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头的文明(奇迹就是不可思议)
内容
编辑推荐

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回味曾经的辉煌,在叹为观止的古代文明中探索建筑之迷。

这座谜一样的建筑既令人困惑又令人着迷,围绕巨石阵建造的目的、由何人建造、如何建造等问题,数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推测与考证……

回溯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的建筑大多是石头的作品,石头是古人所能寻找到的质地最为优良的天然建材,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工艺来合成或者制造,只需要开采和打磨,既经济又便捷,因此在操着原始工具建房造屋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古人眼里,没有什么是比石头更好的东西了。所以古代的多数建筑和相当部分艺术作品便是以石头作为材料的。于是,我决意从石头的角度切入,在浩瀚的历史中探寻古文明残留在岁月中的雪泥鸿爪。

内容推荐

从今年初夏直到入冬,在这跨越三个季节的大约半年时间里,由于创作这部现在您正捧在手上的《石头的文明》,我进入到 种从未有过的状态之中。我知道,意念中我回到了那个被称为“古代”的时间段里,我感到我的双脚仿佛脱离了现实的土地,整个人都飘了起来,我出入古今,纵横四阔,神游在那些残留的古文明遗迹之司,倾听废墟的石头诉说沧桑,循着古文明的足迹找寻那些伟大奇迹背后的辉煌。这是一次神奇而浪漫的旅行,我承认我因此变得有些异样,对眼前的一切都有点心不在焉,以至于当书稿完成一个多月之后再回头来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依然没能完全回到现实的世界中来。

目录

奇迹就是不可思议(代序)

巨石阵——谁也弄不清它是个什么

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之中的三角形巨冢

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的守护神

雅典卫城——建筑群组合艺术的经典案例

巨石头像——放在地上的“人头”

万里长城——一道伟大的墙

空中花园——一份逗宠妃开心的礼物

阿耳忒弥斯神殿——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宙斯神像——宙斯的模样

摩索拉斯陵墓——让建筑与雕刻呈现和谐之美的成功范例

法罗斯灯塔——照彻千年黑夜的灯塔

罗得岛巨像——站着与倒下都是风景

秦始皇陵——秦始皇现世生活的地下版本

大竞技场——表演死亡的舞台

万神庙——为供奉诸神而建造的圆形庙宇

卡拉卡拉浴场——古罗马娱乐休闲中心

印加路桥——道路在安第斯山脉的褶皱间纵横蜿蜒

吴哥窟——世界上最精致的坟墓

复活节岛石像——寻不到作者的神秘半身石像

马丘比丘——消逝在云雾中的城市

试读章节

在古埃及人用巨大的石块大规模兴建金字塔之前大约400年,另一群人早已在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附近的平原上用同样的材料建起了一座巨大而神秘的建筑,那就是下面我要讲述的著名的史前文明遗迹——英国巨石阵。

金字塔的建造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51年,这似乎已经遥远得不能再遥远了,而巨石阵的建造年代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50年。在如此遥远的年代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竟然用最原始的工具和最普通的材料创造出了这样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真是不可想象。

我们通常认为的巨石阵(Stonehenge)位于英格兰岛南部维特郡(Wihshire)索尔兹伯里(Salsbury)平原上由砂岩石柱排列成同心圆的巨石建筑。巨石阵又称为史前石柱、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斯通亨治石栏等,占地大约11公顷。巨石阵的主体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砂岩和蓝灰砂岩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一个直径约110米的环形土堤和壕沟环绕在巨石阵的外围。很显然,土堤是开挖壕沟的泥土堆积而成。紧靠土堤内侧排列着56个等距离的圆坑,它们组成了又一个圆。后来这些圆坑被泥土填满,直到17世纪才被前来进行科学考察的约翰·奥伯瑞发现,因而它们又被称为“奥伯瑞之洞”(AubreyrHoles)。

在这些圆坑的内圈是巨石阵的中心,由大约30块竖立着的巨型砂岩围成一个直径约30米的圆圈,另有30块条形砂岩横楣放置其上,石块之间采用了木工的榫接技术相扣合。这些石块有4米高,2米宽,1米厚,重达25吨。这个圆形石圈内是5组“门”字形三石塔(trilithons),它们排列成马蹄形,三石塔是由两块竖立着的分别重约50吨的巨型砂岩和上面重约10吨的横楣组成。在马蹄形石结构与外围的圆形石结构之间以及马蹄形石结构内圈还竖立着大约80块体积较小的蓝灰砂岩。

事实上,这种由石头构成的圆圈形建筑在英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但一提起巨石阵,人们一般会想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这一个,因为它规模巨大且保存相对完好,使它成为了这种特有建筑形式的代表,以至于现在“巨石阵”这个名词成了对这座建筑的特指,而非对这类建筑的泛称。就像一提起凯旋门我们就认为它是指巴黎市中心星际广场上的那座巨大的圆形拱门,而事实上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样式,它遍布欧洲各地。

这座谜一样的建筑既令人困惑又令人着迷,围绕巨石阵建造的目的、由何人建造、如何建造等问题,数个世纪以来有着多得令人头晕目眩的各种推测和科学考证,直到现在,每年都还有无数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和天文学家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和研究,但最终没有一个能够完全自圆其说并解答所有的疑问。下面将收集到的部分“推测”和科学考证的“结论”集纳整理起来,呈现给各位:

新华社2003年10月18日发自伦敦的一条消息说:“矗立在伦敦近郊的‘巨石阵’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风雨,但至今仍没有一种能令人普遍接受的观点可以解释修建它的意图。最近英国考古学家通过激光扫描技术对其中部分石块上的图案进行分析后做出判断,认为这些史前建筑在一段时期内可能是悼念逝者的纪念碑。”

消息说,一家考古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组成“巨石阵”的83块巨石中任意选择了3块,对上面肉眼无法辨认的图案进行了激光扫描,搜集了900万个数据点。然后,用三角测量的方法将这些数据点转化为三维图像。研究人员在图像中发现了两个几毫米深、由青铜斧凿刻出的图形。考古学家此前在英国各地的研究中都曾发现过青铜斧凿刻的图案,这些图案据推断很可能是用于悼念亡灵的,并认为“巨石阵”周围上百座古墓遗址也为这种推断提供了佐证。P2-5

序言

从今年初夏直到入冬,在这跨越三个季节的大约半年时间里,由于创作这部现在您正捧在手上的《石头的文明》,我进入到 种从未有过的状态之中。我知道,意念中我回到了那个被称为“古代”的时间段里,我感到我的双脚仿佛脱离了现实的土地,整个人都飘了起来,我出入古今,纵横四阔,神游在那些残留的古文明遗迹之司,倾听废墟的石头诉说沧桑,循着古文明的足迹找寻那些伟大奇迹背后的辉煌。这是一次神奇而浪漫的旅行,我承认我因此变得有些异样,对眼前的一切都有点心不在焉,以至于当书稿完成一个多月之后再回头来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依然没能完全回到现实的世界中来。

我不是个守旧的人,但却是个怀旧的人,一个喜欢回望的人。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无可救药地痴迷于那些过往的人和事,而不像我的同龄人那样热衷于憧憬未来。在研读史籍的那段漫长的日子里,我深深地迷恋上了那些古文明孕育的伟大奇迹,那时,总有个热切的愿望在我心尖舞蹈——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重新讲述关于它们的故事。因为在此之前我所能读到的那些相关的文字,或简略如景点介绍,或生涩似论文专著,抑或深奥如考古报告,大多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所以,多年之后,当我终于决定撰写这部以石头为线索表现古文明不朽奇迹的著述时,我感到异常的兴奋,尽管我很清楚随后开始的工作之余的创作将会十分艰难,但我依然不觉得这是 项草率的决定,为此我已准备了很长时间。

回溯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的建筑大多是石头的作品,石头是古人所能寻找到的质地最为优良的天然建材,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工艺来合成或者制造,只需要开采和打磨,既经济又便捷,因此在操着原始工具建房造屋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古人眼里,没有什么是比石头更好的东西了。所以古代的多数建筑和相当部分艺术作品便是以石头作为材料的。于是,我决意从石头的角度切入,在浩瀚的历史中探寻古文明残留在岁月中的雪泥鸿爪。

而“七大奇迹”是在讲述古代文明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无法绕过的七座高峰,但“七大奇迹”中宙斯神像和罗德岛巨像并非石头的作品,本不应该列入其中,但为了保持“七大奇迹”的完整性,我依然固执地将其选入了这本《石头的文明》当中。在此特别加以说明,以示无欺。

说到古文明奇迹,我们应该会首先想到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它们代表着古代整个世界的文明成果,但事实并非如此。“七大奇迹”这个概念大约形成于公元前3~2世纪,当时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诗人兼探险家安提帕特在 首诗里热情地颂扬了他所能见到的分布于地中海沿岸的七座古文明遗迹,后来它们便被冠以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美名。尽管“七大奇迹”表现了古代人类在建筑、雕刻和宏伟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惊人成就,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成就,只能算是截至公元前3~2世纪以古希腊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阶段性的伟大成果。

我一直希望能够尽量多地向读者介绍更加广阔的时空里那些伟大的古文明奇迹,但由于本书的容量所限,我仅能选取包括“七大奇迹”在内的20个古文明建筑呈现给各位。尽管这部书的目录并非一份古文明奇迹的完全名录,但这份名录所包含的古文明奇迹却远比“七大奇迹”更为丰富。不过取舍之间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不敢奢望所有的人都同意我的选择,但我希望读过此书的读者不会觉得有太大的缺失。收入书中的20处文明遗迹应该说都是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中心最为重要的遗迹,它们都是不同凡响的杰出作品,包括陵墓、寺庙、防御工事、浴场、竞技场、道路、巨石和雕像等,它们代表着古代文明在多个方面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也许一些从事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专家会寺这本书大感失望,他们会觉得不够“专业”或太过浅显。的确,这不是一部可以让专业人士读后大呼过瘾的学术专著,那样的书籍事实上已有很多,它们的出版是为了使研究成果得以展示或者满足同行间学术交流的需要,事实上并不是一种“阅读文本”,所以普通读者读起来往往会感到非常的吃力,甚或觉得了无趣味,继而放弃对书中内容的了解,而那些内容本应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

恰好我不是专家,而是作家,讲故事是我的专长。因此我决意用浅易的文字娓娓地叙说,意在让普通读者能够轻松读懂,并和我一起去那些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间神游。我刻意不让这本书显出是一部专业的著作,因为那样往往会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我讲述的故事不仅让你能够了解那些伟大的古文明奇迹,还能使阅读本身充满趣味。就像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本书意在让人当作一个故事来欣赏,而非用作教材,更不打算成为一部参考著作……我真心地努力避开此类魔障,坚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即使书中的讲法听起来像是随便一说的外行话也在所不惜。”

所以我并不畏惧专家们可能的指摘。我坚持用散文化的语言完成我的叙述,我相信这会使那些坚硬的史料变得柔和,成为我故事的细节。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传说也被我植入到故事当中。我知道,正统史学家 向对传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我也从不把传说和史实混为一谈,但我认为传说是细节化和文学化了的历史,是以另 种方式存活的史实,传说使历史变得有了体温也有了表情,也让历史的断层被重新连接。因此将传说引入到这部意在让人“当作一个故事来欣赏”的小书里,我并无太多顾虑。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一向讨厌那个口齿不清的周杰伦,但他的这两句歌词我却非常喜欢。

关于这些奇迹,我不必在这里多讲,当读完这部书的时候,您一定会明白,它们为什么会被称为奇迹。在那些遥远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竟然凭借着极其原始的工具和令人难以想象的巧思创造出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作品,即使今天掌握着先进技术与机具的现代人也会为之慨叹:所谓奇迹就是不可思议!

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愿意在一个喧闹而又浮躁的时代里回望过去,追寻遥远年代里那些迷离的光影。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与未来了,与时俱进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做着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但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比如您,会在着眼现实的同时也愿意回首往昔,当您借助我的文字让灵魂远游的时候,您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奇迹就是人类古文明辉煌历程的实物证据,循序逆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来时的路径。

2005年12月15日蓉城悬静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头的文明(奇迹就是不可思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8182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1.12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6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