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水陆画(北京文物鉴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荟萃了明清时期的水陆画经典作品,为便于读者从文物和艺术的角度考察作品,本书按作品的时间先后排序,同属一堂的作品归纳在一起,使读者对明清水陆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序言

 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中举行水陆法会时所用的神像画。水陆法会又称作水陆斋、水陆道场,全称叫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它是佛教中为超度亡魂而举行的一种十分盛大的仪式。宋代遵式《施食正名》中说,“水陆”之名是“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干净地”之意。这种以施食救度亡魂的理论依据是源自佛经中的一个故事。佛教典籍中说,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夜梦一饿鬼,名叫面燃,向他求助,希望他能向神仙、饿鬼施饮食,并替他供养三宝,以求超生。阿难向佛祖请教,佛祖给他传讲了《一切功德光明无量威德大陀罗尼出救面燃饿鬼经》。佛经中的这些内容被奉为水陆法会的根本依据,但其中并没有水陆法会的名目。

实际上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自创的一种法会,相传是南朝梁武帝创立并首次举行的。南宋宗鉴所著《释门正统》、志磐所著《佛祖统纪》等书中,在讲述水陆创制时说,梁武帝梦中得神僧启示,醒后与宝志禅师商讨,披阅大藏,创制仪文,于天监四年(505年)在润州(镇江)金山寺举办了历史上第一个水陆法会。这个说法富于传奇色彩,流行很广,但毕竟近乎小说而疏于史乘。据研究,目前并没有材料证明隋唐以前举行过这种法会,这一说法不过是后人假托,以示久远。

据现代学者研究,水陆法会是以梁武帝的《梁皇忏》与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会结合而成。水陆道场的经典依据一阿难出救面燃鬼王的故事,最早见于实叉难陀所译《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此经译出的时间约在699年-704年之间。水陆仪文中的咒语出自或是参考了菩提流志于唐神龙三年(707年)译出的《不空□索神变真言经》。水陆法会形成的时间应该不早于这两部经的译出时间。

有材料可以证明,在唐代末期,水陆法会已经形成,水陆画作品也随之产生。晚唐僖宗中和年间(882年一885年),画家张南本在成都宝历寺水陆院画了120多帧水陆画。这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水陆画作品。《益州名画录》记:

府主陈太师于宝历寺置水陆院,请南本画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一百二十余帧。千怪万奇,神鬼龙兽、魍魉魑魅,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

据此可知,当时寺庙中已有水陆院的设置,一堂水陆画的数量有120余幅,不亚于明清时的规模,所画内容包括了道教诸神。此外,在敦煌文书中,虽未发现有原题为“水陆斋文”的佛教文献,但S.0663、P.3542、ⅡX.06746+ⅡX.06746V几件文献被认为是用于水陆无遮大会的,是宋代水陆仪文的先导。宋代以后,水陆法会则是十分兴盛的了。

据明清水陆仪轨,水陆道场分内坛和外坛。内坛设于大殿或法堂,外坛多设于配殿或临时场所。内坛安放供桌、台案,布置供品、法器及仪轨,挂上堂、下堂的神像,画像下置牌位,上书佛、神名称。外坛各据不同的要求布置挂像。法事活动一般要进行七昼夜,主要有:结界洒净——用咒语、法水使坛中与俗界隔绝;建幡——书写“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遣使发符一往请天地一切佛神;请上堂——悬挂上堂诸佛、神画像,并上香;奉浴——摆放浴盆、香水,请神沐浴;供上堂——在画像下放名号牌位和供桌,摆放供品,正式请神临坛;请赦——诵请赦文,请佛神允准此次超荐,使亡灵投生;然后是请下堂,供下堂,仪式如前,对象则是下堂诸神及待超度的六道四生,最后是送圣。中间还有斋僧、说戒、放生等活动。外坛有6个坛场,不停地念经。瑜伽坛又称施食坛,每夜在瑜伽台放焰口一台。“焰口”是“面燃”的异译,放焰口,即是施食饿鬼的仪式。第六夜时放五方焰口,内、外坛法师、僧众均参与,是法会活动的高潮。

水陆画的内容不仅有各种佛教神祗,还有道教诸神、民间诸神、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六道四生、地狱鬼众、佛教故事、水陆缘起等诸多内容。此外,法会中所用的佛名、神名牌位(有的还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用纸板制成,彩绘装饰,同样十分精致,也属水陆绘画的范围。

一堂水陆画的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少则几十幅,多则一二百幅不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明代木刻《水陆道场神鬼图像册》,据图上的编号,知全书应有150幅图。山西宝宁寺水陆画一堂现存139幅。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释迦牟尼佛像》上的题记称:“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初十日,蓟州城南贾家庄观音庵弟子性□鸠会募造水陆七十轴,永远供奉。”

水陆画属于“道释”人物画这个传统绘画门类。唐代著名画家尉迟乙僧、吴道子都是以道释人物画的成就而名垂画史。现存水陆画多是明清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继承了唐宋“道释”人物画的成就和传统,是“道释”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品类,也是工笔重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清时水陆画是由专业画工绘制的。明代时的画工有行会组织,称画帮、画场,开设画铺,承揽壁画、彩灯画、神像画、肖像画等绘画活计。画工每年受宫廷征调,为宫廷工作。有些画工因画技超群享名当世,而被文人墨客写入著录书籍之中。徐沁《明画录》中有“道释”一节,其中著录的画家有三分之一是画工。如蒋子诚,画道释神像、观音大世,被誉为“有明第一手”。永乐时,他应征入京师,在宫廷中作画,他画的神像与赵廉画的虎、边文进画的花鸟,合称“禁中三绝”。

水陆画大多采用工笔重彩画法,勾勒、渲染十分细腻,毫发入微,工稳谨严,即便是衣服上细小的图案纹样都画得十分精致,用色十分丰富,敷彩浓重,富丽堂皇。水陆画中也有少数兼工带写、粗笔重彩、水墨淡彩等其他画法的作品。

水陆画中的人物形象设计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佛、菩萨、明千像需严格遵照仪轨,诸天、护法也都有传统的固定画法。道教神、民间神一般多采用汉族帝王、文臣、武将的形象,有一些程式化的画法。画师在绘制过程中,继承多于创新,尽管如此,许多画师还是在作画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有自己的特点,从而使得水陆画的绘画风格呈现出多彩的面貌。因此,在水陆画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也能看到同一时期的不同风格。

为便于读者从文物和艺术的角度考察作品,本册大致按作品的时间先后排序,同属一堂的作品归纳在一起。由于许多水陆画作品是没有题记的,因而不能得知确切的创作时间,所以,这个排序仅属于研究意见,并不是确知的事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水陆画(北京文物鉴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012896
开本 其他
页数 1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