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讲唱艺术样式,兴起于北宋中叶,“靖康之变”后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元代初期兴盛一时。元贞以后,由于元杂剧的兴盛,诸宫调渐趋衰落。到了清代,人们已对它茫然不知。它与传统说唱艺术一脉相承,同时吸取了曲子词、说话、鼓子词、大曲、宋杂剧、缠令、唱赚等伎艺的艺术特长,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体制、表演形式和文学特质,并对南北曲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通过诸宫调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词曲嬗变的轨迹。
图书 | 诸宫调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讲唱艺术样式,兴起于北宋中叶,“靖康之变”后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元代初期兴盛一时。元贞以后,由于元杂剧的兴盛,诸宫调渐趋衰落。到了清代,人们已对它茫然不知。它与传统说唱艺术一脉相承,同时吸取了曲子词、说话、鼓子词、大曲、宋杂剧、缠令、唱赚等伎艺的艺术特长,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体制、表演形式和文学特质,并对南北曲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通过诸宫调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词曲嬗变的轨迹。 序言 唐燕乐之曲子,至宋分为两途:其用官律,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被驯化为曲(阕、片、均)、拍(句)、字固定程式者,即所谓词体;其播于民间者则衍为缠达、缠令、唱赚、诸宫调、戏文,即曲之一体。词体随宋亡而衰,曲则入元以来愈盛,并定型于南北曲。诸宫调者体兼说唱,表演、音乐则熔缠达、缠令、唱赚、小唱于一炉,后又为戏文所用。宋末尚与戏文并行,后绝响于元。至其传世之本《董西厢》,明以来已不辨其为何物。至近代民初,王国维始揭示其体,诸宫调者亦渐被学人关注。然能上承王国维之说,能够深入揭示诸宫调之本貌,系统探讨诸宫调之文学艺术价值者,则惟建国君此文。建国君本以词曲之学名于学界,而此文草就以来无论部分发表,抑或全文揭示,皆有以上评价,此处非谀语也。建国君于文学古典既具深厚学力,而词曲之道则又有灵犀相通也。古来词曲之艺于三楚独钟于江西,其词材曲体,荟萃踵华;名家巨匠,迭代辈出。建国君即生于斯复用于斯者,此天设地造也,非人力所能者。 十三年前,吾始逢建国君于江干之庐山,其少年翩翩,方执教于信阳师范学院。后知其旋归江西,且其学术日新,头角崭露。五年前其北来游学,复聚于津门河北大学旧址之古籍整理研究所。日日谈曲论词,治学之道甚相得益彰。时建国君方拟为此文,草就之后以之为博士学位论文,遂一举中第。今建国君复将此文修订后全文刊行,此吾辈之快事,亦学界之幸事也。一家之言既立,斐声词坛有日矣。建国君勉旃。 刘崇德 癸未夏月 序于津门南郭书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诸宫调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龙建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00277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3-10-01 |
首版时间 | 2003-10-01 |
印刷时间 | 200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04 |
宽 | 14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