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精)/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论述了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建筑的词源到典章制度的考录;墓葬建筑到园林;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等基本知识。

序言

编纂“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缘起

高介华

如果说在英国的建筑史学家弗列治次所编绘的“建筑之树”这棵大树上,“中国及日本的建筑”还能凑合成一小小的枝丫得到存在,那么英国建筑师法古孙(James Fergusson)就干脆把中国的文化也一股脑儿压入了地下。因为“中国无哲学、无文学、无艺术,建筑中无艺术价值,只可视为一种工业。此种工业极低级而不合理,类似儿戏。”这使我们联想到中国的某些老奶奶在跟自己的小孙子“儿戏”时会开开玩笑说:“你是从你妈的腋窝里生出来的”一样地有意思,因为小孙子毕竟对自己的怎样出世还茫然无知。

新派建筑人有一句口头语:建筑是要用心去“读”的。看来是有点道理。

西方人多热爱“茶花女”,却少有知道<桃花扇》和李香君的;不少中国人也爱奥赛罗和朱丽叶,却少有知道窦娥和杜丽娘的,大概也就是少“读”的缘故吧!

名著《红楼梦》用上的汉字可能不足四千个,一般读者大体上不会将字读白。如果读了半天,还只知道贾宝玉爱林妹妹,焦大却不喜欢,恐怕会使地下的曹雪芹感到悲哀。所以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红学家在不倦地精读。

对于法古孙和弗列治次的断语,好在有他们的老乡李约瑟博士在生前作了回答,原因是博士用了60多年的时间来攻“读”中国文化。

用心读中国建筑的西方人并非没有。曾任第一任罗马教廷驻华使节的刚恒毅枢机主教就是一例。他确立的北京辅仁大学校舍的建设方针是:“整个建筑采用中国古典艺术式,象征着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信仰。我们很悲痛地看到中国举世无双的古老艺术倒塌、拆毁或弃而不修。我们要在新文化运动中保留着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但此建筑的形式不是一座无生气的复制品,而是象征着中国文化复兴与时代之需要。”…辅仁大学的总建筑师、比利时艺术家格里森(Dom Adelbert Gresnigt O.S.B)在他的Chinese Architecture著述中饱蘸浓墨,激动地写道:“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中国建筑是中国人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方式,寄托了他们的愿望,包含着他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样,中国人也在他们的艺术中表现出本民族的特征和理想。中国建筑在反映中国民族精神的特征和创造方面并不亚于他们的文学成就,这是显示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无声语言。”“在华教会采用糅合中国建筑形式的最终目的,是想以这种与众不同的建筑形态来反映真正的中国精神,充分表现出中国建筑美学观念,为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我们知道,早在中国的春秋时代,孔子就对楚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所谓的“南方之强也”就是指的楚国,他怀着恐惧而又欣慰的心情感叹:“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矣!”还认为南方文化比周文化更文雅,更有文采。可是,仅仅在半个世纪以前,有多少人谈论过楚文化呢?由于新中国考古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哲学、史学、历史地理学、文学艺术以至于城市、建筑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楚文化的奇谲瑰丽才展现于世界。如今,楚文化已被公认为“光彩神州,丰润中华”,“宛如太极之两仪”“与西方希腊文化竞辉齐光”的灿烂文化,不就是能让世人瞩目多“读”的缘故吗?“楚学文库”面世后,中外学术界更惊奇地发现,原来楚学是一片值得研究的学术沃土。

自1989年始,中国建筑学术界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VNESCO World Decade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1988-1997”)紧扣国际建筑师协会提出的“建筑与文化”这一研究主题,开展了全国性的“建筑与文化”研究学术活动。与此同时,自然要广涉中国文化与建筑的再发掘和研究。在“建筑与文化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一系列专题研究中,不少是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的范畴。又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而有编纂“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之举。

中国建筑文化是各民族长期共同熔铸的亦属于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晶,无论是文献、实物,皆有深厚的底蕴。近现代的老一辈建筑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形制方面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从文化高度切入的多层面的全方位的研究尚在开创阶段。

就本“文库”的系列而言,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章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

诚然,我们的心情也像20世纪初侨居中国的刚恒毅主教一样,“很悲痛地看到中国举世无双的古老艺术(中的某些绝世珍品)倒塌”了。毕竟,刚恒毅惋惜的只是某些建筑买体的毁弃,而中国建筑所铸成的历史文化丰碑是不会倒塌的。“文库”的奉献就在于提供一些“读”本。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且形成了多个亚文化圈内的特色。至于是否博大精深,还是让读者自己去精心品味,作出客观的评判吧!须得申明的是,“文库”的主旨重在催动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开拓与发展。就研究中国建筑文化而言,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大大的一步,放眼观之,则此路方长,绝非终结。

1997年5月31日于武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精)/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启林//蔡立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139573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37
出版时间 2004-09-01
首版时间 2004-09-01
印刷时间 200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8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94
21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