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梦称呼语研究/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博士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了《红楼梦》中人物之间选用称呼语的情形,进而提示通过所选用的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或态度的一般规律,通过与英语名著《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比较,本书分析两者在称呼语使用上的差异和相似,展现《红楼梦》称呼语的民族性,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指导作用,对语言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对《红楼梦》称呼语的全面研究一直是红学的一项空白。本书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红楼梦》中人物之间选用称呼语的情形,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本书主要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在会话中如何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进而揭示通过所选用的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或情感的一般规律。

全书共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交代称呼语研究的5个背景问题:称呼语的含义、称呼语研究的意义、称呼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红楼梦》版本及研究方法。凡是在会话中用以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的词语,都在本书研究之列,我们统称之为“称呼语”。本书所指的“称呼语”,包括但不限于用称谓名词来指称的称呼语;包括但不限于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包括但不限于当面招呼的称呼语。

称呼语包括称语和呼语。称语是用于指称的称呼语,呼语是用于招呼、呼唤的称呼语。呼语仅用于当面招呼对方,称语不仅有当面指称对方的对称,还有自称和他称。呼语和称语除了功能不同(呼语用于招呼对方,称语用于指称某人),在使用范围、构成特点方面也不尽相同。称呼语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第一,研究称呼语有助于加深社会语言学中的礼貌语言研究。称呼语是最直接反映人际关系以及对人态度的语言形式,因而称呼语研究是研究礼貌语言的重要方面,可从一个侧面深化礼貌语言研究。同时,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何恰当地使用称呼语以维系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语用学和修辞学非常关心的问题,称呼语研究必将深化语用学、修辞学的研究。此外,称呼语往往因文化、民族而异,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会通过称呼语得到体现。因此,称呼语的研究必将丰富文化学、民族学的研究。再者,对《红楼梦》虽然有较广泛的研究,但还没有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等理论来全面审视其称呼语。因此,从红学研究的角度看,本课题应该说也是有价值的。称呼语研究的实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跨文化交流具有指导作用,二是对语言教学具有参考价值。称呼语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红楼梦》称呼语研究一直是被忽略的一隅,亟待加强。本书采用的版本为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鉴于该书后四十回著作权目前尚有争议,本书仅将前八十回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静态与动态结合、穷尽统计与逐类分析结合、描写与比较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分两节解析《红楼梦》称呼语的构成,一是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二是复合式称呼语。前者主要讨论单词式称呼语,后者重点研究比单词式称呼语结构复杂的组合式称呼语。称呼语可分为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两大类。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是约定俗成的有纵向或横向关系的称谓词语。凡是用不从属于一定称谓系统的词语来指称的,我们称之为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又分亲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和社会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就亲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我们从对称、他称和自称三方面探讨了平辈之间的称呼、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以及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分四类:姓名称呼语、指代称呼语、名词称呼语以及单纯“的”字结构称呼语。各类下又分细类进行描写。复合式称呼语是指由一个单词添加别的语素构成的、或者由两个或多个词合成的称呼语。《红楼梦》中的复合式称呼语主要有五类:附加式、同位式、联合式、偏正式、复杂的“的”字结构。以上两节均有称呼语简表备查。

第三章分析《红楼梦》称呼语的礼貌色彩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情感因素的正极是礼貌性称呼,这是主要的,尤其需要讲究,研究礼貌语言不能不研究称呼语。情感因素的负极是礼貌性称呼的反面,即反礼貌的称呼。情感因素的正极和负极相反相成,有不同的层级,构成称呼语的情感链。第一节将《红楼梦》里称呼语的情感因素分为八类,其中尊称、敬称、呢称、谦称是礼貌性称呼,属于礼貌语言,可视为礼貌称呼的正极;傲称、蔑称、詈称与礼貌语言相悖,可视为礼貌称呼的负极;谐称是中间态,或近于昵称,或近于蔑称。这一节探讨的是称呼语相对静态的一面。第二节讨论称呼语情感表达的活用,也就是称呼语动态的一面。

第四章旨在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和功能语法的观点来审视《红楼梦》中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根据会话中称呼语使用的实际,我们将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分为五个方面:时空、正式程度、语场、人际关系、语篇。时空是指交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正式程度是指交际的正式与非正式;语场指交际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是指谈话所涉各方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动机等主观因素;语篇则指上下文对选用称呼语的影响。实际上,这五种因素可能交互错杂,但是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暂且将它们单独离析出来,以剖析书中称呼语运用所受到的制约。时间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相对于空间而言不很明显。时间往往是渐变的,需要一定的跨度或间隔才能导致称呼语的改变,才能显示出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书中还是明显存在的。交际空间对称呼语的制约首先体现在是面称还是背称的背景上。其次,交际空间对称呼语的制约还体现在两人在场还是多人在场的背景上。空间对称呼语选用的影响还体现在指示代词“这”“那”的使用上。正式程度对称呼语的选用也有制约作用。交际的正式程度与交际场合时常是相辅相成的,在正式场合所用称呼语庄重、典雅,而在非正式的场合,如关系密切者之问的日常谈话,所用称呼语可以非常随意、亲呢甚至谐戏。语场主要指交际任务、交际内容。谈论的主要内容不同,所用词汇自然会有差别。称呼语会因谈话内容和交际任务的不同而不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称呼跟社交活动中使用的称呼必然有所区别。“人际关系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一节主要讨论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和态度、动机等主观因素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作用。我们通过权势和共聚两个因素分析了身份、地位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不仅身份、地位影响称呼语的使用,就是在身份、地位一定的情况下,谈话双方的态度和动机等主观因素也会制约称呼语的选择。在这个方面,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观点有显著的差别。社会语言学所关心的是相对固定的、静态的社会因素,如地区、阶层、民族、性别、年龄等对个人语言使用的制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运用,是把个人置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语境如此,你应该这么说,不应该那么说。语用学更为关注的则是个人相对变动的言语特征,如相对地位、社会角色等,重视个人如何积极利用语言达到特定的目的。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言运用,更多地赋予个人一种主动的角色:虽然语境如此,但你可以利用语言创造或改变语境,达到个人的目的。我们通过丰富的实例阐明了态度、动机与称呼语使用的互动。称呼语的选择还不可忽视语篇的制约作用。这里语篇主要是指已有的话语背景或上下文。就《红楼梦》称呼语而言,至少有五种情形比较明显地反映出语篇因素的制约作用。这五种情形是:称呼语的移用、称呼语的易用、称呼语的简化、称呼语的曲用、称呼语的仿拟和飞白。本章最后选取凤姐这个人物,通过她使用称呼语的情形,来阐释称呼语使用的各种制约因素。  第五章通过《红楼梦》与英语名著《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比较,分析两者在称呼语使用上的相似和差异,展现《红楼梦》称呼语的民族性。汉语称呼语的民族性,是汉族人民在使用汉语称呼语上与自己民族文化因素相适应,与汉语言的构成特点相联系的一系列言语特点的综合。这里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族文化因素,一是民族语言因素。本章主要以文化因素为核心,就称呼语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进行比较,希望在比较中显示异同,尤其是显示在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下称呼语使用的不同特点。文化因素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封建礼教和宗法观念等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在称呼语中的反映十分明显。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第一章 绪  论/1

 1.1 称呼语的含义/l

 1.2 称呼语研究的意义/3

 1.3 称呼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5

 1.4 《红楼梦》版本/7

 1.5 研究方法/8

第二章 《红楼梦》称呼语的构成/10

 2.1 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11

2.1.1称谓系统的称呼语/11

2.1.2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2l

 2.2 复合式称呼语/28

2.2.1附加式称呼语/28

2.2.2同位式称呼语/29

2.2.3联合式称呼语/38

2.2.4偏正式称呼语/4l

2.2.5复合式“的”字结构称呼语/50

第三章 《红楼梦》称呼语的礼貌色彩与情感表达/53

 3.1 称呼语的情感因素类别/53

3.1.1尊称/54

3.1.2敬称/59

3.1.3昵称/6l

3.1.4谐称/67

3.1.5谦称/68

3.1.6傲称/70

3.1.7蔑称/71

3.1.8詈称/73

 3.2 称呼语情感表达的活用/75

第四章 《红楼梦》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79

 4.1 时空因素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81

4.1.1时间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8l

4.1.2空间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82

 4.2 正式程度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87

 4.3 语场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89

 4.4 人际关系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90

4.4.1身份、地位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91

4.4.2态度、动机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101

 4.5 语篇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110

4.5.1称呼语的移用/110

4.5.2称呼语的易用/11l

4.5.3称呼语的简化/113

4.5.4称呼语的曲用/116

4.5.5称呼语的仿拟和飞白/117

4.6 凤姐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123

4.6.1时空因素对凤姐称呼语使用的制约/124

4.6.2正式程度对凤姐称呼语使用的制约/124

4.6.3人际关系对凤姐称呼语使用的制约/126

4.6.4语篇对凤姐称呼语使用的制约/131

第五章 《红楼梦》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称呼语比较/135

 5.1 中国文化的特征/136

 5.2 《红楼梦》称呼语的民族特征/138

5.2.1尊称与敬称/138

5.2.2亲属称呼语的泛化/144

5.2.3谦称/146

5.2.4詈称、昵称/150

5.2.5姓名称呼/154

附录一 《红楼梦》称呼语一览表/158

附录二 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197

1.翻译中的文化处理初探/197

2.论翻译中的同义形式选择/202

3.英语称谓研究的一朵奇葩/221

4.主语部分“的”字去留初探/233

5.科教片的翻译/243

参考文献/254

后  记/266

出版说明/268

试读章节

蠢才(黛玉面称宝玉)、傻子(湘云笑称宝琴)。

与见于称谓系统中表示平辈亲属关系的称呼语一样,这里也有用降位称呼的,如贾琏在众人面前称凤姐“二奶奶”。

见于对长辈的

老人家(凤姐背称贾母)、老太太、老爷、老祖宗、太婆婆、太夫人、太老爷、太爷(宝玉背称贾敬)、老爷、太太、大老爷(宝玉背称贾赦)、大伯子、大娘(宝玉面称邢夫人)、大爷(贾芹面称贾珍)、老娘、姥姥、舅太爷、舅老爷、舅太太、老舅太太、舅奶奶、姨奶奶、长辈(贾芸对凤姐称呼)。其中有些带有亲属称谓系统的称谓名词,如舅太爷、姨奶奶。

见于对晚辈的

犬子、小犬、犬妇

大姑娘(王夫人称黛玉)、哥儿(贾赦称宝玉)、哥哥儿(嬷嬷称孙子)、姑太太(姥姥称王夫人)、姑奶奶(姥姥称凤姐)、小人儿家(周瑞家的称女儿)

鬼灵精儿(贾母称凤姐)、猴儿(贾母称凤姐)、畜生(贾政面称宝玉)、孽障(贾母称宝玉)、小娼妇(春燕妈称女儿)

(2)用非社会关系称谓系统的名词称呼非亲属的

亲属称谓名词泛化的

爷、赖爷爷、大娘(五儿面称林大娘)、奶奶(非指祖母)、妈妈(非指母亲)、大小姐、大姐(称丫头)、姐姐、弟妇(柳湘莲对贾琏称)、二弟(贾琏面称柳湘莲)、赖大娘、赖嫂子、老二(贾芸面称倪二)、姥姥(外人称刘老老)、盟弟、奶哥哥、奶妈子、世翁、世兄、二世兄、兄、兄弟、老兄、弟、小弟。P23-24

后记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1995年,在青山绿水的感召下,我从天津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到武汉,成为一名珞珈人,始得尽情领略珞珈之美。这里是人间的天堂,更是智者的乐土。1999年,我追随先贤时彦的足迹,有幸考取中文系博士生,在学术的高山踏上一个新的台阶。5年来,美丽的珞珈带给我多少难忘的胜景良辰,尤其这一年来,在论文写作之余,每当我登临山头,俯瞰东湖,林间和风吹拂,小鸟欢唱,湖面轻舟点点,碧波荡漾,顿觉神清气爽,遐思飞扬。论文顺利完成,不能不感谢此间山水赐予我健康和灵光。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我能如期完成论文,要特别感谢恩师郑远汉教授。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我都是学习英语专业,汉语修养欠缺不言而喻。郑先生不仅不轻视我,还一再鼓励我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力争学好国外语言学理论,并有所发展和创新。怎奈我资质不高,勤又不足以补拙,固能谨记先生之谆谆教诲,恐未能将先生厚望付诸实现于万一。论文的撰写,从选题到开题,从结构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文无巨细,先生严格把关,倾注大量心血。先生虽年届古稀,却思维敏捷,高屋建瓴,每每只言片语,点铁成金,令我感佩不已。如果论文还有一定价值,那是先生辛勤指导的结果,所有的错漏都由弟子负责。

红学研究有近百年历史,硕果累累,但依然说不完,道不尽。我仰慕《红楼梦》已久,但少年不识“红”滋味,现在年过而立,阅历既增,自觉可以再尝试了解这部巨著。对该书称呼语的全面研究一直是红学的一项空白。我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红楼梦》中人物之问选用称呼语的情形,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现在审视全文,不免有好高骛远之叹。许多问题有待来日进一步探索。

感谢杨合鸣教授和宗福邦教授。两位先生的专业课让我加深了对语法史和音韵学的了解。

感谢卢列红教授、杨合鸣教授、萧国政教授和杨逢彬教授对我论文的指导意见及对我学习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同门师兄赵世举博士、冯学锋博士、罗积勇博士和师弟尤庆学博士。他们的为人治学让我受益良多。

感谢外语学院和英文系领导对我的关心。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很难顺利地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感谢我的爱人兰汉红和儿子陈禹。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欢乐和时间,使我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写作。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

陈毅平

2004年4月于武汉大学南三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梦称呼语研究/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博士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毅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46054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