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去跨国经营--中国经贸强国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没有了国界,世界成为了一个大市场,为跨国经营奠定了基础,强烈地冲击着区域保护和贸易壁垒。本书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企业跨国投资和经营的动因与目的、跨国经营的路径和模式,总结了现状成因和发展路径的最佳设计等问题,以便更多的企业可以参阅。

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 跨国经营/(1)

 第一节 西方跨国公司/(1)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间及战后的跨国公司发展/(4)

 第三节 世界范围(DI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跨国公司竞争多极化/(7)

一、美国在世界跨国投资活动中统治地位的丧失/(8)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及参与/(11)

三、服务业在跨国投资领域崭露头角/(12)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跨国公司的新发展/(15)

一、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5)

二、跨国并购的规模迅速扩大/(17)

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仍处于主导地位/(19)

四、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的国际直接投资快速扩张/(20)

 第五节 新世纪跨国公司的现状与发展态势/(23)

一、跨国公司在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生产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3)

二、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大幅缩减/(24)

三、全球直接投资变化过程中不同经济体的情况参差不齐/(25)

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呈上升势头/(27)

第二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32)

 第一节 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33)

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33)

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34)

 第二节 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情况/(39)

一、国际背景/(40)

二、国内背景/(41)

三、90年代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42)

 第三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情况的分类总结/(45)

一、以金融、保险、运输和工程等领域为依托提供多功能服务的跨国企业/(47)

二、以提供对外贸易为主要业务的“综合商社”型跨国贸易公司/(48)

三、以占有市场、销售产品以及获得专项技术为主要目标的生产型跨国公司/(49)

四、细分市场,针对具体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型跨国企业/(51)

 第四节 “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是新世纪中国企业的必然取向/(52)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环境/(52)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内条件/(62)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66)

第三章 现阶段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跨国经营/(73)

 第一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特征/(73)

一、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区位特征/(73)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主体特征/(75)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行业分布特征/(77)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投资的方式特征/(78)

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状况与特征/(79)

 第二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81)

一、政府相关管理的宏观性问题/(81)

二、企业微观治理机制相关的问题/(85)

三、外部市场环境建设中的相关问题/(88)

 第三节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竞争力分析/(89)

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走出去”跨国经营之路/(89)

二、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92)

三、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跨国经营的发展对策/(96)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催生中国金融业国际化/(96)

一、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必然/(97)

二、“走出去”,中国金融业的必由之路/(98)

三、“走出去”,中国金融业势在必行/(99)

 第五节 服务贸易与入世的中国/(102)

一、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发展/(102)

二、中国的服务贸易/(104)

三、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107)

四、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10)

五、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提升跨国经营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111)

第四章 跨国经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模型与分析/(116)

 第一节 关于跨国经营企业第一类海外投资的模型分析/(117)

一、初始假定/(117)

二、模型的构建与讨论/(120)

 第二节 关于跨国经营企业第二类海外投资的模型分析/(138)

一、关于不同企业对于同一东道国市场进行第二类直接投资的分析/(138)

二、关于同一跨国企业对不同东道国市场进行第二类海外投资情况的讨论/(150)

第五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策略取向/(160)

 第一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区位取向/(160)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行业取向/(163)

 第三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投资模式与进入方式取向/(167)

 第四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组织模式取向/(170)

一、金字塔组织管理结构/(170)

二、扁平型组织管理结构/(171)

三、矩阵型组织管理结构/(171)

 第五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主体取向/(172)

一、经营主体的核心标准为是否具有足够的比较优势/(173)

二、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需要/(174)

三、要注意发挥相关企业所具备的

“专用性资源优势”/(175)

第六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177)

 第一节 大力培育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77)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强化产权制度与竞争性的外部环境/(179)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180)

三、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181)

 第二节 明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国发展战略/(184)

一、明确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路/(184)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的几类倾向/(185)

 第三节 继续加大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186)

一、加大和完善在资金、财政、税收以及外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186)

二、建立有效的经营风险防范机制/(189)

 第四节 加快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促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191)

一、进一步加快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191)

二、对已有法规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192)

 第五节 完善中国政府对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制度/(193)

一、调整并完善国内企业涉外经营活动的事前审批制度/(193)

二、强化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活动的事后监管体系建设/(194)

第七章 对当代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的探讨/(196)

 第一节 对20世纪60~7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197)

一、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198)

二、F.T.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203)

三、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07)

 第二节 对20世纪70~80年代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探讨/(211)

一、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12)

二、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218)

三、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222)

 第三节 对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相关理论新发展的探讨/(226)

一、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27)

二、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231)

三、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236)

四、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若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238)

五、何宪章的跃进理论/(240)

结 论/(244)

后 记/(247)

参考文献/(249)

试读章节

在16—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随着新航线、新大陆的发现,以及伴之而来的殖民主义势力的发展,欧洲出现了具有走出国界实力且带有强烈侵略奴役别国色彩的贸易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英国皇家非洲公司(Te British。Royal African Company)、英国哈德逊湾公司(The British Hundson"s Bay Company)、荷属东印度公司(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等等。它们凭借着其强大的政治及军事实力,以贸易、航海、银行等经济领域为主要突破口,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疯狂的掠夺,进行着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这时期的跨国公司在很大意义上讲是殖民帝国主义掠夺和统治的工具,正如列宁在其著作中所描述的,“他们”(帝国主义者们)“专靠‘剪息票’在掠夺全世界。”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②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在积累过程中出现了过剩从而产生了“过剩资本”。“帝国主义就是货币资本大量积聚于少数国家。”①同时也使争夺原料及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成为必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他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②

到18-19世纪中叶,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形成及发展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1)随着欧洲大陆各国和美国工业化的初步完成,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产品生产效率空前提高,但资源紧缺,同时国内市场显然已经无法消化如此多的商品,因此各工业化国家对外扩张以寻求资源和销售市场,谋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空前高涨;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爆发以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开展,使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的国内分工制度开始迅速向世界范围延伸。机器大工业所要求的进一步社会化生产将各个国家都卷入了世界经济的漩涡,生产和消费从此变成世界性的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机器经营主要中心的国际分工……使地球一部分变为主要是进行农业的生产区域,以便把另一部分变为主要是进行工业的生产区域。”③;(2)与此同时,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活动以其巨大的创造力使交通和通讯技术获得飞速进步,其中以铁路、电报、电话的发明与普遍应用为突出代表,使跨国公司在管理与经营上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3)这一时期各国间对资本流动的限制较少;(4)此时正逢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之时。这些条件和环境促使英国、荷兰和美国等已经实现了工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国家走出国门争先恐后到东道国设厂生产。

美国是最先出现制造业跨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其过程往往是首先在国内取得产品的发明专利,然后到海外进行投资生产占领市场。美国的胜家(Singer)公司就是其典型的代表。该公司于1851年取得缝纫机的发明权,随后在美国生产,1866年到英国建立分厂进行生产,以后陆续扩展到欧洲各国,垄断了欧洲市场。在此之后,美国的西方联合电报公司、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电灯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伊斯曼·柯达公司、澳梯斯兄弟电梯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紧随其后纷纷效仿追随。

为避开保护性贸易政策的限制,到海外设立生产车间和销售网点以便就地生产和供应,也是刺激早期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英国最大的油脂食品公司尤尼莱弗公司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公司的前身是英国的利华兄弟公司,1902年以前利物浦是生产基地,其利用椰子油作为原料制造肥皂后销往国外。由于产品在对荷兰、比利时等国出口时所交纳的税额较高,利华兄弟公司于1902年与荷兰的人造牛油公司集团合并,成立了尤尼莱弗公司。合并后效果立竿见影,尤尼莱弗公司很快形成了国际化的生产与销售能力,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先驱;同样为了绕开德国对进口食品所征收的高额关税,荷兰的人造牛油公司在德国建立了多家分厂以便就地生产销售。  此后,德国杜邦公司于1876年在加拿大投资设厂,美国爱迪生公司于1883年在加拿大设厂,美国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到法国设厂生产,相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国、加拿大等地。

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4年,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发达国家设厂或投资的比例约为87.9%,英国的比例为73.7%,欧洲大陆各国的比例为81%。①同时,美国在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中占有主体地位,1941年以前,美国制造业的海外子公司有122家,英国只有60家。①

总体上讲,这一时期的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征:(1)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这一时期的跨国公司已开始将其战略重点由所属殖民地转向其他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张,生产厂商所关注的战略重点已开始由谋求原料供应为主的成本因素逐步转向以谋求市场拓展、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主的销售收入因素。因此,这时的跨国公司所更为注重的是如何在海外销售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以便把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顺利销售出去进而实现规模经济,因而它们的跨国直接投资往往是在具备相应消费能力的工业国内部进行。(2)这一时期的跨国经营已经开始由原来以商品买卖等贸易主导的形式向更多的生产活动投资形式转变。

这一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对外资本输出活动因此变得越发活跃,其普遍性与规模性是以前国际资本活动所无法比拟的。(P1-4)

序言

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走出去”跨国经营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避免摩擦和纠纷,已是解决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关键。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次、多方位地与国际接轨。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结构,竞争力水平及增长的效益,不难看出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仍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距离世界贸易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进一步发挥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尽快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确定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如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优势,是当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处于加速度阶段需要认真考虑的课题。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和趋势随着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迅速扩大,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国拥有跨国企业的数量与质量代表着该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邵祥林博士所著的《中国经贸强国之路——“走出去”跨国经营》一书恰恰为解决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该书通过对西方传统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分析和考察,追问不同国家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分析并解释了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实施跨国经营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对跨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的重新划分,首次采用博弈论中的两阶段寡头博弈模型,对不同目标驱动下的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活动进行了创新研究。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比较优势理论同竞争优势理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应采取的基本战略,推导出了在遵循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借鉴竞争优势理论加快提升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全面提升,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贸易理论框架体系。

通过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战略分析,结合国内企业的具体现状,本书首次从动态的角度讨论了短、中、长等三个不同时期内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的主体战略选择问题。该书指出:短期内,对外投资、经营领域内的现存主体格局将不会被打破,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及经过改制的国有控股公司仍将在对外投资领域内占有主体地位;中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民营经济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的“专用性资源优势”将逐步弱化,民营经济的产权优势将越发明显,这时的对外投资领域主体结构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控股公司、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将更具优势;长期内,中国的民营经济将得到充分发展,其与国有企业相比所拥有的管理与产权优势会变得十分突出,跨国经营领域内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将跃居主体地位。

作者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二十多年,有着丰富的涉外经济活动实践研究。长期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促使他对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不断总结和思考探索,形成了该著作。这既是理论与思考的整理和总结,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延续。

我认为,该书的分析对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论证以及对国家竞争优势最终形成的描述,以及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政策制定部门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希望《中国经贸强国之路——“走出去”跨国经营》一书的出版,能进一步带动国内有关方面加强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理论的研究,不断地探索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实现中华民族贸易强国之路的进程。

后记

本人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国家外经贸部,先后从事加工贸易、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告宣传、进口、出口和贸易制度管理等工作,并参予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等项工作,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应对措施的研究工作。多年来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实践,深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责任。

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有企业中心在职攻读博士期间,通过学习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前沿理论,聆听吉林大学许多著名教授的课程,结合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实际,不断反思如何发挥我国企业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路径,……。经研读多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专著,并将相关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外经贸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颇多的心得。

我以为,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无论发展经济还是贸易,尽快增强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行好“走出去”跨国经营之路已是当务之急。

在导师徐传谌教授的亲自指导下,我放弃了熟悉并已成书的《加工贸易——国际贸易的未来》作为答辩论文,迎难而上选择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做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虽然该论文在答辩前得到8位外校博士生导师的好评,但我还是对论文做了多次全面的修改,增加了部分内容,希望所写的学习心得与经济界和贸易界的同仁共享,并愿与大家努力共同探索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齐树天在查找收集资料及文字处理方面给予了许多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老师、专家、学者和朋友以及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邵祥林

2004年12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去跨国经营--中国经贸强国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祥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71004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31-53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