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舟总设计师(戚发轫)/搭建天梯的人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艘神舟飞船上天,是20世纪末最值得国人骄傲与自豪的辉煌篇章之一;中国航天员乘飞船太空遨翔,将是21世纪初中华民族实现千古飞天梦更为灿烂与辉煌的壮丽史诗。谱写这气势恢弘诗篇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建设者们。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这位从20世纪70年代就因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崭露头角的航天功臣,如今正以神来之笔,在太空挥毫泼墨,描绘着新世纪的飞天图画。您想知道他成功的秘密吗?您想知道神舟背后的艰辛吗?……请您打开本书,走进神舟总设计师戚发轫的人生轨迹!

内容推荐

他们让中国人的航天梦变为现实,他们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想知道他们成功的嵇密吗?请打开这套书,走进“搭建天梯的人”的内心世界。本书是《搭建天梯的人》系列中的一册,向您介绍神舟总设计师戚发轫的人生经历!

目录

第一章:金州的故事

童年不是梦

我是中国人

孔庙往事

第二章:难忘的岁月

“找”回来的高中生

人生难忘是至情

这是我们的天空

第三章:大学生活

航空——我惟一的志愿

北航的“光头大学生”

“红娘”本是无心人

第四章:特殊的军营

1957,“弹道”里成长

当兵的日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初为人父

第五章:“东方红”时代

“航天十八勇士”

最不幸的与最幸运的日子

见到了周总理

宇宙响彻《东方红》

第六章:神秘的1992

载人史册的“921”

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人在潮头

第七章:“上帝之舟”

名字叫“神舟”

酒泉,酒泉

给飞船做“手术”

“六六大顺”的“礼物”

妻子的两个愿望

第八章:情系“神舟”

“神舟二号”:献给新世纪的礼物

面对人生的沉重打击

没有把握,我不会送你们上天

“神舟三号”:腾飞的中国龙

“神舟四号”:最后一次彩排

第九章:清晨。我们从这里远航

军令状与玫瑰花

“哥伦比亚号”的不归路

五百勇士心,共写一封信

“天字第一号”任务

巡天遥看一千河

“神舟五号”:天与地的对话

第十章:生命回响曲

寂静的胡杨林

明天还有梦

附 录

后 记

试读章节

1933年4月里的一天,早春的足音刚轻轻叩响广袤的关东大地,在辽宁省复县西瓦村一座普通民房中,就传出了一阵不太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戚家老二的第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了——他就是戚发轫。

戚家在村里不是富户,但人口不少。几辈人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靠土里刨食种田度日。直到戚发轫父亲这一辈儿,才算是有了读书识字的人。于是,这辈人中也就有了走出小村子到外面去闯荡的机会。

戚发轫的名字不是父亲给起的。生他的时候,父亲正在外打工谋生。家里的长辈就找到当地私塾的一个老先生,请他起个名字。老先生问了孩子的生辰八字,捋着胡子晃着脑袋沉吟了片刻,提笔在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了“发轫”二字。至于老先生为什么会在茫茫词海中单给他选“发轫”为名,不得而知。但“发轫”二字的不凡意义却预示了戚家这个孩子日后的人生道路。

戚家人当时并不知道“发轫”的含义。戚发轫自己也是上了高中后才知道“发轫”两字的真正含义的。原来,“发轫”两字的学问挺大的呢,如国民革命发轫于哪一年、五一节是世界工人运动的发轫日、太行山是抗日游击战争的发轫地等等,都是带有历史坐标性的重要时刻。

这个“轫”字,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年戚发轫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家里头有事给他发电报,结果一个电报来了三次才最终认定。第一次电报上的“轫”字让电报局的工作人员写成了坚韧的“韧”字,第二次电报的名字又错写成了■性的“■”字,直到第三次电报,电报局的工作人员才把这个“轫”字写对了。

戚发轫成了名人后,还不时有记者把他的名字写错。有一次,中国空间研究院的院办秘书问他:“老戚,你怎么老改名字?”后来,院办秘书特意查了字典,才弄清楚,他对别人说:老戚的名字还是很有学问的,咱们千万别再把它搞错了。

现在王希季已经最先把“发轫”这个词用在中国航天的文章中了:中国航天事业发轫于……P001-002

序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建和谐小康社会,靠的就是你们这一代人,你们是主力军,是核心力量。为此,首先要学做人,做一个爱国奉献、融于集体、尊重别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其次,要学会做事,做一个热爱科学、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人,有基础、有能力的人。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是做不好大事的。

年青人要心比天高,更要脚踏实地。

“两弹一星”精神是当代中国科技工程群体优秀品质最完美、最科学的体现,它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和成长!

后记

当我的这本小书即将杀青的时候,戚发轫先生告诉我,他又要出去几个月,大概要到10月中旬才能回来。他没有具体说明要去哪里,我也没有问。写作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他的工作是不能够随便问的。凭我的感觉,他一定是去参与“神舟六号”飞船的工作。

当初,接受这本书的写作任务时,我是特别高兴的,没有任何的犹豫。

采访“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这是我以前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前几年,我曾写过一部关于“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淦昌的书,那是我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科学家题材。只是那次我没有能够亲自采访到王淦昌,直接领略他的风采,因为王老已在几年前去世了。这次采访戚发轫让我兴奋不已的是,我可以直接面对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直接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和言谈笑貌。

在和戚发轫先生的接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平易和实在,没有丝毫的架子,有的是科学家的严谨和认真。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不是我去拜访他,而是他到文学馆来看我。这真是有点让我受宠若惊。当然,也给我留下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做人做事的第一印象。我们在我那堆满了作家手稿著作的办公室中交谈。后来的几次采访,都是在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每次他都是早早等待,而我有时却因路上塞车迟到,他总是宽容地给以理解。

这部书写的并不长,因为读者对象是青少年,我在写作中也就尽量避免更多的科学术语和烦琐的科研技术过程叙述。我和戚发轫先生谈的更多的是他的家庭、身世、事业、思想、思考尤其是他的夫人姜福玲老师的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也因此在本书中写到了这位让人尊敬佩服的中国女性。戚发轫先生曾这样评价与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这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女共产党员。”我想:青少年也需要知道她,因为一个大科学家事业的成功是与她的无条件付出分不开的。她同样为我们的青少年做出了一个难得的榜样。

在这本不厚的小书中,我无法把一个大科学家的人生、事业、成功完整地描述出来,而且在这样短的交往中,能否准确地展现他生命中、内心里最根本的精髓和脉络,我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我在尽力这样做。我只是把我的感动和感想付诸于笔端,但愿这种努力也能感动青少年读者们。如果感动了大家,那是科学家的事迹感人,如果不能感动大家,那是我的努力还不够。

不过,既然我已经认识了他,他就将始终成为我的忘年的朋友,我将会用我的拙笔,不停地追逐着他,让人们更多地认识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不已的忠诚科学家。

在这里,我要感谢江苏少儿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同志和陈新先生,是他们给了我认识和写作航天科学家戚发轫的机缘。

同样也要感谢那些为我提供了丰富书面资料的同行们,没有他们长时间的劳动和心血,同样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舟总设计师(戚发轫)/搭建天梯的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4376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25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2
13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12:43