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培养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的过程中对旧事物的淘汰、更新或改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长盛不衰。那么,如何建设创新型组织?如何加强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如何提升组织成员的逻辑思考和逆向思维能力?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学习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如何提升在企业管理、营销和服务上的创新能力?如何提升组织成员的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呢?
郭强的《创新能力培训全案(第2版)》从创新意识、逻辑思考、逆向思维、学习创新、自我超越、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和创新方法运用共9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郭强的《创新能力培训全案(第2版)》全面介绍了管理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组织的建设工作。全书采用“寓言、故事、游戏”三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创新意识、逻辑思考、逆向思维、学习创新、自我超越、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和创新方法运用等9个方面。书中作者提供了一整套“拿来即用”的培训方案。
《创新能力培训全案(第2版)》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培训师、高校教师等相关人士阅读、使用。
一、福特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及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进行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
福特于1863年7月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他的父亲是个农夫,觉得孩子上学根本就是一种浪费,老福特认为他的儿子应该留在农场做帮手,而不是去念书。
自幼在农场工作,使福特很早便对机器产生了兴趣,而他对用机器代替人力和牲畜有着非常丰富的想像。
福特12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构想要制造一部“能够在公路上行走的机器”。这个想法令他兴奋不已。周围的人都认为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纷纷“劝导”福特放弃这个“奇怪的念头”。但少年福特凭着坚强的意志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家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机械师培训课程。从此,老福特的农场少了一位助手,但美国却多了一位伟大的工业家。
从12岁的构想至36岁创造出第一辆汽车,在这24年的生命历程里,福特为他的梦想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反复进行实验。作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福特的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正是他首先有了那“奇怪的念头”,并努力坚持的结果。很明显,福特是一个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人,他不为传统观念所左右,敢于标新立异,想常人不敢想的问题;他提出了超常规的独到见解,善于联想,从而开辟了新的思维境界。
管理者是组织中创新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组织创新活动能否成功,与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有效地组织与推动创新活动,管理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管理者很难产生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和获得创新成果。二、创新意识4方面
管理者要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清楚创新意识的构成,然后据此去寻找正确的努力方向。
(一)创新意识的构成要素
1.批判精神
创新就要破旧立新。这就意味着要抛弃旧观念、旧思想与旧事物。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善于吸取旧事物、旧观念中的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
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是追求新颖、独特,它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艰苦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原有事物进行再创造。管理者应当注意吸取各方面的已有成果,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3.风险意识
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对保守势力的挑战,因此很容易受到传统势力的压制和打击;同时,由于创新过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创新的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注定了任何创新都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因此,管理者在创新时应增强风险意识,这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
4.系统观念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中,系统是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有机组成的,并且具有特定功能。创新在整体上是密切联系的,因此,管理者在增强创新意识时,应树立系统观念,避免以偏概全和只顾局部与眼前利益的行为,应最大限度地使创新在整体上达到最佳效果。
(二)提高创新意识的4个方面
1.树立独立与自主意识
创新讲究的是独一无二,不是模仿、雷同。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注意培养独立意识。对管理者来说,独立意识包括独立的人格,独立获取知识,独立钻研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完全依赖别人,不盲从别人的意见等。P10-11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创新能力是管理者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管理者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培养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的过程中对旧事物的淘汰、更新或改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长盛不衰。
那么,如何建设创新型组织?如何加强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如何提升组织成员的逻辑思考和逆向思维能力?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学习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如何提升在企业管理、营销和服务上的创新能力?如何提升组织成员的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呢?
本书从创新意识、逻辑思考、逆向思维、学习创新、自我超越、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和创新方法运用共9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创新意识:提升管理者产生强烈的创造新事物或观念的动机、愿望和设想的能力。
2.逻辑思考:提升管理者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分析客观现实的能力。
3.逆向思维:提升管理者打破常规、从反方向和对立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
4.学习创新:提升管理者学习和分析学习对象以获得新的观点、创意和成果的能力。
5.自我超越:提升管理者通过对极限有效突破进而达到自我实现或技巧精熟的能力。
6.管理创新:提升管理者改变要素及其组合并获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与模式的能力。
7.营销创新:提升管理者在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上不断进行改善与革新的能力。
8.服务创新:提升管理者通过对服务意识、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效率的能力:
9.方法运用:提升管理者寻找、筛选及充分利用创造性方法以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刘小军、李延龙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数字图表的编排,姚小风、全琳琛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一、二章,陈娟妮、刘宝华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三、四章,沈冬霞、王罡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五章,郑涛、迟语心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六章,程富建、王刚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七章,李作学、张俊娟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八、九章,余卉敏、侯辉英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十章,全书由郭强统撰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