完全清楚明白中自我拥有的思想的一件素朴的外衣。一本书的意义首先不是通过其思想,而是通过语式、叙述形式或现存文学形式的系统而非同寻常的变化被给出的。如果表达是成功的,言语的这种口音、这种特殊的韵律特征逐渐被读者所吸收,并使他能够进入到一种他有时漠视甚至最初抗拒的思想中。文学的交流并不是作家对于构成为人类心智的先验性之一部分的含义的简单求助,相反,这种交流通过训练或者通过一种间接的活动使这些含义在心智中产生。在作家那里,思想并不从外面主宰语言:作家自身就像一种新的习语,它自己形成,自己发明表达手段并且按照它特有的意义产生变化。我们称为诗歌的东西或许不过是炫耀地肯定了这种自主的那一部分文学。全部伟大的散文也是对意指工具的一种再创造,自此以后这种工具将按照一种新的句法被运用。平庸的散文局限于借助习惯性的符号来探讨已经置人到文化中的含义。伟大的散文乃是获取一种到现在为止尚未被客观化的意义、并使它能为说同一语言的所有的人理解的艺术。当一个作家不再能够构造一种新的普遍性并在危机中进行交流时,他就只是在苟延残喘。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评说其它的制度:当它们表现出不再能够提供一种人类关系诗学时,也就是说当个人的自由不能够召唤所有其他人的自由时,它们也就停止存在了。黑格尔说罗马国家是世界的散文。我们把我们的这一工作命名为《世界的散文导论》,通过改造散文范畴,这一工作打算在文学之外给予散文一种社会学含义。”

 杨大春

后记

本书的翻译始于2001年6月,主要的工作是在该年度的暑假中完成的,并在开学后断断续续进行了校改,在2002年2月定稿并交付出版社。此后,因为研究梅洛一庞蒂思想的缘故,多次重读一些篇章,发现其中有一些明显的疏漏或失误,个别句子的处理也显别扭,于是考虑从整体上重新校对一遍。由于相信“旁观者清”、“有比较才有鉴别”的老道理,我于是请我的博士研究生张尧均先生,夏基松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李恒威先生助一臂之力。他们两位均以梅洛一庞蒂哲学为学位论文选题,对其思想有较好的把握,而且已经参阅并熟悉我的译稿,重校于是得以较为顺利地进行。

李恒威先生根据英译本校对了“法文版致读者”、“法文版出版说明”、“纯粹语言的幻象”、“科学与表达的经验”、“间接语言”,张尧均先生以英法对照的方式校对了“算法与语言的神秘”、“他人的知觉与对话”、“表达与儿童画”。我本人则在通篇校阅的基础上,根据法文原版重点校对了他们两位觉得有问题或不妥之处。对于这些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我或是接受他们的译文,或是重新译过,也有不少地方坚持原译。事实上,英译本有不少地方与法文原版有出入,个别地方甚至有明显错误,因此我坚持按照法文原版来对句子进行处置。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英法对照校对,通过在别人的质疑基础上进行的核对,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错误。作为一部未完成稿,《世界的散文》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翻译的难度是非常明显的,加上译者水平有限,要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感谢李恒威、张尧均两位的同时,恳请学界朋友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或批评性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我要感谢丛晓眉女士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狄玉明、郭红、徐奕春、关群德诸位对本人的鼓励和扶持。

2003年8月  杨大春于杭州蒋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的散文/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
译者 杨大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43427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65.5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